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九序摘言

九序摘言

明 子谷子 龍江 林兆恩



禁燬18

125-133



【書九序摘言卷端】

林子曰余以三教為教矣而諸生初來

受業者必先令其疏

天矢言而余亦時復申之以致嚴焉而

二疏所陳悉皆生人之戒行天地之常

經此教之所以立本也既立本矣而後

方可與之以入門自一序艮背止念以

及六序凝神媾陽此教之所以入門也

至於七序之身天地八序之身太虛似

為至矣以其猶有工夫者在焉而非其

至也然必到此地位而後方可語之以

極則九序之虛空粉碎此教之所以極

則也人有言曰夫人之生於天地間也

藐乎其小何以能身天地而況太虛乎

林子曰此特以其小體言之爾孟子曰

先立乎其大故我既能了我之心則必

能以我之心脫離形骸而為天地之心

也夫我誠能以我之心脫離形骸而為

天地之心矣而其所謂天地之廣大也

不為我之身邪我既能了我天地之心

則必能以我天地之心超出天地而為

太虛之心也夫我誠能以我天地之心

超出天地而為太虛之心矣而其所謂

太虛之空洞也不為我之身邪百尺竿

頭更進一步殆非人之所能致力於其

間也故曰虛空粉碎而以極則終焉子

谷子龍江兆恩





《林子三教正宗統論》元函

門人盧文輝校訂



【九序摘言】

[]

其一曰艮背以念止念以求心

Δ

易曰艮其背背字从北从肉北方水也而

心屬火若能以南方之火而養之於北方

之水焉易之所謂洗心退藏於密者是也

其曰以念而止念者盖以內念之正而止

外念之邪也然聖人貴無念而內念雖正

是亦念也豈程子所謂內外兩忘邪此盖

以妄離妄以幻滅幻而古先聖人所相傳

受之心法也故必先忘其外而後忘其內

者學之序也



[]

其二曰周天效乾法坤以立極

Δ

心為太極而乾旋坤轉周乎其外者所謂

四時行焉而吾身一小天地也



[]

其三曰通關支竅光達以煉形

Δ

能知所以通關以煉形矣而所謂七竅相

通竅竅光明與夫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

其不由此而入乎



[]

其四曰安土敦仁以結陰丹

Δ

天之極上處距地之極下處相去八萬四

千里而天地之間適當四萬二千里之中

處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臍相去亦

有八寸四分而天地之間適當四寸二分

之中處也其曰土者何也東木西金南火

北水而中央土也苟能以吾心一點之仁

而安於土中以敦養之水火既濟乃結陰




[]

其五曰採取天地以收藥物

Δ

亥子之間天地一陽來復而吾身之天地

亦然巳午之間天地一陰來姤而吾身之

天地亦然故亥子之間雖以採取吾身之

陽亦以採取天地之陽夫既採取天地之

陽矣則天地之陽有不悉歸於我之身乎

巳午之間雖以採取吾身之陰亦以採取

天地之陰夫既採取天地之陰矣則天地

之陰有不悉歸於我之身乎然天地遠矣

敢問所以採取之方林子曰天地非遠也

而陰陽之氣常與吾身相為流通吾身非

近也而陰陽之氣常與天地相為聯屬故

天地雖甚廣大然亦不過取之吾身而有

餘矣



[]

其六曰凝神氣穴以媾陽丹

Δ

兩腎之間名為氣穴竅中之竅玄之又玄

老子曰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若能以心

臍之間之所凝結者而下藏之氣穴焉送

歸土釜以牢封固蓋以俟夫真陽之丹自

外而來也然神即丹也移丹於土釜即凝

神於氣穴也



[]

其七曰脫離生死以身天地

Δ

夫天地則甚廣大矣而曰身天地者豈不

以天地之廣大而以為我之身乎蓋我之

氣天地之氣也故我能先氣我之氣然後

能氣天地之氣以為我之氣也既能氣天

地之氣以為我之氣則能以我之氣而融

通於天地之氣而與天地之氣為同流矣

如此則天地廣大之中自然有所凝結而

與我之丹相為配合然後方可名之曰陽

丹也



[]

