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精絡樞要──原病篇第一

精絡樞要──原病篇第一
我們今天開始研究徐師曾的精絡樞要
 
【原病篇第一】
[]
婁ㄌㄡˊ全善曰(明婁英說)
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從一種形體 變化產生另一種新的形體)(講身體的形狀、外貌變化)(是天應用陰陽五行之理幻化成真)(雖說了無實性 然則萬物產出了 卻是一個事實)
人得其氣以有生(人不得陰陽五行幻化之氣 就無所謂生人生物這件事)(以有是不宜有而有 㠯[]是用 用陰陽五行來變現)(有生都是氣之使然 有元氣 然後形體產出 變化萬端)
故血氣也 上下也 虛實也 寒熱也 皆一陰陽也(所以說呢 對立統一 消長轉化 不出此八個四對)(血液氣息一對)(上升下降一對)(空虛充實一對)(時冷時熱一對
五臟也 六腑也 十二經也 五運六氣也 皆一五行也(金木水火土包括在六六十二 藏府經 五運六氣中)(心包加到五臟變六 心臟沒這個外包膜 行什麼氣血經絡都不實際)
病態千萬 皆不出此 故診病者 必先分別血氣 表裏 上下 臟腑之分野(病態萬千 辨證不離天 不離天之陰陽五行)(有沒有看到臟腑之分野 分野是說臟腑的配屬 前面的三項血氣 表裏 上下 通通套用到臟腑配屬中 其實一項經絡辨證 就足以綜觀全體 其他都是輔行 只是今人不尚這個 少人知啦)
以知受病之所在 次察所病虛實寒熱之邪以治之(找到痛點 再察虛實寒熱之邪)(經絡辨證之後 心裡了然之後再治)
務在陰陽不偏傾 臟腑不勝負 補瀉隨宜 適其病所 使之安痊而已爾(一定要在天之陰陽五行裏頭找答案)(離天辨證安痊無望)
何謂天
說文曰
顚也。至高無上。從一。大。(他前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104齊魯)
說卦傳乾爲天  河圖協光篇元氣闔陽爲天  素問積陽
爲天故天者清陽也  易乾鑿度清輕者上爲天  物理論
水土之氣升而爲天  楚詞天問天極焉  尚書考靈耀
建用皇極宋均曰極天也  廣韻天上玄也  成公綏天地
賦天地至神難以一言定其稱故體而言之則曰兩儀假而
言之則曰乾坤氣而言之則曰陰陽性而言之則曰柔剛色
而言之則曰玄黃名而言之則曰天地  呂氏春秋有始覽
天有九野東方蒼東南方陽南方炎西南方朱西方顥西北
方幽北方玄東
北方變中央鈞←
顚也者天顚聲相近顏氏家訓音辭篇云逮鄭玄注六經
高誘解呂覽淮南許慎造說文劉熹製釋名始有譬況假
借以證音字趙宦光曰釋名以聲爲教衣訓依龜訓舊琴
訓禁馬訓怒類也戴侗曰春之爲言蠢也夏之爲言假也
秋之爲言愁也悳者得也祖者且也舍者舒也子者滋也
丑者紐也寅螾然也卯茂也辰言萬物之蜄也巳者陽氣
之巳盡也未者味也戌滅也宮中也商章也角觸也此所
謂韻之相擬者也畢尚書沅曰爰自書契之作先有聲音
而後有訓詁易曰乾健也坎陷也兌說也禮記曰仁者人
也誼者宜也皆以聲音相近爲訓釋陽湖洪君亮吉曰古
之訓詁即聲音易說卦曰乾健也坤順也論語曰政者正
也基之爲始叔向告於周枵之爲耗梓愼言於魯又若王
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展轉相訓不離初音漢儒言經咸
握斯義以迄劉熙釋名張揖廣雅魏晉以來聲類字詁諸
作靡不皆然聲音之理通而六經之指得矣馥案諸言天
者多取聲近爲訓元命包天之言瑱禮統天之爲言鎮也
神也珍也白虎通天之爲言鎮也居高理下爲人鎮也釋
名天豫司兗冀以舌腹言之天顯也在上高顯也青徐以
舌頭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遠也易謂之乾乾健也健行
不息也又謂之玄玄懸也如懸物在上也又案諸與本書
義同者如廣雅天顛也鄧子賢愚之相較若九地之下與
重天之顛淮南修務訓今不稱九天之頂則言黃泉之底
馥謂頂亦顛也本草天門冬一各顛勒山海經作顛冬此
皆取顛爲義也  至高無上者中庸峻極于天詩謂天葢
高不敢不跼又曰無曰高高在上箋云無謂天高又高在
上遠人而不畏也荀子儒效篇至高謂之天禮器是故因
天事天注云天高因高者以事也韓詩外傳天設其高而
日月成明虞喜安天論天高無窮地深莫測文子高莫高
於天下莫下於澤天高澤下聖人法之釋天穹蒼蒼天也
李巡云古時人質仰視天形穹隆而高色蒼蒼然抱朴子
引宣夜說云天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極蒼蒼
然也文選求通親親表臣聞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鄭康
成尚書序贊尚者上也葢言若天書然徐整三五歷紀天
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
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廣雅天圍闢
南北二億三萬三干五百里七十五步東西短減四步周
六億十萬七百里三十五步從地至天一億一萬六千七
百八十七里下度地之厚與天高等  從一大者六書會
意也易乾坤鑿度一大之物目天春秋說題辭天之言鎮
也居高理下爲人經緯故其立字一大爲天以鎮之也書
品一畫加大天尊可知又按玉篇
竝古文毛晃曰象積氣之形 
展轉相訓不離初音
有沒有看到
天添屇倎兲婖沗酟靝黇瑱ㄊㄧㄢˋ
這個天
高深莫測 難以言喻 不成定局
不成定局就會有動
有動就有病(是動則病)
所以說針灸是看天說話
離不了初音的
各位得拐好幾個彎看才是
 
