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德園子 撰
【第一章】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
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
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
而迎之
Δ
下德者上德之初基上德者下德之究竟意在於
先後非論優劣也上仁上義上禮是指三成功程
而言小成之功程爲上禮爲莫之應者蓋謂乾陽
既破非復生初欲從五濁返清虛須向一身求造
化是必於尋常日用二六時中息息反觀心心內
照認空空之面目鼓密密之機緘此先聖教人以
禮制心之本意禮經所謂毋不敬也故曰上禮識
此禮意而后守靜以俟生涯遇動以施作用擒龍
入海伏虎登峰攘臂而迎所不免矣中成之功程
爲上義義也者太極一動所生之陽也道家謂之
真汞世尊喻爲曇花是也此陽非陰中之陽乃陽
中之陽此義非禮中之義乃義中之義故曰上義
即孟子所謂集義所生者也斯境也雖已優入聖
域而猶未證無爲大成之功程爲上仁仁也者太
極渾全之體也道家謂之黍米之珠彿家謂之牟
尼寶珠是也斯時也有無俱不立色空兩無倚煉
虛之境也故曰上仁虛而曰煉故曰爲之煉而曰
虛故無以爲也復聖心齋坐忘初祖九年而壁殆
其候歟猶是乃可以進於上德之無爲若夫上德
不德者則不容思議矣←
[]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Δ
以道德仁義禮別作五層亦以明功程之先後也
失字而後字貴乎善解不可以文害意猶云欲求
道者先務德求德者先務仁求仁者先務義求義
者先務禮也←
[]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
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Δ
曷謂忠信之薄蓋即指乾陽既破非復生初之體
言也曷謂亂首禮者天人之交聖凡之界君子由
禮而上達而日進於道是治之首也小人由禮而
下達而日趨於死是亂之首也亂字之義固有治
亂之兩訓也是以不知禮者禮諸貌知禮者禮諸
心此夫子所以大林放之問也前識者非先覺之
謂乃逆億之謂也昔孫教鸞師以性功習靜歲餘
瑩澈幾先自知非陽神冲舉之道姚江王子築室
陽明洞數月而燭未來事亦曰此非道也他如邵
子之究心象數程子則有所不屑此皆前識非道
之證也蓋陰神伎倆雖有靈通未離鬼趣即敲爻
歌所謂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刼陰靈難入聖此去
聖人所稱先覺者遠甚故曰道之華愚之始觀其
厚薄之殊華實之異大丈夫可不以上德自期乎←
【第二章】
[]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甯將恐發神無以
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
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是
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耶非故致數
車無車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Δ
一者非形象之一乃虛空之一非枯寂之一乃靈
通之一即古人之以〇相擬太極是也物各得一
者物物一太極也所言天地神谷萬物候王具有
指趣並非泛語天地者陰陽也神者陰陽之靈居
中建極道家謂之真意所以調和陰陽者於是三
元合一降本流末而生萬物焉侯王者指最後妙
有之真人祖師所謂一載生箇兒箇箇會騎鶴是
也谷者真人之宮即黃庭也天裂地發者陰陽弛
也神歇者真意散也谷竭者所謂鼎內若無真種
子猶將水火煮空鐺也賤爲貴本下爲高基謂真
人之體至微賤所處至卑下也數車可以知富茲
則火宅三車俱已付之不用祖師所謂渡河筏子
上天梯到彼悉皆遺棄故曰無車也言學道之士
不可半途自畫縱抱堅貞如玉石難免崑岡之烈
焰也←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
無
Δ
道之生也必動道之動也必反道之反貴乎用道
之用貴乎弱不弱不能用不用不能反也用者用
其所忽有反者反其所本無無者有之所從生有
者萬物之所從生也 ←
【第三章】
[]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Δ
性根猛利聞道勤行者上士也理欲相參若存若
亡者中士也皆足以爲道者也若下士則不知有
道聞而大笑之昔人云行着妙說着醜惹得愚人
笑破口言道之妙用正有可笑者在如不爲下士
所笑則非道之妙用矣故曰不笑不足以爲道此
章專爲下士說法此上中下指氣稟之純駮而言
非以道全形以術延命之分上士下士也←
[]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
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
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
道善貸且善成
Δ
建言者當是古人之所記述而太上引之將以啟
發下士之愚也若曰彼之聞道而咲者咲其不明
歟明道本若昧咲其不進歟進道本若退纇者疵
也戾也谷者虛也無也咲其疵與戾歟夷道本如
是咲其虛與無歟上德本如是咲其辱歟不知其
爲大白也咲其不足歟不知其爲廣德也咲其偷
歟其德則建矣咲其渝歟其質則真矣咲其無隅
歟大方孰如彼咲其晚成歟大器孰如彼咲其希
聲歟音無以過之咲其無形歟象無以過之咲其
隱而無名歟豈知道固超乎名言之外耶貸者予
也言道在現前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善予也成
者即世尊所云我今爲汝保任此事決定成就之
意蓋憐下士之愚既啟發之而又以此進之也←
