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09關尹子闡玄──九藥篇


09關尹子闡玄──九藥篇

(凡三十一篇)

 

[01]

勿輕小事。小隙沈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人。小人賊國。能周小事。然後能成大事。能積小物。然後能成大物。能善小人。然後能契大人。天既無可必者人。人又無能必者事。惟去事離人則我在我。惟可即可。未有當繁。簡可。當戒。忍可。當勤。惰可。

Δ

藥。雜治也。凡人處世。病盖多矣。豈惟痒疴疾痛云哉。一語之失。即成一患。一事之差。即是一病。使无聖人藥石之言。隨病對治。未有不因小事而害大事。因小物而害大物。因小人而害大人也。可畏也哉。是故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天且无可必者人。人胡有能必者事也。况未能去事離人。吾何敢以我在我。可即可乎。借曰我能去事離人。奈人无能必之事。故未有當繁劇而簡慢可辦。當戒慎而強忍可為。當勤勞而懈墮可了也。然則何為而可哉。欲无沉舟。當塞小隙。欲无毒身。當避小蟲。欲无賊國。當遠小人。欲成大事。當慎小事。欲成大物。當積小物。欲契大人。當善小人。人能隨事而應病去藥。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02]

智之極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辨之極者。知辨果不足以喻物。故訥。勇之極者。知勇果不足以勝物。故怯。

Δ

 

[03]

天地萬物無一物是吾之物物非我物不得不應我非我我不得不

養雖應物未嘗有物雖養我未嘗有我勿曰外物然後外我勿曰外形

然後外心道一而已不可序進

 

[04]

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見大者亦不見小

見邇者亦不見遠聞大者亦不聞小聞邇者亦不聞遠聖人無所見故能無不

見無所聞故能無不聞

 

[05]

目之所見不知其幾何或愛金或愛玉是執一色為目也耳之所聞

不知其幾何或愛鐘或愛鼓是執一聲為耳也惟聖人不慕之不拒之不

處之

 

[06]

善今者可以行古善末者可以立本

 

[07]

狡勝賊能捕賊勇勝虎能捕虎能克己乃能成己能勝物乃能

利物能忘道乃能有道

 

[08]

堅則物必毀之剛斯折矣刀利則物必摧之銳斯挫矣威鳳以

難見為神是以聖人以深為根走麝以遺香不捕是以聖人以約為紀

 

[09]

瓶存二竅以水實之倒瀉閉一則水不下蓋不升則不降井雖千仞

汲之水上蓋不降則不升是以聖人不先物

 

[10]

人之有失雖己受害於已失之後久之竊議於未失之前惟其不恃己

聰明而兼人之聰明惟其無我而兼天下之我終身行之可以不失

 

[11]

古今之俗不同東西南北之俗又不同至於一家一身之善又不同吾豈

執一豫格後世哉惟隨時同俗先機後事捐忿塞慾簡物恕人權其輕重而

為之自然合神不測契道無方

 

[12]

有道交者有德交者有事交者道交者父子也出於是非賢愚之外

故久德交者則有是非賢愚矣故或合或離事交者合則離

 

[13]

勿以拙陋曰道之質當樂敏捷勿以愚暗曰道之晦當樂輕明勿以傲

易曰道之高當樂和同勿以汗漫曰道之廣當樂要急勿以幽憂曰道之寂當

樂悅豫古人之言學之多弊不可不救

 

[14]

不可非世是己不可卑人尊己不可以輕忽道己不可以訕謗德己不

可以鄙猥才己

 

[15]

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愚窮天下之辯者不在辯而在訥伏天下之勇

者不在勇而在怯

 

[16]

天不能冬蓮春菊是以聖人不違時地不能洛橘汶貉是以聖人不違俗

聖人不能使手步足握是以聖人不違我所長聖人不能使魚飛鳥馳是以聖人

不違人所長夫如是者可動可止可晦可明惟不可拘所以為道

 

[17]

少言者不為人所忌少行者不為人所短少智者不為人所勞少

能者不為人所役

 

[18]

操之以誠行之以簡待之以恕應之以默吾道不窮

 

[19]

謀之於事斷之於理作之於人成之於天事師於今理師於古事

同於人道獨於己

 

[20]

金玉難捐土石易舍學道之士遇微言妙行慎勿執之是可為而不

可執若執之者則腹心之疾無藥可療

 

[21]

