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鑑辨正
清 梁玉瑜撰
【舌鑑辨正序】
上古診脈不止於手凡乳下(見素問平人氣象論)兩
額兩頰耳前足指踝後(素問決死生論)趺陽(傷寒
論)無不按切又不第於寸關尺分三焦(王叔和脈經
寸主上焦出頭及皮毛關主中焦腰腹尺主下焦少腹至
足)兼以輕重別藏府(脈經持脈如三菽之重爲肺部
如六菽之重爲心部如九菽之重爲脾部如十二菽之重
爲肝部後之至骨爲腎部)所謂三部九候(詳素問)
其術良多後世失傳但診手脈則三部王其二即以手論
如素問尺內外一節(見脈要精微論)釋
之者紛若聚訟莫得其諦則九候又亡其八於此而猶強
執方寸之腕高談脈理夫亦惝怳迷離聊遵故事耳閒嘗
涉獵醫書一證兼數脈一脈兼數證脈象由臆度病狀括
萬千言之多文行之鮮實軒岐心法藐不可追術家論箸
半屬自欺揆之鄙意未敢盡信身瘦多病聽號者妄言之
妄治之久不得效諉諸天命繼思於切脈之外別求一法
見
四庫書目載吳江張登舌鑑一卷以舌審病立術頗
新然寓吳江二十餘載未見此書近年待嚴親宦遊足跡
半於中國時時善病各省名醫亦皆據脈立方其能言陰
陽傳變五行主尅運氣流行諸空談者即侈然自足而於
切實治病之技究無把握歲癸巳在新疆偶理舊書心煩
骨疼憊甚論者咸指爲虛主滋陰降火明年益劇入夜熱
氣上沖胸鬲煩躁四肢搐戰友人爲言茂名梁特巖先生
世精於醫緣事出塞可求治焉既見先生令吐其舌決爲
實熱服苦寒多劑聞者皆駭而氣沖搐戰等事漸止體中
舒泰叩先生所學以察舌色舌苦爲主祕其家傳慎不肯
宣意必與張誕先舌鑑相似屬坊友覓得屬板舌鑑大喜
以示先生謂與家傳之術迥殊保廉因條舉以問固請先
生辨共謬而正其偏日錄數條三閱月成二卷名曰舌鑑
辨正非獨爲醫林別樹一幟實足輔切脈之窮也抑又聞
之素問云舌轉可治(大奇論)金匱云舌黃可下傷寒
論有舌白苔滑及舌乾急下諸說華陀察色訣云舌卷黑
者死(見脈經)觀病於舌自古有之則此書爲復古也
可舌不隔膜且爲心苗目視明澈勝於乎揣則以此書與
脈經並行也亦可
光緒甲午孟夏秀水陶保廉序於烏魯木齊
【舌鑑辨正凡例】
一吳江張登傷寒舌鑑一卷求之不得四川萬縣王文選
所刻活人心法四册內有舌鑑據云合張氏一百二十舌
薛氏醫案三十六舌染邑段正誼瘟疫十三舌擇錄一百
四十九舌是王文選所編不盡張登原本而張氏之說固
十居其九也今即取此爲原本
Δ
王文選非知醫之人又云
舌鑑出於醫通不知醫通
爲吳江張璐所輯字石頑而
舌鑑爲張登所撰登字誕先
一舌鑑統論舌色不分藏府部位茲冠全舌分經圖於卷
首係明季良醫祕傳以察各藏病機遵之數世確有徵驗
一原本圖象太拘如中黑邊白右黑左白白中雙黃之類
病舌所顯之色其界限斷非截然分清惟偏濃偏淡處自
有不同之狀閱歷深者必能知之閱者勿泥圖以觀
一原本拘執五行以顏色之生尅決病人之或劇或死聞
有可治者亦束手坐視矣今廢棄舊說閱歷深者自知病
狀未必盡合五行
一原本拘於傷寒日數不知病情萬變安能悉如古法傷
寒傳經無一定日數所傳之經亦無一定次序而傳經亦
不但傷寒凡傷暑傷熱皆能傳也
一原本祇以舌色辨傷寒不知種種雜病皆可觀舌以別
寒熱虛實
一辨舌較證脈稍易脈隔脾而舌無皮也寒脈不變熱脈
多變而舌色則不亂也切脈憑指涉於恍忽而觀舌憑目
尤爲昭著也脈動之源根於心每刻心跳若干次則脈動
亦若干次以脈驗心病頗顯以脈驗他藏之病每易混亂
況病人心血阻滯往往病未必死而脈已結代或伏亂惟
舌居肺上湊理與腸胃相連腹中元氣薰蒸醞釀親切顯
露有病與否昭然若揭亦確然可恃
一小病以舌脈參判久病及略重之病脈有時不可憑者
則當舍脈憑舌切勿拘執脈象
一圖說祇見大概耳聞不如面授看書不如臨證
一原本既經辨駁不能概錄以省繁文
一原本以舌分類不以病分類未能盡合鄙意惟不欲大
反前規故諸舌次序悉依原本
Δ
宜參看醫學答問
憑舌辨證之法
一原本繪舌雖多有不常見者有常見而或遺漏者閱者
以意會之勢不能一一申說
一各條所論有前後重複者有言不盡意者閱者諒之
一舉世但知外症有腐壞之狀不知內科諸症藏府經絡
亦多有發熱處或腐壞處舌色改變腹中之惡狀可想投
以溫補滋補非益其熱而促之爛乎故非重劑苦寒不可
言之駭聽泥古者必以爲非閱歷深者或自悟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