【第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沖氣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Δ
道者太虛也虛中有至一謂之道生一一爲先天
一生二太極生陰陽也二爲後天二生三者從後
天反先天用二生一以子產母合而成三也謂之
二生三於是萬物未生以前各具先天之一既生
以後各具後天之二而此二者之中仍含先天之
氣此氣至虛而無形故曰沖氣萬物各賴此氣調
和於陰陽之閒以爲生此入物各具之生理也以
一生二所謂益也天之所以生物也從二返一所
謂損也人之所以悟道也孤寡不穀王公以爲稱
言以損自居而有受益之道焉人之所教者謂人
所具先天之一後天之二乃自然無爲之道即天
之所以爲教所謂天生烝民有物有則也我亦教
之者謂我之所以教人亦教以順其自然無爲之
道而無以加之所謂執柯伐柯其則不遠也孟子
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知命君子只是順其自然
無爲之道而已不得其死是逆之也孟子所謂非
正命也故引強梁者以爲鑑←
【第五章】
[]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是以
知無爲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
Δ
虛空至柔者也天地至堅者也西土謂地球每日
左轉一周是虛空之氣運之也猶非虛空之氣運
之而主宰乎虛空之氣之中者運之也神氣之用
何以異是無閒者惟金石神能貫金石以其虛而
無有也無爲者非無事之謂反諸自然之謂也無
爲有益謂可以致於虛也不言之教天賦之良知
良能即本章所謂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是也無爲
之益聖人之法天法道即上章所謂益之而損損
之而益是也←
【第六章】
[]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
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Δ
足知止之候也呂純陽祖師三次還丹不成此大
費厚亡之鑒歷代先師所以有防危慮險之囑也←
【第七章】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
正
Δ
大成若缺天然之橐籥有動無息者也大盈若沖
天然之鼎器酌而不滿者也大直若屈水火交而
隔閡潛通也大巧若拙金木交而妙用入微也大
辨若訥五行全而萬法統於無法世尊所謂無法
可說是名說法也至此則常清靜而無躁靜寒熱
之相勝矣蓋謂金木交而有躁靜之相勝水火交
而有寒熱之相勝其曰躁勝寒靜勝熱者故爲交
互之辭以見道之無定名無定體而陰陽常相交
也←
【第八章】
[]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
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
之足常足
Δ
馬者陽物也以糞者用以爲培也陽自外來无往
不復財成輔相所以自培泰之象也故曰有道郊
者外也馬牛於郊者乾往居外真陽迷復天地不
交無以自培否之象也故曰無道經中屢言知足
蓋恐人之不知止足以致盈滿爲災而有夜半風
雷之事此章所謂知足是恐人之不能守靜致虛
或將或迎而有害於自然交泰之道也佛云過去
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可欲者
過去之追思欲得者未來之期望不知足者則現
在耽耽之視逐逐之欲也參學人其慎以此罪此
禍此咎爲戒哉←
【第九章】
[]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爲學日益
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爲無爲無不爲取
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Δ
不出戶知天下者袖裏之乾坤不窺牖見天道者
壺中之日月袖裏乾坤性邊事壺中日月命邊事
也其出彌遠其知彌近者言能致知於至近乃能
坐照於至遠猶言其知彌近其出彌遠也故以聖
人之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明其一致百
慮同歸殊塗也爲學者修性之事陰中求陽貴乎
益釜中加水之法也爲道者修命之事陽中求陽
貴乎損竈底抽薪之法也損之又損之者陰盡陽
純有爲事畢無爲事彰也取天下常以無事者乃
了命之後重復了性最上無爲之道也←
【第十章】
[]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
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Δ
善者靜之專信者動之直心之本體也得善得信
者謂能存養本心以道全形也言不論人之善不
善信不信皆有靜專動直者爲彼生初固有之良
能存養之則無之而非靜專動直而無有不善無
有不信孟子稱樂正子爲善人信人是也祖師教
人於不思善不思惡時認取自家面目孟子謂平
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者幾希便是未發之中
即聖人無心之旨也←
[]
聖人在天下怵怵爲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聖人皆孩之
Δ
南華經在宥篇云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
怵古通訹誘也言聖人善誘能使天下百姓渾化
其心以自存養本性而皆注其耳目於靜專動直
之良各不失爲善信有如孩提之慕其親以見聖
人之化之大也←
【第十一章】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
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Δ
