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圖書質疑__一本萬殊圖

圖書質疑__一本萬殊圖

()薛侃撰

 

一本萬殊圖



〇即也,在天爲天,在地爲地,在日月爲日月,在晝夜爲晝夜,在男爲男,在女爲女,在物爲物,在氣爲五行,在心爲五性,在身爲五倫,在書爲五經,在賞爲五爵,在罰爲五刑,在言爲忠信,在行爲篤敬,在聲色臭味則爲五聲、五色、五味、五氣。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皆太極,皆吾心之理也。所謂放之彌六合,斂之不盈一掬,斯夫子一貫之旨,濂溪、明道示人主一之功也。蓋舍物無極,舍極無心,舍心無學。故先天天德之本,後天王道之用,皆心學也。

異用同原

萬壽無疆

尋常莫窺

放斂自在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易窺九__小人用壯君子用罔

易窺九__小人用壯君子用罔

39

 

周易下經__大壯

程玉潤易窺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象曰。小人用壯。君子罔也。

Δ

三爲負氣喜事之愚臣沽犯顏之名冒觸諱之

忌者以剛居剛故也//

用壯者力勝於理以悻悻圖功用罔者氣昬其

志以汶汶决事故雄健如羝潰决如觸犀銳如

角折挫如羸不惕於重剛之厲自窮於野戰之

危矣三乃互兌之下爻爲羝羊羊性喜觸陽介

陽中爲觸而不通之象盖陽能乘陰之虚不能

破陽之堅也//

剛德居陽位壯氣之極也在小人爲有勇无義

在君子爲有斷无謀雖由正路終履危機踰閑

越畔如觸遭傷被挫如羸角矣爻本分言象

乃合言小人肆用壯之惡正乘君子有用罔之

隙也盖執理不正彼借名而力攻仗義不精彼

摘瑕而恣侮於是藩籬互設鋒刀交加鬪智角

力兩必俱傷矣//

三純陽爲全德君子六純陰爲積惡小人以三

攻六以陽觸陰舉事非不正也但君子輕用力

以觸小人小人必用壯以敵君子因君子輕忽

舉事如迷罔就途故小人乘隙反攻乃鼓勇角

敵於是名義雖正形勢則險矣盖六以四爲外

衛五爲中堅藩籬甚設如小人結大臣以爲援

倚君側以爲固而君子於機會爲投之際欲越

局而攻之冒嫌觸忌以脆當堅全鋒卒試利器

必遭傷矣//

 

三爲負氣喜事之愚臣。沽犯顏之名。冒觸諱之忌者。以剛居剛故也。//

用壯者力勝於理以悻悻圖功用罔者氣昬其志以汶汶决事故雄健如羝潰决如觸犀銳如角折挫如羸不惕於重剛之厲自窮於野戰之危矣三乃互兌之下爻爲羝羊羊性喜觸陽介陽中。爲觸而不通之象。盖陽能乘陰之虚。不能破陽之堅也。//

剛德居陽位。壯氣之極也。在小人爲有勇无義。在君子爲有斷无謀。雖由正路。終履危機。踰閑越畔如觸。遭傷被挫如羸角矣爻本分言象乃合言小人肆用壯之惡正乘君子有用罔之隙也。盖執理不正。彼借名而力攻。仗義不精。彼摘瑕而恣侮。於是藩籬互設鋒刀交加鬪智角力兩必俱傷矣//

三純陽爲全德君子六純陰爲積惡小人。以三攻六。以陽觸陰。舉事非不正也。但君子輕用力以觸小人。小人必用壯以敵君子。因君子輕忽舉事。如迷罔就途。故小人乘隙反攻。乃鼓勇角敵於。是名義雖正。形勢則險矣。盖六以四爲外衛。五爲中堅。藩籬甚設。如小人結大臣以爲援。倚君側以爲固。而君子於機會爲投之際。欲越局而攻之。冒嫌觸忌。以脆當堅。全鋒卒試。利器必遭傷矣。//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程玉潤《易窺》

 

行有尚爲有德

王崇慶習坎議

外虚而內實 所謂險而不失其信

悲小人之用心

險而失實 莫之有益

來之坎 終無功

嘿習坎也是一種歷練

 

 