[]
靈樞曰(靈樞百病始生篇說)
夫百病之始生也(各種疾病的發生
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都由風雨、寒暑、清濕、喜怒所引出)(清濕 朗然與不朗然對 一個是精明透亮 一個是煙霧迷濛 皆爲寒邪)
何謂清
說文曰
朖ㄌㄤˇ也。澂ㄔㄥˊ水之皃ㄇㄠˋ。從水。青聲。(七情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3437齊魯)
朖也者釋名清青也去濁遠穢色如青也文子清之爲明
杯水見眸子濁之言闇河水不見泰山詩大明會朝清明
正義晚則塵昏旦則清故謂朝旦爲清明古詩曰清晨登
隴首是清亦古今之通語也  澂水之皃者玉篇清澄也
考工記慌氏湅帛清其灰而盝之
注云清澄也於灰澄而出盝之←
這裏講騰躍與黏著之氣(不定性)
非甘霖
亦非皓日晴和之氣
清不一定是好的
所謂清水無魚
有一點兒冷清
乾冷透亮跟潮濕黏著 皆非正氣
 
↓↓↓
風雨襲虛 則病起於上()
 
 
清濕襲虛,則病起於下。
喜怒不節,則傷藏,藏傷則病起於陰。
蓋風雨寒熱,無虛則不能獨傷人。
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皮膚緩則腠理開,開則邪從毛髮入,入則抵深,深則毛髮立,毛髮立則淅然,故皮膚痛。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脈;在絡之時,痛於肌肉,其痛之時息,大經乃代。留而不去,傳舍於經;在經之時,灑淅喜驚。留而不去,傳舍於輸;在輸之時,六經不通四肢,則肢節痛,腰脊乃強。留而不去,傳舍於伏沖之脈;在伏沖之時,體重身痛。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在腸胃之時,賁響腹脹,多寒則腸鳴飧泄,食不化;多熱則溏出糜。
留而不去,傳舍於腸胃之外、募原之間。留著於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經脈、或著輸脈、或著於伏沖之脈、或著於膂筋、或著於腸胃之募原,上連於緩筋。其著孫絡之脈而成積者,其積往來上下,臂手孫絡之居也,浮而緩,不能句積而止之。故往來移行腸胃之間,水溱滲注灌,濯濯有音,有寒則 滿雷引,故時切痛。其著于陽明之經,則挾臍而居。飽食則益大,饑則益小。其著於輸之脈者,閉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竅幹壅。其著於伏沖之脈者,揣之應手而動,發手則熱氣下於兩股,如湯沃之狀。其著於膂筋,在腸後者,饑則積見,飽則積不見,按之不得。其著于腸胃之募原也,痛而外連於緩筋,飽食則安,饑則痛。其著於緩筋也,似陽明之積,飽食則痛,饑則安,邪氣淫 不可勝論。
積之始生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蓋厥氣生足 , 生脛寒,脛寒則血脈凝澀,血脈凝澀,則寒氣上入於腸胃,入於腸胃則 脹, 脹則腸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積。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腸胃之絡傷,則血溢於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併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此病之起于陽者也。其傷髒而起于陰者,憂思傷心;重寒傷肺;憤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浴,傷腎。此內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稍次《百病始生》篇文)。
 