人不明於急務而從事於多務他務奇務者窮困災厄及之殊不知道無

不在不可捨此就彼

 

[22]

天下之理捨親就疏捨本就末捨賢就愚捨近就遠可暫而已久

則害生

 

[23]

昔之論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或曰空同或曰晦冥

慎勿遇此而生怖退天下至理竟非言意苟知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乃

契吾說

 

[24]

聖人大言金玉小言桔梗芣衛用之當桔梗芣衛生之不當金玉斃


 

[25]

言某事者甲言利乙言害丙言或利或害丁言俱利俱害必居一于

此矣喻道者不言

 

[26]

事有在事言有理道無在道言無理知言無理則言言皆道不知

言無理雖執至言為梗為翳

 

[27]

不信愚人易。不信賢人難。不信賢人易。不信聖人難。不信一聖人易。不信千聖人難。夫不信千聖人者。外不見人。內不見我。上不見道。下不見事。

Δ

老子曰。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而曰不信乎。聖人者何耶。道一也有二焉。夫處世之道。信愚人者為愚人。信賢人者為賢人。信聖人者為聖人。信不難也。若夫出世之道。外不見人。內不見我。上不見道。下不見事。固若難信。然道不止于千聖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28]

聖人言蒙蒙。所以使人聾。聖人言冥冥。所以使人盲。聖人言沈沈。所以使人瘖。惟聾則不聞聲。惟盲則不見色。惟瘖則不音言。不聞聲者不聞道。不聞事。不聞我。不見色者不見道。不見事。不見我。不音言者不言道。不言事。不言我。

Δ

聖人言蒙蒙而使人聾。冥冥而使人盲。沈沈而使人瘖。是豈有意於此哉。惟其道也。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言之而不得。故不可矣。故不可以聲色言語求也。一有可求則曰事曰我曰道。皆非真矣。

 

[29]

人徒知偽得之中有真失。殊不知真得之中有真失。徒知偽是之中有真非。殊不知真是之中有真非。

Δ

學道之士。弊病多端。一有感焉。中道而廢。昧者以前日之得為偽而有真失。前日之是為偽而有真非。則又求之于真得真是。久之心迷識亂。橫有所見。執以為道。不免終墜真失真非之病。曾不若外乎得失之場。出乎是非之境。而樂自然之道。為得之矣。

 

[30]

言道者如言夢。夫言夢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獸,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與之聽者能聞之。不能受而得之。惟善聽者。不泥不辨

Δ

亘古今。通天下。道無不在。惟其真實不虛。故不可須臾離也。而曰言道如言夢者。得不溺于虛無者乎。非也。譬如夢中所見。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獸。若人若物。有此無此。無不夢之。謂無此耶。則夢中亦嘗見之。謂有此耶。言者不可取而與。聽者不可受而得。自非于大覺悟中。親有得于吾心之天。惡可聽他人之夢語。為吾道之實哉。惟善聽者。不泥于言。亦不辨于有無。

 

[31]

圓爾道。方爾德。平爾行。銳爾事。

Δ

道包眾妙。說固多門。學者倘不由于進德修業。立行而入。或自執己見。泥空着有欲望升堂入室者。是猶緣木求魚也。真人愍之。故多方檃括。而末章重申此意圓爾道。方爾德。平爾行。銳爾事。摶此四者。以結一書之旨。夫道圓則不執。德方則不偏。行平則不險。事銳則不懈。能兼是四者。斯為有道之士矣。盖未有無其事而有其行。無其德而有其道者也。嗚呼。玄聖之道德功行。若孔聖之德行文學。皆所以師表萬世也。關尹子。其亞聖歟。玄聖稱之曰文始先生。莊子稱之曰博大真人。其為人也可知矣。易曰。道不虛行。存乎其人。則斯人也。

 

THE END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桑喬真詮上


真詮上

邗上玄同子

 

Δ

按脩僊辨惑論上品丹灋中和集最上一

乘與指玄篇白雲虛無黃芽圓覺之說似

皆知虛無大道之妙但見地不徹想像湊

合上攀性學不能純至下戀命宗諸喻不

能割捨二俱失之矣虛無大道豈容有一

毫夾雜哉

 

忘精神而超生之道

 

