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林兆恩《先衍》三


林兆恩《先衍》三

 

【先衍衍究】

爾虗子曰先衍也者衍乎其天之先者也而

天之先者天天衍乎其地之先者也而地之

先者地地衍乎其日之先者也而日之先者

日日衍乎其月之先者也而月之先者月月

以混虛氏之先乎其先者而猶語人曰我其

衍天之先乎而我之所衍者天焉已爾而非

先也我其衍地之先乎而我之所衍者地焉

已爾而非先也我其衍日之先乎而我之所

衍者日焉已爾而非先也我其衍月之先乎

而我之所衍者月焉已爾而非先也而況余

乎衍其所衍之天尚恐不足以達天而況天

之先乎衍其所衍之地尚恐不足以達地而

況地之先乎衍其所衍之日尚恐不足以達

日而況日之先乎衍其所衍之月尚恐不足

以達月而況月之先乎故先衍也者衍乎其

先而與上知者衍也先衍衍也者衍乎其衍

而與知者衍也

爾虗子曰衍以先名者何也曰易曰連山曰

歸藏曰先皆其名也故先也者先也而未始

一也一尚未有而況所謂天地者乎而況所

謂日月者乎所謂天地日月者先之衍也

爾虗子曰衍之義衍也故衍也者羨也羨之

而廣大之者衍也衍也者演也演之而文字

之者衍也衍從水從行如水之行也水自混

混中溢出而放於海者流衍其義也故有不

待疏决而水自行者衍之而未始衍也有有

待疏決而水乃行者衍之而有所衍也

爾虗子曰未始一者先也先而衍之而一生

焉衍之未始衍也一也者太極也太極而復

衍之而天地日月生焉衍之未始衍也

爾虗子曰太虛之衍而自生之不衍而生也

而自成之不衍而成也如一曰水二曰火三

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生成之數而非有所於

衍者衍也若先衍之衍仍其所自生也而非

有所於生而衍之也仍其所自成也而非有

所於成而衍之也故太虛之衍是乃本然之

體而非人矣混虛氏之衍雖曰本然之體而

倣之者人矣

人問衍之先於爾虗子爾虗子曰不知也又

問爾虗子曰不知也然則孰知之爾虗子曰

惟能衍先者其知衍之先乎故知衍之先者

則能天而天之而不知有天者先也地而地

之而不知有地者先也日而日之而不知有

日者先也月而月之而不知有月者先也

爾虗子曰混虛氏其以人之先衍天之先乎

然則天之先也與人之先同與曰然氣異而

先同也混虛氏其以人之先衍地之先乎然

則地之先也與人之先同與曰然形異而先

同也混虛氏其以人之先衍日之先乎然則

日之先也與人之先同與曰然魂異而先同

也混虛氏其以人之先衍月之先乎然則月

之先也與人之先同與曰然魄異而先同也

爾虗子曰北亦有中者天之中也南亦有中

者地之中也東亦有中者日之中也西亦有

中也月之中也若中也者中天地日月之中

為中者人之中也人曰豈其人也能中天地

日月而中乎爾虗子曰人之所以能中天地

日月而中者非以其人焉能中天地日月而

中也乃以其人之先焉能中天地日月而中

也然則天地日月也不有其先乎爾虗子曰

天地日月亦皆先也夫天地日月先矣而奚

獨人之先也而能中天地日月而中乎人之

所以能中天地日月而中者以其有以先天

地日月而先也人惟有以先天地日月而先

也故不徒足以三才乎天地亦且足以成能

乎天地不徒足以並明乎日月亦且足以增

