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叔說遯
正叔>>>程頤
說>>>釋也
釋>>>解也
解>>>判也
判>>>分也
分>>>別也
別>>>分解也
分解>>>國辭曰判別解說
判別解說>>>辨別解釋說明
辨別解釋說明遯卦
遯>>>隱退
肥遯>>>隱居避世而自得其樂
避世離俗>>>避開塵世隱居起來,以擺脫世俗的一切牽絆。
程頤開講了嗎
還沒啦
先出個景
有了舞台誘他跳出來指教
不然你以爲如何
現在我們只能研究他以前說過的話
新說那是不可能
乩說還不如占問卜答
那他以前到底說了什麼
找找唄
多少認清一下正叔說遯
認清>>>辨別清楚。
一下>>>附於動詞後面,有略微的意思。
你說認清是動詞嗎
助動一下微微底別太緊張
也許祂成仙遯久了要出山
沒有那麼容易
好尹川易傳全覽拿出來看
先看全覽
.1找到第一條乾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
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
遯世无悶
不見是而无悶
樂則行之
憂則違之
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這是聖人說底
底下才是正叔說底
自此以下言乾之用用九之道也
初九陽之微
龍德之潛
隱乃聖賢之在側陋也
守其道
不隨世而變
晦其行
不求知於時
自信自樂
見可而動
知難而避
其守堅不可奪
潛龍之德也
側陋>>>微賤的人
.2坤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
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義故為隔絶之象天地交感則變化萬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際而道亨天地閉隔則萬物不遂君臣道絶賢者隱遯四於閉隔之時括囊晦藏則雖无令譽可得无咎言當謹自守也
.3
豫之時義大矣哉
既言豫順之道矣然其㫖味淵永言盡而意有餘也故復贊之云豫之時義大矣哉欲人研味其理優柔涵泳而識之也時義謂豫之時義諸卦之時與義用大者皆贊其大矣哉豫以下十一卦是也豫遯姤旅言時義坎睽蹇言時用頤大過解革言時各以其大者也
.4臨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臨二陽生陽方漸盛之時故聖人為之戒云陽雖方長然至于八月則消而凶矣八月謂陽生之八月陽始生於復自復至遯凡八月自建子至建未也二隂長而陽消矣故云消不久也在隂陽之氣言之則消長如循環不可易也以人事言之則陽為君子隂為小人方君子道長之時聖人為之誡使知極則有凶之理而虞備之常不至於滿極則无凶也
.5大過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无悶
澤潤養於木者也乃至滅沒於木則過甚矣故為大過君子觀大過之象以立其大過人之行君子所以大過人者以其能獨立不懼遯世无悶也天下非之而不顧獨立不懼也舉世不見知而不悔遯世无悶也如此然後能自守所以為大過人也
.6
33. 遯卦
䷠ 遯 艮下乾上
遯,《序卦》:「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夫久則有去,相須之理也,遯所以繼恒也。遯,退也,避也,去之之謂也。為卦天下有山。天,在上之物,陽性上進。山,高起之物,形雖高起,體乃止。物有上陵之象而止不進,天乃上進而去之,下陵而上去,是相違遯,故為遯去之義。二陰生於下,陰長將盛,陽消而退,小人漸盛,君子退而避之,故為遯也。
遯,亨,小利貞。
遯者,陰長陽消,君子遯藏之時也。君子退藏以伸其道,道不屈則為亨,故遯所以有亨也。在事亦有由遯避而亨者。雖小人道長之時,君子知幾退避,固善也。然事有不齊,與時消息,无必同也。陰柔方長,而未至於甚盛,君子尚有遲遲致力之道,不可大貞,而尚利小貞也。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
小人道長之時,君子遯退,乃其道之亨也。君子遯藏,所以伸道也。此言處遯之道。自剛當位而應以下,則論時與卦才,尚有可為之理也。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雖遯之時,君子處之,未有必遯之義。五以剛陽之德,處中正之位,又下與六二以中正相應,雖陰長之時,如卦之才,尚當隨時消息,苟可以致其力,无不至誠自盡以扶持其道,未必於遯藏而不為,故曰與時行也。
小利貞,浸而長也。遯之時義大矣哉!
