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

002道德經呂祖釋義漫談

002道德經呂祖釋義漫談



[02]

可道,心可道其妙,而口難道其微,謂之可道

道不可須臾離,而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者是可道底。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如此之玄,非空於玄,而實有玄之之妙。

Δ

口和心,是後天意識。

可,作為意動,被認為是可以的、允許的。

而意動本身,只是志之所至,意之所動,還是屬於後天意識的層面。

口很難說得精準,但心可以體會它的微妙。

純楊祖師說的可道,僅是隨順現實社會一般人的需求而權說的。

Δ

道不可須臾離,道是生下來以前就有的。

後天依然是先天支撐著。

先天消失,後天也不能成立。

所謂先天消失,就是三寶跑光光。

元精、元氣、元神,人體活力之源消耗殆盡,他這個人,也活不成了。

Δ

論語子罕篇說: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善誘,是善於誘導。

循循善誘,是循序漸進的。

他在這裡讚嘆孔子也讚嘆大道。

Δ

大道玄之又玄,不是後天心口,可以探其源的。

這裏講的玄之之妙,正印證大道的博大精深。

只有有心追求者可以趨近,

但也僅僅是探其玄之之妙。

所謂玄之之妙,不就是玄妙唄?

但它中間加了兩個之之,表示幽深微妙的境界,還是有淺深之分。

它是一個永遠探不完的主題。

前之後之差它個十萬八千里。

鑽堅仰高夠你一輩子興奮的了。

Δ

前之作特介,後之作前往。

介,它的意思是,居於兩山之間。

特介,山就多了,不僅僅是指兩山而已。

五南文言文字典說:

介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像人身披鎧甲形。

探其玄之之妙,就像是去打一場聖戰,

唐吉哥德式的披掛,永遠是怪模怪樣,在和理想奮戰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