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易註敘
周易聖人用中之書也天地之道不外陰陽陰陽會
合則成中德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存之於
中所謂性也堯之命舜曰允執其中舜之命禹曰人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庸曰喜怒
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此言人
之中德也葢本天地之中以爲中也至人之應事不
外剛柔之兩端而皆貴得中則不偏不倚無過不及
此一事之中也所謂中無定體隨時而在也人之形
體陰陽均平則血脈和而無病人之性情剛柔均平
則事理當而無失六十四卦陰陽不皆均平則有毗
陰毗陽之患於是裁爲三陰三陽聖人損過就中之
道也六子之中惟坎離剛柔得中其餘震艮巽兌皆
有偏倚之形於是變爲坎離聖人補偏用中之道也
坎離者剛中柔中分而應事則爲中道合以存心則
爲中德故易字從日月謂坎離也遠在天地之大近
在一人之身精之在性命之微顯之在裁制事變內
聖外王之道皆不出此故曰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
性命之理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凡卦皆由
坎離以還乾坤卦體不一而其歸則同故曰天下同
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彖辭則統示其義爻辭則分
著其時合於此則吉而无咎悖於此則凶悔吝隨之
故曰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明乎六爻之變彖
辭已櫽括其義也卦分二體二五得中而又有中正
之分焉正者正己以正人主在位出治者而言外王
之道也中者自審以處中主在下自治者而言內聖
之學也正主蒞事中主宅心故五多言正二多言中
其曰以正中也葢言五以正道中於其下也其曰以
中正也葢言二有中德後往居五行其正道也實則
中未有不正正亦不離乎中一言用中則正在其中
矣中之義貫於六十四卦之中遍行於三百八十四
爻之內明夫天下至纖至悉之事處之皆有中道故
曰極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鼓天下之至動而不
可亂也推而言之執中之訓發自尚書中庸之書成
於復聖詩三百篇不皆中而詩人諷刺之旨則裁之
以中故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無邪即中
也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事善惡得失不皆中而孔子
之書褒者褒而貶者貶亦無不裁之以中葢聖人稟
中德以爲權衡故能裁制事變也由是觀之六經之
旨孰有外於中者哉聖人之教人也各因其性情之
偏而約之於中故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捐乎
又曰吾黨之小子狂𥳑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然
則聖人之裁成人才與裁成卦象皆約之於中中即
性命之理也易之大用在此其他則以言者尚其辭
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四者乃易之餘事占者又止易用之一端京焦之徒
擅爲專門之學而朱子亦以教人占卜爲言豈朱子
未知說卦之文哉葢性道精微聖人及門罕有得聞
而筆之於書爲齊民立訓不得不如此其人學易而
果有所見知其不止於占卜也即就朱子之說亦可
由淺以及深而其進自不能已此朱子之微意也自
漢以後註者愈多仁者見仁知者見知罕有能窺其
全者主象者既穿鑿而難通說理者又空虚而無據
宋元以來漢學宋學各相比附大抵不出此二塗
國朝
御纂周易折中集諸儒之大成斟酌至當
御纂周易述義推闡精微殆知餘蘊易道至此而大明諸儒
涵濡
聖化名註甚多亦載歷代爲盛世序自幼傳習是經服膺
聖訓葢亦有年因於南河工次之暇猶觀象玩辭意欲以彖
統爻先審定其象再發明其理期於三聖之言皆合
初尚求之而未得其要因讀繫辭曰初率其辭而揆
其方於是逐卦逐爻皆即辭以求其方研求既久漸
得乾坤坎離之端倪與損過就中補偏用中之法則
按之三聖之言無一不合乃知所謂典常也因就所
見疏釋其義爲河上易註上下經四卷上下繫二卷
說卦序卦雜卦二卷凡八卷圖說二卷附存於後淺
見寡聞又以河事倥偬不能專力疏陋之譏知所不
免然用中之說尚不詭於正存之以備一說云
道光元年辛巳五月羅山黎世序敘
凡例
一
曰上下經孔子作翼不敢亂經易必當以古本十二
篇爲正且爻辭小象各自爲韻一相比附則音韻不
諧斷以從古易爲是然王本行之已久學者便之且
文義不明聖人之意不可見以傳附經則逐卦逐爻
疏釋其義而有傳以爲之證義便顯然以義理與音
韻較則義理在所先而音韻在所後也且孔子不敢
以傳亂經尊經也今之學者則尊孔子不異於文周
矣故是編仍從王本以便學者。//
一
是編所註之大意見聖人每卦皆裁爲三陽三陰又
變成坎離爲萬物交通之象所謂交易變易也其終
仍還於乾坤凡卦皆同所謂不易也以乾坤坎離爲
綱以損過就中補偏用中爲例此心得也前此所未
有也故不得不以本註居前首尾連貫以便省覽至
先儒舊說義理有相發明者閒付錄數條於集說之
下取互相印證便於學者或曰以子說列前而附先
儒集說於後得不嫌於僭乎曰古人著書以發明義
理爲主不在行列之先後也中庸之書子思子所作
其首章天命之謂性則子思子之說其後雜引仲尼
之言以明之不以先後爲嫌也且朱子之註四書多
引程子及先儒之說列於外註朱子不以爲嫌予何
嫌乎且本註通體一例逐卦逐爻相爲連貫先儒之
說條下或有或無不得不另爲集說識者諒之或又
曰子於8
御纂周易折中
御纂周易述義既已服膺有年而於集說中何以不爲恭錄
曰不敢也我
朝
聖
聖相承作爲易說嘉惠士林賢者識大不賢者識小固已戶
握靈珠家藏寶籙矣至
本朝諸儒名註如林無不竊取其義未敢鈔襲其文夫日
月經天舉世同遊化宇而能支節求之乎且以
聖人之言節錄而闌入鄙註之中不敬爲甚故不敢也或曰
子於先儒則敢節取之乎曰先儒之於後學師生之
誼也師生辨論互相詰難義無不可且孔子之言有
魯論齊論家謂皆出於門弟子之鈔錄不必其全也
程朱語錄門弟子各記所得不必其相兼也由是觀
之先儒之言節錄何害且先儒之言各有專書行世
卷帙浩繁又豈能備錄之乎故不得不節錄也//
一
周易經傳古今傳寫字句多寡閒有不同字體亦有
互易擇其要者附錄條下以資考證未能全也//
一
周易經傳皆有韻之文初亦閒爲標出後見顧氏亭
林音學五書言之詳而且精其書已行於世故書中
於叶韻之處概不多贅//
一
周易自宋以後圖說繁興互出新奇紙不勝錄實亦
無甚益處兹擇其簡而要者存之閒以已意繪爲數
圖發明圖書合卦之義其繁複之圖概不存錄//
一
道者天下之大公非人之所得私也世儒言易多有
漢宋之分遂存門戶之見徒自隘矣是編惟取義有
發明屏除門戶河洛之圖始興於宋其惠氏棟所著
易漢學圖說有可採者亦附錄之//
一
易學源流及先儒說易大意及己之所見亦附錄之
以資省覽考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