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時習新知卷之一

時習新知卷之一
京山郝敬著
(初篇)
 
[]
學以性善爲宗以養氣爲入門以不動心爲實
地以時中爲妙用以性善爲宗則仁無不顯以
養氣爲入門則用無不藏以不動心爲實地則
感無不寂以時中爲妙用則應無不神//
 
[]
性本至善不待養而定其不定者氣也氣得養
則日用酬酢自中規矩大學止至善定靜安慮
無非養氣//
 
[]
教人存心養性茫無栖泊教人養氣一瞬息而
性存//
 
[]
太虛中渾是氣而理無形人身中渾是氣而性
無形但從容和順氣即性也飛揚躁擾性即氣
//
 
[]
志爲氣帥此天機妙運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有
事勿正勿忘勿助千古性命真宗//
 
[]
氣動則浮靜則實靜而實然後可大可久道家
養氣專爲長生聖賢養氣爲當大任//
 
[]
一點靈知時時普照便是有事//
 
[]
主忠信勿自欺與養氣三者一路工夫氣質用
事只爲自欺勿自欺則氣退聽而德性用事便
是主忠信//
 
[]
靈知蒙蔽如醉人騎馬昏不知所往一真屯聚
百竇皆封天光煥發主勢精強五官奉令不戒
欺而自不能欺矣//
 
[]
虛靈內照。自然渣滓銷鎔。可見人性本善。性現。即眾欲冰消。//
 
[]
寧靜。則性見。鬧攘則氣昏。鬧攘中。自有寧靜。//
 
[]
木戇人。念力執滯。自謂不動心。此告子行徑。放教和平。則滿腔春意。氣不調而自調。心不定而自定。//
 
[]
順意則喜。拂意則怒。聖賢不免。惟聖賢爲能不過其則。若云絕無喜怒。則性死晴灰。無此理。但能一覺便消。即與聖賢同歸。//
 
[]
凡夫心不在爲病。賢人心在爲病。//
 
[]
人心若別有未發之中。在已發前作主。天地須停息一曏。乃復運行。無是理也。時行物生。即於穆不已。於穆不已。即時行物生。//
 
[]
日用情境千變。有之以觀其竅。無之以觀其妙。是謂習坎。大禹治水。行所無事。聖人治心。亦復如是。//
 
[]
施無次第。發不調停。此氣質之病。學問須向此中較勘。//
 
[]
恒情所以多憂鬱不得洒然者爲利害心多利
害心多以其不知命知命則素位而行無入不
自得矣故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君子知命故
坦蕩小人不知命故長戚。//
 
最忌厭動求靜性體本無動靜方寸常如大虛
寂感皆同一體。//
 
[]
妄念多但理會勿自欺則知止知不止即是自
欺纔知便止即是勿自欺時時體驗則時時心
存。//
 
[]
人有心。即有念。浮屠教人不起念。何爲其然也。思者心之官。念念在義理。心之官當然。所止者。邪思而已。//
 
[]
無事。虛虛豁豁。事至順應。當商量處。儘商量。當營辦時。儘營辦。但靈知不昧。隨處鳶飛魚躍。//
 
[]
學始於慎獨。今人且休言慎。但覓得獨著。即慎在其中矣。//
 
[]
靜坐觀心。閑中一樂。//
 
[]
今人動說學道。畢竟道是何物。平地上起堆。頭上安頭。無處即是有。損處即是益。不須更減。不須更添。當機而應。適可而止。//
 
[]
自家氣質變化不得。學道何用。氣質纔變得少許。早是學道人。//
 
[]
養氣即是養心。心無可養也。氣定即心定。心定則氣和。大學知止而后有定。知者心也。止而定者氣也。氣止而定。則心靜而安矣。//
 
[]
易曰。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樂天知命。安土敦仁。其要只在養氣。氣不得養。欲樂天知命。安土敦仁。何可得。氣用事。心不得爲主。欲不憂能愛。何可得?//
 
[]
君子坦蕩。只是養氣。小人長戚。只是氣失養。氣用事。則多憂懼。//
 
[]
天地間都是渣滓。離却渣滓。更無處覓清虛。離却形氣。別無玄妙。血肉銷。則虛靈散。油乾燈熄。薪盡火滅。故曰。仁也者人也。理氣無先後。形性無彼此。不可一向落空。//
 
[]
人身積塊耳。喫緊得一個虛竅子玲瓏。更加閉塞了。便同土木。//
 
[]
戒慎不覩。恐懼不聞。此工夫。性命同宗。但勿須臾離。便是聖賢所患在離。離不離。其間煞有機軸。//
 
[]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人性之中。不覩不聞。至矣。子思一聲。喚醒千古夢中人。曰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個個本有。//
 
[]
靜時靜。非真靜。動時靜。靜始真。合眼定。未成定。開眼定。定始成。//
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