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氣動之規則冥思

氣動之規則冥思
陳編姚氏漢醫三部脈法議程上篇第二章
僅此兩條
明此規則 則氣動可以掌握
₡₡
氣態流體運動之力
何謂氣動
天元紀大論云 應天之氣 動而不息
是應天氣而動
動起來之後 不休止 不停息
隋著時間變化 沒完沒了 直至銷亡
銷亡 消失也
庄子天地篇云
致命盡情天地樂 而萬事銷亡 萬物復情 此之謂混冥
沒想到吧
一個混冥 盡了氣的性
不盡性 還真的沒完沒了
拖著拖著 天地不樂
苟延殘喘 沒什麼意思
這篇文章雖短
姚心源說的可透徹
切中要害我們來看他的議論
(注意底下議曰 有幾十條)
 
 
[]
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蕃育。氣終而象變。氣勝則復之。故氣有行止。行有次。止有候。
Δ
議曰
01氣之在血也 比之洪漸於天 冲冲自然。
第一段 八句話
1氣始而生化 2氣散而有形 3氣布而蕃育 4氣終而象變 5氣勝則復之 6故氣有行止 7行有次 8止有候。
₡₡
洪→→大也
漸→→水東入海也
比→→比物擬類
血中之氣 天中之大水 皆原本就有 冲冲自然
詩小雅 鞗ㄊㄧㄠˊ革冲冲
馬轡垂於頸下 冲冲取其自然下垂也
人的氣也是一樣
含著血水
東流入胸腹膀胱
酸水直垂脖子上
只不過他是站立挺直的
不是四腳趴著頸給梗曲的
何以知之
請看龍馬負圖
(王唯工河圖洛書新解P.25
₡₡₡
諧波零(心包)產生諧波一(肝)
諧波一產生諧波二(腎)
諧波二產生諧波三(脾)
諧波三產生諧波四(肺)
這零一二三 都跟血有關
而氣則諧波四
氣血混融得靠諧波八
所謂諧波八者 大腸也
一般人沒給瞧見利害 不明就裡
不知氣生血 得一路子共振得來
它那個大腸渣滓 沒給排個乾淨
實了心著的 腦滿腸肥 鐵定運作不起來
無法共振 傳道之官 變現不出一個花樣兒
肺與大腸相表裏 不存在
所有的功能 失去效用
體內的氣血循環當然不能推動
所以諧波八大腸傳道官的地位 致為重要
不是僅是個堆積排泄 直混混的出 當個邋遢兒那麼簡單
養生十三法裏頭說
七八九 頭常搖 腰常擺 腹常揉
(見以頸為鑰P.122
正是應了它巴鏝的星
不愛搖擺揉 整天躺在床上作她的白日夢 懶得跟死豬一樣 那也沒轍了
 
02惟是血能委曲求全,從容中道,於是氣血和諧,謂之無病。
03若其氣急,則血無所行。
04脈亂,則血行不次。
05所謂經脈結則絡脈代,無以相濟也。
06人身之脈有二,曰經脈,曰絡脈。
07經脈縱合於人身之體內。
08絡脈橫行於人身之周腔。
09故人身可診之脈,皆絡脈也。
10經脈直行,常恆利無鈍。
11一旦經脈有病,則絡脈勢必代其用事。
12故脈位,脈像,之顯於三者,皆得經脈之感應,而存神合意於絡脈也。
13譬如江河失利,於是漢淮之屬,此或水位之高漲,彼或水勢之退落,有必然者也。
 
14人身氣動作用,因爲外感六淫,內傷七情之變,不能保待其衡常時之狀態,所以病變之大別有二, 曰氣淫,曰氣迫,分縷述之。
15其不衡規則之氣,因受氣熱支配而動生歪力者。
16例如氣有結滯則血不能行,名曰氣緩。
17氣有疾亂則血行不次,名曰氣消。
18或受他力相加而爲氣上。
19或因他力限止而爲氣泄。凡此種種,皆不能和其氣也。
20非得氣機還轉,無由處其安泰。
21古論氣機之得失,例有氣亂、氣消、氣結、氣滯、氣上、氣疾、氣聚、氣緩、氣收、氣泄、氣耗、氣和、氣還等名目。
22於脈義又有少氣、下氣、上氣、諸稱。
 
23所謂受他力支配者,爲其傷害於七情,六淫、五味之時。
24使其氣力不能安常所致也。
25寒則氣浮而力收。
26熱則氣腫而力泄。
27濕則氣津潤而力緩,且爲濡泄。
28燥則氣肅烈而力急,旦爲乾涸。
29怒則氣上。
30悲則氣消。
31恐則氣下。
32驚則氣亂。
33勞則氣耗。
34思則氣結。
35味過於酸則脈氣急,肝升脾高。
36味過於鹹則脈氣輭,心臟下墮。
37味過於甘則脈氣緩,心滿肺中,腎氣不衡。
38味過於苦則脈氣堅,脾不上下而胃厚。
39味過於辛則脈氣弛,肝支急而心腎受殃。
40故五味能調,營氣乃葆。
41若有偏勝,脈像斯變。
42所謂肝升脾高,則爲癃。
43心臟下墮,則爲渴。
44心滿肺中,腎氣不衡,則爲悗。
45脾不上下而胃厚,則為嘔。
46肝支急而心腎受殃,則為恫心。
47皆得於脈氣之緩、急、輭、堅、散、而區別其爲病。
 
 
[]
人身之氣行也,自膀胱系始,逕行於膽系,行於胃系,行於脾系,以爲一通。一日夜如此凡七通。終而復始。
Δ
議曰
01人身氣化相通,乃因於經、絡、之感應,決不由於臟器相鄰遠近爲灌施。
第二段 有三句話
這說明了什麼
不是挨著的 就一定相貫
他要應天行氣
應著你的裙帶
那可不行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