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樂記通解

孔氏曰。

劉向校書。

得樂記二十三篇。

今取十一篇合爲一篇。

曰樂本。

曰樂禮。

曰樂論。

曰樂施。

曰樂言。

曰樂象。

曰樂情。

曰魏文侯。

曰賓牟賈。

曰樂化。

曰師乙。

餘十二篇。

其名猶存。

曰奏樂。

曰樂器。

曰樂作。

曰意始。

曰樂穆。

曰說律。

曰季札。

曰樂道。

曰樂義。

曰招本。

曰招頌。

曰竇公。

草廬吳氏曰。

禮經惟儀禮僅存。

而樂經則亡。

其經疑多是聲音樂舞之節。

少有辭句可讀可記。

故秦火之後無傳。

諸儒不過能言樂之義耳。

漢初。

制氏頗能記其鏗鏘鼓舞。

至劉向所得樂記二十三篇。

則有與。

河間獻王所撰二十四卷不同。

其所取十一篇合爲一篇者。

蓋亦删取要略。

非全文也。

其餘十二篇。

及獻王之樂經。

則唐孔氏作疏時。

其書已泯絕矣。

愚按

正本十一篇目次

既與今本不合

而史記樂書次序

又與鄭本亦不同

吳草廬更定次序

實未見其必然

竊謂樂記一書

前後文雖不屬

而脈絡貫通

止是一篇文字

至若樂本

樂論等篇名

大抵漢儒所題章目

如孝經開宗明義等章明之類耳

未必其本然也

今祇依孔疏本次序而分爲二十一章如左



樂記通解

(樂經律呂通解卷之一__樂記)

婺源汪烜燦人輯

Δ
孔氏曰。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今取十一篇合爲一篇。曰樂本。曰樂禮。曰樂論。曰樂施。曰樂言。曰樂象。曰樂情。曰魏文侯。曰賓牟賈。曰樂化。曰師乙。餘十二篇。其名猶存。曰奏樂。曰樂器。曰樂作。曰意始。曰樂穆。曰說律。曰季札。曰樂道。曰樂義。曰招本。曰招頌。曰竇公。草廬吳氏曰。禮經惟儀禮僅存。而樂經則亡。其經疑多是聲音樂舞之節。少有辭句可讀可記。故秦火之後無傳。諸儒不過能言樂之義耳。漢初。制氏頗能記其鏗鏘鼓舞。至劉向所得樂記二十三篇。則有與。河間獻王所撰二十四卷不同。其所取十一篇合爲一篇者。蓋亦删取要略。非全文也。其餘十二篇。及獻王之樂經。則唐孔氏作疏時。其書已泯絕矣。愚按。正本十一篇目次。既與今本不合。而史記樂書次序。又與鄭本亦不同。吳草廬更定次序。實未見其必然。竊謂樂記一書。前後文雖不屬。而脈絡貫通。止是一篇文字。至若樂本。樂論等篇名。大抵漢儒所題章目。如孝經開宗明義等章明之類耳。未必其本然也。今祇依孔疏本次序而分爲二十一章如左。

孔氏曰劉向校書得樂記二十三篇今取十一篇合爲一篇曰樂本曰樂禮曰樂論曰樂施曰樂言曰樂象曰樂情曰魏文侯
曰賓牟賈曰樂化曰師乙餘十二篇其名猶存曰奏樂曰樂器曰樂作曰意始曰樂穆曰說律曰季札曰樂道曰樂義曰招本
曰招頌曰竇公草廬吳氏曰禮經惟儀禮僅存而樂經則亡其經疑多是聲音樂舞之節少有辭句可讀可記故秦火之後無傳諸儒
不過能言樂之義耳漢初制氏頗能記其鏗鏘鼓舞至劉向所得樂記二十三篇則有與河間獻王所撰二十四卷不同其所取十一
篇合爲一篇者蓋亦删取要略非全文也其餘十二篇及獻王之樂經則唐孔氏作疏時其書已泯絕矣愚按正本十一篇目次既與
今本不合而史記樂書次序又與鄭本亦不同吳草廬更定次序實未見其必然竊謂樂記一書前後文雖不屬而脈絡貫通止是一
篇文字至若樂本樂論等篇名大抵漢儒所題章目如孝經開宗明義等
章明之類耳未必其本然也今祇依孔疏本次序而分爲二十一章如左



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