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

周易費氏學繫上下

周易費氏學繫上下

周易費氏學七

繫辭上5*070~112

繫辭下5*112~151

繫上下共幾頁八十二頁

是對半分的嗎

繫上四十四頁

繫下八二減四四頁

到底幾頁

三八頁

那這一卷叫

繫辭上繫辭下

簡稱繫上下

把辭字不用了

也不是只是省辭

更輕巧些

說吧

說這十翼的上繫下繫

照老規矩來

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繫下繫

餘四文言說卦序卦雜卦

講最中間的五六請通伯馬大神給你通一通囉

找到書的第七部分

約當五分之四部位

用書籤繩夾記

沒繩拿口罩拔兩耳掛繩

併接好就可以用了

好看標題

 

 

《繫辭上》

前有易六終

也就是經的部分到未濟

六十四卦全部講完了

現在進入上繫

 

周易費氏學七

六出七接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這是上繫開頭

記住要說上繫下繫

繫上下只是便宜說

佔一次便宜也就夠了

Δ這個記號表對上面文辭的說明

不管引用誰的文字或自說

通伯都會冠上名字以示負責

Δ

司馬光曰言天地

設位則易已著  //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Δ

本義云卑高者天

地萬物上下之位//

嘿談來談去談的都是位子

自己有些賤啦

沒有含著金湯匙

誰說底

搞不好你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本就不屬於地

還跟地上的凡夫爭什麼位置

你的天位呢

謫降是這樣掉下來的嗎

你世俗的父母是誰

你的升降紀錄史如何

應該可以調出檔案來讓人看看瞧瞧吧

 

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Δ

虞翻

曰斷

//

嘿真有趣

六個字

分四斷

原來剛柔還分四斷剛柔

不會是四象吧

 

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

Δ

李光地曰方候易

則生殺之氣以類

聚形質殊則清

濁之品以羣分//

品味不同型態各異

龍蛇混雜

哪個該生該殺

閻王老子都看不上準

難道要交給黑白無常來斷

有錢判生無錢判死

那這世道不亂才怪

靠么

這一段看不懂

恐怕真的要遭災了

方候易>>>在天之方候積久始著

好像朕兆是慢慢地顯現

日積月累被漸漸侵噬掏空

爆發出來之後

已無藥可救

活生生拖去埋

好殘忍啊

原來自己是濁的一方

早晚都要被肅清底

業障太重

怨不得別人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有十六行文字說明

只是形象變化

就說了這麼多

>>>現也

還有一說精氣神充塞天地間

跑到人的肚子裏來作客的叫三家相見

自己肚子裏是草包還是有三寶

應該心知肚明吧

沒辦法

就是命苦

跑來一堆爛蛔蟲

不見有神仙光顧

誰不想祖上發光

偏就不亮

死了也就一了

Δ

蘇軾

曰天

地一物也陰陽一氣也或爲象或爲形所在之不同

故在之云者明其一也象者形之精華發於上者也

形者象之體質留於下者也未嘗不出於一而兩於

所在也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之始也○本義

云聖人作易因陰陽之實體爲卦爻之法象莊周所

謂易以道陰陽也○蔡清曰此是從有易後而追論

未有易之先以見畫前之有易也乾坤貴賤等名物

非聖人鑿空所爲皆據六合中所自有者而摹寫出

耳○沈善登曰去故就新曰變謂形質也本无忽有

曰化謂氣也○其昶案折中云此節言不易者也樂

記云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動靜

有常小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則性命不同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

天地之別也別即所謂不易也  //

別不易

方候易

精氣神會改變一切

有禮者得

无禮者繼續墮是嗎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Δ

釋文云盪衆家皆作蕩桓玄云動也○韓伯

曰相切摩言陰陽之交感相推盪言運化之

推移○來知德曰八卦以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

言○其昶案卦者象也見後韓注此言剛柔之相摩

即天地之八卦相盪也謂造化自

有之象鼓潤運行是申說摩盪  //

底下言鼓潤

 

鼓之以雷霆,

Δ

吳澄

曰穀

梁傳云電

者何霆也//

雷霆雨工全程鼓動步步到位

仙家鼓雷霆三兩下就劈哩啪啦

我們鋪了那麼多電能板

啦啪哩劈一點都不上道

也不知鼓到誰的肚子裏

肚內蛔蟲壯得很

再多的電也無用

電不死這些真好笑

 

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Δ

孔穎達

曰鼓動

之以震雷離電滋潤之以巽風坎雨或離日坎月運

動而行一節爲寒一節爲暑○姚配中曰寒暑亦謂

坎離董子五行之義云火主暑而水主寒○黃應麒

曰日行寒則月行暑日行暑則月行寒漢志云日極

南至牽牛爲冬至是赤道也月則立冬冬至從黑道

日極北至東井爲夏至是黑道也月則立夏夏至從

//

好多道在跑

但規律節分總不變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Δ

語類云男女通人物言○王

夫之曰艮兌不言山澤言男

女者山陵爲牝也○其昶案獨以成男成

女屬艮兌者艮兌陰陽交感之終也咸彖以男女目

艮兌下繫之男女構精序卦之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皆指艮兌言是其證此節樂記云地氣上齊天氣下

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兩動

之以四時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

地之和也和即所

謂交易變易也  //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Δ

孔穎達曰初

始无形未有

營作故但云知○王夫之曰乾以明照爲用故曰知

崇效天○其昶案氣中之發而爲光者陽也故曰乾

知大始氣中之凝而爲質

者陰也故曰坤作成物  //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Δ

韓伯

曰天

地之道不爲而善始不勞而善成○李光地曰爲物

不二故其心易无爲而成故其事簡○其昶案易者

73

 

 

↓↓↓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懮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懮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爲物,遊魂爲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懮。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懮,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爲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爲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爲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爲乎。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子曰:「夫易,何爲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此哉!古之聰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爲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繫辭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爲非曰義。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爲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爲耜,揉木爲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爲无益,而弗爲也,以小惡爲无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脩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无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辯義,巽以行權。

易之爲書也不可遠,爲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以爲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爲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易之爲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云爲,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