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白虎通疏證八──性情

白虎通疏證八──性情
漢 班固 纂集
清 陳立 疏證
〇性情or情性 實同 爲一體之兩面。
〇性情 中文大辭云 質樸之謂性 人欲之謂情。
〇禮記樂記云 人生而靜 天之性也 感於物而動 性之欲也。
〇情性 中文大辭又云 謂本性也。因物念慮謂之情 自然所感謂之性。
〇禮記樂記又云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 稽之度數。
₡₡
〇本性即天性。
〇天性 謂天生之本性也。
〇人生而靜 天之性也。
〇所以 就人而言 生而靜 本天之自然 感時 一切物情念慮皆當生靜 也就是得見素抱樸 不帶一絲染著 以天爲尊 要學習控制自己的念慮 能自見其自體質樸者 曰自性清靜。
₡₡₡
〇念慮者 思慮也。
〇凡一切思考計慮 當靜思而生心 合於天理度數 不是感情用事而稽它不得 那準出亂子的。
₡₡₡₡
〇所以情性 嚴格上是談人的思考計慮 如何思索考慮 如何計策謀略 在靜的前題下 有一個通盤的檢討 沒想通前而盲動 那就不合情性 自受累而已。
₡₡₡₡₡
〇本篇共分六章
總論性情第一
五性六情第二
五藏六府主性情第三
六情所配之方第四
魂魄第五
精神第六
 
 
《性情》
 
【總論性情第一】
性情者何謂也性者陽之施情者陰之化也人禀陰陽氣而生故内懷五性六情
Δ
說文心部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情人之
陰氣有欲者御覽引援神契云性者魂之
使情者魄之主情生于陰以計念性生于陽以理契論衡初
稟篇性生于陽情生于陰淮南天文訓外景者施內含者化
見性爲陽之施情爲陰之化也禮記禮運云故人者
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是人皆稟陰陽之氣而生也←
 
情者靜也性者生也此人所禀六氣以生者也
Δ
廣雅釋詁云情靜也
禮樂記則性命不同
矣注性之言生也 
 
故鉤命決曰情生于陰欲以時念也性生于陽以理也陽氣者仁陰氣者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
Δ
大戴禮
子張問
入官云達諸民之情注情謂喜怒愛惡之屬情者人之欲又
云不可不知民之性注性爲仁義禮智之等性者生之質漢
書董仲舒傳亦云情者人之欲也是情陰故欲性陽故仁也
又性从生得聲仁者好生故性有仁也就字舊脫古搬書補←
(右總論性情)
 
五性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
Δ
禮記中庸云天命之謂性注木神
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禮水神則
智土神則信大戴禮雜篇引詩緯文同漢書翼奉傳五性不
相害晉灼注云五性肝性靜靜行仁甲己主之心性燥燥行
禮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肝性堅堅行義乙庚
主之腎性智智行敬丁壬主之是五性所本也五性舊作五
譌←
 
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
Δ
釋名釋言語云仁忍也好生惡
殺也善含忍也古微書元命苞
云仁者情志好生愛人孟子公孫丑云人皆有不忍
人之心下引人井事爲證是仁者不忍也施一作好←
 
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
Δ
禮記祭義云義者宜此者也又中庸義者宜
也周禮大司徒云知仁聖義忠和注義能斷
宜←
 
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
Δ
祭義禮者履此者也荀子
大畧篇禮者人之所履也←
 
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也
Δ
法言問道云智者知也
釋名釋言語云智知也
無所不
知也 
 
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
Δ
詩九罭于女信處箋信誠也
廣雅釋詁云信誠也惟誠故
能專
一也←
 
故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爲常仁義禮智信也
Δ
國語鄭語平八索以成人韋注平正也八索謂八體以應八
卦也謂乾爲首坤爲腹震爲足巽爲股離爲目兌爲口坎爲
耳艮爲手是人應八卦之體也干寶搜神記云天有五氣萬
物化成木清則仁火清則禮金清則義水清則智土清則信
五氣盡純
聖德備也←
 
六情者何謂也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所以扶成五性
Δ
荀子正名篇云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又天論篇
云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天性禮記疏引賀瑒
云性之于情猶波之于水靜時是水動則是波靜時是性動
則是情樂記云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
性之欲
即情也←
(右總論性情)
 
 
 
【五性六情第二】
性所以五情所以六者何人本含六律五行之氣而生故内有五藏六府此情性之所由出入也樂動聲儀曰官有六府人有五藏
Δ
五行大義三云藏府者由五行六氣而成也藏則有五
稟自五行是爲五性府則有六因乎六氣是爲六情 
(右論五性六情)
 
 
【五藏六府主性情第三】99383
五藏者何也謂肝心肺腎脾也
Δ
五行大義三云五藏者肝心脾
肺腎也自此至吐滋液宜從白
虎通原文趙氏在翰輯七緯孫穀古微書並屬
上官有六府人有五藏皆爲樂動聲儀語非也←
 
