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 星期日

太上無極混元一炁度人妙經

太上無極混元一炁度人妙經
看似平凡無奇的經典
其實最不容易
像這些太上啦無極啦混元啦一炁度人啦妙啦經啦
壓根兒不提怎麼個度法
只說收不說放
收亦收不俐落
放亦不知所蹤
到頭來
滿骨子不自在
何能一炁周流三百六十五骨節
縱然給你周流了四肢舒暢
你還不是到八九十了準備歸陰
混混寫的文章到底幫助你什麼
沒有
徒勞眼力傷身傷心而已
趙孟頫窮極無聊書之可以
你不明就裡想在這兒蹭點未必有益
因爲這篇文章不是低證量的人可以理解的
所以讀不太懂的就免不了口出惡言
其實好文章壞文章都是文章
有能量的人讀壞的也是好的
沒有能量的讀好的亦是壞的
讀書只能靠己
誰都說不上準
真的讀完之後就不會死的
那我佩服你
但眾多的脫殼飛昇不知所蹤
那這個就太傷感情莫名其妙
但不管如何讀他一讀總該可以吧


清心法言
危微寸衷,萬魔畢攻。顛倒憧擾,昧却虛中。本無一物,亦豈空空?收其放心,以敬爲宗。乾乾惕惕,咫尺天宮。
潔身法言
生而爲人,道德之身。齋戒沐浴,亦許自新。毋荒於寢,毋醉於醇。收束肢體,祗謁明神。跛踦不作,規矩長親。
浄口法言
舌神正倫,通命養神。穢言出口,穢物入脣。喪爾之命,昏爾之神。何如捫舌,嚼此菜根。齒牙冰雪,護侍天庭。
肅壇法言
藐爾星壇,感格萬神。供必如儀,几拂沙塵。掃除汙穢,蕩滌塵氛。嚴整衣冠,班列齊聲。洗心朝拜,上帝降靈
焚香法言
一分凡夫,聊以表誠。假此心香,上達蒼冥。祥烟縹緲,瑞炁氤氳。凝結成蓋,覆護羣生。積功累行,一舉飛昇。
秉燭法言
屋漏沈幽,曖昧何休?幽幽冥冥,似夜魂游。焚此蘭膏,如點雙眸。霞光滿室,日月交流。藉是光明,萬聖停留。心地朗朗,即此是求。
啟經法言
展誦是經,惕惕虔心。經自帝勅,義出天文。抱守精炁,統歸於神。存無守有,便得長生。謗非正教,霹靂雷霆。
興行妙道天尊宣示太上無極混元一炁度人妙經曰:
瓊,儒人也,素不諳玄宗,偶於市中酒肆,幸遇正陽帝君,示以玄機,黃粱一覺,遂透玄關,因是棄官修道,徧訪本師,苦行備嘗,得脫殼尸解,證真妙行真人,立願度人成無上道。屢蒙上帝簡擢,次第加昇,自慙學淺,亦媿才疏。今庚申八月中秋夕,玉皇上帝坐金闕光明座上,詔會九霄大聖、十極真人,同諸三界金仙、五岳神祇,講宣混元一炁無上妙法。時有東岳聖帝出班長跪奏玉帝曰:昔承龍詔,命考察人間十惡重罪,量業加罪。今臣以不孝不弟不忠不信、姦盜邪淫者,或殲其嗣,或使其夭,或加諸惡病,或令其顛倒,其有一方習染大約相似者,或水火,或旱澇,種種警戒,彼終痼惡不悛。伏願慈悲,憫此愚蒙,加以法外之仁,則蒼生感德,洪恩普遍,庶不至下民塗炭,汨沒其靈性。未審宏光得加法外之仁否?於時玉帝慈顏憫喻,靈關廓開,普告大眾曰:此等眾生,所以不孝於親,不友於弟,不忠於君,不信於友,不別於夫婦,至於姦盜邪淫,靡所不爲者,皆由喪此元精,失此元氣,以致元神不守舍,放縱無明,任性施爲。須示本源來路,使復其元神,則林林總總者,自得各返其天,不致沈於汙濁。爰命某下界,於一陽來復候,降示乩頭,闡宣正教。某奉命唯謹,敬闡聖意,宣示混元一炁經典,願爾等眾生其敬守之。
元炁源流爲第一節。人生母腹中,一股元炁團結而成,借母之呼吸以通天氣,並無雜炁往來。迨夫一離母腹,先天打破,後天之炁遂踵而行事,目耗於邪色,耳耗於淫聲,舌耗於美味,心耗於利欲,於是真元之炁耗散靡遺,將縱其貪心,肆其邪念,而混元之氣蕩然汨盡,故往往精神強足,遽至夭喪者,炁先耗耳。亞聖云:“無暴其氣”,又云:“炁,體之充也。”能充此氣,即可以爲聖,可以爲賢,可以成真,可以得道,一理而已。夫元炁之充,豈唯人爲然哉?天得此氣而常清,地得此氣而常寧,五岳得此氣而常存,皆此元炁之周流而無間,可以人而喪此元炁乎?每見幼稚之子,知識未開,於父母則知愛,於兄長則知敬,見可哀而悲,見可喜而歡,雖曰天良用事,亦元炁未散而能然。人苟能兢兢守之,保而勿失,將世無惡俗,人無夭喪,天地清寧,雨暘時若。守身者,此爲第一關要。
