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子道論甲本
[]
太極只是性,本無名字,字之曰太極。
[]
無極而太極,非有二也。以無聲無臭而言,謂之無極;以極至之理而言,謂之太極;無聲無臭而至理具焉,故曰無極而太極。以性觀之,無兆朕之可窺,而至理咸具,即無極而太極也。
[]
觀太極,中無一物,則性善可知,有不善者,皆陰陽雜揉之渣滓也。
[]
太極一圈,中虛無物,人能中虛無物,則太極之妙可默識矣!
[]
太極中無一物, 外物于吾何有。
[]
天地萬物,惟性之一字括盡。
[]
理既無形,安得有盡。
[]
雷電風雨,參錯交動於下,而太虛之本體自若,萬事萬變紛紜,膠擾於外,而吾心之本體自如。
[]
只一理。春謂之元、夏謂之亨、秋謂之利、冬謂之貞,因時以立名耳。
[]
天地之化一過而不留,聖人之心一應而無迹。
[]
觀春草從地迸出,無絲毫空隙,則道莫能破可知。
[]
天不以隆冬而息其生物之機緘,人不以熟寢而息其虛靈之知覺。
[]
石壁上草木,最可見生物自虛中來,虛中則實氣是也。知此,使人有手舞足蹈之喜。
[]
上下、遠近、大小、內外,渾是天。天外無物,物外無天。
[]
細看萬物,皆自冲漠無朕之微,以至於形著堅固。
[]
天地之氣相感,而物乃成,如星在天,乃氣之精英耳。及隕於地,得地氣,遂凝而為石。
[]
尹和靖謂:「動靜一理。」伊川曰:「試喻之。」適聞鐘響,尹曰:「譬如未撞時,聲固在也。」伊川喜曰:「且更涵養!」竊謂鐘未撞時,聲固在,即心為感時,理已存。陰未動時,陽已具,皆動靜一理也。
[]
萬物皆有精。日月五星為陰陽之精;聖賢為人之精;金石為石之精;珠貝為水之精;文木為木之精,是皆得氣之清明秀異,而成象成形者也。
[]
鳶飛魚躍,是道理無一毫之空缺處;逝者如斯,不舍晝夜,是道理無一息間斷處。
[]
天體無外,心體無外,道體無外,其實一也。
[]
觀日影之漸移,卽造化之密移可知矣。
[]
一息之運與古今之運同;一塵之土與天地之土同;一夫之心與億兆之心同。
[]
五性之用,知最先。
[]
天旣無言,恐理亦無名。
[]
無我,則內外合,而與天為一矣。
[]
偶見柳花悠揚高下,因悟造化流行,雍容自然之妙。爪瓠之類,以竹木引之,皆纏附而上,展葉開花結實似有心者。
[]
先天四圖,邵子傳自希夷,易之象數始明。
[]
河圖乃萬數、萬理、萬象、萬化之原。
[]
易雖古於書,然伏羲時,但有卦畫而無文辭,文辭實始於書,故凡言德、言聖、言神、言心、言道、言中、言性、言天命、言誠、言善、言一、言斆、言學之類,多見於書。書之後乃有易之辭,及諸經書。聖賢發明性理之名,雖有淺深不同,時皆原於書也。
[]
纔自有其能,便為心累。如顏子,雖簞瓢陋巷,不改其樂,在顏子之心,則未嘗自以樂為能也。
[]
肉羶而蟻聚,至微物亦有知覺,性無不在可見。
[]
天地間無物、無陰陽。偶讀韻書,其平聲者陽也,側聲者陰也。
[]
犯而不校最省事。
[]
心靜能處事。
[]
搖扇有風,見天地間無處無氣。
[]
天地間,游塵紛擾,無須臾止息,無毫髮間斷,是皆氣機使然,觀日射窓屋之間可見。
[]
理一猶一大城子,無不包羅其中,千門萬戶,大衢小巷,即所謂分殊也。理一所以統夫分殊,分殊所以分夫理一,其實一而已矣!
