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吹萬廣真一貫別傳__玄宗

吹萬廣真貫別傳__玄宗

 

孟起王先生曰所貴道無爲故其著書稱微妙太史公謂其言至深遠矣老豈故創爲異說以滋天下之惑必使若其道化哉亦所獨到處甚故其始不與世合夫天地物始初果有乎誠無之也探造化之根源發微之妙旨致虚守静無乃可長生久視耳至若雌雄白黑剛柔取與迺其所明御世之術恬淡無爲之妙也詎未深於道者所能測識嘗攷軒岐言曰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乃可長生則所謂無爲者蓋有焉非故爲異說者也問禮有猶龍之嘆升喜望紫氣授道德之書蓋此始也李清庵人日用中較勘這箇巍巍活潑潑地不與諸緣作對的是箇甚麼較勘去較勘來到較勘不得處忽然抹著孔通汗下知這箇原是有家有的歷劫以來不曾變丘本來真性是丹四假爲爐煉作團云未真空陽神難出未真空雖陰神亦難出據此諸老轉語似與吾佛之教同門而也彼方士者流多以房術爐火爲丹踵息煉氣爲上乘按摩運轉爲功復以六四卦配爲升降年月日攢火候其中妄立鉛汞龍虎嬰兒姹女丁公黄婆鼎黄芽雪素練青衣十月九轉之軌則謂之妙者是皆背清浄無爲之本性覺妙明之真訛傳訛受流浪死也縱爾成功亦不外種之仙難以返夫覺故寒斥爲守屍鬼玄沙叱作魂不散的死也昔楊道請益於太虚元真人曰吾不知汝欲爲方士耶欲爲道耶若欲爲方士可學採戰燒丹種種術法若欲爲道須體會虚無道道生曰虚無道可長生否真人曰虚無然與虚空同體亦無虚空之體說甚麼年短年道生曰不有以神馭氣乎真人曰饒他以神馭氣也落第義爲他只在軀殼上做夫更不去地上下夫傳其術者多舛謬豈不聞文始真人曰精神能忘精神忘精神者到虚極静篤處精然化氣氣然化神神然還虚此舉上該下也了性而自了命者也精神者虚静以爲體火符以爲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虚此做向上者了命性因以存也此大小不同皆有益於非傍邪術勞無成者蓋精神者即吾教天台之童蒙觀也忘精神者即吾教天台之觀也由是得之謂之是也由是證之謂之長生安知丹乃圓覺之(別號)長生爲無之異名哉柰之何叔世學者各立門戶互相去取憎愛於其間良可哂也吹萬可惜僧薛道光參禪昧却法中王縱然醉得蟠桃酒總是迷頭抱鏡狂。(吹萬廣真貫別傳

 

只解一個字

摩頂放踵的踵 

能周上周下

又能拓其圓而之之四方者

圓覺



踵僅是憧憧往來之門

悠悠呼呼搖曳不定貌

若然被鎖定綁牢了

腳後跟不自在

你就跟中天一樣

再也有志難伸

不知何去何從囉

陰陽𩅞𩅞ㄓㄨㄥㄓㄨㄥ僅此一周沒有下回 

被人斷腳後跟真慘


太上洞玄靈寶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説 

頭有三華之庭、體有曲密之房、腳有龜息踵音。

其實有些事不是你鎖得住 管得牢 綁得到  

相迹 >>>㣫ㄉㄨㄥˋ <<<踵ㄓㄨㄥˇ 

三分之外踵下 無有已也 

也就是説離此仨 離此體 離此人體外 

一切闕如(原闕此義)

不是你可以置喙 可以生殺 可以下結論底 

你要當天那你去當 

到時候因果來了報應到了 

想逃都逃不了 

只能慨嘆 

腳底之下怎麼沒有油 

天滅我也天滅我也 

嗚呼哀哉!!!  