䷜•坎

坎上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Δ

地有險夷天有災祥聖人有經三才中如陰

陽對代不容偏廢者水雖至險而不測性實有

常而可信惟心能通其理而游於川流不息之

則行能濟其險而沛爲浩蕩无涯之用盖坎

內外俱淂乾中爻此心中一點純剛通天貫地

龍德之中居常固能見田而飛天履險不難

躍淵而戲海行孰有尚此者乎習坎者兩坎相

襲象原泉疊出盈科後進即所云洊至也孔歎

如斯孟取有本水之尚久矣。//

地有險夷 天有災祥 聖人有經

三才中 如陰陽對代 不容偏廢者

水雖至險而不測 性實有常而可信

惟心能通其理

而游於川流不息之天

則行能濟其險

而沛爲浩蕩无涯之用

盖坎內外俱淂乾中爻

此心中一點純剛

通天貫地龍德之

居常 固能 見田 而飛天履險不難

躍淵而戲海 行孰有尚此者乎

習坎者 兩坎相襲 象原泉疊出 盈科後進 即所云洊至也

孔歎如斯 孟取有本 水之尚久矣。//

 

ㄐㄧㄢˋ一次又一次

習坎>>>重險也>>>入於坎窞ㄉㄢˋ<<<坑穴<<<坎中小穴


讀易索隱叙及後序

讀易索隱叙及後序

 

蓮谷先生讀易索隱

明洪鼐撰

 

讀易索隱 六卷 提要

 

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洪鼐撰。鼐字廷器。壽昌人。正德庚午舉人。
 

官國子監助教。朱彜尊經義考。載有是書。注曰未見。此本紙墨尚新。蓋刻於彜尊後也。
 

其書不載經文。但隨意標舉某節某句而說之。大旨主於良知之學。
 

故於朱子本義。蔡淸蒙引。頗有所辨駁云。

 

 

讀易索隱叙

易之隱未易索也

索隱者何

〄〄〄偶得夫隱者也

夫造化之隱

伏羲有以發之矣

伏羲之隱

文王周公有以發之矣

文王周公之隱

孔子有以發之矣

隱發於孔子

易之道無遺隱矣

而尤有待於後之人之索之

何也

世儒不深究孔子之旨

而自爲之說

至謂四聖人之易不同

噫使四聖人之易不同

則聖人之道亦不同矣

而何以曰先聖後聖其揆一也

若然

宜夫分析破碎

支離牽繞隱之發於孔子

不能不復隱於後市也

讀易索隱所由以作也

雖然

易之隱豈易索哉

索之而尤有隱焉者

以俟後之君子

嘉靖甲展一陽月望日古睦壽昌連谷道人洪鼐書

 

讀易索隱後序

易經難讀

以隱而難索也

夫非易之難也

而讀者難之

易無隱也

而索者隱之

故程子曰

前儒失意以傳言

後學誦言而忘味

自秦而下

蓋無傳也

況可摘之以章句

小之以卜筮

而能不至於隱晦也耶

國家天啟斯文易道復著

始有虛參蔡子楓山章子發乎程朱之隱

迄我蓮谷先生

又以發乎章蔡之隱

此讀易索隱所以有書矣

御生也

晚蓋嘗執是經以求進

而時之誦言忘味者復阻曰

先生之學

理學也

故其爲言

造理之言也

惟其爲造理也

是以欲求同其理於四聖

而不欲求同其言於諸儒予曰

有是哉

理之既同也

而有病於言之異也

世惟求同於言

而不求同於理

此易道之所以或隱也

不能不待先生而發也

於是侍左右者二年

先生始出是書以示御

御敢拜而颺言曰

易道其有興乎

聖人之意其可見乎

蓋是書之作也

以齋戒洗心之德

而神明乎潔淨精微之蘊以三絕韋編之功

而發揮乎一以貫萬之理

因畫以示者

因意以盡

因爻以例者

因言以宣

無心於章蔡

而言語之外有蒙引也

無心於程朱

而言語之外有傳義也

無心於羲文周孔

先得我心之同然也

是何也

易不外乎一陰陽也

陰陽

一理也

一中也

自夫過者見之

謂之過

自夫不及者見之

謂之不及

而易之道於是乎終隱矣

然則先生大明易學之功不在此書乎

因拉同志者

請登諸梓

以昭四方讀易之法

以廣先生無隱之心

先生諱鼐

字廷器

首以書經魁浙

其讀易索隱則退而脩諸蓮谷中者云

嘉靖乙巳仲春吉旦同邑門生吳御頓首拜書

 