栽培元炁爲第二節。夫先天一炁,聚之則明,散之則昏,培之者,使之常聚而不散也。自離母腹,一點真炁落於丹田,遂名祖炁。祖炁乃玄關之緊要,即元炁之凝聚也。苟不培之,日散而日亡矣。是以古昔真人命人調息,所以養此元炁,使聚而不散也。然調息須調真息息,若徒行呼吸之炁,不能使真元之氣聚而歸踵,亦屬枉然。
先師云:“毋意毋必”,亞聖云:“勿忘勿助”,乃是玄關真諦。所以調息一端,不必數息,不必依息,槃膝靜坐,靜氣凝神,閉目垂簾,下視丹田,使元炁聚而不散,使鼻息來往進多出少,則漸而純熟,此炁自然團結于中,漸而昇,漸而降,充滿一身,無刻走漏矣。功夫須無間斷。人身一小天地。天氣之流行,不爽豪末。人身亦然。於某時炁行,至明日某時一週,是謂小週天。故培元炁者,宜於子午行功,至交陰分,氣斂而不舒,故當日日整密加功。若或作或輟,功不整密,縱得玄關祕鑰,無益也。善行功者,先靜其地,次靜其身,次靜其心,然後此氣行動周身,無往無來,若存若亡,緜緜密密,混混淪淪,尋之而不可見,去之而不能舍。此中妙用,略得少許,從此加功,無難上達。《清靜經》云:“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旨哉斯言!其進道之門逕()也。
坎離交姤()爲第三節。乾位乎南,陽火也。坤位乎北,陰水也。此先天定位。自先天退位而後天從事,於是而以坎離代之。坎中一畫,本乾也,而落於陰位,離中二畫,本坤也,而落於陽位,非反覆之,何以復此先天本位?復此先天本位,須取坎填離。其取之之法,非心腎一交之謂也。用功仍在取炁。能使此氣上昇泥丸,則不交而自交。昇之之法,只四字而已:提舐吸閉。先垂簾閉目。何謂垂簾?若不閉,則神易散,若全閉,則入於陰道,於是用垂簾閉法。既坐靜後,乃吸一種清炁,使之內接乎先元。其吸之之後,不可使內元溢出,乃得漸歸丹田,由是以舌舐上腭,使津液盈滿,下灌丹田,如此數次,自然丹田微熱,元炁運動,至此則用提法。提者,下提谷道也。貫想此炁行至谷道,乃挺身一提,使此氣由尾閭、達三關、上泥丸,如頭紅面熱一般。然後徐徐下天堂,降脣中,由重樓而至絳宮,則引火下降丹田,而一身暢美難言矣。如此日日一週,則由勉而安,由安而化,丹田元炁自充塞無間。純熟後,炁上昇則火自下降,水火既濟,則坎宮之真陽,與離宮之真陰,有不混合乎?此謂取坎填離逕()法。
涵養沐浴爲第四節。元氣未全,則抽添功力不可一日間斷。若既已充足,則必思所以養之。此時之養,無從著力,須從一片靜默中得之。無矜情,無躁氣,無嗔恚,無寒冷,刻刻靜坐,使吾身之內,常有太和氣象,春光明媚,天無浮雲,地無霾障,一種清光,徧於身體,漸養漸醇,漸醇漸靈,久之,則靜坐時有一團白光,從天根現出,如月之光,轉輾不散。此絳宮中真氣發露也。又久之,則靜坐時有一團紅光,從天根現出,轉輾不散,此靈谷中真炁發露上昇。到此地位,須愈加涵養,身如枯木,心若死灰,無一點意念透起。至此時,則昇降自然,周而復始,無一息之停,乃天地之真元聚而不散時也。從此則天根發現,復有一團金光透露虛空,轉輾不散。聚露既久,徐徐收歸內府,再養再放,此乃沐浴功夫也。到此時候,即龍虎俱降也。然猶不可自恃,一念稍弛,則此光又散,所謂“存無若有”,“若存若亡”者,正此候耳。上下關頭一過,則無處非功行矣。唯此際最難,進道者,其倍加涵養乎!