當陰長之時,不可大貞,而尚小利貞者,蓋陰長必以浸漸,未能遽盛,君子尚可小貞其道,所謂小利貞,扶持使未遂亡也。遯者陰之始長,君子知微,故當深戒,而聖人之意,未便遽已也,故有「與時行,小利貞」之教。聖賢之於天下,雖知道之將廢,豈肯坐視其亂而不救?必區區致力於未極之間,強此之衰,艱彼之進,圖其蹔安,苟得為之,孔、孟之所屑為也,王允、謝安之於漢、晉是也。若有可變之道,可亨之理,更不假言也,此處遯時之道也。故聖人讚其時義大矣哉!或久或速,其義皆大也。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天下有山,山下起而乃止,天上進而相違,是遯避之象也。君子觀其象,以避遠乎小人,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則自然遠矣。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他卦以下為初。遯者往遯也,在前者先進,故初乃為尾。尾,在後之物也,遯而在後不及者也,是以危也。初以柔處微,既已後矣,不可往也,往則危矣。微者易於晦藏,往既有危,不若不往之无災也。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見幾先遯,固為善也;遯而為尾,危之道也。往既有危,不若不往而晦藏,可免於災,處微故也。古人處微下,隱亂世而不去者多矣。
六二,執之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二與五為正應,雖在相違遯之時,二以中正順應於五,五以中正親合於二,其交自固。黃,中色,牛,順物,革,堅固之物。二五以中正順道相與,其固如執係之以牛革也。莫之勝說,謂其交之固,不可勝言也。在遯之時,故極言之。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上下以中順之道相固結,其心志甚堅,如執之以牛革也。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陽志說陰,三與二切比,係乎二者也。遯貴速而遠,有所係累,則安能速且遠也?害於遯矣,故為有疾也。遯而不速,是以危也。臣妾,小人女子,懷恩而不知義,親愛之則忠其上。係戀之私恩,懷小人女子之道也,故以畜養臣妾,則得其心為吉也。然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三與二非正應,以暱比相親,非待君子之道。若以正,則雖係,不得為有疾,蜀先主之不忍棄士民是也。雖危,為无咎矣。
《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遯而有係累,必以困憊致危;其有疾,乃憊也,蓋力亦不足矣。以此暱愛之心畜養臣妾則吉,豈可以當大事乎?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四與初為正應,是所好愛者也。君子雖有所好愛,義苟當遯,則去而不疑,所謂克己復禮,以道制欲,是以吉也。小人則不能以義處,暱於所好,牽於所私,至於陷辱其身而不能已,故在小人則否也。否,不善也。四,乾體能剛斷者。聖人以其處陰而有係,故設小人之戒,恐其失於正也。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君子雖有好而能遯,不失於義;小人則不能勝其私意,而至於不善也。
九五,嘉遯,貞吉。
九五中正,遯之嘉美者也。處得中正之道,時止時行,乃所謂嘉美也,故為貞正而吉。九五非无係應,然與二皆以中正自處,是其心志及乎動止,莫非中正,而无私係之失,所以為嘉也。在《彖》則概言遯時,故云「與時行,小利貞」,尚有濟遯之意;於爻至五,遯將極矣,故唯以中正處遯言之。遯非人君之事,故不主君位言,然人君之所避遠乃遯也,亦在中正而已。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志正則動必由正,所以為遯之嘉也。居中得正,而應中正,是其志正也,所以為吉。人之遯也,止也,唯在正其志而已矣。
上九,肥遯,无不利。
肥者,充大寬裕之意。遯者,唯飄然遠逝,无所係滯之為善。上九乾體剛斷,在卦之外矣,又下无所係,是遯之遠而无累,可謂寬綽有餘裕也。遯者窮困之時也,善處則為肥矣。其遯如此,何所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其遯之遠,无所疑滯也。蓋在外則已遠,无應則无累,故為剛決无疑也。
.7大壯
大壯序卦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遯為違去之義壯為進盛之義遯者隂長而陽遯也大壯陽之壯盛也衰則必盛消息相須故既遯則必壯大壯所以次遯也為卦震上乾下乾剛而震動以剛而動大壯之義也剛陽大也陽長已過中矣大者壯盛也又雷之威震而在天上亦大壯之義也
.8明夷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君子遯藏而困窮義當然也唯義之當然故安處而无悶雖不食可也
正叔說遯就這些
牽扯到的都是時
時之義大矣哉
.9隨
隨時之義大矣哉
君子之道隨時而動從宜適變不可為典要非造道之深知幾能權者不能與於此也故贊之曰隨時之義大矣哉凡贊之者欲人知其義之大玩而識之也此贊隨時之義大與豫等諸卦不同諸卦時與義是兩事
逃:陰乞章強,陽氣潛退,萬物將亡。49
逃唄
陰求索的是XX優先
燐光野火底
猶如恐怖片
這個世道太難了
陽氣潛退
萬物將亡
深山野嶺
夠暗黑底
去推水磨吧
( 則 亡 ) , 離九三 , 地玄陽 , 四金中中 , 象遯卦 ( 遁卦 ) , 陰氣章強 , 陽氣潛退 , 萬物將亡 .
陰闇也
闇閉門也
閉門守城為退退卻也
卻節欲也
節欲之道萬物不害
不害不妨礙
妨礙阻礙及損害
受傷逃出求庇故乞
乞求也求索也
索繩索
索繩之大者
乞大求多慾望無窮
陰雖閉退
而索之大慾不退
暗面上
么娥子陰
也會出來作亂
陽可怕
陰來著更可怕
章《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赤與白謂之章
章強
行如繩墨者章
強大也
大象人形
若夜行見燐
就真的赤與白章
活見鬼了
所以陰乞章強
骨子裏都不是好東西
陰乞
陰取得的僅僅是燐光鬼火
章強
妖孽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