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易拇圖說卷之五──坤艮分南北兩戒圖

易拇圖說卷之五──坤艮分南北兩戒圖
圖說六
103
列導很重要
四正四隅之外
還有坤艮南北兩戒分
有沒有看到
都是導引吊索的模
比之於拱肋斜張
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按史記天官書東井爲水事其西曲星曰鉞鉞北北河南南
河兩河天闕間爲關梁又曰昂畢間爲天街其陰陰國陽陽
國又曰中國於四海內則在東南爲陽陽則日歲星熒惑填
星占於街南畢主之其西北則胡貉月氐諸衣旃裘引弓之
民爲陰陰則月太白辰星占於街北昴主之故中國山川東
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沒於勃碣考鉞一星南河三星北河
一星隸於井鉞天街二星隸於昂畢鉞之分南北河與街之
分陰陽國一也維謂坤維隴謂未分蜀謂申分未申皆統於
坤維首在隴蜀以入中國而言循其源則維首在崑崙也又
兩河兩街史皆主星言未嘗及雲漢唐書僧一行以爲天下
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界自三危積石負終南地絡之陰東
及太華逾河並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東循
塞垣至濊貉朝鮮是謂北紀所以限北方也南戒自岷山嶓
冡負地絡之陽東及太華連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
逾江漢攜武當荊山至於衡陽乃東循嶺嶠達東甌閩中是
謂南紀所以限蠻夷也河源自北紀之首循雍州北徼達華
陰而與地絡相會並行而東至大行之曲分而東流與涇渭
濟瀆相爲表裏謂之北河江源自南紀之首循梁州南徼達
華陽而與地絡相會並行而東及荊山之陽分而東流與漢
水淮瀆相爲表裏謂之南河又曰雲漢自坤抵艮爲地紀北
斗自乾攜巽爲天綱考一行之說與史記相發明兩戒即兩
街所謂北紀之首雍州北徼謂隴南紀之首梁州南徼謂蜀
所謂自坤抵艮者即首在隴蜀尾沒勃碣之說天下山川皆
其於坤維終於艮維大載明堂位首二終八亦此義也在天
則雲漢起於坤終於艮在地則江河起於坤終於艮在人則
督任二脈起於坤終於艮故天以雲漢爲脈絡地以江河爲
脈絡人以督任爲脈絡何以言之一行之言曰所謂雲漢升
沉者午月一陰生雲漢潛萌於天稷之下及未月抵坤維之
氣陰達於地上而雲漢上升交於東井東井具百川上流故
鶉首爲秦蜀得兩戒山河之首申月雲漢達坤維之右而漸
升交於觜參觜參直天關表在河之陰故實沈爲晉酉月深
涉河陰交於昂畢此河外國也故大梁爲趙戌月進及降婁
當南河之北故爲徐州魯國亥月陰氣躋乾維交乎娵訾當
升降之中居水行正位故分野在中州河濟之間於國爲衛
子月一陽生雲漢漸降交於元枵當北河之南故爲青徐負
海之國丑月及艮維交星紀趨於下流百川歸焉故爲揚州
爲吳越寅月踰艮維交析木之津歸於末派九河極焉故爲
幽州爲燕卯月交大火雲漢潛沉於正東辰巳及午歷巽維
而交鶉火則南戒之地應之分野係雲漢之升沉實發前人
所未發而雲漢起坤終艮其大致也江河之始終於坤艮史
記與一行之說詳矣而要惟禹貢極分明禹貢言導水先言
導山山又水之所自出也導山鄭氏分四列導岍及岐至于
荊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泰嶽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大行
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此導北條之山謂之正陰列西傾朱
圉鳥鼠至於泰華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此導中條之山
謂之次陰列導嶓冢至于荊山內方至于大別此導南條之
山謂之次陽列岷山之陽至于衡山過九江至于敷淺原謂
之正陽列正陰位則河之所出正陽列則江之所出次陽列
漢之所出附於正陽列次陰列淮渭洛之所出附于正陰列
故中國山川以江河分南北江河同發源於昆侖歸於勃碼
始坤而終艮者也人身以首爲昆侖以其至高也督脈發源
於人中循鼻而上踰昆侖之巔循背脊而下至於臀任脈發
源於天池循胸腹而下至於極陰同源於首而歸于尾閭亦
始坤而終艮艮為背坤為腹陰陽表裏之分也要之督任同
源而異派如雲漢江河然八有患半身不遂之病者或左或
右隨督任二脈而分百無一愈竟有延長而不即死者自古
天下無三分五裂而可久者而南北偏安或累數十百年而
不即亡要終未有不亡者惟始偏而不即於安則遂全而有
之如半身不遂初覺而治之於早病有即起者久而安焉則
血氣偏勝必不能起而遂至於亡其所以然者何也蓋洛書
之數一與九對二與八對三與七對四與六對詳完此圖以
一而分九線如一母九子通氣者也
1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