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王鳳儀三性論

王鳳儀性論
三→→天地人之道
→→人之陽气性善者也
气→→雲气
→→饋客芻米←←穀氣
性論講人之雲天性善陽气
非是穀氣潤身 紅光滿面 腦滿肥長之氣
 
【三性】
 
[]
性分三品 天性 稟性 習性
性分三類
天性→→天生的本性與生俱來
稟性→→天賦的品性(品德個性)資質(天賦材質←←其所承所受各個不同
習性→→長期養成的習慣行爲模式與性情(所承所受之氣質有好有壞)
 
[天性即仁 義 禮 智 信 五種善德之總稱]
總稱→→總合稱呼
善德←←天生的陽善之气(姑且說)
中文大辭典云
善德→→高尚之德也
陶弘景答朝士書云
以和氣濯其質 以善德解其經
→→升也←←登合之量(云十合 能成就宏大)
雲天之气 是善 是陽
故易升卦云 升元亨 用見大人
₡₡
五種善德 天生即是良善陽气
曰仁 義 禮 智 信
→→親也
→→己之威儀也
→→(踐)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識詞也意內而言外 可識可知也)
→→誠也
Δ
(王鳳儀五行性理注云)
天性不可見 見於道心
如惻隱之心 羞惡之心 辭讓之心 是非之心 誠實之心
此五種善德 即天賦之性也
 
[稟性即怒惱恨怨煩 各種陰質所發動]
所承所受之性有五 實爲陰質發動
陰質→→闇莫之體 晦澀難明(根本上是揪著心發晦氣 於身體無益)
發動→→引發啟動
所以說 稟性非善
₡₡
→→恚也怒恨
→→有所恨也懊惱
→→怨也恨)
→→恚也怨讎
→→熱頭痛也
有沒有看到
這五字彼此間糾纏不清 煩煞人
夠讓人頭痛的了
此皆稟性之蔽
Δ
(王鳳儀五行性理注云)
心肝脾肺腎 各有陰質 藏於其內 一觸即發
即發爲怒惱怨恨煩
所謂化稟性者 即化此陰質者也
 
[習性即吃喝穿帶闊 一切嗜好所染成]
習性前面已提及
承受行爲模式
表現在氣質
吃喝拉撒穿帶闊
皆可觀察其習染
有沒有品
從這裡看出
闊→→疏也 通也←←習性上講好走門路 喜翻牆 不走正路與其說闊綽 不如說奸詐 他裝闊 要訛你的
Δ
(王鳳儀五行性理注云)
習性既久 便成稟性
一切嗜好 不但轉移人心 且能轉移風俗
所謂去習性者 即不爲嗜好所污染 風俗所轉移也
 
 
[天性是良心發現]
本來就有 與生俱來 存於腦殼裏
沒給退了的 稱之爲良心
良心→→本然
現代語曰有天良
不學而能 不慮而知
所謂知良能者
良心發現→→知懺能改 善莫大焉
Δ
(王鳳儀五行性理注云)
良心一反 即是天性
俗語謂之天良
反→→回還←←返回本來之善性
 
[稟性即氣質所拘]
朱熹大學章句序
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 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錢一本像象管見云
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象謂皇犧卦畫之象
象又謂之像
人兼天地為才
全象皆備于人
一畫有缺
即不成其為人
即不像其為象
象在人
人成像也
不能皆有←←
全象未備←←
都是講氣質稟賦受拘束 不純陽非善類 天生腦殼裏有缺陷的意思
Δ
(王鳳儀五行性理注云)
不僅五臟 即骨肉氣血之中皆有陰氣 朱子說是氣稟所拘
 