其八曰超出天地以身太虛

Δ

夫太虛則至空洞矣而曰身太虛者豈不

以太虛之空洞而以為我之身乎蓋我之

虛太虛之虛也故我能先虛我之虛而後

能虛太虛之虛以為我之虛也既虛太虛

之虛以為我之虛則能以我之虛混合於

太虛之虛而與太虛之虛為同體矣如此

則太虛空洞之中自然有所凝結而與我

之丹相為配合然後方可名之曰舍利光




[]

其九曰虛空粉碎以證極則

Δ

此其至矣不可以復加矣何思何慮無意

無為豈其有則也而必曰則者何與豈其

有證也而必曰證者何與極之一字且不

可得而言矣而曰則曰證特借其言以發

明之爾故以天地之廣大以為身矣而身

其身者猶為未也以太虛之空洞以為身

矣而身天地者非其至也然必至於虛空

而粉碎之則是虛空又且忘之而況於天

地況於身乎至此地位而求之三氏蓋亦

鮮其人矣



右九序摘言以摘錄諸拙集中要言序

而九之蓋欲以便人之觀覽者左附疏

啟二章訊戒二章帖勉一章

初學諸生告





************



【天矢言】

Δ

三教門人某謹筮日齊沐介贄啟領孔

門傳授心法於是始知吾性之善即孔

子敢不戰兢惕勵夙夜奉行誓發一念

之誠學不至於孔子不已也又敢不遵

守明訓以三綱五常為日用入孝出弟

為實履士農工啇為常業脩之於家行

之於天下以為明體適用之學也至於

義利之辨不可不明也沉湎之凶不可

不戒也方剛之氣不可不創也嗣續綱

常固於人為最重而淫邪之僻亦不可

不懲也如或敗綱亂常不忠不孝不士

不農不工不啇義利之辨有所未明沉

湎之凶有所未戒方剛之氣有所未創

淫邪之僻有所未懲即是孔子罪人將

何以自立於天地之間也為此肅啟不

勝悚慄之至





【附啟】


自愿諸凡所授心法惟當勤而行之

所示明訓惟當遵而守之誓發一念

之誠真有若

上帝之臨汝更不敢稍違於終食少離於斯須也




自愿日搜已過痛自懺悔某嘗竊聞

之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罪某亦眾

生也而生平之所舉止動念惡得無

罪或為不善於明而明為人之所非

或為不善於幽而幽為神之所譴自

今伊始誓將以前日所為不是之事

自怨自艾志心懺悔更不敢有一毫

自昧之心如有不搜已過不自懺悔

抑或懺之於前而不悔之於後即是

得罪於

天惟

天鑒之





【申嚴諸生戒行疏】

具疏臣林兆恩謹疏臣竊以三綱孰不

知其當惇也五常孰不知其當植也父

母孰不知其當孝也兄長孰不知其當

弟也此蓋秉彝之心之不容泯又奚待

臣之諄諄而誥教之耶義利之辨孰不

知其當嚴也方剛之氣孰不知其當創

也沉湎之凶孰不知其當戒也淫邪之

僻孰不知其當懲也此蓋羞惡之心之

不容泯又奚待臣之諄諄之戰懼之邪

臣惟以是之故乃撰疏啟三章是皆所

謂世間法而不可一日無焉者也故必

先令諸生詳覽而細玩之自省自察自

度其能行也然後方許當

空焚之自是諸生亦能知所警惕矣毋敢不

三綱也毋敢不五常也毋敢不孝其親

不敬其兄也至於義利之辨方剛之氣

沉湎邪淫毋敢不嚴不創不戒不懲也

而仍前為非不自警惕蓋亦有之臣初

倡教臣惟一聽諸生之言而信其行也

退而省其所為多有不是處乃今既令


告矣若復仍前為非不自警惕則是以

天為不足畏也

天且不足畏矣臣其奈之何哉為此具

疏臣兆恩不勝悚慄之至謹




已上疏啟二章乃所謂世間法也若

不先之以世間法以自戒勵而曰可

以入道者余弗能知之矣





【戒訊諸生】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者何謂也固

有不待生而存而自有不死者在焉然

此自其既聞道者言之而初學之士亦

惟從生死關頭不貳心始中庸曰居易

以俟命孟子曰行法以俟命又曰夭壽

不貳脩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夫命之

懸於天也不可得而易焉而貳之者惑

也故余之所謂去病者蓋以去其所以

害我尺寸之膚也而身斯不病矣余之

