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鐘律書》

《鐘律書》

漢沛郡劉歆撰

南城鄧存詠校

10-33



[]

一曰備數二曰和聲三曰審度四曰嘉量五曰權衡

參五以變錯綜其數稽之於古今効之於氣物和之

於心耳考之於經傳咸得其實靡不協同



[]

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

書曰先其算命本起於黃鐘之數始於一而三之三

三積之歷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

而五數備矣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

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徑象乾律黃鐘之一而長象

坤呂林鐘之長其數以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

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虛之象也夫推歷生律制器

規圜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探賾索隱鉤深致遠

莫不用焉度長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權輕重者不失黍絫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

衍於萬其法在算術宣于天下小學是則職在太史

羲和掌之



[]

聲者宮商角徵羽也所以作樂者諧八音蕩滌人之

邪意全其正性移風易俗也八音土曰塤匏曰笙皮

曰鼓竹曰管絲曰弦石曰磬金曰鐘木曰祝五聲和

八音諧而樂成商之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Δ



劭風俗通曰按劉歆鐘律書云物成孰可

以章度也五行為金五常為義五事為言

凡歸為臣



角觸也物觸地而出戴芒角也

Δ

風俗通曰按劉歆鐘

律書角者觸也物觸

地而出戴芒角也五行為木五

常為仁五事為貌凡歸為民



宮中也居中央暢四方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

Δ

風俗通曰按劉歆鐘律書

宮者中也居中央暢四方

唱始施生為四聲綱也五行為土

五常為信五事為思凡歸為君



徵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

Δ

風俗通曰按劉歆鐘律書徵祉也物盛大而

繁祉也五行為火五常為禮五事為視凡歸

為事



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

Δ

風俗通曰按劉歆鐘律

書羽者宇也物聚臧宇

覆之也五行為水五常

為智五事為聽凡歸為




[]

夫聲者中於宮觸於角祉

於徵章於商宇於羽故四聲為宮紀也協之五行則

角為木五常為仁五事為貌商為金為義為言徵為

火為禮為視羽為水為智為聽宮為土為信為思以

君臣民事物言之則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

羽為物唱和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體也五聲之本

生於黃鐘之律九寸為宮或損或益以定商角徵羽

九六相生陰陽之應也律十有二陽六為律陰六為

呂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黃鐘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

