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 星期五

易律通解伏羲十篇──三角序圖第一


易律通解伏羲十篇──三角序圖第一

 

【伏羲十篇】

[三角序圖第一]





Δ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

包犧氏之世。

河中龍馬負圖。

具天地之數。

五十有五。

皇乃則而序之。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成三角。

是爲。

卦爻之本。

聲氣之元。

律呂之祖。//

**********************

 


這是一個堆疊的圖形

有其序

一二三四五生

六七八九十成

是先

堆一疊六

堆二疊七

堆三疊八

堆四疊九

堆五疊十

原繫於掛在天穹上的生

落入凡地而成的

地上的堆疊其實不是這樣

神乎其技

好像有靈性在地自然

只能這麼說

 

⁂⁂

勾股三角

而且是等邊三角

三個邊都是十

唯獨角則飄浮不定

這不定正是易

怎麼說都行

律充其量也僅是個動靜

總有開頭和結尾

 

⁂⁂⁂

古者包犧氏那個世代

若祂不爲王

俯仰間

又有誰信得過

故繫辭下說王天下始作八

本來三的

還戴角的

被祂搞成八卦形位

於是有了典章制度

 

⁂⁂⁂⁂

古者伏羲的來歷都搞不清楚

又有龍馬負圖

伏羲一看便知

則個先天給你看

連一斷二

三畫八方位

文王重之演為六十四卦

先天五十五

後天六十四

嘿 這套路不同調啊

反正是易

伏羲伏羲調

文王文王調

周公周公調

孔子孔子調

邵子邵子調

易律通解變神解

也是稀鬆平常之事

 

⁂⁂⁂⁂⁂


三 說文曰

。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凡三之屬皆從三。(穌甘切)←

凡三之屬皆從伏羲

祖數三

天地人之道是也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202齊魯)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說苑。發於一。成於二。備於三。  子華子。出於一。立於兩。成於三。連山以之而呈形。歸藏以之而御氣。大易以之而立數。←

天地人之道也者書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又云天大地大人亦大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二謂天地三謂天地人也服虔左傳注。三者天地人之數。關子明大易衍義。夫數。兆於一。生於二。成於三。此天地人所以立也。三五歷紀。清輕者上為天。濁重者下為地。沖和氣者中為人。月令。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易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數。素問岐伯曰。天地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文子。昔者聖人。仰取象於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風俗通。天地人之始。道之大綱也。道以三興。德以五成。子華子。三元之功。同立於无。縱而守之。是謂三極。衡而施之。是謂三紀。上下貫焉。是謂三才。易繫辭傳。易之為書也。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易乾鑿度。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是為三才。潘岳西征賦。廖廓恍惚。化一氣而甄三才。成公綏天地賦。三才殊性。五行異位。纂要。天地曰二儀。以人參之曰三才。潛夫論。天地絪縕。萬物化淳。和氣生人以統理之。是故。天者諸陽。地者諸陰。人者中和。三才異務。相待而成。各循其道。和氣乃臻。璣衡乃平。天道日施。地道日化。人道日為。為者葢所謂感通陰陽而致珍異也。書甘誓。怠棄三正。鄭注。三正。天地人之正道。太誓逸篇。毀壞其三正。馬注。動逆天地人。//



易卦

三畫中連謂王

三畫重而成六數

伏羲三畫中連 故王天下

文王六畫新成 不成數祖也不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