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樂記正義02

樂記正義02
〇十一篇篇次:
《樂本》《樂論》《樂施》《樂言》《樂禮》《樂情》《樂化》《樂象》《賓牟ㄇㄡˊ賈》《師乙》《魏文侯》。
〇一開頭即說樂本 當無疑乎。
〇樂之本義何如。
〇作樂經之初義 當如孔子所言 移風易俗 莫善於樂也。
〇今時之樂 領風俗也 樂是領頭羊 引之不當 鏗鎗鼓舞而已 不能究其義理 鞭辟入裡 則當浸微 而无益於當世人心者。
〇底下當說當世之心聲。
 
 
[]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經文
Δ
宮、商、角、徵、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形,猶見也。○徵,張裏反,後放此。比,毗志反,下文同。見,賢遍反。
〇本立是立之於心之本善 而心之起如音之起。
心生則法生 有其節度在 不是曲行高下 放浪形骸 聲雜而比(過密過激)者 動於無序。
〇五聲雜比曰音 而其形現中和之象 非是動感之後脫序失倫趨於瘋狂。
〇單出曰聲 雜比曰音 感於物而動於心而形於聲 這些都是一貫單出。
〇單 丹也 西北東南 金水木火 大還之丹。
〇起動這個 感動那個 一貫超生 金丹如此 聲音又何嘗不是。
上桓下 左旋右轉 中之和之 東西均平 丨之再丨亦一貫也。
〇所以感動是天人學 是及於物而超於外 單出而應響 是天外有音 不是單單的自振 還要共振 物我與也。
〇萬物我給之親比 我就萬物 非萬物就我 物不動我動 我不動物來 交互疊響 協奏一曲罷了。
 
[]
聲相應,故生變,
Δ
樂之器,彈其宮則眾宮應,然不足樂,是以變之使雜也。《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春秋傳》曰: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應,應對之應,篇內同。彈,徒丹反。樂音嶽,又音洛。
協奏一曲即是應。
〇單調無異聲相應不足樂 故變之使雜。
〇所謂雜者
說文曰 從衣。集聲。(徂合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2534齊魯)
合者易文言夫玄黃者天地
雜也考工記畫繢之事雜五色 
所以說樂經樂學是天人學是雜陳之學 非止一端
講聲律韻味天人合應 合天地陰陽之德者
畫繢ㄏㄨㄟˋ 繪畫也一樣 舞蹈更不用說
 
[]
變成方,謂之音。
Δ
方,猶文章也。
〇是方應圓天 方變之音。
〇雖說文章 然圓方終不離天地解 秦漢以前 大都如此。
 
[]
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Δ
,盾也;戚,斧也,武舞所執也。羽,翟羽也;旄,旄牛尾也,文舞所執。《周禮》舞師、樂師掌教舞,有兵舞,有舞,有羽舞,有旄舞。《詩》曰:左手執籥,右手秉翟。”○旄音毛。盾,本又作楯,述允反,又音允。翟音狄。籥,羊灼反。
〇跟誰比音 跟天。
〇因爲相應 揮之舞之 比而樂之 故現圓音
〇方其親比和氣及於干戚羽旄ㄇㄠˊ而生樂 故又謂之樂。
〇又→→再次。翟→→雉羽
〇所以說它雜 說它五采合會 不是單純的自樂 而是眾樂 連天神也參一咖。
〇密之通雅二九三十專講樂曲 樂舞 樂器 爲什麼祂要談這些 祂應該知道一些秘密。
〇所謂樂本者 本然當是如此 如斯動用干戚羽旄 方能與天相應而樂 密之好像要揭示這些 天人修 還有古制的呢。
 
 
↓↓↓
 
  []“凡音之樂正義曰:此一節論《樂本》之事,章句既多,各隨文解之。名爲《樂本》者,樂以音聲爲本,音聲由人心而生,此章備論音聲起於人心,故名《樂本》。此《樂本》之中,論人心感於物而有聲,聲相應而生變,變成方而爲之音,比音而爲樂,輾轉相因之勢。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者,言凡樂之音曲所起,本由人心而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者,言音之所以起於人心者,由人心動則音起,人心所以動者,外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者,人心既感外物而動,口以宣心,其心形見於聲。心若感死喪之物而興動,於口則形見於悲戚之聲,心若感福慶而興動,於口則形見於歡樂之聲也。聲相應,故生變者,既有哀樂之聲,自然一高一下,或清或濁,而相應不同,故云生變。變,謂不恒一聲,變動清濁也。變成方,謂之音者,方,謂文章。聲既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也。音則今之歌曲也。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者,言以樂器次比音之歌曲,而樂器播之,並及干戚、羽旄,鼓而舞之,乃謂之樂也。是樂之所起,由人心而生也。宮商曰聲正義曰:言者,是宮、商、角、徵、羽也。極濁者爲宮,極清者爲羽,五聲以清濁相次。云雜比曰音者,謂宮、商、角、徵、羽清濁相雜和比謂之音。云單出曰聲者,五聲之內,唯單有一聲,無餘聲相雜,是單出曰聲也。然則初發口單者謂之聲,眾聲和合成章謂之音,金石干戚羽旄謂之樂,則聲爲初,音爲中,樂爲末也,所以唯舉音者,舉見上、下矣。樂之聽之正義曰:彈其宮則眾宮應,然不足樂者,明直唯一聲,不足可爲樂,故須變之使雜也。引《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者,《易·文言》文,證同聲相應之義也。同聲雖相應,不得爲樂,必有異聲相應,乃得爲樂耳。引《春秋傳》以下者,證同聲不得爲樂也。案《春秋》昭二十年《左傳》:齊景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爲和?同者,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言琴瑟專一,唯有一聲,不得成樂故也。方,猶文章也正義曰:凡畫者,青黃相雜分佈,得成文章,言音清濁上下分佈次序,得成音曲也,以畫者文章,故云方,猶文章也干盾秉翟正義曰: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執也者,武舞之樂,執此盾與斧也。云羽,翟羽也,旄,旄牛尾也,文舞所執者,言文舞執此羽旄也。引舞師、樂師者,證有干戚、羽旄舞等。案《樂師》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也。無兵舞,但有干舞。鄭司農彼注云:干舞者,兵舞。又《舞師》云:掌教兵舞,帥而舞山川之祭祀。無干舞,但有兵舞。鄭司農彼注:幹舞,兵舞也。此引《樂師》既謂干舞,引謂兵舞者,兵舞非《樂師》之文,但經云干戚,用戚則是大武。大武,兵舞,此引《樂師》益以兵舞,解經之干戚也。但此經干戚、羽旄,包含文、武之大舞。鄭引《樂師》小舞,明羽舞也。引《詩》者,證羽舞是翟舞也,此《詩·邶風》,刺衛君不用賢。衛之賢者,仕於泠官,但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