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01東川羅先生潛心語錄

01東川羅先生潛心語錄



東川羅先生潛心語錄卷之一

龍泉學諭順德鄧  浩彙刻

邑庠生曾孫文樞編輯

邑庠生曾孫文彬重梓





【論心】

[]

先生曰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以為心與天地本來一

樣不失其心便可以叅天地



[]

於天地可以見吾心之不已故學者觀天地識心



[]

是心也即天地生生之心人所同得而至理足焉時

人每以口耳私意求之益判益遠矣



[]

此心常存天理戰戰兢兢必誠必敬時時如是事事

如是猶恐其或忽忘也造次必於是厭射必於是



[]

戒謹恐懼以存養戰兢畏慎以省察剛毅果敢以克

治奮發勇徃以擴充則天理常存而物欲不容矣



[]

天理常存則人心渾全天理滅則人心亡矣



[]

天理常存唯仁人也小人反是



[]

人得天地之心以為心其善念未嘗息要在察識而

擴充推極之耳



[]

此心正欲極養本原省察幾微擴充端緒斬絕牽擾

而事變忽至嬰心拂慮不能不動心要之只是本原

未曾深厚若本原深厚則物來順應事至停妥處之

各當其可自然不動心矣是故君子貴日積



[]

凡細微曲折之不能謹惰慢放佚之不能除只是心

生養不熟持敬工夫尚欠耳



[]

無愧於奧斯無愧於心無愧於天矣惟真知自省者

能之



[]

人心最難知者隱微之處最難防者隱微之賊知此

其知所以謹獨矣



[]

每於暗室中靜坐久亦自生明觸目光輝者乎



[]

有天地之心則有天地之德有天地之德則有天地

之量有天地之量則有天地之氣象有天地之氣象

則有天地之功用故能範圍天地曲成萬物叅為三

才而不見其有異同耳惟聖者能之在學者不可不




[]

人心有明暗何也明者是原來天理暗者是後來私

欲惟君子為能擴充其天理克治其私欲也



[]

吾心之一能一天下之至不一吾心之定能定天下

之至不定



[]

吾日省吾心此事此心與聖賢君子合否與天地契

否若聖賢君子無此等事天地無此等心則不敢為




[]

位不苟居祿不苟受名不苟取壽不苟延此區區之

心也



[]

學者要時時刻刻事事物物徹頭徹尾做將去則學

日進德日成業日廣矣



[]

此心常寂寂而靜活活而流



[]

用心專一便是敬敬之一字乃聖學之所以成始成

終蓋敬則心一一則不二敬則心純純則不雜堯舜

禹湯文武周孔之聖皆不外是但有安勉之殊耳



[]

心實一身之主宰萬事之根本乃天命精微之性攸

寓也情是心之發動處事是心之應酧處只要於根

本上培養得厚其情自正其事自當大本立而大用

行矣



[]

此心要沉實細密從容不迫不宜浮淺躁率盖沉實

細密從容以是存心則心存以是窮理則理得以是

處事則事安所以格致誠正者此也所以修齊治平

者此也吾心運之而已矣



[]

常人陷溺其心固可哀士大大陷溺其心尤可哀欲

盡則理還內重則外輕



[]

平素有矜持之工夫則隨寓有安舒之氣象



[]

人靜坐豈徒靜坐必是此心虛明不為外物所汨即

此是存養工夫



[]

心有所養者其言舒以徐其步安以重其貌溫以恭

其動義以貞



[]

堯舜禹子之賢不肖孔子子之才不才皆付之天略

無容心於其間顏淵卒無冑嗣亦付之天可見聖賢

之心無一毫之私天下之物豈有可動其中者哉今

之營營為子孫謀者亦愚矣



[]

利之一字壞盡天下之人心名之一字壞盡天下學

者之心是名也猶利也可不慎與



[]

克己須用勇改過亦然



[]

心本神本聖人自愚自昏耳良知良能非聖而何變

通莫測非神而何故人皆可為堯舜聖人可學而至

者此也



[]

心之所發曰意聖人無意無私意也學者則誠其意

心之所求曰思聖人無思生知安行是也學者則思

以作聖人心之所向曰志聖人不必志於天而自與

天為一學者則志於聖志於賢



[]

仁義禮智存於中渾然未發為靜意思所發事物所

接起於念慮之微形於事物之著為動然動靜不相

離靜涵動之機感而遂動是也動藏靜之妙動以天

者是也此吾心之全體大用本如是也



[]

念念存天理念念存誠念念存敬敬則不二誠則無

妄而天理得矣



[]

情之未發是靜心之無欲亦是靜水之止是靜水之

不波亦是靜



[]

學者須當將義理養心不然則馳騖放逸無管束淫

欲邪僻百端皆自此而生也







【論性】

[]

先生曰人得天地之理以生其初本與天地一般及

牿於形氣始與天地不相似惟聖人為能配天地



[]

人生利欲紛紛擾擾營營逐逐惟於親知愛兄長知

恭賓客宗廟知敬子孫幼小知慈猶是天理本然處

能自此而充之則無適而非仁義矣



[]

天未始不為人人未始不為天性其性者聖也復其

性者賢也昧亂其性者愚不肖也



[]

性合內外而一之者也具於中則為體應於外則為

用彿老以物為外惡其累已欲一切除之使不動於

中故入於禪



潛心語錄卷之一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