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易領卷之一──乾

易領卷之一──乾
易領
郝敬著
Δ
棒極了
何止是傳神
簡直是神人寫的
 
 
【易領題辭】
八卦以序相循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易之
序者造化變通往來理數之自然羲皇始作文王演
之範圍曲成精意全注于此連山歸藏亦各有序而
其義未備故文王更演匪序則三易混同先後雜越
多寡抽添無不可矣豈作者之意歟特其象義圓妙
无所不貫夫子作傳循循易簡提挈其大較引伸而
曲暢之存乎其人後儒反疑序卦傳爲淺率朱子本
義遂略之博士家因廢而不講若是則易道凌亂無
復條理矣豈其然乎余解易于彖爻前冠以序卦傳
略加敷衍如著衣者挈其領而前後襜如命之曰易
領大明天啟乙丑年九月朢日京山郝敬題//
 
山草堂集第二(內編)
易領卷之一
京山郝敬學
 
【上經】
(乾下乾上)
或問六奇爲乾何也
一者
象數之元
元始无象
象之以一
一无可字
字之爲奇
單也
六奇純一
是名爲乾
乾无可象
象之以天
天者
乾之大物
非謂天即是乾
乾不可見
不可見者
大極也
大極者
可以默識
而不可以象求
人能默而識之
聖人何必於象之
惟百姓日用不知
聖人欲發其秘以示人
而无象者不可示也
于是畫爲一
即一而大極形矣
人猶未知所謂一也
于是再一三一
乾道備矣
而聖人猶謂未盡其所
爲乾也
于是三一外
重加三一
乾道變化
已无不具
而聖人又謂未極盡乾之用一之變也
于是破一爲兩
參兩爲八錯八爲六十四
以闡揚惟一之理
推廣乾元之量
蓋六十四卦已盡于乾
乾之六爻
已盡于一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是故乾者大極也
或曰
易有大極
是生兩儀
乾坤爲兩儀奇偶
分陰陽
子以乾爲大極奇爲一
何也
曰天地之氣
陽而已矣
混元未分
是爲元陽
元陽无際
是名大極
大極非空虛閑曠之物
化化生生
氣之祖也
當其未動
則爲陰
其萌動發生
則爲陽
故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
先陰後陽者
非道始於陰也
元陽由靜之動也
其實一陽而已
闔戶謂之坤
闢戶謂之乾
其實一戶而已
燈來生明
燈去生暗
其實一燈而已
陰非陽敵
偶隨奇生
故聖人以一象陽
以純一象乾
乾雖六位
而皆未始離一
故聖人于一之始
曰潛龍勿用
勿用者
非不用也
用而不見所用
莊生謂居無事而主宰者
一是也
六爻皆一
是終未嘗用也
河圖洛書
一皆居下
大衍虛一不用
數以一而起
偶以一而分
筮以一而神
道以一而貫
而乾道純一
故曰剛健中正
純粹精也
以天象之而非天
以陽象之而非陽
故曰
大極也
然則奇偶何由起乎
造化之理
神妙變動
理不可見
惟象可以察理
惟數可以觀象
奇偶者
聖人觀象畫數以見易者也
故奇者
不偶也
偶者
兩奇也
无偶曰奇
奇分曰偶
太初之先
兩儀未分
是謂混沌
混沌无一
是謂无偶
一象中分
混沌斯破
中者爲一
分者成兩
奇乘偶間
偶承奇判
故奇者
一其兩也
偶者
兩其一也
一之乘兩
兩之承一
間不容髮
如元陽初分
升而爲天
即有陰濁之氣
沈而爲地
如水有清即有溷
如息有呼即有噓
如陵谷有高即有下
如氣序有盈即有虛
如人事有成即有毀
莫不以一乘兩
以兩承一
