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大象觀

 
大象觀

明 劉元卿撰



目錄

大象觀題辭03

大象觀上篇15

大象觀下篇49

大象觀跋81

雜卦序歌89

大象觀二卷90





【大象觀題辭】

耿仲子曰雜卦序孔易

也首乾坤次比次師而

終之夬嘗因是而求之

益有味乎其言矣夫乾

天也坤順成天也學以

法天必資師友友聚而

比則樂師任裁成則憂

或相臨而與或相觀而

求與也求也皆反其所

自始者也始生之機未

暢故曰屯屯則蒙發蒙

者宜震震動也動必有

所止艮止也止於道也

為道日損損之所以益

也故受之大畜大畜畜

天也天則不妄矣無妄

誠也誠則萃萃則德崇

而升升不可極利用謙

升而能謙必豫豫逸豫

也得之間也去間貴决

故受之噬嗑間去則賁

賁則說說則順順之敝

為隨至於隨則蠱而剝

剝者復之始也始復則

明明夷則晦晦而思通

如掘井求泉不得不困

故受之困困師道也教

然後知困也知困然後

能虛故繼以咸虗而為

盈難乎恒矣故繼以恒

恒久也久而易渙故節

節之過則觧觧則蹇而

睽合睽者其本在家故

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

否否極生泰泰則壯壯

極而遯遯則退也大有

眾也能退則得眾得眾

則同人同人故可以革

故可以鼎新雖有小過

而中孚足以起信也信

則居豐不盈居旅不孤

居離而不察居坎而知

險險則小畜而不可大

非禮而不可履履不苟

也需不進也訟不成也

故可以無大過無過必

有遇故受以姤物相遇

則進故受以漸進必有

所養故受以頤得養必

有所濟故受以既濟濟

者合也物不可苟合故

次歸妹苟合則終敝故

次未濟處未濟者存乎

夬故終之以夬夬决也

剛决柔也柔决而純乎

乾矣乾天也使以天終

以合天即孔子之學可

默識己雜卦之序有以

哉萬曆己亥予與鄒生

子尹玩易同人館每讀

大象輙以數語釋之間

取諸儒先言益不復識

別書成取雜卦為序盖

有契於仲子孔易之說

云或請其名子尹曰可

名大象觀

劉元卿言





【大象觀上篇】

安福劉元卿譔

同邑楊時祥校梓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Δ

天行自健故常運旋而不已人心自強故通

晝夜而不息叅以人者非自強之謂也君子

者獨能默識吾心之不容已即天命之不已

耳中庸曰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文王之純亦

不已孔子學不厭教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

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之純亦不已文王之

演易孔子之贊易皆獨致意於乾其深有味

乎天行之妙者耶若作而致其強意在此不

得不息於彼意在彼不得不息於此又安能

變而通之以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

精蘊乎故惟自強不息乃為乾道乃能時乘

六龍以御天謂之御天則天行之健君子寔

御之彼以為體天法天抑猶二之矣

Δ

或謂已

百已千

天耶人耶曰天行自健而氣拘則柔欲蔽則

餒非強以矯之終不能勝故曰自勝者強要

之自勝亦天行也學不知天而以人勝猶然

寔蹈身趨年是故思知人不可不知矣



[]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Δ

地惟其厚也故無不持載君子觀象於地而

以厚載物夫厚者人之情也亦人之同情也

是故厚於躬則遠怨厚於倫理則家和厚於

下則邦寧厚於風俗則化成厚之為用大矣

中庸曰慱厚所以載物言至誠之德也誠則

自厚叅以偽汨於機械德於是始薄至於澆

薄豈人之性則然哉仲尼下襲水土其思以

此身乘載天下萬世乎盖學地也惟地之無

弗載故曰承天推君子之無不載故曰配天

君子而曰配天夫安得自處於薄乎哉



[]

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Δ

水上於地而比地有親下之象先王以建萬

國下親諸侯親諸侯所以親民也卦彖言人

君以初筮之誠比民則民無不比而大象則

發親諸侯之義盖大君不能以一人比天下

之民親諸侯者故親民之先務也今使天子

能親守令大守復能親邑令則民誰不被其

澤乎不寧惟是孔子親顏子顏子親而門人

日親其亦得此義乎此所以三致意於建侯

親侯也



[]

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Δ

地非廣大不足以容水非深下又不足以畜

水君子觀此無所不容無所不畜我有所以

容乎民民無不善我有所以畜乎眾眾無不

和善為國者不師其以此乎夫世之有民眾

者不為少矣毋論有天下有一國即士庶人

無不有妻子奴隸非寬以容之慈以畜之其

不相離而為仇者幾希雖然王心齋先生曰

容得天下人然後能教得天下人斯又師之

道也雜卦曰比樂師憂憂之故容之矣孔子

於容畜之象不既深乎



[]