 

無極太極賦

無極太極賦

養志居文稿彙存卷上

丹徒陳宗起敬庭著

 

無極太極賦

有西江賓問於新安主人曰昔周元公原太極而作圖

朱文公注無極而未考太上之上其形何形非中之中

厥道奚道賴我陸氏先師毅然擯埽子壽謂之義涉於

虛無子靜指其弊等於莊老何足以統攝羣生權輿大

造子亦有得於見聞而從容探討乎新安主人整容而

對曰唯唯小子夙受紫陽之教既昭然如發蒙若彼象

山之書誠讀之而未暇蓋聞無體無方者大易之原無

臭無聲者不顯之化不言其有將天地失所範圍不言

其無恐形象得以假借故易之爲書也兼變易與不易

庶幾見易之情極之爲說也合無極與太極所以定極

之舍无首是爲天則於義何疑至理豈有常形請客毋

訝且陸子論極極之言中也中則隨在而有朱子訓極

極之言至也至則索之本無陰陽未判無左右前後之

可言則中無其位理氣同原爲虛無清濁所畢湊斯極

爲之樞是則大中大和援據未切比諸建極立極義訓

何殊子輿氏言莫爲而爲義歸一揆子厚氏云無極之

極理實同符若夫漆園以無極爲無客之門柱史以無

極爲天下之母彼以有無爲二故有有名無名之異同

此以有無爲一故無無極太極之先後自國史增自爲

二字而傳授失真世儒拘大傳之文而精微其剖豈知

疊床架屋祗可議彼教之支離而共貫同條茲實爲聖

學之樞紐賓主之議未決有西河太史與秀水翰林歷

階而登太史越席而言曰主人辨析雖精參稽未稔蓋

嘗證諸兩藏之經竊已窺其獨祕之枕其兆始也則有

會稽真人木火三五之圖其合義也則有開元道士真

元妙經之品太極之象既有其傳無極一言亦有所稟

見於道藏者莊老而外淮南王列禦寇所說多同傳諸

釋氏者壽涯以前僧肇端釋源集諸書最審誰則掇取

二氏之餘吐昧所由來而乃謂千聖所不傳亦已太甚

主人曰夫所貴於博物者非徒博之爲貴惟其博而能

核之爲貴也圖說以太極爲名參同首二氣之象則相

較非臭味也圖說陰後而陽先參同上靜而下動則相

反若涇渭也且三輪判然離坎奚礙於兩儀二五兼統

陰陽何與於三五則強詞之騰沸也若夫涉語偶同立

言匪諱則如不見不聞之旨無爲無欲之談亦老氏所

能髣髴也心性知覺之名信善定靜之說又釋氏所嘗

經緯也而况無極之語上見於周書下徵於左氏是亦

儒者之常談奚獨入釋老之品彙乎於是翰林繼進而

更其說曰參同契圖有匡廓之名非太極之象真元經

序加無極之號非無極之言宜主人有以伺其問而抉

其藩也以僕所見東蜀衛其所註無極洞仙經不既灼

然無極太極之備論乎華山陳摶所刻復歸無極圖不

亦釐然四位五行之具存乎所謂化生萬物則彼元牝

之門也所謂五行各一則彼五氣朝元也在彼有取離

填坎在此則動靜互根且以成女成男居化氣化神之

位次以煉神還虛配無極太極之渾敦無一毫之或爽

何定案之可翻主人囅然笑曰圖雖略具規模道則各

有根柢試觀魏氏之圖二周子之圖一而是一是二之

辨明無極圖去太宗無太極圖改無名太而實見虛見

之蘊啟是則其時指迷途尤見其將知道體請戒學者

慎毋厭故而喜新每於古人務爲深文而巧詆////


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朴傳翠虚篇__九轉金丹祕訣

朴傳翠虚篇__九轉金丹祕訣

泥丸先生陳朴傳

九轉金丹祕訣

一轉降丹

二轉交媾

三轉養陽

四轉養陰

五轉换骨

六轉换肉

七轉换五藏六府

八轉育火

九轉飛昇

第一轉

舌下四竅

兩竅通心

兩竅通液

舌跟膽連在一起

下心通液<<<兩兩

兩兩者合

兩兩並行

兩兩相對

兩兩交變

舌下四竅>>>心肺膽腎<<<通心通液

金醴玉英>>>口津

 