◎道詮◎

【極玄宗旨】

趙古蟾心書曰三教之道同一心地灋門脩僊者脩

此而已捨此而他求皆旁蹊曲徑苦己勞形終無所


夫心先天地而獨存歷事變而不朽先際無始後際

無終廓徹圓通靈明虛湛所謂體也感而遂通徧周

沙界所謂用也造用無方靈變莫測所謂神也又曰

神者性也

Δ

按張紫陽悟真篇後序曰欲免患者莫若體夫

至道欲體至道莫若明夫本心人能察心觀性

則圓明之體自現無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頓

超彼岸又曰奈何此道至妙至微世人根性迷

鈍執其有身惡死悅生卒難了悟黃老悲其貪

著迺以脩生之術順其所欲漸次導之紫陽此

言雖若未粹然未嘗不以虛無大道為極致也

今人不此之務而汲汲於烹鉛煉汞何哉

 

【淘鍊功夫】

[]

李清菴道德經會元曰夫道始於無始名於無名擬

議即乖開口即錯說若可道道是什麼既不可道何

以見道畢竟如何即是須索向二六時中興居服食

處回頭轉腦處校勘這箇巍巍地活潑潑地不與諸

緣作對底是箇甚麼校勘來校勘去校勘到校勘不

得處忽然摸著鼻孔通身汗下方知道這箇原是自

家有的自歷劫以來不曾變

Δ

此是了心之功最簡易最直捷嘗有古宿云譬

如失却鎖匙尋來尋去忽然摸索著其慶快當

何如

 

[]

德之一字亦是強名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執持

凡有施設積功累行便是不德也只恁麼不脩習不

用功死灰槁木待德之自來終身無德矣信得及的

便把從前學解見知聲聞緣覺一切掀倒向平常踐

履處把箇損字來受用損之又損損來損去到損不

得處自然玄德昭著方信無為之有益

Δ

此是治行之功凡脩行須行解相應若專務校

勘而業習不除終難入道馬丹陽曰至道雖無

脩無證塵心要日損日消

 

[]

司馬子微坐忘論曰第一斷緣簡事斷緣者斷世事

之攀緣也棄事則形不勞無為則心自安恬簡日就

塵累日薄迹彌遠俗心彌近道

或顯德露能求人保己或遺問慶弔以事徃還或假

脩隱逸惟希升進或酒食邀致以望後恩斯竝巧運

機心以干時利深妨正業皆應絕之

我但不唱彼自不和彼雖有唱我不和之舊緣漸斷

新緣莫結

脩道之人莫若簡事知其閑要識其輕重明其去取

非要非重皆應絕之猶人食有酒肉衣有羅綺身有

名位財有金玉此竝情欲之餘好非益生之良藥眾

皆徇之自致亡敗何迷之甚也

 

[]

