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修練當下的力量》詞彙新意04


《修練當下的力量》詞彙新意04

依方智出版社

繁體版

張德芬譯詞

 

 

[]

啟動(becomes activated)活


〇晉顧凱之雷電賦云 太極紛綸 元氣澄練 陰陽相薄 爲雷爲電……太陰下淪 少陽初升 蟄蟲將啟 動靈先應

〇啟→→憤懣ㄇㄣˋ←←悶久了必啟

〇躁出而有作←←曰動

₡₡

〇活 說文曰水流聲

〇正字通云 生也 不滯濇ㄙㄜˋ也

〇魯褒 錢神論云 無位而尊 無勢而熱 危可使安 死可使活

〇啟動活水源頭 觸發激活之意

 

[]

意識的更高層次(a higher level of consciousness


〇顧名思義 意識有多層次之義

〇初層 如痛 視覺經驗等 屬心靈哲學之內含

〇抄錄一段劍橋哲學辭典對consciousness的解釋P.931932

意識(consciousness

意識狀態諸如痛、視覺經驗等等的特殊之處在於:具有意識的主體必須親身經歷知道該狀態「像」(like)是如何,才算身處在這些狀態中。這些狀態有其現象上、質的一面。經驗這個「像是如何」(what-it-is-like)的面向就稱爲「感質」(qualia)。「感質」對物理主義而言是一個難題。

布洛德論證說,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化學物品的所有物理性質,以及它如何與其他物理現象作用,但卻一點也不知道它聞起來像是怎樣。他結論說,該化學物品的味道並不是它的一個物理性質,而是它不可化約的突發性質的一種。傑克森最近提出一種被稱爲知識論證的論證。傑克森論證說,我們可以設想有一個超級科學家瑪莉,她知道所有關於色彩視覺,光線和物質的物理及功能性事實,但因爲她終身待在黑白的實驗室中,所以從來沒有經驗過紅色,也不知道具有紅色的視覺經驗像是什麼樣子。他結論說,可見物理及(主題中立的)功能性事實並不蘊涵所有的事實,因此唯物論是錯的。內米若(Lawrenco Nemirow)、路易士及其他人回答傑克森說,知道在某種意識狀態下像是什麼樣子是一種「知道如何做」(比方說,能夠想像自己在該狀態下)的技能,而非有關事實方面的知識。因此,就算物理及功能性事實並不蘊涵這種「知道如何做」(know-how)的知識,這也不蘊涵說唯物論是錯的。

功能主義的一大困難在於它似乎難以解釋感質,因爲後後者似乎無法功能性地加以定義,弗德和布洛克提出了如下的論證。兩個狀態能夠具有同樣的因果角色,從而實現同樣的功能狀態,然而與它們相連的感質卻可能恰好相反。這稱爲相反的感質問題(inverted qualia)。比如色譜就可能對兩個個體來說完全反轉過來,即使他們處於同樣的功能狀態裡。他們更進一步論證說,實際上,兩個狀態可能實現相同的功能狀態,但其中一個有感質相伴隨,另一個則否。這被稱爲「不見的感質問題」(absent qualia)。素馬可(Sydney Shoemaker)論證說,功能主義可以排除不見的感質這種可能性。但他卻進一步精鍊了相反的感質問題,並認爲這是功能主義的一個主要問題。功能主義及物理主義是否能避免相反的感質問題和不見的感質問題這兩個問題,這本身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納格爾(Nagel)指出,意識狀態是主觀的:要充分地理解它們,一個人就必須知道它在這樣的狀態中像是什麼樣子,但一個人只能通過採取主體經驗立場來做到這一點。物理狀態則與此相反地是客觀的(即非主觀的)狀態。物理學試圖通過抽象掉任何主體的經驗立場來描述世界。按照納格爾,現象上的心靈狀態是否能化約爲物理狀態這一問題,主要繫於主觀的狀態能否被化約爲客觀狀態這一問題之上。但納格爾宣稱,就目前而論,我們根本不知道這種化約如何可能。納格爾建議說,意識也許只可能被一種尚未發現的非物理且非心靈的基本性質(稱爲原始心靈性質)加以解釋;納格爾的想法是:主觀的經驗觀點也許是由原始心靈性質和物理性質所構成。他因此宣稱說,泛物理主義應加以嚴肅考慮。傑克森、克里夫(James Van Cleve)和區門(David Cleve)論證說意識屬性是基本、不可化約的巨象性質,是突發的;區門還同情某種的泛物理主義。馬金(Colin McGinn)宣稱意識性質可能可以用腦的性質來化約地加以解釋,但我們的心靈似乎在概念上接近於這些解釋性的性質;我們不能將它們概念化,正如一隻貓不能將一個平方根的性質概念化一樣,丹內特企圖用伴隨的行爲主義語詞來解釋意識。羅森舍(David Rosenthal)論證意識只是一種特殊的意向性,意識狀態只是我們能以一種直接的方式去相信我們正在某種狀態的意向性。爵茨基、萊鏗(Williarn Lycan)及泰(Michael Tye)論證說,意識的性質是意向性性質,而且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加以化約。丘奇藍(Patricia Churchland)認爲意識現象可以被化約爲神經現象。勞(Brian Loar)爭論說,感質或者等同於腦神經狀態,或者等同於腦神經功能。希爾(Christopher Hill)論證說,感質等同於腦神經狀態。勞和希爾企圖解釋掉心物等同命題的偶然性,但他們解釋的方式不同於克里奇解釋掉水是H2O的偶然性的方式,因爲他們認爲這種解釋方式是行不通的。他們的解訴諸於現象概念與神經與功能概念在概念角色上的差異。他們說,雖然這些概念不同,但他們卻對應於相同的性質。意識的本質仍是一個有爭議性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