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7日 星期日

周易古文鈔──益


周易古文鈔──益

劉宗周撰

Δ

易益音同

益饒也

饒飽也

飽其皿

有食也

月盈而有食也

與時消息也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震下巽上)

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Δ

損上卦之初畫益下卦之初畫是轉否爲泰之機故反

損曰益益則無所不利可知。//


損上卦之初畫。益下卦之初畫。是轉否爲泰之機。故反損曰益。益則無所不利可知。//


 

初九。利用爲大作。元吉无咎。

Δ

初爻益之主也大作所以大益也必元善而吉乃得无

咎尤慎所作也大作謂全力合作有萬物怒生之機焉。//


初爻。益之主也。大作。所以大益也。必元善而吉。乃得无咎。尤慎所作也。大作謂全力合作。有萬物怒生之機焉。//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Δ

大作之後不期益而大益焉我不自知也永貞則吉要

其終也用以享帝盡人以達天也昔顏子謂夫子曰回

益矣回忘禮樂矣又曰回益矣回忘仁義矣既而又曰

回益矣回坐忘矣雖莊子寓言亦表其實云。//


大作之後。不期益而大益焉。我不自知也。永貞則吉。要其終也。用以享帝。盡人以達天也。昔顏子謂夫子曰。回益矣。回忘禮樂矣。又曰。回益矣。回忘仁義矣。既而又曰。回益矣。回坐忘矣。雖莊子寓言。亦表其實云。//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Δ

柔而得中當益下之時而反得凶事亦困衡之地也將

於何而自淑乎惟本以有孚之心而行之以中則告公

而相信矣人恒過然後能敗也。//


柔而得中。當益下之時。而反得凶事。亦困衡之地也。將於何而自淑乎。惟本以有孚之心。而行之以中。則告公而相信矣。人恒過。然後能敗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爲依遷國。

Δ

柔而得正頗有合於中行之道則已不必爲凶事之益

而益在是矣告公從自告自喻也雖然益矣而未大也

自下而上又舍舊而圖新焉則廣大高明之境將有日

進無疆者乎。//


柔而得正。頗有合於中行之道。則已不必爲凶事之益。而益在是矣。告公從。自告自喻也。雖然益矣。而未大也。自下而上。又舍舊而圖新焉。則廣大高明之境。將有日進無疆者乎。//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Δ

孚者損道也損上以益上還自下而上相喻於一心一

德之交而莫知誰之所爲此王道之純也。//


孚者。損道也。損上以益上。還自下而上。相喻於一心一德之交。而莫知誰之所爲。此王道之純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Δ

求益不已則損者至矣推本於立心仍自不孚來也孚

之爲義大矣哉。//


求益不已。則損者至矣。推本於立心。仍自不孚來也。孚之爲義大矣哉。//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Δ

自上下下言無所損亦無所益也上忘其施下忘其報

王道之大也然有天德焉動而巽是也日進无疆所以

益也聖人之道即天地之道也而莫非時之所爲也凡

益之道然也夫子治損益而皆言時以見人事之得失

即天運之消長也中正指二五上震下巽皆木之象。//


自上下下言。無所損亦無所益也。上忘其施下忘其報。王道之大也。然有天德焉。動而巽是也。日進无疆。所以益也。聖人之道。即天地之道也。而莫非時之所爲也。凡益之道然也。夫子治損益。而皆言時。以見人事之得失。即天運之消長也。中正指二五。上震下巽。皆木之象。//

 

象曰。雷風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Δ

遷善方改過而歸本於見若無所見何遷又何改。//


遷善方改過。而歸本於見。若無所見。何遷又何改。//

 

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Δ

厚赤大也若不能勝大然故進之。//


厚。赤大也。若不能勝大然。故進之。//

 

或益之。自外來也。

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Δ

固其所有。//


固其所有。//

 

告公從。以益志也。

Δ

以益自志。//


以益自志。//

 

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Δ

二曰外來上亦曰外來君子小人之心皆純一不雜如

此。//


二曰外來。上亦曰外來。君子小人之心。皆純一不雜如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