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易本象

大暑前瞻萬世天經

以易測天黃道周


 《易本象》


 

易有象乎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圖書象也象以啟易厥後文周爻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龍馬風雷飛走

草木以及耳目手足種種物也而易

復因象顯由是緣象著辭繫之以占

教人卜筮之道吉凶悔吝趨避隨時

而九六迭用三百八十四爻爲七百

六十有八本者若此之者若彼變化

周測則象之有造于人大矣晦菴朱

夫子註釋經傳于易獨覺未暢嘗謂

燭龍添骨子使易障光明然自本義

而外諸說紛紜各抒己見非不于易

有所發明若夫象變自然之理四聖

人所以開物前民之蘊鮮有揭其奧

者石齋黃先生著易象正三易洞璣

二書九傳於世惟昔年漳浦講學時

遺本象一册未及梓行戊寅冬先生

四嗣君衡表姻翁偕其長公衣伯以

恩拔北上過潭陽造暑發笥以是書

授予予焚膏披閱其指朗其義該其

學博而綜其理條而貫象變自然之

理闡發無遺三百八十四爻之占瞭

若指掌嗟夫先生義膽忠肝亘天地

昭今古其人品行事大都可法可傳

垂諸不朽奚啻區區著述足爲先生

重然先生以廣淵之才紹往哲開來

者當日大滌書院如陳卧子朱美之

及凃德公楊維斗諸公賞奇析疑聲

甲天下雖詔獄中怡怡自若其所講

問益多是品爲斯世之模楷而學爲

斯世之指南也是書不傳使天下後

世讀易求卦之人以象蒙意以意造

觧進退危疑之交趨凶背吉不特先

生著作之苦衷湮沒不彰即揆諸四

聖人開物俞久斗盧當有懇繳抱憾

于于百祺他上者弟各以木表爲正

充生胞眾勃茉威說或憎嘈唧卹于

晦冬大子實相剌件木何樂待朱書

斤序他平編中各方奏誠奮與本義

引仲觸類能皮燭龍他鰍唔覺光明

是象之有這鈴人待丸生而這彌大

也爰謀剞劂而與海內公之///

 

 

 

《易本象》首卷

漳浦黄道周石齋著


例》

 

[]

象不明則廢道辭不明則廢象辭存乎通象存乎變

道存乎用用以變變以通通而後天下之理得矣君

子之言蔽於理小人之言蔽於象蔽象則衺蔽理則

晦衺始於索晦始於固固以索索以固君子以象觀

辭以辭觀道象求於變辭求於通道求於易子曰易

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一則)

Δ

凡言以明象象生於變辭生於象諸象辭各以變

卦繫辭合本卦解釋其義如乾初九動即姤卦姤

曰勿用取女故其辭曰潛龍勿用屯之六二動即

節卦節曰苦節不可貞故其辭曰女子貞不字十

年乃字巽九五動即蠱卦蠱曰先甲三日後甲三

日故其辭曰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家人之初九

動即漸卦漸曰女歸吉利貞故其辭曰閑有家悔

亡諸如此類甚爲易譬盖周公爻辭即變之繫特

約其義故該者廣耳宋儒不察求之於静故象不

明而意甚晦學此則庶有得矣//

 

[]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陽從乾

陰從坤乾坤父母故特用老乾老四九故用九坤老

四六故用六用則動動則變變則有合合則益費七

八不變故不得用少多而老少少居而老往老以觀

化少以存義故其不變則或曰八則或曰七九五往

來乃雜其居挹彼注兹周流六虚子曰彖者言乎其

象者也爻者言乎其變者也(二則)

Δ

凡卦之爻三百八十有四一爻變者得三百八十

有四二爻變者得九百六十三爻變者得一千二

百八十四爻變者亦得九百六十五爻變者亦得

三百八十四通合皆動皆静之卦得四千九十六

卦聖人特舉九六之一義以見其餘耳攷經傳所

筮變動之卦皆不復指本爻但偁某之某卦如閔

公元年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辛廖曰吉孰大

焉其必蕃昌公侯之卦也是屯之初九也昭公二

十九年秋龍見於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蔡墨曰

是爲乾之同人乾之九二也僖公二十五年晉文

公將納王卜偃筮之得大有之睽曰公用享于天

子大有之九三也莊公二十二年陳厲公生敬仲

周史筮之得觀之否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觀

之六四也昭公十一年南蒯將叛筮得坤之比黃

裳元吉子服惠伯曰是不宜反其母且不忠信于

何以吉坤之六五也僖公十五年晉獻公筮嫁伯

姬於秦得歸妹之睽史蘇曰不吉士刲羊亦無血

女承筐亦不實歸妹之上六也攷諸筮凡遇九六

即將九六之爻爲悔卦而以本卦爲貞並不必更

偁某卦之某爻盖九六已變變則有合是之謂也

聖人屬辭舉一見百引伸觸類存乎其人如謂雜

卦不備當屬缺陷之書則乾著用九坤著用六猶

成偏舉之辭耳更攷雜變之卦如晉公子重耳筮

得國得貞屯悔豫皆八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

皆利建侯皆八者三二上皆八也其初四五則九

六也是屯之豫也襄公九年穆姜始往東宫筮遇

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姜

曰是在周易隨元亨利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

則無之夫何以出艮之初六八二九六四六五

上九也諸皆九六而二獨八其非九六故曰八也

聖人者象而繫之爻爻存於變變存於蓍蓍之所

命辭不能盡故著其類以觀乎通今曰九六而有

不變必從其不變而占之則是爻當係曰七八也

七八無辭傳於九六故從九六而舍七八古史未

亡文獻足徵猶且聵然所由不知爻辭非宥本象

是以變動指爲静居動静殊方體數亦謬是以蓍

不信象象不信辭占或不變或不占亦可異矣//

 

[]

不博大不足以贊化不流徙不足以觀義不雜不文

不詳不著故象細于毫末大於虧蔽近於食頃遠於

憶載幽語於閨人厲語於道路道不止於君臣應不

宥於隔四君臣交應處其一德變化會通乃具萬則

子曰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不之動者存乎辭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不變曷通厥義

乃喪遠近之差貴賤之等六位時乘不可以不辨也

(三則)

Δ

凡静則觀其應應者陰陽之相求者也動則觀其

通通者陰陽之互用者也子曰二與四同功而異

位二多譽四多惧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

多功不言君臣而義見不言正應而情見焉正焉

應之義始於子戅君臣之說盛於京生故㨿一而

超二下士而上傳於理則麤於類不具是以聖人

言位中於二五憂危存乎三四六象之對觀静之

事也六虚之行觀變之理也是以乾之九二既稱

見龍益之中孚又稱享帝升之四既享岐山貞

及升階猶從臣道然則道有五倫變有萬物故曰

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謂之象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

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

卦以六變變以六旦物統於一而行以賾故一卦之

日數有六六以倍合故一日之爻十有二故卦三百

八十有四爻四千六百有八動静互存夙夜攸行持

半而畫作一閏而後合天地之運人道之紀盡乎此

矣(四則)

Δ

凡卦運各以一變爲主每卦該得六卦如乾自姤

至夬坤自復至剝也以貞卦乘之相倍之數得十

有二爻每卦得七十二爻如前之姤至乾之夬坤

之復至坤之剝也漢宋諸儒論卦氣不知盈虚積

合故以乾坤坎離別爲四正取用一歲不可以遠

如此法別有經緯(詳見第五卷中)////

 

凡例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