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易總叙章第一冥思
依的本子──
上陽子周易參同契分章註
₡
大易者 元氣之管轄也
大易是什麼呢 它是用來管轄元氣的
所以說 見到大易 心裏要先有個譜
是管理統轄元氣這檔子事的
₡₡
照理說 元氣可見ㄒㄧㄢˋ
那麼 什麼是元氣
不懂元氣 底下的文 看了也是白看
₡₡₡
中國醫學大辭典無元氣一辭
僅提元陽
它說
元陽 命門真火也
壯年命火盛 則食量多而精血足
老年命火衰 則多腰酸腿軟便溏尿多陽痿精少諸證←
他提到的是壯老的命門真火 僅是陽的一面 不足為訓
我們再看國辭怎麼說
它說
一 大化之氣 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這跟你我有何相干
二 人的精氣
這就比較切合實際
把天地未分前的混沌
化為自身精氣 而能持其元 不丟失
這個精氣的長期持有
生利息的 多好啊
但還是得找專業的說法
₡₡₡₡
我們找中國道教大辭典來看
哇 好長的一段 只好慢慢消化
它說
元氣 道教教義基本概念
原本為先秦道家用語 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
或指陰陽二氣混沌未分的實體
道家老子先從本原的角度提出氣的概念
→→道德經四十二章
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莊子至樂
察其始而本無生 非徒無生也
而本無形 非徒無形也 而本無氣 雜乎芒笏之間 變而有氣 氣變而有形 形變而有生
認為無形之氣是有形生物的根本
→→故知北遊篇中說
人之生 氣之聚也 通天下一氣耳
→→又鶡冠子泰錄
天地成於元氣 萬物乘於天地
→→論衡談天
元氣未分 渾沌為一
→→又言毒
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道教形成後 吸取了道家的思想與漢代流行的古典元氣說
形成其特有的元氣生成論
道教經典一般認為 元氣為無上大道所化生
混沌無形 由元氣產生陰陽二氣 陰陽和合 產生萬物
→→太平經中說
元氣恍惚自然 共凝成天
名為一也
分而生陰而成地 名為二也
因為上天下地 陰陽相合施生人
名為三也
認為天地人本同一元氣
分為三體 氣生精 精生神 神生明 人的認識功能也是混沌之氣產生的
然元氣之上還有道作為本體
道無所不能化 故元氣守道 乃行其氣 乃生天地
元氣只能守道 行道 才能產生天地萬物
故太平經中的思想即是道生元氣說
→→南朝梁道教學者陶弘景編真誥
將太平經中的元氣說稍加變換 提出
道者混然 是生元氣 元氣成
然後有太極 太極則天地之父母 道之奧也
是在元氣與天地間加了一個仲介太極
→→唐初道士成玄英的老子義疏中說
天氣者 無中之有 有中之無
廣不可量 微不可察 氤氳漸著 混茫無倪 萬象之端 兆朕於此
於是清通澄朗之氣 浮而為天
濁滯煩昧之氣 積而為地
平和柔順之氣 結為人倫
錯謬剛戾之氣 散為雜類
意思是說道絕形名 肇生元氣
元氣分化成不同的性質和形態 有清陽之氣 濁陰之氣 平和之氣和剛戾之氣 分別化生為天地人和物類
成玄英的這種思想深化了道教教義的宇宙生成理論
另外 道教煉養家也有從煉氣養生的角度來講元氣的
也有將之作為炁的
→→難經
氣者 人之根本也 根絕則莖葉枯矣
→→抱朴子內篇至理
夫人在氣中 氣在人中
自天地至於萬物 無不生氣以生者也
→→又
夫炁出於形 用之其效至此
何疑不可絕穀治病 延年養性乎
認為養生至要 就在於寶精行氣
基於此 道教形成了行氣
服氣 煉氣等諸家氣法
但由於元氣在人體內分佈的部位
作用 性質的不同 因而有不同的名稱
概括而言 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元氣又稱祖氣真氣 其稟受于先天
藏之於腎及命門中
次宗氣 指飲食水穀所化生的水穀之氣