其實金剛經亦有踵説

只是一般人不明就裡

沒給尋著

佛説

世間所重者。莫過於身命。若有人以恒河沙之多。比此身命布施。如摩頂放踵。利天下爲之。其所獲之福。視寶施之福。尤有加焉。

所以說斷了也不用怨嘆

說不定在別地又生出一支奇葩

踵下之詭譎誕謾

誰又能料到開出奇花

金花爛漫

等著瞧吧


玉樞經籥末後序

玉樞經籥末後序

 

後序

大藏之洞部有三而雷典首隸洞真之籍曰無上

九霄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曰太上説朝天謝

雷真經而玉樞寶經其一也外見玉訣之類者有

白海瓊玉樞寶經集註一卷見威儀之類者有玉

樞寶懺玉樞宥罪法懺各一卷皆所以翼經緯經

而神明推衍其説者也經之文醇典精賅擷當霆

玉經之腴而綱謝雷真經之要以故人多奉持之

奉持之而屢有驗也知人之不遠乎天也夫愚夫

愚婦何知盡人合天之指惟是懸一天尊於意中

誠恪而頂禮之而驗猶如此使能貫通乎天尊之

經之所以用其誠默與柔者其功效當更何如耶

余嚮奉此經知天尊之所以諄諄垂示者亦求人

不自遠其心以爲道已耳然汲汲乎信之又幾幾

乎若疑之非疑天尊之言也持天尊之言而不能

窮其理以踐吾所信而遂若疑之也得復莊氏之

籥始了然於人不遠天之道有無俟於外求者矣

復莊氏世稱通才經史文藝而外於九流術數之

學靡不潜研以究其微不料於玄門之學亦復如

是之閎博而精深也其閎博也搜珊珠琛貝而萃

之於歸墟其精深也晰蚊以毫貫蝨以心粹然冪

然以至於其所至玉因加磨拭而益光樞以得操

持而有凖斯真玄學中指南之車而一經可以括

全藏者安得普天下潜心三部之士各置一編於

枕以秘爲超凡入聖之圭臬也書既成適曁陽魯

君挾聚珍板來業吾郡因付之編印焉凡二十有

四卷其捐輸印貲紙費以囊成是舉者則周君掄

山水君聽橋陳君博山李君茂生李君静喦唐君

小梅也道光乙巳之冬鄞邑四香氏袁青湘序於

//


玉樞經籥卷之二十四

玉樞經籥卷之二十四

復莊姚氏注

490

 

[]

天尊言:此經傳世,世人未知。

 

[]

吾今所治九天應元府,府有九天雷門使者,以紏錄典者,廉訪典者佐之。

 

[]

復有四司:一曰掠剩司、二曰積逮司、三曰幽枉司、四曰報應司,各有大夫以掌其事。

 

[]

吾之所理,卿師使相,咸贊元化。

 

[]

天尊説是經畢。

 

[]

玉梵七寶層臺天花繽紛,瓊香繚繞。

 

[]

十方諸天帝君咸稱善哉。天龍鬼神、雷部官衆、三界萬靈,皆大歡喜。

 

[]

信受奉行。

 

505

Δ

此章爲全經作一總結也通論此經大旨天尊

者道也道爲天之樞亦人心之樞也天有樞而

後天人有樞而後心然樞而無機其運不靈天

尊爲樞雷師則機也此天尊必待雷師之啟問

而始宣道蘊者機動而樞運也雷師者在天爲

元象在人爲元神也天有元象以輔天而天樞

斡於上人有元神以翊心而人樞筦於中變動

不居周流六虚其揆一也則是人之樞無異乎

天之樞人之道無異乎天之道心在則道在道

在則樞在樞在則天尊在天尊在則心之道在

天尊之道亦在而全經之道無不在玉也寶也

亦返求諸方寸焉爾矣不然舍吾心之道而徒

以口誦者媚在天之天尊則茫茫者亦何從而

索其感應哉感而不應反或疑悉使超涣之説

之有誑於人也則必其誠入默守柔用之説之

先有所誑也此世人未知之言所由慨也而志

士之受其傳者宜得其樞矣//

 