第二治心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帥靜則生慧動

則成昏所以學道之初須要安坐收心離境心無所

有因住無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虛無心乃合道

原其心體以道為本但為心神受染蒙蔽漸深流浪

日久遂與道隔若淨除心垢開識神本名曰脩道無

復流浪與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歸根守根不離名

曰靜定日久病消命復復而又續自得知常知則無

所昧常則無所變出離生死實由於此

夫欲脩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絕無以干心然後

內觀正覺覺一念起即須除滅隨起隨滅務令安靜

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

須臾不替惟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冥虛心不冥有心

不依一灋而心常住

灋道安心貴無所著若執心住空還是有所非謂無

所凡住有所則令心勞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

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用此為定心氣調和

久益輕爽以此為驗則邪正知矣

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

除亂而不滅照守靜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見

凡心躁靜其來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難或息之而

不得或暫得而還失去留交戰百體汗流久久柔軟

方乃調熟勿以暫收不得遂廢平生之業

少得靜已則行住坐臥之時涉事喧闐之處皆須作

意安之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

此心由來依境未慣獨立乍無所託難以自安縱得

暫安還復散亂隨起隨制務令不動久久調和馴熟

自得安閑無問晝夜行住坐臥及應事之時常須作

意安之若心得安即須安養莫有惱觸少得安閑即

堪自樂漸漸馴狎惟益清遠

如有時事或然生疑者且任思量令事得濟所疑復

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己則止必莫有思思則以智害

性為子傷本雖聘一時之俊終虧萬代之業

若煩邪亂想隨覺則除若聞毀譽善惡等事皆即撥

去莫將心受受之則心滿心滿則道無所居所有聞

見如不聞見即是非善惡不入於心心不受外名曰

虛心心不逐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道自來居

內心既無所著外行亦無所為非淨非穢故毀譽無

從生非智非愚故利害無由撓實則順中為常權則

與時消息苟免諸累是其智也

若束心太急則又成疾氣發狂癡

心若不動又須任寬急得中常自調適

若非時非事役思強為者自為不著終非真學何耶

心如眼也纖毫入眼眼則不安小事關心心必動亂

既有動病難入定門是故脩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

不除終難得定有如良田荊棘未除雖下種子嘉苗

不茂愛欲思慮是心荊棘若不除剪定慧不生

若心起皆滅不聞是非永斷覺知入於忘定若任心

所起一無收制則與凡夫元來不別若惟斷善惡心

無指歸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誤爾若遍行諸事

言心無所染者於言甚善於行極非真學之流特宜

戒此

有心至道者深生信慕依戒脩行在終如始乃得真


 

[]

第三真觀夫真觀者智士之先覺能人之善察也一

飡一寐俱為損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禍福之本雖

則巧持其末不如拙守其本觀本知末又非躁競之

情是故收心簡事日損有為體靜心閑方可觀妙

脩道之身必資衣食事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須

當虛襟以受之明目而當之勿以為妨心生煩躁若

因事煩躁者心病已動何名安心又曰雖有營求之

事莫生得失之心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而

不同貪與物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

失迹每同人心常異俗此實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前雖斷緣簡事若病有難除者但依灋觀之如色病

重者當知染色都由想爾想若不生終無色事當知

色想外空色心內忘妄想心空誰為色主經云色者

想爾何關色也

若見他人為惡心生嫌惡者猶如見人自刎而乃引

它刀以自割其頸也他自為惡不遣我當何故引取

他惡以為己病故見為惡者不須嫌為善者不須慕

何以然耶同障道故

業由我造命由天賦業之與命猶影響之逐形聲既

不可迯又不可怨惟有智者善而達之樂天之命故

不憂何貧病之苦也莊云業入而不可舍經云天地

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迴其業由此言之真命也有

何怨焉又如勇士逢賊無所畏懼揮劒當前羣寇皆

潰功勳一立榮祿終身今有貧病惱亂我身則寇賊

也我有正心則勇士也用智觀察則揮劒也惱累消

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凡有苦事來迫我

心不以此觀而生憂累如人逢賊不立功勳棄甲背

軍逃亡獲罪去樂就苦何足憫哉

貧病交苦者當觀此苦由有我身若無我身患無所


 

[]

第四泰定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名曰泰定

制而無著放而不逸處喧無惡涉事無惱者真定也

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故來就喧

以無著為真常以有事為應迹

 

[]

第五發慧莊云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心為道宇虛靜

至極則道居而慧生慧出本性非是今有但以貪愛

濁亂遂至昏迷澡雪柔埏復歸純靜本真神識稍稍

自明非謂今時別生它慧

慧既已生寶而懷之勿以多知而傷於定非生慧難

慧而不用難自古忘形者眾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

忘名也

慧而不用為無道過故得深證真常又曰慧而不用

益資定慧

善巧方便惟能入定發慧遲速則不由人勿於定中

急急求慧求慧則傷定傷定則無慧不求慧而慧自

生此真慧也

慧能知道非得道也莊云古之知道者以恬養智智

生而無以智為也謂之以智養恬智與恬交相養而

和理出恬與智定慧也和理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

其恬積久自成道德

 

[]

第六得道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桑喬真詮(僊學真詮)目錄


桑喬真詮(僊學真詮

四庫存目子部261

894-927

僊學真詮

 

真詮目錄】

真詮小引(僊學真詮小引)

真詮引(僊學真詮引)

雲窩問遺篇(葆真子斗野道生)

 

真詮上(邗上玄同子)

忘精神而超生之道

道詮

極玄宗旨

淘鍊功夫

助機要語

 

真詮下之上

見精神而久生之道

丹原

太極陰陽體用之說

大丹取灋造化之說

丹基

爐鼎之說

一點落黃庭之說

丹材

元氣為生身處之說

元精之說

元精即淫泆精之說

元氣生元精之說

去情識以養元和之說

脩丹須斷慾之說

丹樞

元神用藥材之說

元神即思慮神之說

玄關一竅之說

大丹本柄之說

丹用

玄牝之說

橐籥之說

六十卦喻火候之說

年月日仁義喜怒賞罰喻火候之說

意為媒之說

 

