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01了齋易說

 
01了齋易說



了齋易說

418-

宋陳瓘撰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了齋易說




【提要】

臣等謹案了齋易說一卷宋陳瓘撰字瑩

中延平人元豐二年進士甲科建中靖國初

為右司諫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蔡卞之

姦章數十上除名編隸合浦以死事蹟具宋

史本傳了齋其自號也此本為紹興中其孫

正同所刊馮椅謂嘗從其孫大應見了翁有

易全解不止一卷多本卦變與朱子發之說

相類胡一桂則謂尚見其初刊本題云了齋

易說並未分卷此本蓋即一桂所見也邵伯

溫聞見錄稱瓘晚得康節說易講解象數一

切屏絕質之劉器之器之曰易固經世之用

若講解象數一切屏絕則聖人設卦立爻復

將何用惟知其在象數者皆寓也然後可以

論易故曰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方其未得之

際而遽絕之則吉凶與民同患之理將何以

兆恐非筌蹄之意云云然則瓘之易學又嘗

質之劉安世不全出邵子矣其造語頗詰屈

故陳振孫書錄解題病其辭旨深晦然晁公

武讀書志謂其以易數言天下治忽多驗則

瓘于易寔有所得非徒以艱深文淺易者正

未可以難讀廢矣乾隆四十三年六月恭校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欽定四庫全書



《了齋易說》

陳瓘



[乾卦第一]