與呼吸的自然之氣結合而成 積於腳中 司呼吸 發聲音 又有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
其次營氣 是由水穀精微所化生的精氣
由脾胃生化 轉輸於肺 進入脈道中 以營養全身
再次稱衛氣 因其具有保衛體表
抗拒外邪的功能 故名
→→如抱朴子內篇至理中說
善行氣者 內以養身 外以去邪
所行之氣 指的即是上述諸氣
雲岌七簽卷五十八中敍述了諸多服元氣之法
→→如尹真人服元氣術中說
夫人身中之元氣 常從口鼻而出
今制之 令不出 便滿丹田
丹田滿即不饑渴 不饑渴蓋神人矣
→→又服元氣法
服元氣於氣海
氣海者 是受氣之初 傳形之始
臍下三寸是也
丹經中又有先天氣 後天氣之說
→→崔公入藥鏡
先天氣 後天氣 得之者
常似醉
先天氣即指元始祖氣 後天氣指呼吸之氣及水穀精微之氣←
好了
總歸一句話
元氣只能守道行道証道
不能行守証 而現之於形者 都不是元氣
它是內斂的 不形於色 有涵養的內裏覺悟
表露無疑即識性用智 智性用聰 那歸不到元氣上頭的
₡₡₡₡₡
都跟你說了
大易是元氣 周易參同是炁經
是契經
那麼何謂契
正字通云
契
奇計切音器約也今謂之券易
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
易之以書契周禮聽取予以書契曲禮獻粟者執右契註兩書
一札同而別之也又憂苦也詩小雅契契寤歎又灼龜之具大
是也又屑韻音泄高辛氏子堯之司徒商之祖也亦作偰別作
又音挈疎間也邶風死生契濶註隔遠之意衛恒字勢黃帝
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又與鍥通呂覽察今篇契
禪文陛下謙讓而弗發契三神之歡缺王道之儀羣臣恧焉註
契絕也三神上帝泰山梁父言不封禪爲闕典也又質韻音乞
襧衡顏子碑知微知章聞一覺十用舍行藏與聖合契名爲四
友之冠實盡疏附之益又字林云契丹北夷號
今讀屑○从丯从刀从大丯音害俗作契非←
契 可疎間 可濶遠 端在良心
不是表面上的契約書券
而是心中著實灼下烙印
所謂合符行中 契合於信的制約
不講信用 嘴巴說說
只是騙人的把戲
耍出下流濁惡之氣而已
[]
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準繩墨執銜轡正規矩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歷紀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并為六十剛柔有表裏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月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Δ
伏羲覩河圖始畫八卦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取諸乾坤夏易歸藏以坤為首商曰連山以艮為首文王周易乾坤為首孔子翼曰乾坤其易之門戶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又曰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伯陽仙翁深得三聖人之旨作周易參同契上翼三聖之道下航萬世之人首句直指曰乾坤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上陽子曰夫乾之為物陽也故為易之戶坤之為物陰也故為易之門太極胚腪非得乾坤之門戶則天地何由而設位日月何由而光明人物何由而化生聖人何由而行其道哉是以乾動而直則陽太極而生陰坤動而闢則陰太極而生陽陰陽交錯而成坎離仲尼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乾之用九也初乘坤而成復復中