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玄秘玉華靈書
藏外道書09333
識
道法人太上玄秘
脩識上註
識識識333
脩識上31
註識
識註
玉華靈
靈靈玉
華華靈
玉華玉
玉華靈
靈不出道法人
道法人不出太上
太上玄秘
脩識法者能註
抓個靈字好玄秘
太上玉華靈
靈什麼
《太上玄秘玉華靈書》
亦名《脩識上經》
脩識上註
看似無特別處
實則不然
要從則律行效上估較
反正講靈的書大抵如此
沒識性
不懂時宜
靈的質量不提升
何玄之秘
識性
言審物辨非之本能
也就是說抓問題的能力
毛病出在那兒
嗨得不夠勁
准祂抖不出來
哼哈之聲沒聽見
那就不生動活潑
有靈沒靈底
有時候也相當通俗
不是俗就不靈
而是草根味有時也綻放異香
金液神丹經裏頭老君說過底
暢玄紀道
感興所由
道俗而不俗
窮理盡性至命
道法人三一之秘
究到房奧處
管祂是廣廈是茅屋
有神居即是奧
【識道章】
[]
自古聰明有識之士。莫不晋心清虛而志在玄元。一以安樂延年。次以長生不死。默盜天機當爲己用。自世人而昇爲天官。由百歲而延及萬歲。修真者邪正不可不辨也。欲識大道三教之中太上爲先。一身之外更何求乎?
天下無二道。殊塗而同歸。聖人無二心。百慮而一致。古今一道。聖賢同心。逮夫道原既起。心識離分。談道者強自分別。同流異派。摘葉尋枝自爲見鮮。以獨立教門。萬物之理既不能窮。一己之性胡爲而盡?殊不知先聖之行道存乎一心也。
【識法章】
[]
法本無法。理歸自然。心因境亂。法本心生。立法之意。救補已失而防於未萌。故三千六百法。養命數十家。三千六百法者。十年之期養命數。十家者。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也。一三五七九五行之陽數。二四六八十五行之陰數。大道分而爲二氣。氣裂而爲五行。大而爲天地。明而爲日月。靈而爲人。莫不稟二氣而生。五行運五行而貫三才也。
[]
守無爲之道。得自然之理。清而不濁。静而後動。移神於希夷之域。保形於仁壽之途。一念不生。萬感俱息。長生延年。安閑自樂。後人因之不悟。持静絕迹。默默忘機。終年静無功效。以自悞也。外境不入。內境不出。神識自守。閉目內視。降君火于下田。布黄雲于四大。笙簧車騎。羅列往來。自得壺中之趣。後人因之。而形如槁木。心若死灰。謹守頑空。失於昏寂。陰靈悞入。出天門止于投胎。就舍亦爲誤也。又有開頂縮龜。住山識性。燒煉看讀。布施供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是乃少識无知之徒。自生小法旁門。互相授受。迷惑後人。致使大道日遠日踈。殊不知。仰視俯察。默合天地。陰陽升降之理。宜日月魂魄往來之理。一氣初浮。識自己之陰陽五行。既分交。自己之水火。火中有水。水中有火。火上負陰。恍恍惚惚。其物爲真一之水。水上抱陽。杳杳冥冥。其精爲正陽之氣。二氣交媾。結成內藥。養就金丹。至此可爲陸地神仙者矣。//
【識人章】
[]
大道似不肖。盛德若不足。韜光晦迹。自衛其身。人不知也。道未足於己言。己輕於人事。未充於內。驕已見于外。好勝於人。人不知也。修真之士。識人爲先務。當其取事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及其求法也。察其理而騐其功。勿以人而廢言。防其大辯若訥者。勿以言而用人。防其善爲辭說者。或大醇而小疵。始愚而終聖。脩真之士。須有知人之鑒。不可无奉上之道也。//
[]
古今聖賢。雖有兼人之智。普照之明。未嘗不先求於人。謂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黄帝求赤松子。半年方得中戒經。止於防外行之失。淮南王師王道原終年。始得小術法。又不言脩養之事。陰長生不以馬明生久病而怠其志。葛稚川不以鄭思遠家法而誨於人耳。朱度胡氏而始終如一。方昉遇金華而遠近相隨。張夢乾三遇海蟾方得三成之法。解志一一見旌揚盡授九轉之功。王猛見長壽大仙談笑之間而識破大道。梅福遇大洞真君步趨之次而訣盡天機。歷古非無神仙。然修真之士不遇者在識人之際不明也。其或道貌古顏。辯辭利口。始如神仙。悠久方知常俗之輩。此學而不遇者也。或業重福薄。不信天機。輕命重財。甘爲下鬼。錄人纖惡。棄人大善。雖見不聽其言。雖聽不納其理。終无所得。仙凡自隔。此遇而不得者也。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縱得其訣。自生懈怠。脫須臾。厭持久。朝爲夕改。坐望立成。此得而不守者也。凡此三者。豈能入道。又況交結狂徒。搜尋異論。廢時亂日。何以成功。古人上士。始也博覽丹書。次以遍叅道友。以道對言。所叅無異論。以人合道。所師無狂徒。嗟。愚而自專。賢否不辨。賤而自用。邪正不分。論識人之去就。不可勝舉也。//
《太上玄秘玉華靈書》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