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石刻《白雲先生坐忘論》濞說


石刻《白雲先生坐忘論》濞說

敕贈貞一王屋山  玉溪道士張弘明書


〇語出莊子大宗師 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〇唐孟浩然遊精思題觀主山房詩云 漸通玄妙理 深得坐忘心

顧懋樊貴林易丹說 六經欲結諸丹

〇今詩有坐瑟坐簧 書有坐以待旦 易有忘勞忘死 禮有尸坐 樂有武坐(武舞的跪)春秋有裹糧坐甲 皆云樂與不樂 故知坐進此道者當冥 樂與不樂都忘

〇坐至海枯石爛 坐至地老天荒 前題是坐忘合同於大通 大通即不荒不爛不老不枯矣

〇段注云 止箸爲生(好像不貪求一頓飽 多吃肥肉 包你腦中風)

亦古文坐也 土上有一死字 這字不好解

〇坐从土爲二人 從禮上言 跪跟坐都是規矩

然獨坐兀坐正襟危坐 不可著衰偏倚 稍一不慎 跟人間的規矩文明一樣 獲罪坐罪 那可不是鬧著玩的

〇好了我們來看看底下這篇文 看看它不馳在哪裡

〇不過在探討前 先看看宋陸游務觀 跋坐忘論 有一個底先(渭南文集卷第二十八)

〇陸游跋坐忘論云

此一篇劉虛谷刻石在廬山以予觀之司馬子微

所著八篇今昔賢達之所共傳後學豈容置疑於

其間此一篇雖曰簡略詳其義味安得與八篇爲

比兼既謂出於子微乃復指八篇爲道士趙堅所

著則堅乃子微以前人所著書淵奥如此道書仙

傳豈無姓名此尤可驗其妄予故書其後以祛觀

者之惑己未(1199十一月二十一日放翁書

 

 

[]

余聞之先師曰

坐忘者長生之基

地故招真以煉形

形清則合於氣 含道以煉氣

氣清則合於神

體與道冥謂之得道


〇坤地招乾真以煉形(朱雀玄武祈禱[or鳳鳥蛇龜] 當有此形象在)

〇乾南坤北 丨ㄍㄨㄣˇ以爲大通

〇大通天地 而人在其中 非坐忘非丨 无以上下下上而貫之

〇煉形者 寂然安坐 瞑目叩齒 閉口弩腹 鼓顋嚥津 服氣以養生 此地招天氣 長生之基也(剛開始規矩還在 叩齒招神 神呼應之後 藏諸用 潛至踵)

〇天氣下降 地氣上昇 爽然合氣 含道 故氣清神亦清
〇煉氣化精 鍊精化炁 鍊氣化神 鍊神還虛  鍊虛合道 體與道冥 得道之階
[龜鏡銘]

Δ
(司馬承禎金龜綠地)

龜自卜 鏡自照

吉可募 光不曜

龜自卜 鏡自照

吉可募 光不曜

青蓋作鏡大吉昌 巧工刊之成文章

左龍右虎辟不祥

朱鳥玄武順於旁

子孫富貴居中央


含象鑒 葢言天之象 地之理 人之文 所謂丨之以天地文明 即陰符經之我以時物文理哲

不言受累 僅是奉天 无有憂疑 則清朗含虛 識時物而叡也(聰明叡知 叡ㄖㄨㄟˋ 通之義)

 

 

↓↓↓

道固无極仙豈有終夫真者道之元也

故澄神以契真莊子云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

於大通即其義也又曰物與恬交相養知理出其恬

性是也又曰寓太定者發乎天光寓則心也天光則

惠照也故能先定其心而惠照內發故照見萬境虛

忘而融心於寂寥之境謂之坐忘也今世之人務於

俗學競於多聞不能得其樞要又近有道士趙堅造

坐忘論一卷七篇事廣而文繁意簡而詞辯苟成一

家之著述未可以契真玄故使人讀之但思其篇章

句段記其門戶次敘而已可謂坐馳非坐忘也夫坐

忘者何所不忘哉或曰坐忘者長生之門也老子何

得云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若如无身還同泯滅不謂

失長生之宗乎余應之曰所謂无身者非无此身也

謂體合大道不循榮貴不求苟進恬然无欲忘此有

待之身故聖人勸煉神合道升入无形與道冥一也

亦是離形去智隳肢體之義也所貴長生者神與形

俱全也故曰乾坤爲易之蘊乾坤毀則无以見易形

器爲性之府形器敗則性无所存性无所存則於我

何有故所以貴乎形神俱全也若獨養神而不養形

猶毀宅而露居也則神安附哉則識隨境變托乎異

族矣故曰游魂爲變是也或曰人壽終之時但心識

正觀即神超真境不墮惡道者此乃自寬之詞耳非

至正之言也夫今高德大賢或謝風塵之表或隱朝

市之間皆言彼我兩忘是非雙泯見不善則未常不

嚬眉改容見行善則未嘗不解顏而笑夫神清氣爽

之時猶爲善惡所感况臨終昏耄之日焉得不爲眾

邪所惑哉心識不可依怙略舉二義焉有有識化爲

无識者有人識化爲蟲識者何以明之至如秦女化

石即是有識化爲无識黃氏爲鼋即是人識化爲蟲

識由是觀之心之與識爲陰陽所陶鑄安能自定哉

道門所貴形神俱存者爲斯之義也夫與揚言正觀

而遺形者豈非虛誕哉今往往有人知榮貴爲虛妄

了死生爲一體者每至臨終求醫祈鬼甚於凡人聖
人云死而不亡者壽豈虛言哉是以求道之階先資

坐忘坐忘者爲亡萬境也故先了諸妄次定其心定

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空然无基觸然不動如

此則與道冥謂之太定矣既太定矣而惠自生惠雖

生不傷於定但能觀乎諸妄了達真妙而此身亦未

免爲陰陽所陶鑄而輪泯也要借金丹以羽化然後

升入无形出化機之表入无窮之門與道合同謂之

得道然後陰陽爲我所制也不復云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