光乎日月

爾虗子曰先衍之衍衍之體也先衍衍之衍

衍之用也夫先也者體也衍也者用也先衍

之衍而謂之體者用之體也先衍衍之衍而

謂之用者用之用也

爾虗子曰一天一地者日月之體也一日一

月者天地之用也人亦天地之用也而天地

為體天地亦人之用也而人為體人亦日月

之用也而日月為體日月亦人之用也而人

為體

爾虗子曰夫世人而以形為用也則有內有

外有內有外則有體有用至於不以形用而

用乎其先者則無內無外無內無外則無體

無用故言乎其體體乎其用也言乎其用用

乎其體也然天地日月體也而體人之用人

用也而用天地日月之體人體也而體天地

日月之用天地日月用也而用人之體

爾虗子曰天也地也日也月也人也孰為體

孰為用混而一之者先也故天之能覆物者

天之用也亦我之用也而天之所以能覆物

者天之體也亦我之體也地之能載物者地

之用也亦我之用也而地之所以能載物者

地之體也亦我之體也日月之能照臨乎物

者日月之用也亦我之用也而日月之所以

能照臨乎物者日月之體也亦我之體也諸

凡雨風露雷之變態也山嶽河海之流峙也

昆蟲草木之生生化化也亦莫非我之體也

亦莫非我之用也

爾虗子曰我而靜也則天地日月與我而同

其靜也我而動也則天地日月與我而同其

動也天地日月而靜也則我與天地日月而

同其靜也天地日月而動也則我與天地日

月而同其動也人曰靜非其體而動非其用

與爾虗子曰若以靜為體則靜非體也若以

動為用則動非用也然則無體無用無靜無

動與爾虗子曰惡得其有體有用有靜有動

乎夫天也地也日也月也人也則皆有體有

用有靜有動矣而曰無體無用無靜無動者

吾竊惑焉爾虗子曰惡乎其無體無用無靜

無動乎故體而無體用而無用靜而無靜動

而無動者天也地也日也月也人也一也人

曰天也地也日也月也人也豈其靜也果能

與之而同其體而其動也果能與之而同其

用與爾虗子曰莫非體也莫非用也莫非靜

也莫非動也而莫非先也故天也地也日也

月也無體無用無靜無動而以我也為體為

用為靜為動者其先乎我也無體無用無靜

無動而以天也地也日也月也為體為用為

靜為動者其先乎故先也者始天地而始之

而至於未始始也終天地而終之而至於未

始終也人曰何其久與殊不知特在我一呼

吸間爾而非久也北而北之而至於不可得

而復北也南而南之而至於不可得而複南

也東而東之而至於不可得而複東也西而

西之而至於不可得而複西也人曰何其遠

與殊不知特在我一咫尺間爾而非遠也夫

其先也本如是其久且遠矣豈其靜也不能

與天與地與日與月而同其體乎又豈其動

也不能與天與地與日與月而同其用乎

爾虗子曰靜也者天地之體也動則天而地

之亦複為月地而天之亦複為日動也者日

月之用也靜則日而月之亦複為地月而日

之亦複為天

爾虗子曰天而日之地而月之體而用也日

而天之月而地之用而體也

爾虗子曰縱而衍之天衍始於北也地衍始

於南也橫而衍之日衍始於東也月衍始於

西也縱縱橫橫則東西南北之位定矣縱而

橫之橫而縱之則東西南北之位易矣

爾虗子曰天北也而南之則地矣地南也而

北之則天矣日東也而西之則月矣月西也

而東之則日矣

爾虗子曰天北也而東之則日矣地南也而

西之則月矣日東也而北之則天矣月西也

而南之則地矣

爾虗子曰初衍而天當作縱衍初衍而地亦