朝元胎就爲第五節。夫炁既凝於靈谷,則上下交而五行之生剋自全,故木金相配之後,而刀圭遂合矣。刀圭不合,則戊土與己土終未混合,故升降之際,又須巽風吹動,鎔鑄而使其自合。五行之炁各得其全,則混合而無間矣。於是而團結者,始聚於一處而上朝矣。聚之久,漸成聖胎,如嬰兒之在母腹,隨炁而運,是又當有以保之。此時凡有一切外事,悉屏棄無遺,一如木石,使坐靜間,無一息之凝滯,則胎漸可成就。然功夫到此,愈加縝密,稍有阻滯,仍流散於俄頃,則此混元又將走脫。故當如太空之中,無一點雲蔽,則水中之珠自光吐萬丈,到此又不使之透露,須又加之迴光返照功夫,刻刻迴光,時時返照,而又不容著力。養之既久,則聖胎成而可以出現矣。其出現時,隨一片金光上昇,目中所見,不可畏懼,亟斂金光,使之復歸原處。如此日日現出,日日收斂,則漸而老成,又別有境界矣。爾眾生其無視此爲易到,亦毋視此爲難到,則得矣。
神化無方爲第六節。自聖胎成後,難言功矣。欲見之而不可即,欲聞之而不得聲,身外尋身,道中求道,須身親其境,不能以語言文字求也。領悟無上無極,則從此神遊宇內,身化無方,則飛昇在即矣。然尚須行滿。三千六百之行,若未能滿,則亦常存世間耳。所以立願度人,最爲要事。誓願滿足,遂看機緣。夙緣深則明師之度我也速,夙緣淺則明師之度我也遲,然遲速有時而明師終不能舍我。故凡人生在世,須當自家庭孝弟始,以及宗黨,以及朋友,以及州里,更推而及於君王,更推而及於萬物,皆從此一點元炁流貫於中,何患神仙之不可階而升也?試看孝子忠臣,何嘗自幼出家、勤行修道,而未嘗不在僊班,則知丹學之功,雖不可少,而未始不自立身行己基之也。爾眾生其敬而守之。
蓋聞丹學無宗,淵源各別,得其關鑰,一理而已。不得其傳,則隨遇而各出一種語意,至後人莫可趨嚮,總之,不得其端委耳。即如丹經中名樣,曰嬰兒,曰姹女,曰黃婆,曰黃芽,曰鉛曰汞,種種名號,皆後人隱其意而使人尋索也,究而言之,不過曰陰曰陽,而陰陽總原於太極之無極,一以貫之。任千萬丹師,不出此矣。某於此典明白指示,不雜一字隱語,蓋以答上帝矜憐之厚意,而使蚩蚩者得有自而入也。玉帝已喜臣典之明了,頒示諸曹,爾等其尋味而玩索之,當得混元保合,不至爲宇內之匪人云。某奉命謹撰
太上無極混元一炁度人妙經
至大元年歲在戊申二月吳興趙孟頫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