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管子內業篇冥思──物之精03



管子內業篇冥思──物之精03
 
【第二段】『心之刑』
凡心之刑,(刑,法也,謂得安心之法也)
自充自盈,(充盈,謂完而無窮也)
自生自成。(生成,謂每心生必有所成,凡此皆得安心法故也)
其所以失之,必以憂樂喜怒欲利。(此六者,過常以亂,於心則失矣)
能去憂樂喜怒欲利,心乃反濟。(若能去六者,則心反守其所,而能濟成也)
Δ通:
自充自盈,自生自成。道法自然也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欲既已去,餘情何處著脚?
 
彼心之情,利安以寧,(安寧者,心之防,利也)
勿煩勿亂,和乃自成。(若無煩亂,心和自成)
折折乎如在於側,忽忽乎如將不得,(折折,明貌,言心明察,若在其側,及其求之,則忽忽然而不得)
渺渺乎如窮無極。(渺渺,微遠貌,言心之微遠,如欲窮之,則復其初)
此稽不遠,日用其德。(常以此考心不遠之,則日有所用也)
Δ通:
若有若無而不可窮,日用而不知,即日用其德。
Δ演:
心為神室,言心神已具矣。養氣之後,只當養神,反濟而安和,稽之不遠,日用皆是物也。如在側、如將不得、如窮無極,狀神之妙爾,稽神之法耶!
 
【第三段】『道之妙』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
 
 
其往不復,其來不舍謀乎莫聞
其音,卒乎乃在於心,冥冥乎不見其形,淫淫乎與我俱生,不見其形
,不聞其聲,而序其成謂之道。凡道無所,善心安愛,心靜氣理,道
乃可止。彼道不遠,民得以產。彼道不離,民因以知。是故卒乎其如
可與索。眇眇乎其如窮無所。彼道之情,惡音與聲。修心靜音,道乃
可得。道也者,口之所不能言也,目之所不能視也,耳之所不能聽也
,所以修心而正形也。人之所失以死,所得以生也。事之所失以敗,
所得以成也。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
  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靜,春秋冬夏,天之時也,山陵川谷,
地之枝也,喜怒取予,人之謀也,是故聖人與時變而不化,從物而不
移。能正能靜,然後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聰明,四枝堅固,可以為
精舍。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
。凡心之形,過知失生。一物能化謂之神,一事能變謂之智,化不易
氣,變不易智,惟執一之君子能為此乎!執一不失,能君萬物。君子
使物,不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於中,治言出於口,治事加於人
,然則天下治矣。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形
不正,德不來。中不靜,心不治。正形攝德,天仁地義,則淫然而自
至。神明之極,照乎知萬物,中義守不忒。不以物亂官,不以官亂心
,是謂中得,有神自在身,一往一來,莫之能思,失之必亂,得之必
治。敬除其舍,精將自來。精想思之,寧念治之。嚴容畏敬,精將至
定,得之而勿捨,耳目不淫,心無他圖。正心在中,萬物得度。道滿
天下,普在民所,民不能知也。一言之解,上察於天,下極於地,蟠
滿九州。何謂解之,在於心安。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
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心以藏心,心之中又有心焉。彼心之心,
音以先言,音然後形,形然後言。言然後使,使然後治。不治必亂,
亂乃死。精存自生,其外安榮,內藏以為泉原,疾然和平,以為氣淵
。淵之不涸,四體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乃能窮天地,被四海。中無惑意,外無邪菑。心全於中,形全於外,不逢天菑,不遇人害,謂之聖人。人能正靜,皮膚裕寬,耳目聰明,筋信而骨強,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
 