作縱衍初衍而日當作橫衍初衍而月亦作

橫衍

爾虗子曰初衍而天自上下也初衍而地自

下上也初衍而日自東西也初衍而月自西

東也

爾虗子曰天也地也日也月也皆內向而人

南向不變者人背陰而面陽也故天而人焉

天即人也天亦南向地而人焉地即人也地

亦南向日而人焉日即人也日亦南向月而

人焉月即人也月亦南向

爾虗子曰中衍天焉人而天也天其心乎中

衍地焉人而地也地其心乎中衍日焉人而

日也日其心乎中衍月焉人而月也月其心


爾虗子曰人天而天其心也即天即人即以

天為用矣人地而地其心也即地即人即以

地為用矣人日而日其心也即日即人即以

日為用矣人月而月其心也即月即人即以

月為用矣

爾虗子曰人有定位而不列於衍者天有天

心地有地心日有日心月有月心而人也者

心乎其心者也人曰此所謂心者豈非世人

之所謂心也而在身之內與爾虗子曰否若

餘之所謂心者充滿太虛而非有內外矣故

宇宙之內皆太虛也而亦皆我之心也宇宙

之外皆太虛也而亦皆我之心也此其所以

能心天地日月之心以為心乎

爾虗子曰人也者以衍天以衍地以衍日以

衍月焉者也若天也地也日也月也而不得

其人焉其誰與衍之而況人也亦惟自其身

中之天也地也日也月也推而衍之爾

爾虗子曰衍以四為准天一地二日三月四

衍或以文字或以日時或以金石或以草木

諸凡見聞之所可衍者數其三而衍之無不

可者

爾虗子曰衍觀其變焉數之而值其位者變

也值天值地值日值月變值人不變

爾虗子曰天而日也而月也地而日也而月

也變衍當作橫衍天而地也地而天也變衍

亦作縱衍日而天也而地也月而天也而地

也變衍當作縱衍日而月也月而日也變衍

亦作橫衍

爾虗子曰衍北乎天矣而地也日也月也或

入天之位而值其變焉以複其天之元始者

天之天也衍南乎地矣而天也日也月也或

入地之位而值其變焉以複其地之元始者

地之地也衍東乎日矣而天也地也月也或

入日之位而值其變焉以複其日之元始者

日之日也衍西乎月矣而天也地也日也或

入月之位而值其變焉以複其月之元始者

月之月也

爾虗子曰天變地變日變月變而人不變者

何也盖天也地也日也月也我得而衍之我

得而變之我得而東之西之南之北之我得

而縱之橫之圓之方之故其人不變人或變

矣而失其中之主矣是豈能衍天衍地衍日

衍月陳而列之者乎又豈能變天變地變日

變月斡而旋之者乎

爾虗子曰人天也數起於子人地也數起於

醜人日也舒精於卯人月也吐華於酉

爾虗子曰變人天也即其衍之數而益以子

之成數順而數之矣人地也即其衍之數而

益以醜之生數逆而數之矣日上法天數益

以卯者成數也月下效地數益以酉者生數

也故陽也者先乎陰而生陰也者後乎陽而


爾虗子曰衍縱橫方圓衍不曰變而曰後者

何也後也者後乎其前而非變也

爾虗子曰衍或從北而南或從南而北或從

東而西或從西而東而北也南也東也西也

其皆由於人之心乎變或縱而縱或縱而橫

或橫而橫或橫而縱或圓或方而縱也橫也

圓也方也其皆由於人之心乎

爾虗子曰人而天焉縱之橫之方之圓之而

皆天也而心之天不可變矣人而地焉縱之

橫之方之圓之而皆地也而心之地不可變

矣人而日焉縱之橫之方之圓之而皆日也

而心之日不可變矣人而月焉縱之橫之方

之圓之而皆月也而心之月不可變矣人曰

心其不可變乎爾虗子曰心也者惡得而變

