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化圖與橫渠神化篇
P.36
正蒙會稿
《神化篇第四》
會一下就搞定了
真神
◤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道其用:一於氣而已。
Δ
→神者,合一不測之謂,天之德也。
→謂之曰德,猶人心所具之德焉。
→化者,推行有漸之謂。
→天之道也,謂之曰道,猶人所常行之道焉。
→然神曰天德,神有以統一乎化者,即其體也。
→化曰天道,化所以推行乎一者,即其用也。
→德也道也,名雖不同,而其體用相須,顯微無閒,實一氣而已。
→老氏謂有生於無,則體用殊絕矣,豈知道者之言哉。//
◤
神無方,易無體,大且一而已爾。
Δ
→太虛之中,一氣而已,而神與易,皆氣之妙用也。
→謂神無方者,以其或在陰,或在陽,無在而無不在,不可以方所求也。
→謂易無體者,以其或爲陰,或爲陽,無爲而無不爲,不可以形體拘也。
→大且一者,謂神易不但大而且一爾。
→一,即天一而實之一,蓋張子以清虛一大名天道,則此一實以純一不已爲言焉。//
◤
虛明照鑒,神之明也;無遠近幽深,利用出入,神之充塞無閒也。
Δ
→凡在天成象,如日明乎晝,月明乎夜,以及倬彼雲漢,爲章於天,皆虛明照鑒者也,此即神之明也。
→神即天也,但以形體而言,謂之天,以變化不測而言,謂之神,其實一而已爾。
→無遠近幽深者,近固此明矣,而遠獨非此明乎?幽固此明矣,而深又非此明乎?
→利用出入者,民之出入,無往而不資其明以爲用也。
→如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亦可見矣。//
◤
天下之動,神鼓之也,辭不鼓舞,則不足以盡神。
Δ
→動,事變也,如出作入息,趨吉避凶之類也。
→人於日用之閒,樂於動作而亹亹不怠者,即神以鼓之也。
→辭,謂卦爻之辭。聖人所作,將以鼓舞乎民者也。
→鼓舞,謂提撕警覺,使之不怠也。
→蓋天下之動,既皆神之所爲,故聖人作易,使不假此辭以提撕警覺之,則民雖出入也,而或不得其所,雖趨避也,而或不知其方,何以盡神之妙用哉?
→故曰鼓天下之動存乎辭,鼓之舞之以盡神是也。//
◤
鬼神往來屈伸之義,故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
Δ
→鬼神者,造化之迹也。然其所以取義,蓋不過氣之屈伸往來而已耳,故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也。
→天曰神者,以天之氣生生不息,妙不可測而言也。
→地曰示者,以地之道顯然示人而言也。
→人曰鬼者,以人之死,往而不反,其氣有所歸也。
→是其取義,豈有出於往來屈伸之外哉。
◤
形而上者,得辭斯得象矣。神爲不測,故緩辭不足以盡神,化爲難知,故急辭不足以體化。
Δ
→形而上者,爲神化,而象則神化之理之形似也。
→得辭,謂神化皆有所以名神化之辭。得則得其說也。
→既得其說,則得其理矣。
→蓋神爲不測也,故緩辭不足以盡之,而必曰陰陽不測,急其辭以形容焉,化爲難知也。
→故急辭不足以體之,而必曰推行有漸,緩其辭以模傲焉。
不雜鬼神
走中道路線
菩提心離相論諮云
離相即鬼神
論諮即論謨
漭沆大水洸潒
有光象焉
然
漭沆ㄇㄤˇㄏㄤˋ言水廣
洸潒ㄍㄨㄤˋㄉㄤˋ言波光
水流清澈
光影閃映
離相非不離相
頭冒青煙了不是
是神是鬼
窺菩提離相心論
諮神諮鬼
論緩論急
那不是很好笑嗎
◤
氣有陰陽,推行有漸,爲化合一,不測爲神。其在人也,知義用利,則神化之事備矣。德盛者,窮神則知不足道,知化則義不足云。天之化也運諸氣,人之化也順夫時;非氣非時,則化之名何有?化之實何施?中庸曰:至誠爲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皆以其德合陰陽,與天地同流而無不通也。所謂氣也者,非待其蒸鬱凝聚,接於目而後知之;茍健順動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爾。然則象若非氣,指何爲象?時若非象,指何爲時?世人取釋氏銷礙入空學者,舍惡趨善以爲化,此直可爲始學遣累者,薄乎云爾,豈天道神化所同語也哉!