 
↓↓↓
習性是物欲所蔽。被一切外物所啟動,而生之貪欲,是謂習性,朱子說是物欲所蔽。
天性是義理之性。稟性是氣質之性。習性是嗜欲之性。此吾儒六經,對於三性之定名。
天性在腦。天性本無定所,然賦之於人,亦必有寄託之處。晨興而後,神清氣爽,腦力複元,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一切天理,皆流行於腦海中。若瘋癲之人、麻醉之人,腦筋昏亂,冥然罔覺,即天性喪失之證也。否則肢體殘缺,知覺仍不少減,頭部有傷,靈明立即失常,雖雲生理,實根天性。以此證之,故曰在腦。稟性在心。此心不動,一切怒惱怨恨煩。無由而生。以此證之,稟性在心。習性在身。身界能矮的下、耐的勞,守分安常,則吃喝穿帶闊一切嗜好,無所染著。以此證之,習性在身。
天性賦於上,自上而下。天性系五行之真氣、五常之實德。換言之,即能生妙有之真空,所謂天命之性是也。例如一切植物,莫不倒生,是地爲之主,故其根常在地。一切動物,莫不橫生,是人爲之主,故其頭常向上。至於人類之性,天爲之主,故其頭皆向上,所以一動念、一行事,總覺頭上有青天也。稟性種於內,自內而外。稟性之來源,由於前因、遺傳、水土、種族,深入人五臟之中。每一動時,外面顯露。如怒則面青、惱則面白、醉酒則面赤,皆自內而發於外也。習性染於外,自外而內。習性之來源,由於家庭、職業、學校、社會,少而習然,長而安然。如吃喝嫖賭煙,一切不良嗜好,習之既久,自成稟性。皆自外而傳於內。《道德經》所謂“不見可欲,其心不亂”,見則亂矣。
天性是先天。未生之前,原有天性,既死以後,仍有天性。所謂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肉身雖沒,性身不死是也。稟性是後天。既有此身,便有識神,既有識神,便有分別,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此稟性所由生也。習性是染生。人之初,饑不知食,寒不知衣,本無習性。情識漸長,嗜欲漸增。處於富貴順利之中,習性更重。
天性是固有。在天爲群性,在人爲個性。在天即五行之氣,在人即五常之德。所謂性海渾圓,眾生一體,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人人固有,不假外求者也。稟性即前因。善人說:前生習性,亦能傳播爲今生氣稟性。即前因是也。人能平心靜氣,反觀內省,識得本來面目,稟性蹤影全無。所以動性者,不過環境關係,有所障而已。習性是臨時。步入商店,覺應買之物甚多;行到衣莊,想應用之服不少。不過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雖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生見聞嗅嘗覺知“六識”。世界越進化,科學越發達,物質越充足,環境越順利,人類之習性越重也。
天性,孟子道性善。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又曰: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稟性,荀子謂性惡。荀子,趙人荀況,又名荀卿,謂人性皆惡,不以義理矯正之,則不能爲善。習性,告子曰善惡混。告子名不害,戰國人,與孟子同時,其言性,無善無不善,孟子非之。
天性須回復。天性不復,德行不著。稟性要化淨。稟性不化,輪回不息。習性宜去掉。習性不去,身界不清。
天性無分別。天性用,善體物情,無一切相,故無分別。善人謂:天性沒有說。真耐人尋味也。稟性不願意。怒惱怨恨煩,皆不願意之事也。習性是願意。吃喝嫖賭煙,皆願意之事也。
天性是圓覺菩提。天性圓融無礙,覺照一切,得大智慧,結菩提果。稟性是宿世業力。曆生之業力,傳播爲今生之氣稟性也。習性是諸惡種子。一切嗜好,恣情縱欲,皆諸惡種子也。
天性是正氣。綱常名教,道德仁義,孟子所謂浩然之氣。稟性是毒氣。稟性發作,對方一爲之動,因而生陰長病者,即中毒也。習性是邪氣。一切習性,皆與天性相反,不合正情,有如邪氣也。
天性萬古。天命之謂性,時間所不能限,空間所不能容,曆劫不滅,萬古常昭。稟性假相。勢力壓迫之下,兇暴相加,稟性消蹤滅跡,謂非假相而何。習性不常。貧賤能移,威武能屈,醉飽之後不思飲食,皆不常也。
天性是天理流行。天地未辟以前,只是一片太和、一點生機;既辟之後,在天爲流行不息之正氣,在人爲粹然至善之天理。稟性是業力驅使。稟性之來,不能自己,稟性過去,懊惱不及,追溯原因,實業力所驅使也。習性是人欲橫流。何有習性,人欲而已。人欲橫流,世風日下。朱雲: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安。
天性化人。以天性用事,人人親敬,故能化人。稟性傷人。以稟性用事,人人難堪,故能傷人。習性累人。爲一己之需求,須各方之供給,故曰累人也。
習性不遂,惹動稟性。習性不遂,如飲食不悅於口、使令不足於前之類。反其所欲,所以惹動稟性也。稟性一動,湮滅天性。稟性動時,天性爲之遮障,不能自主。本真既失,不待死後,已頓入三途。所謂“心動即是劫,一動一劫限”也。天性湮滅,喪失德性。天性既不作主,言動必不合道,已無德性之可言。
順他人習性,化自己的稟性。順對方的心,使人滿意。非化稟性者,作不到也。受他人的稟性,存自己的德性。非存德性者,不能受人稟性也。承他人的德性,複自己的天性。能承受他人德性,天性自然回復也。
 