故曰奇生偶應
偶者兩一也
先聖作卦
既畫一爲奇
即破奇爲偶
既畫一奇以象大初之體
即畫一偶以象兩儀之變
後聖即奇名爲陽
即偶名爲陰
借奇偶名陰陽
非以奇偶盡陰陽也
奇偶所不能盡者
聖人亦不能畫
文字亦不能傳也
然以奇偶象陰陽者
何也
曰陽先陰後也
陽倡陰隨也
陽實陰虛
陽動陰靜
陽明陰暗也
是故元始混淪
一畫乍落
破而爲兩
是奇倡而偶隨也
偶方未形
奇已先動
奇畫既立
偶象斯顯
奇見偶藏
奇實偶虛
奇動偶靜
奇明偶暗
故奇爲陽而偶爲陰也
畫爲奇偶
卦成于三何也
畫一得三
一分二
二與一即三
二者一奇之判而爲兩
三者
奇與偶之累而上行也
混元如規
一橫中斷
則上下成兩
合中爲三
一直中界
則左右成兩
對中爲三
一乘兩間
即陽之乘陰
兩挾一畔
即陰之抱陽
然而三上行
何也
此所謂乾也
乾健而上遂
陰柔而旁委
故乾曰直
坤曰闢
直主進
闢主分
闢則奇偶分三
而肩隨以立
直則奇偶積三
而重累以升
陽升陰隨
坤附乾立
八卦所以爲逆數而上行也
是故德莫大於乾
數莫神於一
莫變于奇偶
莫該于三
故含三爲一
圍三徑一之類
是也
參一爲三
天地人一才之類是也
凡物三則定
鼎足之類是也
凡事三則備
冠三加
命一錫之類是也
時三則變
三年三月之類是也
人一則眾
三黨三軍之類是也
數三則完
兩邊中間之類是也
形三則具
首尾胸腹之類是也
禮三則終
祭三獻樂三関之類是也
三者
陽統陰之象
陽壯于三
陽性好生
三各生三
故陽用九
陽倡陰隨
陽三陰亦三
三偶爲六
故陰用六
聖八即三奇
名爲乾
即三偶
名爲坤
其實一乾而已矣
故曰
乾者大極也
或曰
乾坤爲兩儀
今謂乾爲大極
則兩儀不成
非也
大極兩儀云者
非定二物也
无物无大極
无物无兩儀
以畫象論之
始畫奇者
即大極之象也
生偶者
即兩儀之象也
以卦論之
乾初九
即大極之象也
初九生坤初六
即大極生兩儀之象也
九二生六二
九三生六三
即兩儀生四象之象也
動靜相生
至于无窮
皆以元陽之一爲祖
一生三
三生九者
陽生陽也
一生二
二生四者
陽生陰也
故曰
萬物皆祖于一
八卦皆稟于乾
乾爲大極
此也
然何以謂之乾也
乾者
健也
六爻純依
所以爲健
是故乾有統宗會元之象焉
有欣暢和動之象焉
有強直順遂之象焉
有完固堅實之象焉
文王以四字彖之曰
元亨利貞
嗚呼盡之矣
在道爲天道
在德爲聖德
在事爲大事
在人爲大人
爲君父
爲尊貴
爲君子
在物爲龍
爲馬
爲請陽壯物
在事爲動作
爲諸善事
在心爲神明
一念之天理即乾
一念之人欲
即虧乾之體
一事之精明即乾
一事之昏惰
即損乾之用
細徵推測
宇宙造化莫非乾
天下事物
莫不有乾
神而明之六十四卦
惟乾足矣
若是
則乾其至矣
反乾成坤
然則坤不善乎
坤非无乾也
乾非无坤也
故曰
一陰一陽之謂道
乾以九而位六
是以陽乘陰也
奇以一而御九
是以靜制動也
九用而純一
是動未始離靜
陽未始離陰也
故夫子曰
乾元用九
乃見天則
效乾者也
六爻純偶无雜
與乾合德
如月之於日
其魄爲陰
其魂爲陽
故坤承乾
非反乾也
烏得以乾病坤耶
使坤反乾
則爲孤陰
而乾亦反陰爲彊陽
故曰
立天之道
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
曰柔與剛
一也者
含兩爲一也
此易所以爲變
而神所以无方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