月之爲體每月初三日哉生明而魄死至十五日
則魄死盡而光圓十六日哉生魄而明死至廿八
日則明死盡而魄全出生入死蓋謂月也初三至
十五正十三日也故曰生之徒十有三十六至廿
八亦十三日也故曰死之徒十有三此本紫清真
人之說言道之在人身其盈虛消長生生不窮之
妙與月非有以異也此以先天之法象示人也←
[]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
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
其無死地
Δ
攝者總持也善攝生者謂得總持門也修行人功
夫到此抱月在懷陰盡陽純有光無魄所謂無死
地者也斯時也虎兕迫之如火刀兵觸之成塵矣←
【第十二章】
[]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
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
Δ
父母之生子也自交會而受孕而懷胎而保安而
生產而溫養而乳哺而成人以人生人順道也自
然之道也未生爲先天既生爲後天而先天之生
理無一不具於後天之中故人之修真也亦復自
交會而受孕而懷胎而保安而生產而溫養而乳
哺而成真以人作聖逆道也法自然之道也道生
德畜物形勢成指托胎之始受氣之初父母未生
以前言也生我者道乾元資始秉諸父者也畜我
者德坤元資生秉諸母者也物形之者謂胞胎始
如露珠漸養漸大彌麗十月而百體具也勢成之
者謂先天一點元陽藏於命門賴此一氣以長成
者也道德受諸父母物勢具諸自身物勢之成形
道德之所生畜也故父母者形骸之父母道德者
虛靈之父母尊道者敬吾父是貴德者愛吾母是
此孩提所能本諸天性故莫之命而常自然也←
[]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
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元德
Δ
修真之道生身之道也上文言道生德畜物勢賴
以成形是未生前之道德生畜也此復言道生德
畜者是從後天反先天以求我父母未生前原本
所謂勸君窮取生身處反本還原是藥王也人能
悟徹先天原本則凡聖嬰之長育成熟養覆等事
皆自然而然非關人力作爲也故曰元德←
【第十三章】
[]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
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
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
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使我紛然有知行於
大道唯施是畏
Δ
母者何上章之道生德畜是也子者何上章之物
形勢成是也自既生以後昔日之所以成形者以
不可見明可守者唯此先天資始資生之乾坤本
體耳顧先天之乾坤入後天爲離坎蓋後天乾坤
退位而離坎代之契所謂坎離爲乾坤二用是也
是則守母者蓋守坎離中閒赤黑交通之一條線
索耳兌亦門也契所謂兩孔穴法也兩孔穴者陰
陽之門戶曰塞曰閉者非始終閉塞之謂也乃陰
陽屈伸來往之謂也終身者終身守之勿忘也不
勤者謂有其理而無其物不可以勤而助之而蹈
宋人之揠苗也聖經云語小天下莫能破佛亦於
不能見小不易見柔亦非易守也苟非坐破蒲團
磨穿膝蓋豈能不起思維毫無染着洞見本來面
目證徹無上根源故非自強者不能柔者母道也
守柔者即守其母小者子道也見小者即見其子
小從柔生明從強得所謂虛白相生也用其光者
非用其光於外也乃用其光以歸於明之中也所
以葆其光也如此是真能習乎常道者也何殃之
有如或知識紛起而開其兌欲濟其事專尚施行
以逐末竟忘養素於垂成是行道者之所大畏也←
[]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塗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
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Δ
朝田倉者喻三乘之造詣朝者大功之所告成上
乘之造詣田老大寶之所從出中乘之造詣倉者
大泉之所蓄積初乘之造詣塗者泥塗也朝無人
蕪者荒蕪也田無獲虛者空虛也倉無儲甚猶何
也言人不知守母之道之坦夷而每惑於旁門曲
徑豈知此坦夷之道不蓄積之蓄積而財貨有餘
倉何慮其虛不耕穫之耕穫而飲食厭足田何慮
其蕪不黼黻之黼黻而佩服輝皇朝何慮其塗哉←
[]
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ف
盜夸下經典釋文引河上公本
及王弼本俱復有盜夸二字
Δ
夸者奢也美也言但見文彩利劍飲食財貨之奢
美而不知守道乃於旁門曲徑求之是盜取奢美
以文其外也豈道也哉←
【第十四章】
[]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之身其
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於
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
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
知天下然以此
Δ
建者建其中抱者抱其外兩儀拱極之妙知能易
簡之功三教聖人第一重門逕也得此門逕乃可
以升堂入室故論其德曰乃真有餘乃長乃豐乃
普皆僅可而有所未盡之辭言此爲賢人之學非
神聖無爲之大道耳其以身觀身以家觀家等語
所未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蓋指初學之
功用而言←
【第十五章】
[]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終
日號而不嗄和之至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