Δ

乾下乾上乾大也在人為元其大也離乎對矣而不

人也不見其人无咎○萬物資焉名之曰始○乃統天

者乾乾也○雲行雨施乾之作也○曰乾曰坤曰元故

曰品其為物也无不在不其形孰知其流○大明終

始觀艮可知六位時成觀大畜可知○時成其位也時

乘其變也初首元作潛亢在時不觀大畜何以畜其徳

○乃統天者元也以天者時也○變化者乾道也乾

道精而非一其貞各而不雜往也而合命也而性故曰

正○合乎天地而不見其臭發而中節而其發不獨夫

然故无不利也无不貞也惟辟奉天其道如是○首出

庶物何為哉萬國寧不為而寧也是故乾者萬物之

一也而一不墮數庶物之首也而用而不有是故陰陽

不測之物名曰神物○成象之謂乾見乃謂之象是故

乾行无象自不在我大畜之初曰有厲利己不犯災也

○自陽在下也至天徳不可為首也總言聖人所以順

天而无為之道○文言言元有四无為而具者乾也君

子之行乾而五乾行无象天之有象者行乾之君子

也○勿用者弗用也其弗用者得而隠也不易乎世中

不變也不成乎名實著也則退也是則時也无悶不

憂也憂憂也不以所建易所行不以彼憂易此樂所謂

不易乎世也確乎者示人易也其不可拔者以其彚貞

也夫聖人之貞又何以加於樂乎○正中者龍徳之中

也中故信括故謹非作也正中之庸也閑邪自閑也存

其誠非存之也言行所以自閑也善世者維道之善也

者日新之徳也中庸其至矣乎獨善者必盈徳

者必吝故曰見龍在田君徳也君徳者聖人之得乾者

也故曰乾以君之○徳者得也業者動也必忠必信則

其進不由順聖人之情則修不遷貳立言乎其不遷也

居言乎其不貳也夫聖人之修又何以加於不遷不貳

乎幾者動之微義者大君之宜○上天之載无聲无臭

至矣知而至之者人也昭明有融髙朗令終終矣知而

終之者人也習至之之道者其唯坤順乎習終之之道

者其惟謙亨乎○窮大者必失其所居是故居道則盈

而不謙居器則而不樂是故不驕不憂者聖人之乾

乾也乾乾因其時而惕則品物具矣雖危无咎安也上

下无常而臣道常屈進退无恆而王道尊宜屈而信

是為邪也不渙其躬是離也君君臣臣之謂中而

不倚之謂正為邪而離者必以大咎終焉故君子之

大欲必因其時而惕也有厲利己習乃日新○音同故

同聲物同故同氣響谷之相應聲无異在陰陽之相求

氣不殊感凝動宿烈同一濕燥龍虎變化有萬從一大

作而眾目自通无二致也君本乎天臣本乎地是故上

下无常而臣道常卑各從其類不可違也違則邪矣故

曰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亢故悔

聖人有焉動而亢者有故也○聖人之用不用天下之

治不治道之行不行皆天也樂則行之故其事在中憂

則違之故其通不窮居征以時試不在它乾乾之君子

也乾元用九人何力之有焉○陽氣潛藏故曰潛龍勿

用勿用也故弗用○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

時偕行者陽氣發生而品物章也乾乾匪他其有在

時行也者不息也極也者不行也○用九者乾元也見

天則者乾始也曰元而始可知也曰終始而大明可知

也大哉乾乎終始性情○能以美利皆乾始也大哉乾

乎能健能順能也以健以厚以也坤則美在中乾不言

所利大矣哉○剛健中正純粹精也所謂大哉乾乎者

如此而已是故乾也者七徳之總名也○六爻發揮旁

通情也天地萬物之情發揮在爻是故情之未發謂之

中發揮旁通謂之變○天无為也乘六龍以者時也

後天而奉天時者聖人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知履道

之坦坦者庶幾乎其見也○以成徳為行者元以也何

以乎日可見之行乾行也何行乎○陽氣潛藏是故

而未見行而未成天行矣而亦未用也成而後用汔至

亦未繘井以乾始為師也○四以皆乾得也學問寛仁

所以主其得○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其行也有

在乎故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也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此君子之時中者也中不在人故或

之行乾之君子未始執其信也執而有之有而行之小

者過矣而不觀其養未可動也疑之也故无咎是故聖

人之欲及時者猶或之也學聖人之道者可有其信而

必行之乎不雨之卦既雨而猶未征也聖人與之與其

疑不與其必也○夫大人者與四者合先天之時孰睹

天之不違後天而奉則天時而人奉之也其成也成之

而已其乘也乘之而已後天而奉天時也時行時極必

與偕焉困之而惕貞厲无咎是故君子終日乾乾之道

欲及時而已矣○九二龍徳而正中者也庸庸則其中

正矣亢之為言也有知焉有不知焉其合判矣其惟聖

人乎不失其正○四三二爻无在无不在



[坤卦第二]


Δ

坤下坤上牝馬地類也君子者行乾徳者也有攸往者

攸行也有攸非我有也有攸行非我行也坤道其順乎

先迷者不可先也後得主者得當也變動以利言乾不

言所利○朋者君臣之象也君一而臣二君上而臣下

君先而臣後西南得朋者順故得也東北喪朋者息所

不息者此而已故喪也安貞吉者坤吉也安貞之吉者

君子之吉也○大哉者至而大也至哉者大而至也坤

元者至而无不至也萬物資生者資而无不生也何資

乎資至也大乎至乎其物物之物乎精而非一氣而不

有為而无作健覆而厚載者豈兩物哉而亦未始不兩

故有合也合乎一謂之兩合乎兩謂之參參天兩地聖

人之能也浩浩其天不倚而倚○坤之為物有時乎雜

地卑之勢定不可渝君子以焉一卑一髙泰焉而並立

者皆勢也而用則殊矣厚徳載物徳之朋者也書曰鳳

凰來儀朋也孔子曰吾已矣夫不朋矣○霜未凝凝之

始也馴未辯也林之氣暑方盛也暑盛而知寒之至

君子也○生也直天也徳方地也動乎其中者乾元也

○天地之元在乾坤坤元之主在六二故曰地道光也

光者中正之體中正而動其習也大矣○含章可貞則

坤美具矣以時發者其發非我也可以從王事矣而猶

或之或之者法乾也知坤知乾光大也○不出也故成

近也故无咎之六二順此者也異乎其末矣○得朋

而黃後得而裳元无不利文不出入至而應也○辨方

正位可取野則无六利永貞者用坤元而利

也來弗克違濡莫之陵皆用元之利比之原筮筮此也

萃之匪孚則未亡其有未亡其有故未光也六者三才

之道大者乾元也以大終者終乎地道之光直方而大

非地道之光乎是故君子有終則尊而光也東北喪朋

乃終有慶所不息者此而已則必有終矣知光大也其

不息之慶乎晉之失得勿恤往升之用見大人勿恤皆有

慶也○至柔至靜坤之至也剛者道之動方者靜之德

柔剛靜動坤元之道之徳也○含萬物者含也化光

者光之大也○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此後天而奉

天時也易之於天也或先焉或後焉故曰易逆數也○

積小以髙大積也霜而凝漸也由辯之今也不早辯故

也升之積順徳也漸之吉女歸也○立直方者君子也

坤道其順乎其其括順天地之閉發事業以時而

發是故  者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

通而不異異而不一其唯君子之正乎易曰同人之

先以中直也先以直後以義同人之中也直其正也中

其位也為圜者非坤之義敬義立者立乎其中也立乎

其中而徳不孤矣徳其方也不孤其動也不習則其習

也乆矣无不利者安貞之吉也夫中也正也其所行也

不疑其所行者其唯君子乎君子之正亦不疑也○天

地相遇品物章也含乃亨坤道也坤之道中正而已

剛遇中正則含而行也未有慶譽則大而亨也○四多

懼近也近而括謹也謹而不害慎也君子體靜方之徳

處多懼之地謹也慎也而已矣動而不括者孚號之事

我何焉○地發而黃坤索而中同為通義為理

位非一異體不有无承乾之美中而暢也通變富暢而

發也發而不過至也乾始故也乾始坤終同乎美利乾

則不言坤在得主之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