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虞氏易事蔓衍


虞氏易事蔓衍


虞氏 翻(146233) 三國吳 孫策時人。

易事 相與通功交利 或云易之使也。

蔓衍 滋生演變。

文本據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本。虞氏易事。會稽趙氏之謙輯。

 

 

虞氏易事卷上】


卷上 共上下兩卷 有跋 云虞氏易事跋。

皋聞張先生治虞氏易會稽趙之謙記。

皋聞張先生。即張惠言(17611802)。原名一鳴。字皋文。一作皋聞。號茗柯。江蘇常州武進人。

 

  武進張惠言學


學 張皋聞自成一家之學說。

 

Δ

孟氏本於氣。而後以人事明之。然虞氏之論象備矣。皆氣也。人事雖具說。然略不貫穿。匪獨虞耳。鄭荀號爲說人事者。爻象亦往往錯雜。後學不得其通。乃始苦其支窒而不能騁。于是悉舉而廢之。而相辯以浮言。日以益眾。夫理者无迹。而象者有依。舍象而言理。雖姫孔靡所據以辯言正辭。而況多岐之說哉。設使漢之師儒。比事合象。推爻附卦。明示後之學者。有所依逐。至于今曲學之響。千喙一沸。或不至此。雖然夫易廣矣大矣。象无所不具。而事著于一端。則吾未見漢儒之言之略也。述易事云爾。//


易事者。象无所不具。事无所不成。不著一端。然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事易不可不謹。

 


元亨利貞。孔子贊以四德。易之言元。皆訓爲始。不訓爲大。彖有言大亨者。乾以元始萬物。得其始而大。大非元之本義也。用九用六。聖人明言用。若爻象無變動。是九六无用。此費氏易之誤也。若揲得此九六一爻。然後有一爻之象。則爻變拘而不可用。若乾之坤。乃爲用九。坤之乾。乃爲用六。是二用止二卦。此左氏之誤也。//

乾六爻皆君道。荀氏說也。即繫辭一君二民。二君一民之義。乃通六十四卦言之。其在乾六位。則兼君臣。要之六爻皆聖人之時。虞氏以庖犧位乾五。文王位乾三。鄭以堯之末年。四凶在位。象亢龍。舜受堯禪。爲羣龍无首。干寶以象文武受命。程傳以象舜自側微登帝位。義皆得之。但干寶以後。皆以亢龍爲非道。聖人反之。然後无悔。則乾不得爲六龍。唯鄭以爲堯之末年。則龍德不失。此以知其精也。//

 


易者乾元主陽孟氏之易有爻變故虞義以坤息乾費氏之易无爻變故鄭荀之義以坤輔乾乾六爻聖

君坤六爻聖臣故鄭注黃裳以舜試天子周公攝政注龍戰以聖人喻龍君子喻蛇坤雜乾氣蛇似龍荀

注履霜堅冰象臣順君命而成之不習无不利云陽倡陰和括囊云迫近于五謹慎畏懼則其說雖各異

其主陽一也自王弼干寶乃有坤初陰生漸致殺父陰與陽戰兩敗俱傷之說就如其言初將弒逆積而

至二乃直方大何哉此亦說之易破者而後世競宗之何也。//

乾六陽自微至著天之道也聖人之德也坤孕乾而息乾反剝而復則撥亂世反之正也牝馬之貞聖人

之畜德而動也先迷後得主著其時也利西南得朋正亂在得人也東北喪朋安貞吉未得其人當安以

養德也堯得舜而後禪湯得伊尹文王得太公而後放伐皆其事也既言得朋而後言喪朋者又明泰否

循環消息互續故爻變三正泰四反否五成觀上終乾又入坤此易之大義也。//

履霜堅冰至君子知微知彰也坤以初爲牝馬之貞則聖人受命之爻陰始凝者如屯之大得民創業垂

統之義文言云弒君弒父者所謂先迷初履霜則得主也二西南得朋也不疑于所行則以禁亂正暴然

尚如乾二在田未正位也三泰否之交未能定難四括囊賢人隱如文王羑里之日也五正位居體大一

統也上龍戰更本牝馬東兆喪朋安貞吉也其血元黃屯之天造草昧也若承五言之則爲得天下之初

陰陽相薄草創未定須興體創樂乃致太平也乾帝道也坤王道繼治繼亂之道備焉乾坤所以包六十

四卦之義也//

 


屯於世爲草昧。草昧者。王者創業垂統之時。初以貴下賤。大得民而建侯。若湯文之爲諸侯是也。盤桓利居貞。謂遵養時晦也。初居貞。正己正人。故象曰以經綸。經綸者。經常之法。陽當正位。陰當從陽也。四承五。故往吉。二待三。故不字。上无所承。故泣血。此在下者之道。各承其君。泣血者。徯我后也。三三公。志在輔五。而遠求於坎險之上以自輔。妄興師眾。此猶萇叔之違天。故戒以當澤其民。以待聖人之興而已。五則君位既濟。由初不由五。三膏則下。而五膏則屯。所以凶也。//

 


蒙者。巽之消息也。其義繼世。受命之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