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忘筌書__積習

忘筌書__積習

[] 浦城潘殖子醇撰

潘子醇忘筌書卷之十

浦城遺書十四種__一百零六卷_14


 

積習


聖人觀心於艮觀心於復而見身心之本自然不貳天下同

歸不事修習故不習之說見於坤由地道之光灼見正位之

體也至於初學汨於外照明未嘗歸則未得其門而先廢修

習唯知誦紙上語而以知識解析往往智者過之恃聰明以

躐論極致不悟其爲聞彼見彼口似而心非何足以爲聰

明哉聖人洗心藏密之道遂爲虚設而學亦徒爲空言聖人

於是即二卦之爻備載人道之端去往而未嘗不復者天理

也復之而復者人事也動而未嘗不止者天理也止之而止

者人事也復之初九曰不遠復無祗悔而象曰以修身艮之

初六曰艮其趾利永貞而象曰爲失正葢接事之初身既外

向已其大方必資調習挽使之歸以復乎正位復貴復之於

初以其出未遠又貴止之於初以其趾方動此復好先而貴

早復慚染滋久則難爲功此復也止也皆在於其初迨不離

本宗天光內融虚室生白然後反諸自然歸乎不習葢離趨

明而自向坎求歸而必習水火之性然也非習明入地中爲

明夷而明夷則以襲明爲尚務暗而已終非坎之內明也故

坎貴習人之爲人惟周離之明外照而已未有能歸其明以

求復其初能歸其明而反照焉始全坎之德明既復於中則

地道之光斯全中既明澈彼不得遁則不疑其所行至此則

又何事於習如是始名黃中通理正位居體也夫明歸而物

去則室虚明往而物入則茅塞而理義未澈用智慮而強以

求通不能去懷而填乎胸次亦爲翳也此所以有迷悟堯舜

以來相傳者中即是正位居體大道既隱人恃私見規求速

効踵躡其跡而失其心於是名存實去慕其執中爲無過若

子莫之執中徒歆羨而竊取之也雖已非中然猶見於力行

歸於小成特昧全體而戾聖域有害大道尚足以賢於人德

又下衰流於言語變爲文章之流凡所陳者既非性之所自

得亦非取之而強行特藻繪文采以襲說之空言務鏗鏘粲

爛以求悅人之耳目而已嗚呼背馳至此天地之心何由而

見堯舜之治何由而致既不可以立我烝民莫非爾極而欲

望可封之俗成庶頑之習格豈不難哉然則爲堯舜之罪人

者子莫之徒也爲子莫之罪人者文章之流也極者皇之正

位正位之體爲正體在易爲大象在人爲本身故所謂修身

者修此而已不遠復則復正位斯不裂其全體此外無他學

也荀子曰併一而不貳所以成積也積者積習也時習而非

一日也謂欲併一而不貳則宜尊積習也尊積習在併一而

不貳亦猶復之而復所以爲修身也習併一者葢所以習歸

其明詩曰學有緝熙於光朋惟習歸其明則坎離乃始迭用

不偏廢坎而清明在躬無間不用而虧損斯爲緝熙夫是之

謂學是則方當緝熙於光明則不可以無學方當併一而不

貳則不可以無習方當不遠復則不可以無修三者之明不

同而其實一也所謂學也修也習也唯此而已矣餘雖兀兀

窮年貪多務得非不學也不得其道徒耗精神無補於得故

存積習之說以資天道之門焉噫文中子被夫子之德謂過

於天地父母葢天地之覆載父母之生育其德我宜莫大矣

然不能成我至德合太極以超形超數而運形數以與造物

者遊若此者非天地父母所能及也况三極必待聖道然後

立一或舛迕則天地先罹其禍上悖日月之光下爍山川之

精中墮四時之施喘蝡之羣肖翹之物皆失其性苟得其道

則若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災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

鳥獸魚鼇咸若聖道失則害如此聖道得則利如此易可騁

聰明矜智慮未歸有極而輕議聖道貽禍於高厚與天下後

世哉夫以小知而探大道相差遠盛奚翅用管窺天以蠡測

海一失其旨遂壞大法既以自誤又以誤人於以釋經則開

明之學蔽於矇瞽於以作人則中林之材廢爲薪蒸於以感

召則天反時地反物矣聖道三靈所賴是治亂之原非細事

也苟不見焉不可強見而使三靈皆違其理豈特失所以財

成輔相而已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