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慈湖先生遺書鈔__己易

慈湖先生遺書鈔__己易



[]

易者。己也。

Δ

易。己也。離己無易。

十天干。戊己的己。

己者。藥也。

內以養己。安靜虛无。

戊己者。中也。亦明升降於中。處中制外。《易》行其中之義。

在己者固。可以心知意會。

故心知意會者。固己行易。

故本書云。

固。

指吾之剛爲九。

指吾之柔爲六。

指吾之清濁爲天地。

指吾之震巽爲雷風。

指吾之坎離爲水火。

指吾之艮兑爲山澤。

易者。變改之義。

行其變改固己而已。

 

[]

非有他也。

Δ

他无己有。

 

[]

以易爲書。不以易爲己。不可也。

以易爲天地之變化。不以易爲己之變化。不可也。

Δ

離己无易。變來變去。攸關己身。

涉己。不可不明。

不明。談大還。那還早哩。

 

[]

天地。我之天地。變化。我之變化。

Δ

我之我之。天地我之。變化我之。

我所生出。我所滋長。

離己无我。

 

[]

非他物也。私者裂之。私者自小也。

Δ

己物非他。藥也。針砭也。對治之方。

拿不出方法辦法來對治。就只能圖利小圈圈。

營私者不解己意。往往落入小窠臼中而不能自覺。

以至於後來破口越來越大。不可收拾。

這些都是私心作祟。政治掛帥。把自己給圈死了。

裂之自小。其來有自。有原因的。

 

[]

包犧氏欲形容易是已。不可得。畫而爲一。於戲。是可以形容吾體之似矣。又謂是雖足以形容吾體。而吾體之中。又有變化之殊焉。又無以形容之。畫而爲一者吾之一也。者吾之也。可畫而不可言也。可以默識。而不可以加知也。一者。吾之全也。者吾之分也。全即分也。分即全也。

 

[]

自生民以來。未有能識吾之全者。惟覩夫蒼蒼而清明。而在上。名之曰天。又覩夫隤然而博厚。而在下。名之曰地。

 

[]

清明者。吾之清明。愽厚者。吾之愽厚。而人不自知也。

 

[]

人不自知。而相與指名曰彼天也。彼地也。

 

[]

如不自知其爲我之手足。而曰彼手也彼足也。如不自知其爲己之耳目鼻口。而曰彼耳目也彼鼻口也。是無惑乎?

 

[]

自生民以來。面墻者比比也。夫所謂我者。毋曰血氣形貌而已也。吾性澄然清明。而非物。吾性洞然無際。而非量。天者。吾性中之象。地者。吾性中之形。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皆我之所爲也。混融無内外。貫通無異殊。觀一畫其旨昭昭矣。

 

[]