諸故心而天矣無所徃而不為天焉而有時

乎其地者地而天也而有時乎其日者日而

天也而有時乎其月者月而天也亦猶心而

仁矣無所徃而不為仁焉而有時乎其義者

義而仁也而有時乎其禮者禮而仁也而有

時乎其知者知而仁也又不觀四民之有定

業者乎人而業乎其士也終其身士焉斯可

謂之士矣人而業乎其農也終其身農焉斯

可謂之農矣若今日士矣明日農矣又明日

工矣商矣其能士乎其能農乎其能工乎其

能商乎不士不農不工不商則其凶也咎也

從可知矣豈必謀之鬼神而後能知吉知凶

知休知咎也哉

人曰羨演二義則既知之矣而曰流衍之衍

者何也爾虗子曰水之混混者水之元初也

故混混而出者實而虛也盈科而行者虛而

實也由是自東自西自南自北隨其所值縱

而縱之橫而橫之圓而圓之方而方之而無

有乎不宜者故太虛虛也可以天可以地可

以日可以月可以人虛矣而未嘗虛也天固

囿於太虛焉而亦虛也可以元可以亨可以

利可以貞虛矣而未嘗虛也人亦囿於太虛

焉而亦虛也可以仁可以義可以禮可以知

虛矣而未嘗虛也故先衍也者非徒為人之

衍吉衍凶衍休衍咎焉已哉盖欲衍者因其

衍而衍之而得其所本有之先混混之始爾

故作者能以我之先而惑彼之先而述者能

以彼之先而感我之先則萬世而下其有不

先我之先而先彼之先者乎羲堯禹文周孔

聖之盛也而其所相授受者此其先矣

人曰羲堯禹文周孔不言先而爾虗子則言

先矣爾虗子曰惡乎羲堯禹文周孔之不言

先乎包羲氏八卦者先天也周易曰先天而

天不違則是羲堯禹文周孔亦言先矣

人曰羲堯禹文周孔不言虛而爾虗子則言

虛矣爾虗子曰惡乎羲堯禹文周孔之不言

虛乎周易曰周流六虛則是羲堯禹文周孔

亦言虛矣故六虛者虛也廣矣大矣高矣深

矣上而極其上之虛焉莫非虛也而莫非其

先之周流也下而極其下之虛焉莫非虛也

而莫非其先之周流也東而極其東之虛焉

西而極其西之虛焉南而極其南之虛焉北

而極其北之虛焉亦莫非虛也而亦莫非其

先之周流也人曰六虛者六爻之列位也爾

虛子曰畫而爻矣列而位矣豈其虛乎

人曰惡乎人心之虛也而能生天而能生地

而能生日而能生月乎爾虗子曰惡乎人心

之虛也不能生天不能生地不能生日不能

生月乎太虛之虛我之虛也我之虛太虛之

虛也一而已矣惟太虛之虛而與我之虛為

一也故太虛之生天也即我之生天也太虛

之生地也即我之生地也太虛之生日也即

我之生日也太虛之生月也即我之生月也

抑亦觀之包羲氏之畫卦乎卦而乾矣不謂

之天之生也而見於畫之乎卦而坤矣不

謂之地之生也而見於畫之乎卦而離矣

不謂之日之生也而見於畫之乎卦而坎

矣不謂之月之生也而見於畫之乎而其

未畫之前也不其先天先地先日先月而太

虛者乎夫包羲氏人也亦能以其虛也先天

而生天先地而生地先日而生日先月而生

月也如此豈其人心之虛也而不能先天而

生天先地而生地先日而生日先月而生月

乎特其自失其先而不能虛爾人曰豈其人

也果真能生天果真能生地果真能生日果

真能生月與爾虗子曰我而高明能覆物焉

我即天也謂非人之能生天乎我之博厚能

載物焉我即地也謂非人之能生地乎我而

光朗焜曜通乎晝夜而能照物焉我即日也

我即月也謂非人之能生日能生月乎

 

[先衍跋]

 

跋曰先衍之書自羲堯禹文周孔以來所

未嘗道也吾

 