肝之爲言干也
Δ
廣雅釋親云肝幹也釋名釋形體云肝幹也
又云干幹也干幹肝音義通大義引作扞 
 
肺之爲言費也情動得序
Δ
廣雅釋親云肺費也釋名釋形體云肺勃也太
元注肺之爲言敷也肺費勃疊韻爲訓肺敷一
音之
 
 
心之爲言任也任于恩也
Δ
廣雅釋親云心任也繁露深
察名號篇云栣眾惡于內弗
使得發于外者心也故心之爲
名栣也大義引作任于思也 
 
腎之爲言寫也以竅寫也
Δ
釋形體云腎引也腎屬水主引水氣貫諸脉也引腎同韻爲
訓引寫義同故又轉訓寫又取形似爲義也廣雅釋親云腎
堅也腎堅皆从臤得
聲亦得相爲訓也  
 
脾之爲言辨也所以積精禀氣也
Δ
釋名
釋形
體云脾裨也裨助胃氣主化穀也廣雅釋親云脾卑也古微
書元命苞云脾之爲言附著也盧據御覽三百七十六改辨
作併按大義正引作脾之爲言辨也所以積精稟氣按脾訓
併訓辨皆一音之轉脾裨疊韻爲訓也大義又引元命苞云
脾者并也心得之而貴肝得之而興肺得之而大腎得之而
化案大義于此上引白虎通文于此下并引五藏肝仁云云
則元命苞所云當亦
白虎通所引之語也←
 
五藏肝仁肺義心禮腎智脾信也
Δ
此今
文尚
書說也大義引異義今尚書歐陽說肝木也心火也肺金也
腎水也脾土也古尚書說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腎
水也謹案月令春祭脾夏祭肺秋祭肝冬祭腎季夏祭心皆
五行自相得則古尚書說是也鄭駮之云此文異事乖未察
其本意月令五祭皆言先無言後者凡言先有後之詞春祀
戶其祭也先脾後腎夏祀竈其祭也先肺後心肝季夏祀中
霤其察也先心後肺秋祀門其祭也先肝後肺冬祀行其祭
也先腎後脾凡此之義以四時之位五藏之上下次之也如
鄭此言則亦以今文說爲然也案段校本說文云肺火藏也
博士說以爲金藏又脾木藏也博士說以爲土藏又肝金藏
也博士說以爲木藏又心土藏也博士說以爲火藏彼所引
博士說即伏生說說文據古文尚書故以今說爲別解也太
元云木藏脾金戴肝火藏肺水藏腎土藏心皆用古尚書與
此不同然今醫家以五行配五藏多同今文故高誘注呂氏
春秋于春祭脾云春木勝土先食所勝一說脾屬木自用其
歲並先今文後古文則從今文爲主與鄭氏班氏義同也  
 
 
100384
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好生東方者陽也萬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葉
Δ
 
目爲之候何目能出淚而不能内物木亦能出枝葉不能有所内也
Δ
 
肺所以義者何肺者金之精義者斷決西方亦金成萬物也故肺象金色白也
Δ
 
鼻爲之候何鼻出入氣高而有竅山亦有金石累積亦有孔穴出雲布雨以潤天下雨則雲消鼻能出納氣也
Δ
 
心所以爲禮何心火之精也南方尊陽在上卑陰在下禮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銳也人有道尊天本在上故心下銳也
Δ
 
耳爲之候何耳能遍内外别音語火照有似于禮上下分明
Δ
 
腎所以智何腎者水之精智者進而止無所疑惑水亦進而不惑北方水故腎色黑水陰故腎雙
Δ
 
竅之爲候何竅能㵼水亦能流濡
Δ
 
脾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也土尚任養萬物爲之象生物無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黃也
Δ
 
口爲之候何口能啖嘗舌能知味亦能出音聲吐滋液
Δ
 
故元命苞曰目者肝之使肝者木之精蒼龍之位也鼻者肺之使肺者金之精制割立斷耳者心之候心者火之精上爲張星陰者腎之寫腎者水之精上爲虛危口者脾之門戸脾者土之精上爲北斗主變化者也
Δ
 
或曰舌者心之候耳者腎之候
Δ
 
或曰肝繫于目肺繫於鼻心繫于口脾繫于舌腎繫于耳
Δ
 
六府者何謂也謂大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也府者謂五藏宮府也故禮運記曰六情者所以扶成五性也
Δ
 
胃者脾之府也脾主禀氣胃者榖之委也故脾禀氣也
Δ
 
膀胱者腎之府也腎者主瀉膀胱常能有熱故先決難也
Δ
 
三焦者包絡府也水榖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故上焦若竅中焦若編下焦若瀆
Δ
 
膽者肝之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膽斷焉是以仁者必有勇也肝膽異趣何以知相爲府也肝者木之精也木之爲言牧也人怒無不色青目脤張者是其效也
Δ
 
 
小腸大腸心肺府也主禮義禮義者有分理腸之大小相承受也
Δ
 
腸爲心肺主心爲支體主故爲兩府也目爲心視口爲心譚耳爲心聽鼻爲心嗅是其支體主也
Δ
 
 
【六情所配之方第四】
喜在西方怒在東方好在北方惡在南方哀在下樂在上何以西方萬物之成故喜東方萬物之生故怒北方陽氣始施故好南方陰氣始起故惡上多樂下多哀也
Δ
 
【魂魄第五】
魂魄者何謂也魂猶伝伝也行不休也少陽之氣故動不息于人爲外主于情也魄者猶迫然著人也此少陰之氣象金石著人不移主于性也
Δ
 
魂者芸也情以除穢魄者白也性以治内
Δ
 
 
【精神第六】
精神者何謂也精者靜也太陰施化之氣也象火之化須待任生也
Δ
 
神者恍惚太陰之氣也出入無間總云支體萬化之本也
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