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數論義路01


數論義路01


[Artha]

有三個意義

其一是短暫的自在解脫滿足物質心理層面的需求

其二是金錢財富

其三是意義義

另義爲心理的渴望目的標的物意識慾求爲了的目的

[Sāṁkhya artha]

數論義路

義路指道理之程序步驟

透過數之諦論尋找解脫之道

 

 

[]


dukha-trayā-bhighātāj-

jijñāsā tadabhighātake hetau |

dṛṣṭe sā’-pārthā cen-

nai-kāntā-’tyantato’-bhāvāt ||

三苦所逼故 欲知滅此因

見無用不然 不定不極故





被什麼所逼→→三苦因

故而想做什麼→→滅此因

因滅了嗎→→見無用→→見無因

恐怕未必盡然→→滅不掉的

何以故→→不定不極故

不定→→不確定因可全滅

不極→→非終極性了結→→亦不知是否可以斬草除根永無後患

₡₡

因→→hetu

內因外緣都不起作用談何容易

₡₡₡

因 說文曰

。就也。從囗。大。(於眞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1822齊魯533

詩皇矣。因心則友。傳云。因。親也。  昭二十年左傳。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大公因之。  孟子。爲高必因邱陵。爲下必因川澤。  淮南原道訓。禹之決瀆也。因水以爲師。神農之播穀也。因苗以爲教。←

就也者。廣雅同。本書就也。顏注急就篇。因。就也。閔元年左傳。親有禮。因重固。杜云。能重能固。則當就成之。←

有根有據、有理有由、有原有因

人世的福報餉盡

然因循苟且 不願出離

心境是藕斷絲連

斬不斷 理還亂

這個因很麻煩的

因有行業

身口意有造作

有行

後面跟著一大堆喜歡不喜歡的

注定不固重的是一種苦一種負擔


徐鍇曰 能大者眾圍就之

高高在上 眾圍試著想親近

但這些都是干擾都是災難

終究他被俗務給困住了

拱高我慢

不得安寧

只求世樂

無法解脫

 

 

----

金七十論

自在黑作頌

真諦譯

姚衛群標點

 

 

【卷上】

 

[1]

三苦所逼故,欲知滅此因。

見無用不然,不定不極故。

Δ

1.01說此偈緣起:昔有仙人,名迦毘羅,從空而生,自然四德:一法、二慧、三離欲、四自在,總四爲身。

1.02見此世間沈沒盲闇,起大悲心,咄哉生死,在盲闇中,

1.03遍觀世間,見一婆羅門姓阿修利,千年祠天,

1.04隱身往彼說如是言:阿修利,汝戲在家之法。說是言竟,即便還去。

1.05滿千年已,而復更來,重說上言。是婆羅門即答仙曰:世尊,我實戲樂在家之法。是時仙人聞已,復去。

1.06其後更來,又說上言。婆羅門答之,亦如是說。仙人問曰:汝能清淨住梵行不?婆羅門言:如是能住。即捨家法,修出家行,爲迦毘羅弟子。

1.07外曰:此婆羅門欲知從何因生。

1.08答曰:三苦所逼故。

1.09何者爲三苦?

1.10一依內、二依外、三依天。

1.11依內者,謂風、熱、淡不平等,故能生病苦,如醫方說:從齊以下是名風處,從心以下是名熱處,從心以上並皆屬淡,有時風大增長逼淡熱,則起風病,熱淡亦爾,是名身苦。

1.12心苦者:可愛別離、怨憎聚集、所求不得,分別此三則生心苦,如是之苦,名依內苦。

1.13依外苦者:所謂世人、禽獸、毒蛇、山崩、岸坼等所生之苦,名曰外苦。

1.14依天苦者:謂寒、熱、風、雨、雷、霆等。通如是種種爲天所惱而失心者,名依天苦。

1.15三苦所逼故,生於欲知,爲滅苦因。

1.16外曰:是因苦,能滅此三苦,分明已顯現,一者八分醫方所說,能滅身苦;二者可愛六塵,能滅心苦。是因已顯現,何假復欲知?

1.17答曰:此義不無(無應爲然),但爲二種過失,是故欲知不違道理。其二失者:一無定、二無極。

1.18外曰:若八分醫方等有兩過失,故不足爲滅苦因者,四皮陀中有別因,此因得果是定是極,

1.19故汝欲知,則無所用。四皮陀中說言:我昔飲須摩味,故成不死,得入光天,識見諸天。是苦怨者,於我復何所作?死者於我復何所能?答曰:

 

[02]

汝見隨聞爾,有濁失優劣。

翻此二因勝,變性我知故。

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