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衝脉之道


衝脉之道

Δ

易象圖說外篇 云性說命

這一篇四象八卦六體之圖是性說

(另一篇四象八卦六脈之圖是命說)

ΔΔ

衝脉是性體

兩段文字

1.衝脉陰脉也

2.自震中爻至坤下爻象胷至少腹衝脉之道也


〇衝脉是內體言性

〇是深沉的內裏(下焦)

〇是沿脊柱內側降昇

〇是內斂的交

〇不是衝衝衝外顯的郊

₡₡

〇衝𧘂

𧘂 說文曰

𧘂。通道也。從行。童聲。春秋傳曰。及𧘂。以戈擊之。(昌容切)←

是內裏通往的上下通道

而且是童言童語聲

表隱密而安全的

當它不安全的時候

會觸動干戈的

獨也

獨他下行是常態

及衝上擊是危態

平常作仰臥起坐 下行態也

當有病針灸腹胸 上急態也

〇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641齊魯)

通道也者書史借衝字漢書酈食其傳夫陳留天下之衝

四通五達之郊也  春秋傳曰及𧘂以戈擊之者昭元年

左傳文彼作衝注云衝交

道又十八年傳子產及衝←

有沒有看到

衝交道也

平常就得打好交道

到了急難時方才有救

若平常不打交道

臨症要勾到脊骨內裏深處甚難

衝脉是走內線的

故說是交道

平常要多鍛鍊

多打交道

下盤穩固

毛病就不容易發生

尤其是老年人

腹肌器不能不用

(仰臥起坐得靠器材幫助哩)

不然連童子之焌火都沒了

身子骨也就潰了

當知!!!!!



 

[]

易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斯理也成之在人故

人受天地陰陽五行之氣以成形大抵一身同乎天

地此圖背陽腹陰頭圓象奇竅陰象偶身半以上同

乎天身半以下同乎地督脉陽脉也起於下極之俞

並於脊裏上至風府入屬於腦衝脉陰脉也起於氣

衝並少陰之經俠齊上行至胷中而散故右象自巽

中爻至乾上爻象尻至頂督脉之行也自震中爻至

坤下爻象胷至少腹衝脉之道也内經言背爲陽陽

中之陽心也(離爲心火)背爲陽陽中之陰肺也(兌爲肺金)心肺

居上其位高離兌之象也腹爲陰陰中之陰腎也(坎爲

腎水)腹爲陰陰中之陽陰肝也(艮反震爲肝木)腎肝居下其位卑

坎艮之象也脾者中州陰中之至陰故其位居中此

皆陰陽表裏内外相輸應故以應天之陰陽也三焦

有名無形謁道諸氣靈樞經云上焦如霧溉灌諸經

中焦如漚腐熟水榖下焦如瀆膀胱瀦水夫人能順

五氣以攝生和五味以養身明五性以全德循五常

以行道則能參贊而成位育之功夫然謂之踐形故

曰人也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五行之秀

氣也子程子曰世之人務窮天地萬象之理不知反

之一身五臟六腑毛髮筋骨之所存鮮或知之善學

者取諸身而已自一身以觀天地此其義也//

(易象圖說外篇卷中40

 

[]

衝脈
    衝為經脈之海,又曰血海,其脈與任脈,皆起於少腹之內胞中。其浮而外者,起於氣衝。(一名氣街,在少腹毛中兩旁各二寸,橫骨兩端,動脈宛宛中,足陽明穴也)並足陽明、少陰二經之間,循腹上行至橫骨。(足陽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陰去腹中行五分,衝脈行於二經之間也。橫骨在陰上橫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挾臍左右各五分,上行曆大赫、(橫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氣穴、(即胞門一名子戶、大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陰、衝脈之會)四滿、(氣穴上一寸)中注、(四滿上一寸)肓、(中注上一寸)商曲、(肓上二寸)石關、(商曲上一寸)陰都、(石關上一寸)通谷、(陰都上一寸)幽門,(通穀上一寸,夾巨闕兩旁,各五分陷中)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靈樞經曰衝、任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裏,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淡滲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于氣,不足於血,月下數脫血,任衝並傷,脈不榮其口唇,故髭須不生。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任,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天宦不脫於血,而任衝不盛,宗筋不強,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素問水熱穴論曰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曰太衝。王啟玄曰腎脈與衝脈並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衝。一雲衝脈起於氣衝,衝直而通,故謂之衝。素問陰陽離合論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其衝在下,名曰太陰。啟玄曰心臟在南,故前曰廣明,衝脈在北,故後曰太衝。足少陰腎脈與衝脈合而盛大,故曰太衝。兩脈相合為表裏也。衝脈在脾之下,故曰其衝在下,名曰太陰。靈樞經曰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注于少陰之大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斜入中,伏行骨內廉,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並于少陰,滲三陰,斜入踝,伏行出屬跗,屬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間,滲諸絡而溫足脛肌肉。故其脈常動,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王海髒曰手少陽三焦相火為一腑,右腎命門為相火,心包主亦名相火,其脈同診。腎為生氣之門,出而治臍下,分三歧,上衝夾臍過天樞,上至膻中兩乳間,元氣所系焉。又足太陽之別,並足太陽正路入絡膀胱,約下焉。三焦者,從頭至心、心至臍、臍至足,為上中下三焦,其實真元一氣也。故曰有髒無腑。脈訣雲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一雲其腑在氣街中。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臍旁;下焦在臍下膀胱上口,治在臍。經曰原氣者,三焦之別使也。腎間動氣者,真元一氣,分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李瀕湖曰三焦即命門之用。與衝、任、督相通者,故附著於此。

(奇經八脉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