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彊

Δ

以土制水畜而為澤有容保之象又有深遠

無窮之象君子施教其思無窮勞來匡直輔

翼振德無非所以含容保護其常性使自得

之而已其間曲折萬狀彌縫周盡無有津涯

真如澤之潤物地之容水此三代之所以治

也後世學校廢教法亡民無兩容保而亂滋

甚矣//

 

[]

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Δ

風行地上遍萬類䫫有游歷觀覽之象先王

思有以風天下故制為巡狩之典命大師陳

詩以觀民風命司市納價以觀民之好尚省

溱其俗有不同者設教以訓之如齊之末葉

教以農桑衛之淫佚教以禮制奢如曹則示

之以儉儉如魏則示之以禮所以一道德而

同風俗也嗟夫退省其私聽言觀行聖人所

以設教其有得於風行地上之義不猶深乎

乃由教入者則反身而省相觀而善又不可

廢也夫豈可獨委之先王哉//

 

[]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Δ

雲在雷上陰陽始交而未成雨故為屯屯則

君子經綸之時也顧經綸各隨其時位堯舜

有堯舜之經綸孔子有孔子之經綸曰利建

侯者經綸有道也禹臯堯舜之侯也顏曾孔

子之侯也堯舜之得禹臯經綸一世孔子之

得顏曾經綸萬世建侯之義大哉雖然知天

乃立本立本乃可以經綸天下之大經肫肫

之仁又諸大聖人經綸之所自出也歟//

𣤐與㰲同

7A

 

[]

 

 

 

***

[]

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Δ

火在水上處非其方也君子觀其所處之不

當而以慎辨物居方夫辨物居方者辨其至

當而各居其方所也子有子之方父有父之

方兄有兄之方弟有弟之方慎辨其慈孝友

恭之宜而名安其尊卑大小之位則家可齊

國可治天下可平此聖人所以傾否而扶危

也夫豈以其未濟而不求所以拯之乎

 

[]

澤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Δ

澤水也水氣上于天有决上而注下之象又

有觧散不居之象君子觀此以施德及下不

居其功如天之澤物而忘其德也故曰為而

不宰成功而不居若居德則為人所忌非天

道也韓魏公詩曰須臾慰滿三農望却斂成

功寂若無得此義矣世學者一知半觧沾沾

自多匪但無以及人其為世所忌固自取哉

 

大象觀下終

 

 

 

【大象觀跋】

匡明學三年矣未知所以學也

謬謂儒學不足當道之大全則

觀諸大圓覺海以為至焉而今

乃知易道之為圓覺也大矣夫

易也者先天地而無始後天地

而無終渾然御天以行其道無

上無下無本無末無內無外而

一以貫焉一切賢聖皆得此成

道夫是之謂大圓覺海自後世

覺之不圓而說易者輙執一法

以通之是故語上則遺下語本

則遺末語內則遺外或矯而反

之亦復不能無遺其說愈詳其

學愈支離而不足以會道之大

全此者私以臆見質儲

師師曰如是如是挾予過南溪

出諸儒說易者示焉予乃偕諸

子相與虗叅而實體之深研而

顯證之壹唯折衷於師夫昔之

說易也執己見以為觀師之說

易也合諸儒及緒弟子之見以

為觀故觀其會通而隨筆傳之

是名大象觀觀大象觀而後可

以識我師學孔子之宗因可以

識六十四卦之蘊與夫三百八

十四爻之奧其言近其指遠盖

易之大觀備是矣抑嘗謂一事

不可學者非易一時不可學者

非易一人不可學者非易一事

可不學者非易一時可不學者

非易一人可不學者非易夫天

下事事時時人人無非易者顧

謂能知至至之知終終之耳誠

知吾身即易雖不說易易自在

也雖不觀象象自在也象且不

觀觀觀何為徜所謂大圓覺者

其在斯夫其在斯夫

己亥秋八月門弟子鄒匡明拜

手跋

 

 

【雜卦序歌】

乾坤比師臨觀訖

屯蒙震艮兼損益

太畜無妄萃升謙

豫噬嗑賁兌巽歷

隨蠱剝復晉明夷

井困咸恒渙與節

觧蹇睽兮家人襲

否泰大壯遯相接

大有同人革鼎宜

小過中孚豐旅離

坎小畜兮履與需

訟太過兮姤漸順

既濟歸妹并未濟

終之以夬雜卦偹

 

 

【大象觀二卷】

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劉元卿撰元卿字調父安福人隆慶庚午舉人

萬歷中官至禮部主事明史儒林傳附見鄧元錫

傳中史稱所著有山居草還山續草諸儒學案賢

奕編思閒編禮律類要大學新編而不及此書葢

偶未見然是書詮釋易象僅依文訓詁不足盡示

人用易之義至其以雜卦爲序尤爲顚倒夫雜者

相錯之餘義也綴十翼之末明非正經也經文不

以爲次而元卿改經以從傳然則序卦可不用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