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01李光地注參同契上

01李光地注參同契上

《參同契章句》

  李光地撰



【參同契章句引】

《參同契》者,參之而同契也。

三相類者,三字之義疏爾。

魏氏作《參同契》,以歌敘大易之文,祖述黃老之指,發明丹經之要,又自以為闕略未備,復作《三相類》一編,互相解剝,今尋其文意,則昭然矣。而更二千年未有知者。

心之不達,則竊易舊簡以就膚見。故此書獨無完編,所見數本皆甚殊,不特篇章至碎,句亦更亂之矣。

惟《漢魏叢書》所載似是原本,閒有竄互不多也。獨其不知中斷二書,及截立標題,亦庸末者之妄。

二書之終,又各敘述付授之源,自而指囑學者之密要,所以亂三篇之文,而隳其宗指之所歸,觀者皆未之審也,故為釐其章句,稍加疏釋,俟後世有魏氏起者,更以訊之。



震方黍根,芷草夏熹,更數龍馬,騰上朱雞。

大觀在上,公賦攸劑,三行相生,自述其私。





[參同契上](此篇發明易道)

安溪李光地注



[]

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準繩墨,執銜轡,正規矩,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曆紀。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并為六十,剛柔有表裏。朔旦屯用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辰為期度,動靜有蚤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賞罰應春秋,?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Δ

除乾坤坎離為易之門戶餘六十卦直一月三十

日一卦以當晝一卦以當夜也朔始屯蒙故晦終

既未循環一年之中凡卦爻在春夏者以內體為

重而起子以訖辰巳也在秋冬者以外體為重而

起午以終戌亥也然据納甲之法乾震起子巽起

丑坎起寅離起卯艮起辰兌起巳而坤則起未是

雖用內體而有不止於子丑寅卯辰已者姑舉其

多者言之耳?明猶藏顯也齊戒掩身及居高則

遠眺望之類是也蓋自出入起居發號施令無有

不順時茂對上下與天地同流者然必以卦爻與

日辰相當直而一一求其義理事應則拘矣焦京

之學蓋如此其說行於東漢故魏氏祖述焉



[]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易謂坎離,坎離者,乾坤二用。二用無爻位,周流行六虛,往來既不定,上下亦無常,幽潛淪匿,變化於中,包囊萬物,為道紀綱,以無制有,器用者空,故推消息,坎離沒亡。言不苟造,論不虛生,引驗見效,校度神明,推類結字,原理為證。坎戊月精,離己日光,日月為易(一作陽),剛柔相當,土旺四季,羅絡始終,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稟中宮,戊己之功。

易者象也。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窮神以知化,陽往則陰來,輻輳而輪轉,出入更卷舒。晦至朔旦,震來受符。當斯之際,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陽播玄施,雌陰化黃包(一作色)。混沌相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眾夫蹈以出,蝡動莫不由。

於是,仲尼讚鴻濛,乾坤德洞虛,稽古當元皇,關睢建始初,冠?氣相紐,元年乃芽滋。聖人不虛生,上觀顯天符。天符有進退,詘伸以應時。故易統天心,復卦建始蒙,長子繼父體,因母立兆基。消息應鐘律,升降據斗樞。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蟾蜍與兔魄,日月氣(一作?)雙明,蟾蜍視卦節,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訖,屈折低下降,十六轉受統,巽辛見平明,艮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朋,節盡相禪與,繼體復生龍,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七八數十五,九六亦相應,四者合三十,陽氣索滅藏。

象彼仲冬節,草木皆摧傷。佐陽詰商旅,人君深自藏。象時順節令,閉口不用譚。天道其浩廣,太玄無形容,虛寂不可睹,匡廓已消亡。謬誤失事緒,言還自敗傷。別序斯四象,以曉後生盲。

Δ

申明上節之意而詳言納甲之法也天地設位故

尊卑上下之體立日月縣象故寒屠晝夜之用行

此乾坤坎離所以為易門戶也易字乃日月之合

故以證繫傳之言易者謂坎離矣既以坎離為易

綱紀則推陰陽消息不復存其位焉如以六卦應

六爻坎離猶乾坤之二用也如以六卦應四方坎

離猶中宮之戊己也皆無方位而實為之根紐樞

機故曰器用者空也納甲之法以十干推配八卦

乾納甲壬坤納乙癸者始終萬物之義也震納庚

巽納辛坎納戊離納己艮納丙兌納丁則皆自下

而升如其長少之序及乎推消息應月候惟用震

巽兌艮乾坤六卦而坎離不用前文所謂坎離?

亡者正指此也震為哉明一陽生也月在庚方兌

為上弦二陽長也月在丁方乾為正望三陽滿也

月在甲方此皆候以初?而恰當所納之候也巽

為生霸一陰萌也月在辛方艮為下弦二陰壯也

月在丙方坤為晦盡三陰成也月在乙方此皆候

以平明而亦恰當所納之位也六卦消息其義甚

廣然日月相加以成朔晦弦望消長盈虛之象最

著坎離紀綱之理亦最明故納甲之學以月節為

主而可推之一歲六畫之十二辟卦主一歲者也

其始於至日之復猶其始於朔旦之震也終於窮

冬之坤猶其終於晦盡之坤也故始言復統天心

而又言母孕長子明震之承坤也末復以仲冬節

言之舉其兩端而餘可知也中閒述五經之義者

易始於乾坤之鴻濛書斷為二帝之稽古詩首關

雎禮重冠昏春秋正始於元載皆天地人始交之

會道之所以造端者連類稱引明乎天地絪縕而

萬物化日月摩盪而萬象蘇權輿根基無始不立

古之作者其知此矣○象彼仲冬節以下舊在三

相類自敘之下今定在此



[]

八卦布列曜,運移不失中,元精眇難眠(一作?),推度效符証。居則觀其象,準擬其形容,立表以為範,占候定吉凶,發號順節令,勿失爻動時。上察天河文(一作河圖),下序地形流,中稽於人心,參合考三才。動則循卦節,靜則因彖辭。乾坤用施行,天下然後治。

可不慎乎,御政之首,管括微密,開舒布寶。要道魁柄,統化綱紐。爻象內動,吉凶外起,五緯錯順,應時感動。四七乖戾,誃離俯仰。文昌統錄,詰責台輔,百官有司,各典所部。原始要終。

日合五行精,月受六律紀,五六三十度,度竟復更始,

原始要終,存亡之緒,或君驕佚,亢滿違道;或臣邪佞,行不順軌。弦望盈縮,乖變凶咎。執法刺譏,詰過貽主。辰極受正,優游任下。明堂布政,國無害道。

Δ

既以卦爻推配歲月而驗休咎復以卦爻分布象

曜而占吉凶故人君發號施令當循卦爻之節而

謹天象之戒五星列宿經緯萬象臣之象也故五

緯四七乖錯示異則咎在臣下統錄之官如天之

文昌者必詰責台輔以及百官有司使之各舉其

職縣象著明莫大日月日君象而月臣象也故日

月告凶則謫及人主執法之臣如天之執法者必

譏詰過失以悟君上庶幾於皇極之受正而優游

以任下如是則朝無失政國無害道上下交修而

天人協應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