所謂作聖者蓋以去其所以穢我清明

之躬也而心斯不病矣然去病之與作

聖非有二道也余每以體胖生色之餘

緒以少試之貧且病者而豈有他哉蓋

欲知余之學內有所生庶幾得以倡明

羲黃堯舜湯文周孔之道於天下萬世

也豈曰去病云乎哉故居易行法脩身

以俟不惟不貳心於生死之際亦且不

貳心於疾病之間以善吾生以善吾死

而作聖之功夕死之可亦不外是矣若

夫大而不釋然於生死之際而以生死

累其心小而不釋然於疾病之間而以

疾病累其心內無所主安能適道殆非

余之門弟子也甚而至於以病而來而

病癒之後諸凡有非義之事亦或冒而

為之余不知其昔日所焚三啟是皆生

人之戒行人倫日用之常經也乃今尚

能記憶之否也





【又】

孟子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故以其氣

之充滿於一身者言之則曰體之充也

以其氣之充滿於天地者言之則曰塞

乎天地之間若醫書所謂手足痿痹不

仁者豈非其氣之不充體而失其所以

養之耶故苟得其所以養之復能知其

所以充之養之而充而曰病之不去體

者未之有也朱子曰吾之心正則天地

之心亦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

故匹夫匹婦含冤呼天而天且為之烈

風為之迅雷則亦何異於手足之疾痛

也而心輒為之不寧矣程子曰仁者以

天地萬物為一體豈不以天地萬物本

同一氣而精神命脉自相流通乎余於

是而知持志而無暴其氣非徒以為一

身謀也而天地萬物皆囿於我矣中庸

曰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此雖曰致中致

和之極功矣然亦自持志而無暴其氣

始余豈習於岐黃之術哉余惟以此小

試而利導之庶有微效亦足以興起其

為賢作聖之心矣如或無有乎為賢作

聖之心而以持志無暴以為去病之良

術也豈余所謂小試明道之初意耶諸

生戒之





【帖勉諸生】

三教先生孔老釋迦也豈曰徒念三教

先生以念心以歸依孔老釋迦而為初

學之第一義耶而耳之所聽聽於無聲

殆有如孔老釋迦之法言之在吾耳也

目之所視視於無形殆有如孔老釋迦

之法容之在吾目也心之所存存而無

體殆有如孔老釋迦之真心而無異於

吾之心也夫既如此則是耳也一皆孔

老釋迦而無不正之耳矣目也一皆孔

老釋迦而無不正之目矣心也一皆孔

老釋迦而無不正之心矣諸生今尚未

能無念故當以正念為先而諸凡有不

正之耳不正之目不正之心有不即時

而消鑠者乎以此持念以此攝心而耳

之聽目之視自能中乎禮而不違矣此

乃初學之先務而為入德之門也諸生

其勉之





【九序摘言跋】

Δ

此篇係夏心集

錄出以當跋文



盧子曰孔門傳授心法以求仁也林子

九序心法亦以求仁也李生樹南問九

序求仁之旨盧子曰始而艮背者止念

以求仁也次而行庭者立極以求仁也

又次而通關者煉形以求仁也至於安

土則以其艮背行庭通關之所得者安

於真土之中以敦養之敦養此仁也猶

未也復採取天地之氣以敦養之而吾

心一點之仁內與外合矣猶未也復凝

神氣穴之中以敦養之而吾心一點之

仁陰與陽姤矣由是進而上之則形骸

不能囿而吾心之仁與天地同用而身

天地矣又進而上之則天地不能囿而

吾心之仁與太虛同體而身太虛矣又

進而上之則所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虛空粉碎方露全身不惟身太虛而且

忘太虛其殆仁而未始仁未始仁而復

仁之生生化化無窮無盡盖有不可得

而擬議不可得而測識者矣樹南生起

而言曰九序心法林夫子作之盧夫子

又發明之樹南雖不敏敢不蚤夜佩服

循序漸進以求所謂仁所謂未始仁未

始仁而復仁之庶幾不負吾夫子之至

教而後已也

門人

       謹錄

陳衷瑜 命梓

萬曆庚申孟秋穀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