Δ
→神化,解見前篇。其在人亦有然者,義與用是也。
→知義之當精而用無不利,則神化之事即此而在矣。
→過此以往。至於德盛之域,則於神化之妙,默契其本源,大明其終始,而義用又不足言矣。
→氣者陰陽之氣時,謂四時也;天之變化運諸氣,如一陰一陽之謂道是也;人之變化順夫時,如上律天時是也。
→非氣非時,天人非此,則化之名固無自而顯,化之實又何由而施哉。
→化之實,在天則陰陽,在人則言動也。
→子思子曰:惟天下至誠爲能化。
→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曰能化。
→曰化云者,蓋皆以聖人德合造化,與上下同流而無不通以爲言也。
→蒸鬱,暑氣也。凝聚,寒氣也。健動皆陽也,順止皆陰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湛然,虛明之貌。
→言所謂氣者,不但以寒暑接於目者而后知之,苟如易之所謂健順動止,孟子所謂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也。得言,猶可言也。
→象非氣無以名爲象,如日月象也。
→若非陰陽之氣,則何以能成日月之象;時非象無以名爲時,如晦明時也
→若非日月之象,則何以別晝夜之時,此所謂天之化也運諸氣,而人一之化也亦當順夫時耳。
→銷礙入空者,謂釋氏去其物累而入於四寂也。
→舍惡趨善者,謂學者去其舊習而遷於善道也。
→世人有取於此,而亦以爲能化者,此但爲始學遣累者云耳,僅可而實有未盡,豈天道神化所可同語也哉。//
◤39
變則化,由粗入精也;化而裁之謂之變,以著顯微也。谷神不死,故能微顯而不揜。
Δ
→中庸曰:變則化。易曰:化而裁之謂之變。以著顯微者,變有形,化無迹。→變則化,是由粗以入精也。
→化而裁之謂之變。化非裁則不能成變
→顯,謂變。微,謂化。或曰:微帶說。
→谷神不死,謂造化陰陽一屈一伸常常如此,其神不死也。惟其如此,故能雖微而顯,發見昭著之不可掩也。
→谷神,道書謂其體之虛而無所不受,而其用則應而不可測;不死,謂其綱紀造化,流行古今,妙乎萬物,而生生不息。//
◤
鬼神常不死,故誠不可掩;人有是心在隱微,必乘閒而見,故君子雖處幽獨,防亦不懈。
Δ
→鬼神常不死,故真實無妄之理,發見昭著而不可揜也。
→是心,指人心而言,非道心也,然亦谷神之所爲。
→人有是心在於隱微,必乘閒而坐,故君子雖處幽獨之中,所以防之者愈嚴愈敬,而不少懈焉。//
◤
神化者,天之良能,非人能;故大而位天德,然後能窮神知化。
Δ
→神化,解見前,皆天之妙用,而非人之能也。
→故學問之功,大而位乎天德。
→天德者,神也。蓋必由善信美大以漸造乎聖而不可知之地位,然後能窮此神,知此化,浩浩其天而與之相契焉。//
◤
大,可爲也;不而化,不可爲也,在熟而已。易謂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強也。
Δ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然猶有迹也,故可爲大,而至於化,則渾然無迹矣,故不可爲。
→可爲者,猶可著力,而不可爲者,不假思勉。惟在乎優游涵泳,日新不已,熟其大而已耳。
→故易謂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所能強爲也。//
◤
大而化之,能不勉而大也,不已而天,則不測而神矣。
Δ
→大而化之,是能不勉而自然大也。
