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明道易經午集卷之七──觀


明道易經午集卷之七──

堃圃 敦厚老人 敬註

ڥ

止觀的

→→諦視也

→→止下觀上 巽☴風吹動←←靜觀(坤觀巽)

艮止☶下經 接上四陰爻更深沉的靜

(艮坤觀)

 

 

周易上經觀卦六爻道註308

 

巽上坤下


〇臨者大 物大然後可以仰觀(臨觀)

 

[]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〇觀看這些大字 就夠妳頭痛的了

 

Δ

→觀者風地觀也。


〇靜地觀風大

〇物亦大

 

→回光返曌ㄓㄠˋ之功。覺察戒慎之義。


𦥑水臨空 雙目返照(曌)

 

→風動地上。萬物發生。

→觀令八月。萬物成熟。天地人物。一體同觀。故曰觀也。


〇還得等到八月 再觀績效

 

→此乃神明覺察之卦。故有盥洗祭薦之義。

→盥者沐浴。取其清潔。薦者祀上。祭其神明。


〇嘿觀還要跟神明打交道

 

→不薦者。非祭神也。純盥者。實潔清也。有孚者。誠信于內也。顒若者。溫于外也。于內脩其身也。于外祀其神也。←


〇信而仰之

〇觀大物當如是

 

 

[]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觀天下觀盥而不

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

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Δ

→彖曰。本釋卦解爻之謂也。大觀者。乃遮天盍地之觀也。


〇盍覆也

 

→在上觀乎性天。在下觀乎命地。坤順下而地氣昇。巽風上而天氣降。因守中正之道。方觀天下之大。盥而不薦。上觀下也。有孚顒若。下觀上也。上觀祭乎上。下觀化乎下。觀乎三天之神道。順乎四時之不忒。聖人以神道而設教。化天下以大道。而服人心也。

 

[]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Δ

 

 

↓↓↓

省方者,巡狩省視四方也。觀民者,觀民俗也,即陳詩以觀民納價以觀好惡也。設教者,因俗以設教也,如齊之末業,教以農桑,衛之淫風,教以有別是也。風行地上,周及庶物,有歴覽周遍之象,故以省方體之。坤為方,方之象。巽以申命,設教之象。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咎。觀平聲

 

童者,童稚也。觀者,觀乎五也。中爻艮為少男,童之象也。初居陽,亦童之象。故二居陰,取女之象。小人者,下民也。本卦陰取下民,陽取君子。无咎者,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无咎也。君子吝一句,乃足上句之意,故小象不言君子。

 

初六當大觀在上之時,陰柔在下,去五最遠,不能觀五中正之德輝,猶童子之識見,不能及遠,故有童觀之象。然其占在小人則无咎,若君子豈无咎哉!亦可羞吝矣。見在小人則當无咎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不能觀國之光,小人之道,自是如此。

 

六二,闚觀,利女貞。觀平聲

 

闚,與窺同,門內窺視也。不出戶庭,僅窺一隙之狹者也。曰利女貞,則丈夫非所利矣。中爻艮,門之象也。變坎為隱伏,坎錯離為目,目在門內隱伏處,窺視之象也。二本與五相應,但二之前即門,所以窺觀。

 

六二陰柔,當觀之時,居內而觀外,不出戶庭,而欲觀中正之道,不可得矣,故有窺觀之象。惟女子則得其正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婦無公事,所知者蠶織;女無是非,所議者酒食。則窺觀,乃女子之正道也。丈夫志在四方,宇宙內事乃吾分內事,以丈夫而為女子之觀,亦可醜矣。

 

六三,觀我生進退。觀平聲

 

下爻皆觀乎五,三隔四,四已觀國之光,三惟觀我生而已。我生者,我陰陽相生之正氣也,即上九也。為進退,為不果者,巽也。巽有進退之象,故曰觀我生進退。

 

六三當觀之時,隔四不能觀國,故有觀我生進退之人之象。不言占之凶咎者,陰陽正應,未為失道,所當觀者也。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道者陰陽相應之正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觀平聲

 

光者,九五陽明在上,被四表,光四方者也。下坤土,國之象。中爻艮,輝光之象。四承五,賓主之象。九五王之象。觀國光者,親炙其盛,快覩其休也。賓者,已仕者朝覲于君,君則賓禮之,未仕而仕進于君,君則賓興之也。觀卦利近不利遠,六二中正,又乃正應,乃曰闚觀,則不利于遠可知矣。

 

六四柔順得正,最近于五,有觀光之象,故占者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尚謂心志之所尚,言其志意,願賓于王朝。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觀去聲

 

九五上九,生字亦如六三生字,皆我相生之陰陽也。觀我生作句,上九相同,觀孔子《小象》可見矣。觀我生者,觀示乎我所生之四陰也,即中正以觀天下也。君子无咎對初爻小人无咎言,下四陰爻皆小人,上二陽爻皆君子。小人當仰觀乎上,故无咎。君子當觀示乎下,故无咎。

 

九五為觀之主,陽剛中正,以居尊位,下之四陰皆其所觀示者也,故有觀我生之象。大觀在上,君子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二觀字皆去聲

 

民即下四陰,陰為民之象也,故姤九四曰遠民,以初六陰爻也。內卦三陰,遠于五,草莽之民也。六四之陰近于五,仕進之民也。九五雖與六二正應,然初三四與九五皆陰陽相生,故曰觀我生。觀民也即中正以觀天下之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觀去聲

 

上九雖在觀示之上,然本卦九五有天下國家之責,所以九五觀示乎諸爻,諸爻仰觀乎九五。曰我生者,即大有六五,五陽皆其所有之意。言下四陰,惟我可以觀示,他爻不可得而觀示之也。若上九不在其位,不任其事,則無觀示之責,止因在上位,陰陽相生,義當觀其生,是空有觀生之位而已,故不曰觀我生,而曰觀其生者,避五也。是我字甚重,而其字甚輕也。君子无咎者,九五與上九皆陽剛在上,故並君子之无咎也。

 

上九以陽剛居觀之極,故有觀其生之象,亦君子之无咎者,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志者,上九之心志也。平者,均平也,與九五平分,相同一般之意。言周公爻辭,九五觀我生,而上九則以其字易我字者,何哉?以上九之心志,不敢與九五同觀其民也,故曰志未平也。蓋觀示乎民,乃人君之事,若上九亦觀示乎民,則人臣之權,與人君之權,相為均平而無二矣,豈其理哉。故上九陽剛,雖與五同,不過有觀生之位而已,不敢以四陰為我之民,與九五平觀示之也。本文取自易學網。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滅趾,无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无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无傷而弗去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