姙震復而為師師中姙坎師而謙謙中姙艮謙而豫震生于豫豫而比坎生于比比而剝艮生于剝則震坎艮三男皆姙生于坤矣坤之用六也初乘乾而成姤姤中娠巽姤而同人同人娠離同人而履履中娠兌履而小畜小畜生巽小畜而大有大有生離大有而夬夬生兌則巽離兌三女皆娠生于乾矣雌雄錯雜以類相胥則乾再交坤而成臨臨而泰泰而大壯大壯而夬是陽之求乎陰也坤再感乾而成遯遯而否否而觀觀而剝是陰之感乎陽也斯為乾生三女生三男男由此而往三男三女迭為夫妻而六十卦次第生矣此之謂乾坤為眾卦之父母也何謂坎離匡廓盖陽乘陰則乾中虛而為離陰乘陽則坤腹實而為坎故坎離繼乾坤之體而為陰陽之匡廓比乾坤之於坎離猶車輻之於轂軸乾坤正坎離之輻坎離輳乾坤之轂老子曰三十輻共一轂此大小伯陽之旨同也牝牡者牝乃畜之母牡乃畜之父故牝為陰物之通稱牡為陽物之總名合乾坤坎離言牝牡四卦其以牝牡而為橐籥猶用陰陽以為消息橐象陰之門籥類陽之戶喻乾坤坎離若天地間一橐籥耳用橐籥之道而生物者謂之物用橐籥之道而生人者謂之人用橐籥之道而超凡入聖者謂之聖聖人者善奪造化也善用坎離也善奪造化之道者猶良工準繩墨而正規矩何事不成善用坎離之道者猶執銜轡以循軌轍何往不獲聖人者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也聖人者善處中以制外也明律歷而知數也律歷者律應造化之候歷紀周天之運一陽初生律應黃鐘自子至亥周天度始故一歲既周而陽復生于子也月節有五六月節者兩節為一月五六者五日為一候六候為一月是一月有三十日一日十二時兩卦十二爻則一日兩卦為之經緯一月六十卦以為表裏也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者何謂也盖震下坎上為屯震為長男而能復坎中之陽以施生育之德故謂屯直事又艮上坎下為蒙艮為少男而能聚坎中之陽以行溫養之功故謂蒙當受晝夜各一卦六十卦中皆有陰陽互施生養也晦朔為一月之始終早晚謹一日之動靜四時定一年之賞罰濟其美者賞之敗其事者罰之不失仁義喜怒之正要得四時五行之理此章大義總敘參同契之統指乾坤為易之門戶非便言金丹藥物火候此書解者百有餘人少能深造其奧惟真一子彭曉雖知火藥而欠次第乃章章指為藥物火候篇篇指為丹鼎工夫其中或恐後人附會豈知仙翁述此一書無重復語上篇敘陰陽造化煉成大丹之旨中篇又細議還返溫養防虞之用下篇乃擬法象備露成丹之詳上篇則次第而言中篇復條例而布何可淆混而不察上陽子分而註之分上篇為十五章以應上弦得丹之義中篇為十五章以應下弦丹成之義下篇為五章以應五行之成數所分之章取其旨意同者以為一章尋詳仙翁之本意次第鋪陳就中借托玄言直指金丹藥火鼎器造化四密使後來人易于領悟遵而行之從凡入聖作佛成仙其心傳口授之秘又不敢施于筆者噫世人德器涼薄誹謗易生是以古聖大賢立言垂訓不泄天寶散布于經文王孔子相傳曰周易明此道也黃帝老子相傳曰金丹明此道也釋迦達磨相傳曰大乘明此道也聖人慈悲方便接引皆欲世人俱明此道實眾生之階筏為萬世之梯航豈謂後人各執異見不立苦志參訪真師不明陰陽同類相胥各尚所聞愈差愈遠彼見周易則指為卜筮納甲之書又惡知同類得朋之道乎彼見鼎器之說則猜為金石爐火之事彼聞採取之說則猜為三峯採戰之術彼聞有為則疑是旁門邪徑彼聞無為則疑是打坐頑空彼聞大乘則執為禪宗空性惟資談論更不察聖人之道是用陰陽修之以出陰陽用世間法修之以出世間凡此等輩烏足以談參同契中之妙語邪昔王沖熙得劉海蟾金丹之旨而成道乃嘆曰舉世道人無能達此惟張平叔一人而已平叔遇聖師于成都作悟真篇以訓于後旨意詳切其玄言奧語一與參同契合上陽子自遇聖師而後遍遊江湖間廣參博採無非謗談泥丸翠虛篇云後來依舊去參禪勘破多少野狐精邇來豈惟無平叔一人只要如沖熙者何從而得然說禪說性逞乾慧者比比皆是求其可入此門而聞聖人之道者億中無一則知沖熙之言為大悟而翠虛之語尤可憐古人謂談道者如牛毛明道者如兔角况求其行道之人乎先哲云愚人多不曉一聞便大笑上人心了了一聞便知竅今若有將此竅問是何物就喻之曰竅是陰陽之門戶如此豈不愈動其猜疑哉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