[]
一轉之功似寶珠

他一轉即示功在

功在社稷

功在城垣固

功在二土

功在降龍伏虎

功在於勤修

成功在乎一時之間

寶珠>>>至寶玄珠<<<空玄之中一黍米<<<<<<珠璣摩尼

一轉>>>提煉一次<<<提取鍛煉

金粟蘭(珠蘭)>>>珠光寶氣<<<渺滄海之一粟

氣液珠光

三田聚寶 水氣珠從胸中出

 

山河宇宙透靈軀

紅蓮葉下藏丹穴

赤水流通九候珠

通透有感

身內身外俱靈

所謂丹降

第一轉

紅蓮葉下

四竅倆倆

赤水流通

取胸中之一點靈光

惡氣胸中出

渙如冰釋

逍遙自在之感應也

 

Δ

解曰内丹之功起於一而成於九一者萬物之所生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五行之序起於一故内丹之功亦起於一轉而成於九者九爲陽數之極數至於九則道果成矣似寶珠者言天一眞水藏於膽陰陽和合降而成丹初降之狀如露一顆明珠珠者珍敬其丹也且人之有身父精母血交媾而成此形交也丹之所降心火腎水交媾而成此氣交也故曰形交則生人氣交則成丹言其丹降之後神遊方外陰陽太和坐忘其形天地山河六合萬物皆在我身之内我身在天地萬物之外只覺心中一點光明乃是丹降也故曰山河宇宙透靈軀軀者身也山河包藏我身之内也所謂紅蓮者舌是也自兩竅通心兩竅通液人有病者則舌下津液乾而其眞氣耗一轉之首以舌閉其兩竅使眞氣不泄於外以通其神水也所謂赤水者心之液是也九轉之首每遇九日納息九次每一次納息九口自然津液通流自舌下而生以灌五藏故曰九候珠也


周易集解纂疏自序

周易集解纂疏


周易集解纂疏自序

古人之說易也慎。後人之說易也僭。古人之說易也。言象數而義理在其中。後人之說易也。言義理而象數因之以隱。說卦曰。聖人設卦觀象。又曰。聖人立象以盡言。又曰。極數知來之謂占。又曰。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使象數可廢。則聖人之言爲無稽。而羲文之假象數以垂訓者。反等於駢拇附贅。夫規所以爲圓。矩所以爲方。必規矩具然後方圓成。斷無方圓成而規矩遂爲可棄。故作易者不能離象數以設爻彖。說易者即不能外象數而空談乎性命矣。說易莫先于左氏。內傳紀事。雖不免或失之誣。然解釋筮辭。皆準象數。猶可考見古人說經之遺。漢儒踵周秦而興。易師授受。一脈相承。恪守典型。毋敢失墜。凡互卦卦變。以及卦氣。爻辰。消息。納甲。飛伏。升降之說。皆所不廢。蓋去聖未遠。古義猶存。故共說往往與羲文之旨相契合。自時厥後。一變爲晉易。而老莊虛無之燄熾。再變爲宋易。而陳李圖學之說興。夫老莊之虛無。陳李之圖學。斷不能遠出漢儒象數之上。且王氏之注。論象數既不及漢儒之確。論義理又不及宋儒之醇。進退無所據。有識之士。多擯斥不肯道。迺唐祭酒孔君沖遠。奉勅疏解諸經傳注。獨于易黜鄭虞而宗王韓。取輔嗣野文。疏而行之。其書遂藉以獨尊于世。而漢學寖微。于是梓州李君鼎祚。恐逸象就湮。乘其時古訓未散。取子夏以下三十餘家。成集解一書。表章漢學。俾古人象數之說。得以縣延至今弗絕。則此編之力居多。予少時嘗取其書讀之。隱辭奧義。深邃難闚。予不自揆。輒欲有所闡發。以通窔宣幽。卒以多所滯礙而止。久之得東吳惠氏書。而向之滯者。十釋四五矣。又久之。得毗陵張氏書。而向之滯者十釋二三矣。又久之。廣覽載籍。旁及諸家之說。而向之滯者。即有未釋。蓋亦無幾矣。復不自揣。萃會眾說。句梳而字櫛之。義必徵諸古。例必溯其源。務使疏通證明。關節開解。讀者可一覽而得其指趣。舊注閒有未應經義者。或別引一說以申其義。或旁參愚慮以備一解。亦不敢墨守疏家狐正首邱葉歸根本之習。是編也。其有。當于絜靜精微之教與否則不敢知。共于漢魏諸儒之學。則未嘗無一日之功焉。抑又思之。自唐迄今千餘載。無人起而爲之疏。而予獨毅然爲之而不辭。予方懼其弗慎且近。而又安敢自以爲功也。書既成。誰述其原委。弁諸卷端。亦聊以備講漢學者採擇焉爾。道光二十有二年歲次壬寅冬十月。安陸李道平遠山氏書于有獲齋。//