按:從來論性者,紛紜聚訟。孟子爲性善之宗,告子每一張口,必爲辟駁無遺,至於結舌銷聲,不見蹤影而後止。不爲稟性習性之名目,稍留餘地。自王善人三性之說出,今後論性者,可以息辯矣。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易數鈎隱圖卷上──天地數十有五第四

易數鈎隱圖卷上──天地數十有五第四
  劉牧撰
1候=5
3候=一氣(指節氣)
15天=一個節氣
一年360天=24節氣
天地數→→應時應候應節
合洛書縱橫之數15
故天地數十有五
然底下是自至的說法
1234515
←←天地數圖(天五生變圖)
Δ
或問曰天地之數何以由天五而生變化答曰天地
之生數足所以生變化也天地之數十有五自天一
至天五凡十五數也天一天三天五成九此陽之數
也故乾元用九地二地四成六此陰之數也故坤元
用六兼五行之成數四十合而爲五十有五備天地
之極數也所以能成變化而行鬼神
****************************
 
[]
或問曰天地之數何以由天五而生變化
答曰天地之生數足所以生變化也
到天五 數足生變
五行之生序
天一生水
地二生火
天三生木
地四生金
天五生土
₡₡
天一生水 天三生木 天五生土 三者皆陽之所生
地二生火 地四生金 二者皆陰之所生
天五 前已強名 曰中和之氣
不知所以然而然
交接天地之氣
成就五行之質
足即此意
₡₡₡
氣質之生 悄悄默默 寂然无事 卻足已
說文曰
人之足也。在下。從止。口。凡足之屬皆從足。(即玉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0651齊魯)
人之足也者。本書。癸承壬。象人足。易說卦。震爲足。論語。啟予足。玉藻。足容重。  在下者。玉篇。篇海。竝引作在體下。釋名。足。續也。言續脛也。  從止口者。五經文字。從口下止。本書止。下基也。故以止爲足。←
生這件事
天五止 无復後有
人之震象 也僅止於足下
下基貞固
向上發展 如此才能成就
易乾卦文言曰
利物足以和義 貞固足以幹事
足了 要懂得止
不要貪得無厭
太超過 邪惡無恥
僅能給足上增添晦氣而已
 
 
↓↓↓
天地之數十有五自天一至天五凡十五數也
天一天三天五成九此陽之數也故乾元用九
地二地四成六此陰之數也故坤元用六
兼五行之成數四十合而爲五十有五
備天地之極數也所以能成變化而行鬼神
 

2015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易數鈎隱圖卷上──天五第三

易數鈎隱圖卷上──天五第三
  劉牧撰
揚子太元經云
天五爲晬天
晬ㄗㄨㄟˋ周年也
爾雅云
卒盡也 四時周則歲盡
晬是一歲周年
四時輪了一回
天五晬天輪了一回
春夏秋冬之氣又要重新再來一遍
 
 
←←天五則居中圖
Δ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數也至於天五則居
中而主乎變化不知何物也強名曰中和之氣不知
所以然而然也交接乎天地之氣成就乎五行之質
彌綸錯綜無所不周三才之道既備退藏於密寂然
无事兹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者也經雖云四象生
八卦然須三五之變易備七八九六之成數而後能
生八卦而定位矣
**************
 