附論案

呂祖經讚序曰經之言曰道者以誠而入以默

而守以柔而用夫雷剛之至雷聲動之至也今

其言若相反者此可以悟道矣剛柔合德而老

氏之教用柔動静互根而周子之説主静此物

此志也夫//

玉吾俞氏曰玉者天地日月之精華陰陽水火

之結秀潤而温寶而貴歷萬載而不朽滅樞者

機軸生殺之始由也寶者珍重經者徑也修真

入道之要路也//

一清子曰夫老陽之數爲九帝位乎九天顯陽

體也應元者上應元始祖劫一炁以分真也九

天在三十六天之上統三十六天表運行周天

之度數也諸經多言妙獨此經以寶名者亦猶

釋氏楞伽之以多羅寶名經葢至珍至貴之辭

//

白真人注本序畧曰祖劫元始普化分真故生

於九炁之中居於九天之上統制雷停職司天

府凡吉凶消長動静安危上至人君下及黎庶

莫不皆由乎三十六天而應乎三十六雷者也

其文隱密其義幽深明物物之權衡啟生生之

徑路讀之者可不敬且慎歟//

三茅主者云玉樞之文天地之令陰陽之制也

所以總攝衆雷以啟羣品即靈寶經之無文不

明無文不成之謂也真王居九天治九地無非

以好生之德使物物各得其主以樂其終也而

雷師皓翁則陰陽之精股肱之臣也其越班上

請者即以啟真王生生之大德而亦以衆生之

心爲心者也//

正陽君曰夫九炁之祖本乎太清上清玉清三

天者也凡一清分三位三清分九位一位各有

一炁天尊乃元始之子而位居九總主三清之

妙用混合九天之真炁雷師之偈所云無上玉

清者是也三清者無上無極之至尊雖有好生

澤物之心不能親降而理故命天尊代玉清而

宣化布九炁以應真元三界以令五雷以司則

世人疾病患難一稱天尊之號而焚天尊之篆

者有不禍映悉除而福祿來集者哉//

魁紹吳氏曰玉樞寶經凡二十四章其首七章

經也某末一十七章令也何經分之分乎經之

所記修真至道之妙也令之所載神化感應之

權也有非淺涉者所能識也//

逸珊施氏曰本經正文三章足以括老莊全部

若儒氏之有聖經釋氏之有多心經也善學道

者能持此作入手工夫可以超凡可以入聖玄

安用取多騖廣爲哉//

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法觀經

No.611法觀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大正新脩大藏經》15*241

 

道家修養工夫,以静坐數息謂之調息。〔抱朴子〕正坐瞑目調息,以久爲功。

脾著<<<土脾

<<<

<<<

<<<

腎著<<<水脊

五臟皆有所標

演法觀息經

定慧二觀即氣觀神觀

演精>>>操演精熟。

廑ㄐㄧㄣˇ念>>>殷切關注。

演精廑念操演精熟殷切關注

這部法觀經欲尋思一個法

讓人入定入静凝神調息

跟道教的丹經似有相通之處

所以特別提觀一下

雖說是佛經也是很不錯底

 

 

法觀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第一、何以故數息?用息輕易知故。以世間人皆貪身,未能捨身守意,又身中事難分別,皆不信本無意不止。何以有故說空意?顛倒習息見有無,故先說息;稍稍解人意,上頭爲數,已得行爲第一禪。」

 

佛言:「坐禪當三定。何等爲三定?一者、身定;二者、口定;三者、意定。痛痒止爲身定,聲止爲口定,意念止爲意定。念止者,爲受行常念道;聲止者,斷四惡;痛痒止者,爲不墮貪。意在止已,身定、口定、意定,當立戒身意持。持者,爲一切無所犯,又身意持名爲治。治者,意持意行三十七品經故。」經言:「所不識,所不能止,爲息中不識,意去時不能止意去。如是當精進,行出力守,政坐、叉手、低頭、持意,內著心中,墮自生滅。當識意去時,已識當能止,便不墮蓋。蓋在戲疑聽六根,如是爲不可。」佛言:「數息意今息數不互,何意念意爲互行。」