[]
鑒於大清(道也) 視於大明(日月也) 敬慎無忒 日新其德 徧知天下 窮於四極 敬發其充(充謂道也)是謂內德
Δ
發行於道 故內得也
 
[]
然而不反 此生之忒
Δ
忒差也 不反守于道 則生有差謬也
 
[]
凡道
[]
凡道 此外下語精理真 是經言 然大約管子中論道時 總雜不一且精于微 而未妙于化 猶以識入 非以神解也有之無非無之無
 
[]
必周必密
Δ
 
[]
必寬必舒
Δ
 
[]
必堅必固
Δ
 
[]
守善勿舍
Δ
 
[]
逐淫澤薄
Δ
 
[]
既知其極 反於道德
Δ
 
[]
全心在中 不可蔽匿
Δ
 
[]
和於形容
Δ
 
[]
見於膚色
Δ
 
[]
善氣迎人 親於弟兄 惡氣迎人 害於戎兵 不言之聲 疾於雷鼓
Δ
 
[]
心氣之形 明於日月 察於父母
Δ
 
[]
賞不足以勸善
Δ
 
[]
刑不足以懲過
Δ
 
[]
氣意得而天下服
Δ
若不慕賞 不畏刑 意氣內得 此誠善也 故天下服
 
[]
心意定而天下聽
Δ
心意定 則理明 故天下聽也
 
[]
摶氣如神 萬物僃存
Δ
摶謂結聚也 結聚純氣 則無所不變化 故如神 而物僃存矣
 
[]
能摶乎 能一乎
Δ
摶結則自一也
 
[]
能無卜筮而知吉凶乎
Δ
吉凶再於逆順 故不須卜筮而知也
 
[]
能止乎 能已乎
Δ
謂正而求諸己也
 
[]
能勿求諸人而得之己乎
Δ
求人者惑 自得者明
逐逐役不休 求人者也 能止能己 舍人而得已
 
[]
思之思之 又重思之
Δ
求己者 必須再三思之也
思之重思 與思誠理合 若說何思何慮 解心釋神 則此墮有 彼入無耶 即下言思之不捨 內困外薄 則亦以吾不通聽之神通者也 非強神以索通矣 強之不神 神不來矣 故曰無飽勿致 莭齊自至
 
