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脉分野──一 巔頂
明 沈子祿 編
一 巔頂
Δ
頭頂心也
₡
頭頂心→→頭的最上部 正中心也
₡₡
腧ㄕㄨˋ穴有四頂
一曰天頂(天鼎)←←手陽明大腸
二曰前頂(前頭骨)←←督
三曰後頂(後頂骨)←←督
四曰膝頂(鶴頂)←←經外
₡₡₡
巔頂→→頂上之巔 頭首也
首有病 頭痛顛疾→→言神經病(出奇的 非由一般邪氣所犯 而是胎病)
素問奇病論云
帝曰 人生而有病 顛疾者病名曰何 安所得之
岐伯曰 病名爲胎病 此得之在母腹中時 其母有所大驚 氣上而不下
精氣並居 故令子發爲癲疾也
精氣並居發癲
生出來的小孩就不正常
頭頂心一坨大便
大驚個什麼(氣上而不下 走精了)
這個 就有得探討了
[]
屬足太陽膀胱經
Δ
靈樞曰 足太陽之脉 起於目內眥 上額交巔
素問曰 三陽並至如風雨 上爲巔疾 下爲漏病
又曰 三陽者 至陽也 蓋足太陽之脉 上交巔上 下屬膀胱 故上爲巔疾
下爲漏病 且手足三陽 皆行於頭 陽氣親上 上實下虛 下虛則不固
楊上善曰 漏病 膀胱漏泄 言二便數而不禁守也
張潔古曰 巔頂痛 非藁本不能除 此足太陽本經藥也
₡
頭頂心那一坨 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靈樞經經脉第十說 足太陽膀胱之脉 起於睛明(精明) 上額交巔
精明即日月
交巔即百會
日月上額 交會于頭頂正中那一坨 稱之爲百會穴的
足太陽膀胱精→→運會的
是因緣之際 時運之會
雲從龍 風從虎
風雲之會以手加額 本來是慶幸的
然超過了頭 並至個三陽
上巔下漏的疾病就產生了
二便數 不禁守 外加藁本不能除
似神經病的巔頂痛就出來了
這是先天的缺陷
₡₡
像這種先天驚駭
四頂都頂不住的(實爲五頂──頭頂心[百會]、天頂[天鼎]、前頂、後頂、膝頂[鶴頂])
要靠後天來補救的小孩
就必須請出藥王孫大真人來
他說了十三項滅頂養生法
每一項都必須實踐
不然你的情志病or癲癇症就一直延宕下去
憂憂鬱鬱底
看再多的醫生也是枉然
孫真人如是曰
1. 頭常搖
2. 髮常梳
3. 目常運
4. 耳常鼓
5. 齒常叩
6. 漱玉津
7. 面常洗
8. 腰常擺
9. 腹常揉
10. 攝谷道(即提肛)
11. 膝常扭
12. 腳常搓
13. 常散步
是衝著這五頂來著
[]
又屬足厥陰肝經 督脉之交會
Δ
靈樞曰 足厥陰之脉連目系 上出額 與督脉會於巔
又曰 營氣上額循巔 下項中 循脊入 是督脉也
素問曰 督脉與太陽起於目內眥 上額交巔
又曰 春脉太過 則令善怒 忽忽眩冒而巔疾
王海藏曰 巨陽從頭走足 唯厥陰與督脉會於巔 逆而上行 諸陽不得下
故令巔痛
錢氏瀉青丸 用羌活 以其氣雄 入太陽也 瀉青乃足太陽厥陰之藥
注 春脉 肝脉也 巨陽 即太陽也
₡
[]
又屬手足少陽三焦、膽經
Δ
靈樞曰 手少陽之正 指天 別于巔 入缺盆 下走三焦 散於胸中也
又曰 足少陽之筋 其直者循耳後 上額角 交巔上
₡
[]
又屬足少陰腎經
Δ
素問曰 頭痛巔疾 下虛上實 過在足少陰 巨陽甚 則入腎
沈承之曰 肺出氣 腎納氣 足太陽膀胱乃腎之府 腎虛則不能納氣歸原
反從足太陽 溯而上行 入額交巔 故頭痛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