真詮下之下

見精神而久生之道

丹事

安爐立鼎

入藥發端

產藥川源

坤為道廬

陽施陰受

凝神入氣穴

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下手之功

胎息

先天

陽生

採取

守乾

黃道

火候

溫養

刑德

冲和

鍊神

結丹

脫胎

還元

性命雙脩

 

 

【僊學真詮小引】

先君蚤歲得真詮一書奉為養生正宗精神漸旺定當

總卯即蒙指示洎先君晚年復題簡端曰平生閱歷四

方丹術甚夥迷謬錯出不如此書潔淨精微可以守約

自得丁寧切摰留藏篋衍歲月荏苒楮墨模糊恐日久

失傳因重梓之以承先君遺志願與識者共證焉

康熙庚寅孟冬朔詠真山人彭定求識

 

【真詮引】

神僊之說養生者所必用也然其道有二文始經曰

能見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蓋忘精神者虛

極靜篤而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此

虛無大道之學也見精神者虛靜以為本火符以為

用煉精成炁煉炁成神煉神還虛此以神馭炁之術

也學虛無大道者雖不著於精炁然與道合真神形

俱妙有無隱顯變化莫測其壽無量是了性而自了

命者也舉上而兼下也以神馭炁則著於精炁矣然

保毓元和運行不息沖和之至薰蒸融液亦能使形

合于神長生不死乃了命而性因以存也自下而做

向上去者也虛無大道是灋身上事以神馭氣是色身

上事此二端雖大小不同而皆有益於人養生者所

宜用非旁門小術勞而無成者比予所聞於葆真子

者如此其所留真詮予舊嘗刪節之矣然猶病其多

今重為訂正撮其要旨置之凡案時自考覽為精進

之助亦以比於三年之艾雲邗上元同子桑喬子木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秋九月望旦

 

【雲窩問遺篇】

葆真子斗野道生

 

生少時侍先師太虛元真人於姑餘山之雲窩

脩真之要先師曰吾不如汝欲為方士耶為道士

生曰何也先師曰若欲為方士可學燒煉採戰

種種術灋若欲為道士須體會虛無大道生曰虛

無大道可長生否先師曰虛無自然與虛空同體亦

無虛空之體其壽無量說甚長年短年生曰不有

以神馭炁乎先師曰饒它以神馭炁也落第二義

生曰何也先師曰為它只在軀殼上做工夫猶在陰

陽之內陰陽猶得而囿之豈不聞文始真人曰能見

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以神馭炁正是見精

神事傳其術者又多舛謬道生曰何也先師曰其術

雖是以炁留形然亦須在虛靜中作用凡不根於虛

靜者即是傍門邪術道生曰今之談彼家者年中用

一月月中用一日日中用一時時中用一符便可得

藥成功自有無窮逸樂豈不易而可為先師曰地上

一莖草也須半年個月方長得成今以塵俗之心穢

濁之體便要半個時辰得藥成僊寍有此耶古今因

採戰半時而死者或有之矣且道半時得藥成僊的

是誰道生曰今人言燒鍊大丹服食飛昇豈不可為

先師曰大丹雖有之然以凡胎濁骨輒覬神用以點

化之即是妄心邪見執而行之轉益顛倒傾家破產

畢竟無成癡狂外邊走何益道生曰不有黃白點化

乎太虛曰天上無貪財好貨的僊地下無腰纏十萬

騎陽州鶴的人切不可為又曰汝何後為人只教他

體會大道其次體會以神馭炁若不能為此二大事

只教他看天隱子衛生歌等小成灋謹身却病切不

可教之採戰燒丹人有為者勸之不為便是你功行

也不可以此迎合人意希圖酒食騙取財物自招無

間之業道生再拜受教又三年先師尸解入龕半月

身體柔軟如生香氣襲人道生與諸弟子扶龕葬畢

去參它老僊又見僊道中衰正灋不振邪說盛行初

機之士未知所趨進而求之人則真師難遇以盲引

盲同入火坑退而求之書則技葉漫延穿鑿日甚真

乘易隱旁門充塞遂使進退無據茫然沮止亦或輕

信妄為殞身喪產始知先師開示的切而今不可再

聞矣故不避天譴輯其妙旨分為二卷務在直述令

人可曉振宗風障狂瀾期無負於先師云書始於壬

寅成於丁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