龍江先生始言之其所以發神靈之秘闡

斯道之微者夫豈可以易而明言之者哉

廷潤竊窺其大要殆悉本於吾心之內太

虛之先所謂畫前之易者是也故未有文

字也而其易之爻也以畫既有文字矣而

其先之衍也以字然而爾虗子者亦混虛

氏也故謂之混者以混太虛不可得而別

也彼即此此即彼混之而為一矣而謂之

爾者以爾太虛不可得而岐也汝即我我

即汝爾之而兩忘矣廷潤嘗由此而推言

之先衍而虛其中者即虛而即人也衍衍

而實其中者即人而即虛也縱而衍之者

升降之機也橫而衍之者徃來之理也員

而衍之則效天於崇矣方而衍之則法地

於卑矣變之複之吉凶悔吝之途判焉順

也逆也進退消長之漸基焉生成氣運也

四象八方也配之則各有定位陰陽支干

也四序五行也屬之則各有定籌諸凡畫

地分野七政曆紀律呂量衡品節度數綱

常倫理事物細微而囿於天地日月之內

者其皆囿於此衍之中乎故分縱橫而衍

之其衍凡二十有四合方圓而衍之其衍

凡六十有四數其陽而十八之數其陰而

十八之者三十六也五天數而五之五地

數而五之者五十五也偶則二而八之八

八者河圖也奇則三而九之九九者洛書

也錯之而複綜之經之而複緯之則其衍

也誠不可得而窮矣其所以主宰而綱維

之陳列而斡旋之皆本於人之心者乎

先之復於先也虛之還於虛也以契於穆

之表以通天載之神微乎微乎其殆不可

以致思矣故雖不必求合乎徃跡而馬負

龜呈之旨先天後天之爻大象大衍之易

繫辭洪范之章又推之而至於楊子雲之

太玄周茂叔之太極邵堯夫之皇極經世

此皆有以得其先立其大而集其成者與

故天地日月各乙太虛而藏其用也羲堯

禹文周孔各與太虛而同其體也若吾先

生則又以其心之先也而虛太虛之虛矣

豈非有以立天地日月之宗會羲堯禹文

周孔之盛者乎此盖因數寓理之意遠矣

夫豈曰為人之衍吉衍凶衍休衍咎已哉苟

有能直反之於心以求吾先生之所謂先

者而先之則至誠之道不可以前知乎清

明在躬志氣如神所謂抑亦先覺者將在

是矣若徒謀之鬼神以知未來事則是貳

心於吉凶休咎衍數之學爾豈吾先生所

以衍先還元混虛爾虛之至意耶門人林

廷潤齋沐百拜跋

 

[書先衍卷後]

人問爾虗子先矣而其道則何道也爾

虛子曰我之先我之道也非道非先非

先非道盖我之道未有儒未有道未有

釋之先之道也人曰願聞其旨爾虗子

曰譬之樹然夫樹一也分而為三大枝

曰儒曰道曰釋儒之一大枝複分為二

小枝有專主尊德性者有專主道問學

者各自標門互相爭辯則亦何異於道

流釋流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而喋喋不

已也道之一大枝複分為三小枝清凈

也彼家也爐火也各自標門互相爭辯

則亦何異於儒流釋流是其所非非其

所是而喋喋不已也釋之一大枝復分

而為五小枝者五宗也各自標門互相

爭辯則亦何異於儒流道流是其所非

非其所是而喋喋不已也自是枝而復

枝葉而複葉紛紛籍籍是是非非盖有

不可得而勝數者矣然而唐虞三代之

時有儒乎否也有道乎否也有釋乎否

也而人始生之時知有儒乎否也知有

道乎否也知有釋乎否也故儒道釋者

枝也而未有儒未有道未有釋之先者

根也人曰根根矣而未始有根之先可

得而言乎爾虗子曰仁也人曰仁仁矣

而未始有仁之先可得而言乎爾虗子

曰無聲無臭是亦一太虛矣雖欲言之

惡得而言諸人曰夫豈終無可得而言

耶爾虗子曰天之所以為天者則曰維

天之命于穆不已而已矣此外復何言

哉文王之所以為文者則曰於乎不顯

文王之德之純而已矣外此複何言哉

人曰敢問不顯之德爾虗子曰舜之所

謂玄德也人曰舜之玄德文王不顯之

德豈其所謂未有儒未有道未有釋之

先之道與爾虗子曰然


萬曆丁酉孟夏門人盧文輝百拜謹述

門人林堯咸命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