厥後又繋之辭曰。乾。乾健也。言乎千變萬化。不可紀極。往古來今。無所終窮。而吾體之剛健。未始有改也。言乎可指之象。則所謂天者是也。天即乾徤者也。天即畫之所似者也。天即己也。天即易也。地者。天中之有形者也。吾之血氣形骸。乃清濁陰陽之氣合而成之者也。吾未見夫天與地與人之有三也。三者。形也。一者。性也。亦曰道也。又曰易也。名言之不同。而其實一體也。故夫乾彖之言。舉萬物之流形變化。皆在其中。而六十四卦之義。盡備於乾之一卦矣。自清濁分。人物生。男女形。萬物之在天下。未嘗不兩。曰天與地。曰晝與夜。曰夫與婦。曰君與臣。曰尊與卑。曰大與小。曰貴與賤。曰剛與柔。曰動與静。曰善與惡。曰進與退。曰實與虚。愽觀縱觀。何者非兩。一者所以象此者也。又繫之辭曰。坤。坤順也。明乎地與妻與臣與柔之類也。然非有二道也。坤者兩畫之乾。乾者一畫之坤也。故曰天地之道。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又曰。明此以南面。堯之所以爲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所以爲臣也。又曰。吾道一以貫之。則夫乾坤之彖。雖有大哉至哉之辨。以明君臣上下之分。而無二元也。坤爻又曰。直方大。又曰以大終也。又以明大與至之無二旨。乾與坤之無二道也。乾何以三一也。天。此物也。人。此物也。地。此物也。無二一也。無二己也。皆我之所爲也。坤何以三天有陰陽日月明晦也。地有剛柔高下流止也。人有君臣夫婦貴賤善惡也。天下固有如此者也。聖人繋之辭曰震。明乎如此者。陽爲主。自下而動且起也。此我之變態也。天下固有如此者也。聖人繫之辭曰巽。明乎如此者。陰爲主。陰入於下。柔隨之類也。此又我之變態也。天下又有如此者也。聖人繋之辭曰坎。言陽陷乎兩陰之中。内陽而外陰。水之類也。此我之坎也。天下又有如此者也聖人繫之辭曰離。言陰柔不能以自立。麗乎兩剛。又外陽而中虚。爲火之類也。此我之離也。天下又有陽剛止截乎其上。故繫之辭曰艮。艮。止也。明乎我之止也。天下又有陰柔發散乎其外故繋之辭曰兑説也乎我之說也。舉天地萬物萬化萬理皆一而已矣。舉天地萬物萬化萬理皆乾而已矣。坤者。乾之兩。非乾之外復有坤也。震巽坎離艮兑又乾之交錯散殊。非乾之外復有此六物也。皆吾之變化也。不以天地萬物萬化萬理爲己。而惟執耳目鼻口四肢爲己。是剖吾之全體。而裂取分寸之膚也。是梏於血氣。而自私也。自小也。非吾之軀止於六尺七尺而已也。坐井而觀天。不知天之大也。坐血氣而觀己。不知己之廣也。元亨利貞。吾之四德也。吾本無此四者之殊。人之言之者自爾殊。人推吾之始。名之曰元。又曰仁。言吾之通。曰亨。又曰禮。言吾之利。名之曰利。又曰義。言吾之正。名之曰貞。又曰固。指吾之剛爲九。指吾之柔爲六。指吾之清濁爲天地。指吾之震巽爲雷風。指吾之坎離爲水火。指吾之艮兑爲山澤。又指吾之變而化之。錯而通之者爲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吾之照臨爲日月。以吾之變通爲四時。以吾之散殊於兩間者爲萬物。以吾之視爲目。以吾之聽爲耳。以吾之噬爲口。以吾之嗅爲鼻。以吾之握爲手。行爲足以吾之思慮爲心。言吾之變化云爲深不可測謂之曰神。言吾心之本曰性。言性之妙不可致詰。不可以人爲加焉曰命。得此謂之德。由此謂之道。其覺謂之仁。其宜謂之義。其履謂之禮。其明謂之智。其昏謂之愚。其不實謂之偽。其得謂之吉。其失謂之凶。其補過謂之無咎。其忻然謂之喜。其慘然謂之憂。悔其非謂之悔。嗇而小謂之吝。其不偏不過謂之中。其非邪謂之正。其盡焉謂之聖。其未盡焉謂之賢。言乎其變謂之易。言乎無所不通謂之道。言乎其無二謂之一。今謂之己。謂之己者。亦非離乎六尺而復有妙己也。一也。二之者。私也。梏也。安得無私與梏者而告之。姑即六尺而細究之。目能視。所以能視者何物。耳能聽。所以能聽者何物。口能噬。所以能噬者何物。鼻能嗅。所以能嗅者何物。手能運用屈伸。所以能運用屈伸者何物。足能步趨。所以能步趨者何物。血氣能周流。所以能周流者何物。心能思慮。所以能思慮者何物。目可見也。其視不可見。耳可見也。其聽不可見。口可見。噬者不可見。鼻可見。嗅者不可見。手足可見。其運動步趨者不可見。血氣可見。其使之周流者不可見。心之爲臟可見。其能思慮者不可見。其可見者。有大有小。有彼有此。有縱有横。有高有下。不可得而一。其不可見者。不大不小。不彼不此。不縱不横。不高不下。不可得而二。視與聽若不一。其不可見則一。視聽與嗜嗅若不一。其不可見則一。運用、步趨、周流、思慮若不一。其不可見則一。是不可見者。在視非視。在聽非聽。在嗜非嗜。在嗅非嗅。在運用屈伸非運用屈伸。在步趨非步趨。在周流非周流。在思慮非思慮。視如此。聽如此。嗜如此。嗅如此。運用如此。步趨如此。周流如此。思慮如此。不思慮亦如此。晝如此。夜如此。寐如此。寤如此。生如此。死如此。天如此。地如此。日月如此。四時如此。鬼神如此。行如此。止如此。古如此。今如此。前如此。後如此。彼如此。此如此。萬如此。一如此。聖人如此。衆人如此。自有而不自察也。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爲聖者不加。爲愚者不損也。自明也。自昏也。此未嘗昏。此未嘗明也。或者蔽之。二之。自以爲昏。爲明也。昏則二。明則一。明因昏而立名。不有昏者。明無自而名也。昏明皆人也。皆名也。非天也。天即道。天即乾。天即易。天即人。天與人亦名也。