 
《難經》曰病從後來者為虛邪(謂生我者),從前來者為實邪(謂我生者),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謂克我者),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謂我克者)。自病,為正邪(本經自病,無他邪相干也)。假令心病(心經有病),中風,得之為虛邪(中風者,肝木先病,木生火,是從後來也。火中有木,木克土,無土則水至矣,故為虛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飲食勞倦者,脾土先病,土生於火,是從後來也,火中有土,水不能至,則子能制鬼矣,故為實邪)。中濕。得之為賊邪(中濕者,腎水先病,水克火,是從所不勝來也。既不能勝,故為賊邪)。傷寒,得之為微邪(傷寒者,肺金先病,火克金,是從所勝來也,勝則不能為害,故為微邪)。傷暑得之為正邪(傷暑者,心火自病)。餘仿此(稍次《五十難》文,末增一句)。
《素問》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收斂也,引急也)。諸氣 鬱,皆屬於肺( ,滿也。郁,奔迫也)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 ,皆屬於火(瞀,目不明也。 ,筋跳掣也)。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固泄,皆屬於下(厥,氣逆也。固,禁固也。泄,不諸厥禁也。下,謂下焦肝腎氣也)。諸痿喘嘔,皆屬於上(上,謂上焦心肺氣也,肺熱葉焦,發為痿 )。諸禁鼓栗,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痙,強急也,太陽傷熱)。諸逆沖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陽內郁而陰行於外)。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上鼓,擊也。下鼓,如鼓聲也)。
諸病 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反戾,筋轉也。水液,小便也,)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上下所出,及吐出溺出也)。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至真要大論篇》。此言運氣病機也。婁全善曰病機十九條,乃察病之要旨也。而有者求之四句,又要旨中之要旨。劉河間《原病式》,但以十九條立論,而遺此四句,譬之有舟無操舟之工;有兵無將兵之帥,不免臨病誤施,至人夭折。今僭引經傳而正之。夫諸風屬肝,為陽 、急驚等病,治以涼劑固矣。然燥金勝則肝為邪攻,而病亦化風,如陽明司天,燥氣下臨,病掉振之類,是為陰 、慢驚等病。不以溫劑治之,而亦與涼劑可乎?諸火屬心,為陽躁 語等病,治以攻劑固矣。然寒水勝,則心為邪攻,而病亦化火熱,如歲水太過,病躁、悸、煩心、 語之類,是為陰躁鄭聲等病,不以補劑治之,而亦與攻劑可乎?諸濕屬脾,為濡泄等病,仲景用五苓等劑去濕固矣。然風木勝,則脾為邪攻,而病亦化濕,如歲木太過,病飧泄之類,則當用錢氏宣風等劑,以去風可也,乃亦去濕可乎?諸氣屬肺,為 鬱寒喘等病,治以熱劑固矣。然火熱勝,則肺為邪攻,而病亦化 鬱。如歲火太過,病咳喘之類,則當如東垣以涼劑治熱喘可也,乃亦用熱劑可乎?諸寒屬腎,為屈伸不利等病,仲景用烏頭湯等劑固矣。然濕土勝,則腎為邪攻。而病亦化寒。如濕氣變病,筋脈不利之類,則當用東垣複煎散、健步丸等劑治之可也,乃亦用去寒之劑可乎?蓋其在太過,而化之病為盛,盛者真氣也。
其在受攻,而化之病為虛,虛者假氣也。是故有其病化者必求之,恐其氣之假也。無其病化者,亦必求之,恐其邪隱於中,如寒勝化火之類也。其病之化似盛者,必責之,恐其盛之未的也;其病之化似虛者,亦必責之,恐其虛之未真也。病機皆用此四句為法。庶幾補瀉不差。今河間但以病化有者為盛,無者為虛,不復究其假者虛者,殊為未備。此則智者之一失也)。
又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氣,脈氣也。形,身形也。反,謂失其常也)。氣盛身寒,氣虛身熱,此謂反也。谷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營氣之道,納穀為實)。穀入多而氣少(胃病不散),穀不入而氣多(腎氣外散,肺並之也)此謂反也。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脈者血之府)。
脈盛血少,脈少血多,此謂反也(經脈行氣,絡脈受血,經氣入絡,絡受經氣,候不相合,皆為反常)。(增損《刺志論》篇文)
又曰五病所發陰病發于骨,陽病發于血,陰病發於肉。(骨肉陰靜,故陰氣從之。血脈陽動,故陽氣乘之),陽病發于冬,陰病發于夏(冬陰氣盛,故陽病發於冬。夏陽氣盛,故陰病發于夏,各隨其少也),是謂五發。五邪所亂邪入于陽則狂,入于陰則痹(邪居陽脈之中,則四肢熱盛而為狂邪。入陰脈之中,則六經凝澀不通而為痹),搏陽則為巔疾(巔,謂巔頂。邪內搏于陽,則脈流,故為上巔之疾。一雲諸家解巔作癲,陽附陰則癲。又雲搏當作傳,邪已入陰,複傳于陽、則為癲。其說不同,今並存之。《難經》曰狂癲之病,何以別之?夫狂之始發,少臥而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貴居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是也。癲之始發,意不樂,直視僵僕,其脈三部,陰陽俱盛者是也),搏陰則為 (邪內搏于陰則脈不流,故令不能言。一雲搏亦當作傳),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之,往也。一雲怒者當作恐),是為五亂。
(《宣明五氣篇》)
又曰年長則求之於腑(年之長者,甚于味,味恣則傷腑),年少則求之於經(年之少者,勞於使;勞於使,則經中風邪),年壯則求之於髒(年之壯者,過於內;過於內,則耗散精氣)。(《示從容論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