[]
思之而不通 鬼神將通之
Δ
若再三思之而不通 則或致鬼神為通之也
 
[]
非鬼神之力也 精氣之極也
Δ
言今能致鬼神者 非鬼神自見其力 盖由思之不已 精氣之極也
 
[]
四體既正 血氣既靜 一意摶心 耳目不淫 雖遠若近
Δ
言既體正氣靜意一 心摶耳目之用 不有淫過 事雖遠大 可以近速而成也
鬼神通之 萬物僃存也
 
[]
思索生知
Δ
近而過思索 其知自生
何思何慮 多知為敗
 
[]
慢易生憂
Δ
竦慢輕易 必致凶禍 故生憂
 
[]
暴傲生怨
Δ
殘暴傲虐 傷害必多 故生怨也
 
[]
憂鬱生疾
Δ
憂恚欝塞 懷不通暢 故生疾也
 
[]
疾困乃死
Δ
度疾而困 可謂彌留而死
 
[]
思之而不捨 內困外薄
Δ
思欲不捨 則五藏困於內 形骸薄於外也
 
[]
不蚤為圖 生將巽舍
Δ
既已內困外薄尚不圖之 知此 則生將巽遁其舍 而至於死期也
 
[]
食莫若無飽
Δ
飽食者 善閉塞
 
[]
思莫若勿致
Δ
致思者多困竭
 
[]
善制者不割 善沒者不溺 善刀者無傷 故思之重 思之而勿致 勿致思者 可以思矣
 
 
[]
節適之齊 彼將自至
Δ
齊中也 言能節食適思 常莫過中 則生將自至
 
[]
凡人之生也 天出其精
Δ
言稟精於天也
 
[]
地出其形
Δ
地出衣食 以養成其形
 
[]
合此以為人
Δ
言合天地精氣以成人
 
[]
和乃生
Δ
二氣和乃成其生也
 
[]
和乃生 天之為也 察和之道 人之為也 知天之為 知人之為 以其所知 養其所不知 不中天矣
 
[]
不和不生 察和之道 其精不見 其徵不醜
Δ
醜類也 言欲察和 則精不可見 致於徵騐 又不知其類也
 
[]
平正擅匈 論治在心 此以長壽
Δ
和之情類 雖不可知見 但能平而正 則和氣獨擅於匈中
 
[]
忿怒之失度 乃為之圖
Δ
若忿怒過度 則當圖而去之
 
[]
節其五欲 去其二凶
Δ
喜怒過度 皆能為害 故曰二凶
 
[]
不喜不怒 平正擅匈
Δ
不喜不怒 可謂和也 故能既平且正 獨擅於胷中也
 
[]
凡人之生也 必以平正 所以失之 必以喜怒憂患 是故止怒莫若詩
Δ
詩有清風之慰 故能止怒
 
[]
去憂莫若樂 節樂莫若禮 守禮莫若敬 守敬莫若靜 內靜外敬 能反其性 性將大定 凡食之道 大充 傷而形不臧
Δ
大充謂過於飽
 
[]
大攝 骨枯而血沍ㄏㄨˋ
Δ
大攝謂過於飢 血沍謂血銷減而
[]
充攝之間 此謂和成
Δ
間猶中也 充攝得中則和暢而有所成也
 
[]
精之所舍 而知之所生
Δ
言精智生舍於和成
 
[]
飢飽之失度 乃為之圖
Δ
圖之令合於度
 
[]
飽則疾動
Δ
飽而疾動則食氣銷
 
[]
飢則廣思
Δ
飢而廣思則忘其飢
 
[]
老則長慮
Δ
老而長慮則遺其老
 
[]
飽不疾動 氣不通於四末
Δ
四末 四支
 
[]
飢不廣思 飽而不廢
Δ
廢 止也
 
[]
老不長慮 困乃遬厶ㄨˋ竭
Δ
令老則益困而遬竭
虛能靈 飢則虛矣 思廣以通之廣 故能容虛 故能化 故其飽可消 定生慧 老則定矣 長慮以生之慮 故神來長 故神遠 故其困不竭
 
[]
大心而敢
Δ
心既浩大 又能勇敢
 
[]
寬氣而廣
Δ
當寬舒其氣 而廣有所容
 
[]
其形安而不移
Δ
形安則志固不移
 
[]
能守一而弃ㄑㄧˋ萬苛
Δ
守一則惡煩 故能弃萬苛也
 
[]
見利不誘 見害不懼 寬舒而仁 獨樂其身 是謂雲氣 意行似天
Δ
能調其氣 故比於雲 意之行氣 似天之布雲也
 
[]
凡人之生也 必以其歡
Δ
歡則志氣和 故生也
 
[]
憂則失紀 怒則失端
Δ
憂怒過常 則失其端紀
 
[]
憂悲喜怒 道乃無處
Δ
憂怒則害道 故道無所處
 
[]
愛慾靜之 遇亂正之
Δ
謂若愛慾則當靜之 若遇廢亂則當正之
 
[]
勿引勿推 福將自歸
Δ
去而勿引 來而勿推 但任平而往 福則自歸也
 
[]
彼道自來 可藉與謀
Δ
藉 因也 因其自來 而與之謀 則意動而理盡
安而後慮 慮而能得 道來可謀 謀者道來也 養生曰 為持躊躇滿志 善刀而藏之
 
[]
靜則得之 躁則失之 靈氣在心 一來一逝
Δ
靜則來 躁則逝
 
[]
其細無內 其大無外 所以失之 以躁為害 心能執靜 道將自定 得道之人 理丞而屯泄 匈中無敗
Δ
謂腠理丞達也 聚泄散 故匈中無敗
得和 則理平而丞之 不和 則此動而泄之 有道却走馬以糞 無道 戎馬生於郊也 理丞飲和也 屯泄發陳也 敝不新成 故匈中無敗
 
[]
節欲之道 萬物不害
Δ
能節欲 則物無害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