 

[]

善學易者求諸己。不求諸己而求諸書。其不明古聖人之所指甚矣。明聖人之所指者。孔門有一。曾子曰。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此豈訓詁之所能解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不可以精粗論也。儆戒無虞。罔失法度。正易道之妙也。堯舜允執厥中。執此也。兢兢業業。弗敢怠也。禹之克艱。不敢易也。湯改過不吝。去其不善而復於善也。文王翼翼。小心也。信吾信。謹吾謹。儆戒吾儆戒。執吾執。兢兢吾兢兢。業業吾業業。艱吾艱。改吾改。翼翼吾翼翼。無二我也。無二易也。方兢兢業業而不易時。此心果可得而見乎。果不可得而見乎。果動乎。果不動乎。特未之察耳。似動而不移也。似變而未嘗改也。不改不移。謂之寂然不動可也。謂之無思無慮可也。謂之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可也。此天下之至動也。此天下之至賾也。象者。像此者也。爻者。傚此者也。非賾自賾。動自動也。此非沉虛陷寂者之所能識也。亦非憧憧往來者之所能知也。然而至易也。至簡也。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孟子曰。仁。人心也。又曰。惻隠之心。人皆有之。又曰。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惕惻隠之心。能識惻隠之心於孺子入井之時。則何思何慮之妙。人人之所自有也。純誠洞白之質。人人之所自有也。廣大無疆之體。人人之所自有也。此心常見於日用飲食之間。造次顛沛之間。而人不自省也。孔子曰。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子思子曰。道也者。不可須㬰離也。是心本一也。無二也。無嘗斷而復續也。無向如是而今不如是也。晝夜一也。古今一也。少壯不强而衰老不弱也。可强可弱者血氣也。無强無弱者心也。有斷有續者思慮也。無斷無續者心也。能明此心。則思慮有斷續。而吾心無斷續。血氣有强弱。而吾心無强弱。有思無思。而吾心無二也。孔子曰。主忠信。忠信之心即道心。即仁義禮智之心。即不思不勉之心。不遠復。此心復也。頻復頻放而頻返也。得此則吉。失此則凶。當乾之初而不肯潛。此心放也。當五而不能飛。此心固也。當三而不惕。此心慢也。當四而不疑。此心止也。循吾本心以往。則能飛能潛。能疑能惕。能用天下之九。亦能用天下之六。能盡通天下之故。仕止久速。一合其宜。周旋曲折。各當其可。故曰。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孔子曰。道不遠人。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此豈計度而圖之也。此豈擬議而成之也。擬議而成其變化。此非聖人之言也。學者之億說也。孰知夫終日乾乾而非意也。頻復獨復而非反也。利不息之貞而非升也。震來虩虩非懼也。其亡其亡非慮也。何天之衢亨非通也。括囊無咎無譽非閉也。三日不食非窮也。揚于王庭非得志也。介于石非止也。出門同人非往也。吾終日用之。而鬼神莫我識也。聖智莫我測也。雖我亦有所不自知。而況他人乎。如秋陽之暴。至白而無瑕也。如江漢之濯。至潔而無滓也。渾渾乎無涯無畔。無始無終也。天地非大也。毫髪非小也。晝非明夜非晦也。往非古此非今也。它日非後也。鳶飛戾天非鳶也。魚躍于淵非魚也。天下被日月之明照而不知其自我也。天下霑雨露之潤而不知其自我也。天下畏雷霆之威而不知其自我也。日夜行乎吾己之中而以爲他物也。我之所自有也而不自知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