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河上易註__復

河上易註__

231                                


.68

(震下坤上)

¤

光山胡氏曰。復字古文從。天與日月同度也。變楷而失其義矣。

Δ

。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雜。復。反也。反者。還也。陽住而復還也。天地萬物。莫不以陽爲本。自五月一陰生後。陽一向在外。爲陰所剝。至十月六陰盛而陽消盡。今十一月冬至。窮上反下。一陽復還于內。故其卦名復。陰陽二氣。互爲消息。萬物以陽爲主。者陽之終。復者陽之始。剝者痛其往。復者幸其來。天地人物。大而元會運世。小而瞬息。莫不有消息之理。在人善體之而已。//

 

[]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Δ

復。陽復于下也。消息之義。剝之一陽終于上。至復則一陽反于下矣。人用復之道以復其性。亦須變成坎離。有亨通之義。出入者。陰陽往來之道也。出入之道。既通達而无疾。朋類之來。亦和洽而无咎尤。則效天地之道。一反一復。一往一來。至七日而一陽來復矣。七者少陽之數。坎也。下體變離爲日。上坤作乾而變坎。坎與離合。故曰七日來復。下體震爲往。利有攸往。利在震也。震終成乾。故利有攸往也。又震動也。人當静極而動。此一陽初復。可以有爲之時。故利有攸往也。//

集說。周子通書曰。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朱子註云。通者。方出而賦于物。善之繼也。復者。各得而藏于己。性之成也。此于圖己爲五行之性矣。又曰。濂溪與伊川說復字。差不同。濂溪就歸處說。伊川就動處說。濂溪就利貞上說復字。伊川就元字頭說復字。所指地頭不同。道理只一般。○按。程子于静極而動處言復。如晝夜日用之閒。皆能見之。周子之則反身而誠之謂也。//

 

[]

彖曰:復亨;剛反

Δ70

復之所以。以剛反于內也。陽窮于上而復反于下。此剛反也。乾施坤中而成坎。乾體變離。以坎之陽。補離中之陰乾德復全。此亦剛反也。//

 

[]

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Δ

以卦德言。有震之動。有坤之順。既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震爲行。故曰動而以順行。//

 

[]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Δ

陰陽二氣迭爲消息至七日而來復是天道之運行也。而復之象法天。亦與天行无異。//

 

[]

利有攸往,剛長也。

Δ

剛長之時。天道人。皆利有所往。剛反言方復之初。釋亨也。剛長言已復之後。釋利有攸住也。震爲往。震變乾。故曰剛長。//

 

[]71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Δ

乾坤爲天地。上體變坎爲心。下體變離目爲見。坎入離中。故曰復其見天地之心乎。復性者。爲天地立心也。論語曰。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又復性之後。人欲盡而天理行。亦見天地之心。//

 

集說。程傳。一陽復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爲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71

本義積陰之下一陽復生天地生物

之心幾于滅息而至此乃復可見在人則爲静極而動

惡極而善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也程子論之詳矣而

邵子之詩亦曰冬至子之荒天心元改種一陽初動處

萬物木生時玄酒味方淡戈音聲正積此言如不倩重

請問包羲至哉言也學者宜盡心焉○朱子語頰云荒

地以生生爲德元亨利貞巧生物之心也但其静而復

乃未發之體劫而通焉則已發之用一陽來復其生甚

微固若静矣然動之機日量而萬物莫不資始焉此天

命流行之初造化發育之始天地生生不已之心言某

可見也若其静而未發則此心之體雖无所不在然却

有未發見處此程子所以以動之端爲天地之心亦舉

用以該其體耳○按復卦雷在地中十一月之卦也震

動也藏在地中則動而未形矣震之本位在東于時配

春春氣見于地面此易見也若十一月天氣方在嚴寒

之時一陽雖復而不見以爲動而時則至静也以爲静

而動之理已具也程子以動見天地之心朱子乃又補

未發之體此則所謂動而未形有无之閒者幾也天地

之大德曰生又曰生生之謂易朱子曰天地別无勾當

只是以生物爲心一言之氣運轉流通畧無停閒只是

生出許多萬物而已據此則生物之心即添地之仁也

人本天地以生人心即天地之心人當私欲盡時客氣

消退天地之心藹然可見而况誠者天

道息息與天地通有不見天地之心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