 

佛言:「已三定,戒應律,爲道法,愛行道。」故經言:「貪道法行道,已坐行道。上夜後夜,驚意守食,時至禺中,日西至夕,名爲四守。當精不離,是爲勤力。夜半、日出、日中、晡時,是名爲四正。讀經,經行,旋塔內外;自觀身體,內視五滅,外從頭至足,從足至頭,一一觀視,斯何等有?皆當臭敗,節節解墮。本無所有來作,去亦滅盡無所有。反覆迴念,用數心,意復不解。眼見死人,諦念從頭至足,若坐、若起、若飯食,常念著心中,用堅其心,是爲數念。出息入息念滅時,已覺息滅盡時無所有;校計思惟,知人物皆當復盡。意止已定,便知空。」故經言:「一者、勤力;二者、數念;三者、思惟。」

 

佛言:「自觀身,有時當觀他人身,當觀身者爲校計。當觀他人身者,爲自觀身意著,當觀他人身死敗。有時可自觀身,亦可觀他人身。可自觀者,爲自觀身意不著;可觀他人身,亦爲觀他人身意不著。有時不可自觀身,亦不可觀他人身。不可自觀身者,爲自見身肥白好;不可觀他人身,亦爲見他人身肥白好、端正、膩眉、赤絮。見肥當念膖脹,見白念死人骨,見膩眉念死人欲壞時色轉青黑,見赤絮念血皆當壞敗,何等可貪?「是意自觀身有三十二物者,計髮、毛、爪、齒、骨、皮肉、五藏十一事,屬地;淚、涕、唾、膿血、肪髓、汗、小便七事,屬水;溫熱、主消食二事,屬火;風有十二事;是三十二物皆從地、水、火、風出。何等爲地?人生從穀精氣,穀爲地,意爲種,精氣爲水雨,便合生身故。求一衣一食是爲養氣護主。人身爲本無,故滅盡無常,得道便知身非身。念身不久,要當死敗;意爲人種,便守意一心。癡人不守意,護魂神,但養四柯,爲色味所欺。謂身是我計,不知惡一切從身起;飯食貪味,便墮苦;往來生死不脫,卒逢惡對,魂神空去,趣善惡之道;身死墮地,日夜消腐。亦本無所有,但意行,故化成身;死皆歸土,萬物亦爾,皆當過去,是爲非常。

「人不自計,多念萬端,皆不爲一,以是爲苦,身死索棄;萬物亦爾。滅是爲已復生,生復苦,便作善惡行種栽,未知所趣,是爲非身。道人行道當爲斷。人不知四非常,終不得道。以自計身,視諸死敗,知人物皆無所有,意便守止,得行歡喜;已得行,心便安。不離五者,其心一是道。」

 

佛言:「念身,觀頭髮、腦。念髮本無所有來,作爲化成皆當腐落;腦如凝米粥,皆當臭敗;眼但有窌水,皆汁出空塪;耳但有肉,垢皆穿漏;鼻口涕唾,皆流棄消壞;舌、咽喉、肺、肝、心,心中惡血;肝、膽、膈、脾著胃;腎著脊;胃中有未消食;大腸有屎;小腸泡有尿。發便腹少增減,身死氣盡,皆當膖脹壞爛,腸、胃、屎、尿相澆灒,臭處可惡。下有尻肉、兩脛、兩足,肌肉稍盡,筋脈壞敗,骨鎖節節解墮。脛脡確政,白髀骨如車輻。尻骨與脊骨相連,脊與肋骨相連,肩骨與肘臂手相連,皮革消腐,節節解墮。頸骨與髑髏相連,肉血消盡,磨磨但有骨。氣出不報爲死人,身侹正直不復搖,風去身冷,火去黃汁從九孔流出,水去死不復食,地去三四日,色轉正青,膿血從口鼻耳目中出正赤,肌肉壞敗骨正白,久久轉黑作灰土。視郭外臭死人,死人骨如是,自身亦如是,皆當滅盡是爲空。出息盡時便知空,知空便知身空。何以故?知命近在息空故。」