曰蕤賓五曰夷則六曰亡射呂以旅陽宣氣一曰林

鐘二曰南呂三曰應鐘四曰大呂五曰夾鐘六曰中

呂有三統之義焉其傳曰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

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

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

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

以生之是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

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黃鐘黃者中之色君之服也

鐘者種也天之中數五五為聲聲上宮五聲莫大焉

地之中數六六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黃五色莫盛

焉故陽氣施種於黃泉孳萌萬物為六氣元也以黃

色名元氣律者著宮聲也宮以九唱六變動不居周

流六虛始於子在十一月大呂呂旅也言陰大旅助

黃鐘宣氣而牙物也位於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

言陽氣大奏地而達物也位於寅在正月夾鐘言陰

夾助太族宣四方之氣而出種物也位於卯在二月

姑洗洗絜也言陽氣洗物辜絜之也位於辰在三月

中呂言微陰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氣齊

物也位於巳在四月蕤賓蕤繼也賓導也言陽始導

陰氣使繼養物也位於午在五月林鐘林君也言陰

氣受任助蕤賓君主種物使長大楙盛也位於未在

六月夷則則法也言陽氣正法度而使陰氣夷當傷

之物也位於申在七月南呂南任也言陰氣旅助夷

則任成萬物也位於酉在八月亡射射厭也言陽氣

究物而使陰氣畢剝落之終而復始亡厭已也位於

戌在九月應鐘言陰氣應亡射該臧萬物而雜陽閡

種也位於亥在十月三統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紀也

十一月乾之初九陽氣伏於地下始著為一萬物萌

動鐘于太陰故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九者所以究

極中和為萬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六月

坤之初六陰氣受任於太陽繼養化柔萬物生長楙

之於未令種剛彊大故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六者

所以含陽之施楙之於六合之內令剛柔有體也立

地之道曰柔與剛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正月乾之九

三萬物棣通族出於宣人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

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為仁其聲商也為義故

太族為人統律長八寸象八卦宓戲氏之所以順天

地通神明類萬物之情也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民此三律之謂矣是為三統其於三正也黃

鐘子為天正林鐘未之衝丑為地正太族寅為人正

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適其始紐於陽東北丑位易曰

東北喪朋迺終有慶答應之道也及黃鐘為宮則太

族姑洗林鐘南呂皆以正聲應無有忽微不復與它

律為役者同心一統之義也非黃鐘而它律雖當其

月自宮者則其和應之律有空積忽微不得其正此

黃鐘至尊亡與竝也易曰參天兩地而倚數天之數

始于一終于二十有五其義紀之以三故置一得三

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終天之數得八十一

以天地五位之合終于十者乘之為八百一十分應

歷一統千五百三十九歲之章數黃鐘之實也繇此

之義起十二律之周徑地之數始于二終于三十其

義紀之以兩故置一得二凡三十置終地之數得六

十以地中數六乘之為三百六十分當期之日林鐘

之實人者繼天順地序氣成物統八卦調八風理八

政正八節諧八音舞八佾監八方被八荒以終天地

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義極天地之變以天地五位

之合終于十者乘之為六百四十分以應六十四卦

大族之實也書曰天功人其代之天兼地人則天故

以五位之合乘焉唯天為大唯堯則之之象也地以

中數乘者陰道理內在中饋之象也三統相通故黃

鐘林鐘太族律長皆全寸而亡餘分也天之中數五

地之中數六而二者為合六為虛五為聲周流於六

虛虛者爻律夫陰陽登降運行列為十二而律呂和

矣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

始動于子參之于丑得三又參之于寅得九又參之

於卯得二十七又參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參之於巳

得二百四十三又參之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參之

於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又參之于申得六千五百

六十一又參之于酉得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又參之

於戌得五萬九千四十九又參之于亥得十七萬七

千一百四十七此陰陽合德氣鐘于子化生萬物者

也故孳萌于子紐牙于丑引達于寅冒茆于卯振美

於辰已盛于巳咢布于午昧曖于未申堅于申留孰

於酉畢入于戌該閡于亥出甲于甲奮軋于乙明炳

於丙大盛于丁豐茂于戊理紀于己斂更于庚悉新

於辛懷任于壬陳揆于癸故陰陽之施化萬物之終

始既類旅于律呂又經歷于日辰而變化之情可見

矣玉衡杓建天之綱也日月初躔星之紀也綱紀之

交以原始造設合樂用焉律呂唱和以育生成化歌

奏用焉指顧取象然后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故

以成之數忖該之積如法為一寸則黃鐘之長也參

分損一下生林鐘參分林鐘益一上生太族參分太

族損一下生南呂參分南呂益一上生姑洗參分姑

洗損一下生應鐘參分應鐘益一上生蕤賓參分蕤

賓損一下生大呂參分大呂益一上生夷則參分夷

則損一下生夾鐘參分夾鐘益一上生亡射參分亡

射損一下生中呂陰陽相生自黃鐘始而左旋八八

為伍其法皆用銅職在大樂太常掌之



[]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

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

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

而五度審矣其法用銅高一寸廣二寸長一丈而分

寸尺丈存焉用竹為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其方

法矩高廣之數陰陽之象也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

分別也寸者忖也尺者蒦也丈者張也引者信也夫

度者別於分忖於寸蒦於尺張於丈信於引引者信

天下也職在內官廷尉掌之



[]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

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

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

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銅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