[]
理如日光,氣如飛鳥。理乘氣機而動,如日光載鳥背而飛。鳥飛而日光雖不離其背,實未嘗與之俱往,而有間斷之處。亦猶氣動,而理雖未嘗與之暫離,實未嘗與之俱盡,而有滅息之時。氣有聚散,理無聚散,于此可見。
[]
理無窮,而氣亦無窮,但理無改變,而氣有消息,如溫熱寒氣也。所以溫熱涼寒,理也。溫盡熱生,熱盡涼生,涼盡寒生,寒盡溫復生,循環不已。氣有消息,而理則常主消息而不與之消息也;氣有聚散,理無聚散,于此又可見。
[]
薛子宴坐水亭,忽鬱然而雲興,滃然而雨集,泠然而風生,鏘然而虫急。羽者、飛秀者、植童者、侍鱗者,適群物雜然而聲,其聲形其色,薛子窈然深思,獨得其所以為是聲與色者,而中心悅。
[]
常默可以見道。
[]
守約者心自定。
[]
為政以法律為師,名言也。既知律己,又可治人。
[]
虛中無我,為善是從。
[]
君子性其氣,小人氣其性。
[]
有意悅人,便失其本心。
[]
孟子書守言利之害,千萬人之失皆由于此。
[]
時中是活法而不死,執中是死法而不活。
[]
懽謔不惟亂氣,而且亂心。言謹則氣定心一,言要專一,心要專一。
[]
心大如天之無物不包心,小如天之無物不入。
[]
凡物虛則有神,如鼓虛則響,鍾虛則鳴,心虛則靈。
[]
惡亦是性,只是性翻轉了,便為惡,非性之外別有一物為惡也,如陰符經五賊之說可見。
[]
一念之差心即放,纔覺其差而心即正。
[]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
萬物不能礙天之大事,萬事不能礙心之虛。
[]
造化萬物,皆從虛中來,故程子謂老子玄牝一章最善,亦謂虛中生萬化,所謂谷神也。
[]
萬物盡,天地老。超然獨存,再造天地,萬物其太極乎!
[]
天地不以萬物已生而不生,聖賢不以往哲已言而不言。
[]
四方八面之聲無不聞者,竅雖在耳,神則在心,不行而至,不疾而速,心之謂歟。
[]
萬起萬滅之私,亂吾心久矣,今當悉皆掃去,以全吾湛然之性。
[]
日間時時刻刻緊緊於自己身心上,存察用力,不可一毫懈怠。
[]
愈收愈歛,愈克拓愈細密,愈廣大、愈深玅、愈光明。
[]
習舉業者,借經書之文以徼利達,而不知一言之可用,誠所謂悔聖人之言也。
[]
薰然慈良,惻怛之心與溫然春陽之氣為一。
[]
聖賢成大事業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
仁是嫩物,譬草木嫩則生。
[]
敬則中虛無物。
[]
心無外者可以當大任。
[]
不責人,心無凝冰焦火之累。
[]
聖人之心,天地之理只是直。
[]
夏商周皆有興廢,惟唐虞無廢。
[]
聖賢相傳之道盡性而已。
[]
理如月,氣如水。或一海水、或一江水、或一溪水、或一沼水或一盂水、或一鍾水。水雖不同,莫不各得一月之光。或一海水盡、或一江水盡、或一溪、一沼、一盂、一鍾水盡。水盡時,各水之月光雖不可見,而月之本體,則常存,初不與水俱盡也。以是觀之 ,則氣有聚散理無聚散也,又可見矣。
[]
聖賢之書,其中必有體要。如明德為大學之體要;誠為中庸之體要;仁為論語之體要;性善為孟子之體要,以至五經各有體要。體要者何?一理而足以該萬殊也。荀楊諸子之書,詞亦奇矣,論亦慱矣,其中果有體要,如聖賢之書乎?不然則偏駁支離而已矣!
卷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