[]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數也
至於天五則居中而主乎變化不知何物也強名曰中和之氣不知所以然而然也
四比較重要還是五比較重要
五強名曰中和之氣不知所以然而然
既然不知所以只能向四探求
₡₡
四→→觸地之生數
說文曰
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息利切)←
說文解字義證云(義證4730齊魯1281
陰數也者。倍二爲四。倍四爲八。皆耦數。易繫辭。天三。地四。乾鑿度。孔子曰。陽三。陰四。位之正也。陸倕新刻漏銘。測於地四。參以天一。  象四分之形者。口象四方。鄭注。乾鑿度云。方者徑一而帀四也。說苑。發於一。成於二。備於三。周於四。八象其分。本書八下云。象分別相背之形。又六下云。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
古文四
←←籀文四
聘禮注引朝貢禮。純四只。趙商問。只長八寸。四八三十二。幅廣三尺三寸。太廣非其度。鄭荅。古積畫誤爲四。當爲三。三只則二尺四寸矣。又覲禮。四享皆束帛加壁。注云。四當爲三。古書作三四。或皆積畫。此篇又多四。字字相似。由此誤也。疏引書。咨岳。外薄海。皆積畫。昭十二年左傳。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劉炫云。古四字畫。四當爲三。馥案。史記。舜踐帝位三十九年。三亦當爲。←
₡₡₡
易曰
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天數五 地數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數二十有五 地數三十
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
交接乎天地之氣
成就乎五行之質
彌綸錯綜
無所不周
三才之道既備退藏於密寂然无事兹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者也
中和之氣交接成就
天地之氣五行之質
顯現於圓方之中
退藏於密
寂然无事
人三合天地之德也
 
[]
經雖云四象生八卦然須三五之變易備七八九六之成數而後能生八卦而定位矣
七八九六→→少陽少陰老陽老陰
三五之變→→一月十五日之變
禮運云
天秉陽垂日星
地秉陰竅於山川
播五行於四時
和而後月生也
是以三五而盈 三五而闕
[]
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滿
三五十五日而虧闕也
所以說
人三合天地之德
觀日月星
仰觀在先
觀出了一個況味出來
然後俯察地理
那才是天人合一之道

易象──伏羲畫八卦圖


易象──伏羲畫八卦圖

李燦如著

 

李燦如伏羲畫八卦圖

P.3

【前言】鱗爪

左傳 昭公二年

春 晉侯使韓宣子來聘 觀書于大史氏 見易象與魯春秋 曰 周禮盡在魯矣

王應麟曰 夏時坤乾 何以見夏殷之禮 易象與魯春秋 何以見周禮 此三代損益大綱領 學者宜切磋究之

(見困學紀聞卷五)

本書欲以圖象表明易之衍進

乙酉冬至李燦如記

 

P.6

易象圖一

伏羲畫八卦圖



伏羲畫八卦圖

第一個考倒你

夏時坤乾 何以見夏殷之禮

說是觀照闔闢ㄏㄜˊㄆㄧˋ

闔→→閉也(闔戶)

闢→→開也(闢戶)

這個八卦圖很新鮮

閉戶開戶表陰陽坤乾 夠嗆的了

₡₡


這又是什麼意思

₡₡₡


再者

夜→→坤卦

月→→坎卦

日→→離卦

晝→→乾卦

牝牡四卦全用上了

₡₡₡₡

底下又說什麼


[夜夜月月日日晝晝]

艮坤坎巽震離兌

艮三木(變坤)←←應該是艮山木吧(天澤火雷風水山地12345678

坤地木

坎水水

巽風水(變坎

震雷火(變離

離火火

(乾天天)

兌澤金(

一開始就踢到鐵板

難入 不好懂 不是一般的方位圖

到底伏羲是依著這個方式想的

目前還看不出來

恐怕得再探

底下李燦如的說明

 

[]

未說明前再附上易象圖2 八卦生成方位圖

乖乖

又是不一樣


一坎二離三艮四兌六巽七震八坤九乾

他的艮三木或許是針對此的

超新的梗

怎麼看

霧煞煞


 

Δ

    清焦循曰:“伏羲立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是消息卦用之卜筮,乃伏羲開物成務利用前民之最著也。卜筮家謂之“分宮卦象”,其次序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乃出於《周易》經卦,,為文王之製作。當伏羲之世,僅有部落而無國家,社會經濟亦在漁獵時代,故伏羲又作庖羲(見許慎《說文·序》)故以用艮坤坎巽震離兌乾之序為宜。惟七列、八列與分宮卦象不同。

    《繫辭》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則之。”乾之三畫即日月星也。古代蓋先有記數之數碼,後乃有八卦。人見八卦既可表闔戶闢戶,晝夜日月,天地水火,山(木)澤(金)雷風,而文字之製作興焉。八卦既重為六十四卦,卦之數值生焉。坎一離二艮三兌四巽六震七坤八乾九之數亦極自然也。

    《繫辭·上》曰:“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列),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二列),見乃謂之象(三列),形乃謂之器(五列)。”《漢書·五行志》曰:“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陰陽易位。故曰配以五成。”


慢慢看或許能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