焉其上為斛其下為斗左耳為升右耳為合龠其狀

似爵以縻爵祿上三下二參天兩地圜而函方左一

右二陰陽之象也其圜象規其重二鈞備氣物之數

合萬有一千五百二十聲中黃鐘始于黃鐘而反覆

焉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黃鐘律之實也躍微動氣而

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

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躍于龠

合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職在太倉大司農

掌之



[]

衡權者衡平也權重也衡所以任權而均物平輕重

也其道如底以見準之正繩之直左旋見規右折見

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機斟酌建指以齊七政故曰玉

衡論語云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車則見其倚于衡

也又曰齊之以禮此衡在前居南方之義也權者銖

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于黃鐘

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

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忖為十

八易十有八變之象也五權之制以義立之以物鈞

之其余小大之差以輕重為宜圜而環之令之肉倍

好者周旋無端終而復始無窮已也銖者物繇忽微

始至于成著可殊異也兩者兩黃鐘律之重也二十

四銖而成兩者二十四氣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

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陰陽變動之象也十六兩成斤

者四時乘四方之象也鈞者均也陽施其氣陰化其

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權與物均重萬一千五百二

十銖當萬物之象也四百八十兩者六旬行八節之

象也三十斤成鈞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權之大

者也始于銖兩于兩明于斤均于鈞終于石物終石

大也四鈞為石者四時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

月之象也終于十二辰而復于子黃鐘之象也千九

百二十兩者陰陽之數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

也四萬六千八十銖者萬一千五百二十物歷四時

之象也而歲功成就五權謹矣權與物鈞而生衡衡

運生規規圜生矩矩方生繩繩直生準準正則平衡

而鈞權矣是為五則規者所以規圜器械令得其類

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規矩相須陰

陽位序圜方乃成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繩者上下

端直經緯四通也準繩連體衡權合德百工繇焉以

定法式輔弼執玉以冀天子詩云尹氏大師秉國之

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毘俾民不迷咸有五象其義一

也以陰陽言之大陰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於

時為冬冬終也物終臧乃可稱水潤下知者謀謀者

重故為權也大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

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禮者齊齊者平

故為衡也少陰者西方西遷也陰氣遷落物于時為

秋秋胆也物胆斂迺成孰金從革改更也義者成成

者方故為矩也少陽者東方東動也陽氣動物于時

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動運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

故為規也中央者陰陽之內四方之中經緯通達迺

能端直于時為四季土稼嗇蕃息信者誠誠者直故

為繩也五則揆物有輕重圜方平直陰陽之義四方

四時之體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順其方而應

其行職在大行鴻臚掌之書曰予欲聞六律五聲八

音七始詠以出內五言女聽予者帝舜也言以律呂

和五聲施之八音合之成樂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

也順以歌詠五常之言聽之則順乎天地序乎四時

應人倫本陰陽原情性風之以德感之以樂莫不同

乎一唯圣人為能同天下之意故帝舜欲聞之也今

廣延群儒博謀講道修明舊典同律審度嘉量平衡

均權正準直繩立于五則備數和聲以利兆民貞天

下于一同海內之歸凡律度量衡用銅者各自名也

所以同天下齊風俗也銅為物之至精不為燥濕寒

暑變其節不為風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於

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銅也用竹為引者事之宜也



[]

宮者中也君也為四音之綱其聲重厚如君之德而

為重商者章也臣也其聲敏疾如臣之節而為敏角

者觸也民也其聲圓長經貫清濁如民之象而為經

徵者祉也事也其聲抑揚遞續其音如事之緒而為

迭羽者宇也物也其聲低平掩映自高而下五音備

成如物之聚而為柳也

Δ

徐景安樂書

從玉海鈔錄



[]

春宮秋律百卉必彫秋宮春律萬物必榮夏宮冬律

雨雹必降冬宮夏律雷必發聲

Δ

隨書牛弘傳
覽引上四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