 

佛言:「是意當先觀思惟,滅念待自意便守意。意不出身爲道人,待在外爲萬物。念在內爲思,識欲滅念待,當念物非常敗,皆非我所,我亦非物主。意念死時,持何等去?持善、持一、必持經,多作多樂故。」佛言:「是汝物持去,其餘一切,皆非我所。意當識念:何等恩愛會當別離,各自消腐,念之但亂人意,墮人罪,要當還身守淨,趣泥洹道。

「佛從一心至九道,念四色皆當消滅。謂人死四、五日,欲臭壞,色轉正青;五日、六日,膿血從口、鼻、耳、目中出正赤;後肌肉壞敗,腸胃生蟲還自食,皮革消腐,骨顏正白,久久轉黑作灰土。明地、水、火、風空,皆非我所意。汝從無數世以來,亦爲人作妻子、奴婢,亦作畜生、牛、馬、蟲、象,勤苦重負,亦爲人所屠、剝、膾、炙。今爲人,復所人作妻子、奴婢,亦取畜生屠、剝、膾、刺、斫,自在身死,皆當復受。行道人!汝寧見死人不?氣絕便無所知,身挺正直便臭壞可惡,諦念便畏不欲見。何以故不怖一心?一心令人上天得泥洹道。佛知九道皆空,無所有故,還就一心。行道人急滅念,待無所他知,便至拘深國,行拘深俱在所,見用不在故不見。」

 

佛言:「意欲貪念非常敗,婬當念對,瞋恚念等心,愚癡念本,一切行非常,無爲安隱。人不知非常,終不去貪,亦不離薜荔道。世間所有如夢耳,夢飯食見好,寤便不見。世間所有如是,生便死,適成便壞,要皆歸空,當何等可貪?人有妻子、財產亦爾。何以故?人治生得錢利時,若家室合會喜樂,譬如飛鳥聚會,亦皆無常,一旦別離,亦便不見。正使有憂恐萬苦,意在生死中,爲日積罪。黠人自約少欲,趣求一衣一食,從定意行,不求地止,常還身守淨,斷求念空。」

 

問曰:「行道守意根本從何起?」

佛言:「天地成後,人從十五天上來下,壽無有夭逝,生死五道從六衰起。人生心意本自善,無有貪愛、痛痒、思想、生死、識,爲耳、目、鼻、口所欺。目光視色,耳聲音,鼻知香,口知味,身知寒溫粗細,心爲作十事,成五陰;意爲識合,爲六衰;因作善惡行種栽,從是便有老、病、死,生五道。求道欲斷生死故,自守意,止目色,止耳聲,止鼻香,止口味,止身如,斷六衰,行觀懷心念,坐禪滅意識。得道者,五陰悉滅;知本無,便念空想、空徑向泥洹。問所以守意者?意爲識主行故惡,六衰爲禍行,種五道根本。道人精思,自守四意,欲止無邪,念識思想走。何道人欲滅念識思想,當一切行非常,斷身十事。身、口、意三者,從五陰六衰乃止。三定者,口無所知爲口定,身無所知爲身定,意無所復念爲意定。」

 

佛言:「道有四要,界持啟封乃得出。何等爲四?一爲識苦,不復向萬物,是爲得出三惡道啟;二者、知身非身,便壞身不復愛,是爲從人得出門第六天上啟;三者、知非常意,不復向,是爲得出十八天啟;四者、知空滅空,是爲得出二十八天啟。空滅乃爲墮道故。」經言:「行道覺者得出,謂覺苦空非身非常。得出者,謂得出四要界,得第一禪。上七天無有身景。何以故?行道壞身故。」

 

法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