周易集解序

敍曰。元氣絪縕。三才成象(疏謂在天成象也。)。神功浹洽。八索成形(疏謂在地成形也。)。在天則日月運行。潤之以風雨。在地則山澤通氣。鼓之以雷霆(疏漢書五行志。雷于天地爲長子。二月出地。八月入地。故此以雷霆屬之地也。)。至若近取諸身。四支百體合其度(疏若乾首之類是也。)。遠取諸物。森羅萬象備其工(疏如說卦所載是也。)。陰陽不測之謂神。一陰一陽之謂道。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仁者見之以爲仁。知者見之以爲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鮮矣。斯乃顯諸仁而藏諸用。神无方而易无體(疏皆繫上文。)。巍巍蕩蕩。難可名焉(疏以上言未有八卦之前。故云巍巍難名也。)。逮乎天尊地卑。君臣位列(疏乾坤也)。五運相繼。父子道彰(疏謂六子也)。震巽索而男女分。咸恆設而夫婦睦。人倫之義既闡。家國之教鬱興(疏此即序對所云。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天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是也。)。故繫辭云。古者庖犧氏王天下也。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爲网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爲耜。揉木爲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爲市。致天下之人。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人不倦。神其化。使人宜之。刳木爲舟。剡木爲檝。舟檝之利。以濟不通。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蓋取諸隨。古者穴居而野處。後代聖人易之以宮室。蓋取諸大壯。弦木爲弧。剡木爲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結繩爲政。後代易之書契。百官以理。萬人以察。蓋取諸夬。故聖人見天下之嘖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觸類而長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天下之能事畢矣。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疏皆上下繫文。)。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疏本乾九三。)。無有師保。如臨父母(疏繫下文。)。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者也(疏大有上九爻辭。)。至於損以遠害(疏繫下文。)。說以先之(疏說以先民。)。定其交而後求。安其身而後動。履和而至。謙尊而光。能說諸心。能研諸慮。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探嘖索隱。鉤深致遠。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莫善乎蓍龜。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將有爲也。問之以言。其受命也。應之如響。無有遠邇幽深。遂知來物。故能窮理盡性。利用安身。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疏上下繫文。)。

易說上經泰__九三无平不陂

易說上經泰__九三无平不陂

 

看到了什麼

看到司马光

光不溜丟底坐在那兒

宇泰定發乎天光

他誰啊

溫公啊

還以爲是溫恭

什麼題

不就卜了個數

文上怎麼說

看唄

 

安跟榮都能永享

得了還艱貞哩

 

那麼往復天地際勞累一點

食有福我還心廣體胖多一些

 

髒喔

我又不是賊

 

那麼你說你要什麼

你是說求

求福不回不能歪取

心思壞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求福不得還要掉腦袋誰幹哪

 

看文吧

切來看看

 

喔原來不回是勇往直前志氣堅

所謂錯上也不能行壞

 

綜他幾個數看看唄

 

才一半路

錯上逆行還得走一段時

人生哪裡有那麼容易得的事

耐著性子

伺機而動

千萬不要踏錯囉

 

九三

无平不陂

无往不復

艱貞无咎

勿恤其孚

于食有福

 

象曰

无往不復

天地際也

Δ

物極則反

天地之常也

是故治者亂之原也

通者塞之端也

三居天地之際

剛德將退

柔德將進

故曰无平不陂

无往不復

君子于是時也

何爲而可哉

必也執節守道而獨行其志乎

故曰艱貞无咎

君子之道也

患志之不篤

不患人之不信

譬如農夫

是穮是蔉

雖有饑饉

必有豐年

故勿恤其孚

君子之干祿也

修其性俟其命而已矣

然後能永享安榮也

故曰于食有福

詩云

愷悌君子

求福不回

此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