→由此不已,而漸位乎天德,則聖不可知矣,非神而何。//
◤
先後天而不違,順至理以推行,知無不合也。雖然,德聖人之任者,皆可勉而至,猶不害於未化爾。大幾聖矣,化則位乎天德矣。
Δ
天即理也易日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云者乃陌孟董飄以推行動與天俱所知無往而不合也雖然此但犬而以聖爲已任者皆可企而及之固不免假乎尸勉亦不矢爲聖人何鹽量囊司廿蓋大則去聖爲不清化則位乎天德而入乎神矣大果何害於聖哉//
◤
大則不驕,化則不吝。
Δ
驕氣盈客氣款犬几量小而有我之私者多驕客也惟犬而化則以天地爲量而無有我之私何驕吝之有然不驕易不吝難故有大化之分//
◤
無我而後大,大成性而後聖,聖位天德,不可致知謂神。故神也者,聖而不可知。
Δ
我私已也如意必固我皆是也有私則小矣必無私而後大婦大而至於成性而後爲聖焉成性者成自然也一聖詣位乎天德尉不可致知而神矣不可致舞謂非人二一囊壤霸龜散神也者即聖而不可知非聖之上又有所謂神也//
◤
見幾則義明,動而不括,則用利,屈伸順理,則身安而德滋。窮神知化,與天爲一,豈有我所能勉哉?乃德盛而自致爾。精義入神,事豫吾內,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養吾內也。窮神知化,乃養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強,故祟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Δ
幾微也能見几事之幾微則其義明矣括結礙也於日用之閒所行誣擬則其用利矣屈伸順理者時行則行時止則止也如此則自天祐之吉亦不利身固安而德亦崇矣神化天之妙用也能窮神知化則與天膽合爲山矢然豈有我之私者所能勉哉乃德之極盛白然而致耳素猶樣也謂豫先也精研其義至於入神是事素定於內欲以致其用於外求利乎外也利其施用無適不安是事素利乎外欲以崇其德於內致養於內也此皆下學之事可致力也至於窮神知化乃所養之盛自一然而致非思勉之所能強也故崇德之外則是從客中道聖人之能事故日君子未或致知也言無容力也或曰非人可知也亦通
42
◤
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長,順焉可也。存虛明,久至德,順變化,達時中,仁之至,義之盡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繼其善,然後可以成之性矣。
Δ
神即聖而不可知之神不可致思者謂不客思慮也但在人存之以不失其固有耳化即太而化之之化不可助長者謂不可作爲也但在人順之以待其自熟耳存虛明者存此祖固有之本體也久至德則非日月至意者矣順變化者順吾身之言動也達時中則適時措之宜矣此則仁之至義之盡也若文知微知彰無慧顯而皆察焉如此不舍而繼其善猶所謂日知其所耒知日無忘其所能則天之所以與我者可以戌諸己而聖神矣//
◤
聖不可知者,乃天德良能,立心求之,則不可得而知之。聖不可知謂神,莊生繆妄,又謂有神人焉。
Δ
聖不可知謂聖之至妙人所不能測也然其所不能測者乃天德艮能自然而然固有非耳目所能盡心思所能測也若立心求之則是假乎勉強待乎思惟矣故不可得而知日天德者仁義禮智之德良能即共德之能耳區毒至於不可知川神非聖之外又有所謂神也知此則莊生繆妄自有不客掩者焉//
◤
惟神爲能變化,以其一天下之動也。人纔知變化之道,其必知神之爲也。
Δ
惟神爲能變化所以岫者以其十季之動也蓋天下之動千變萬化至不耐也縮惟神爲能二焉斗盍齊其座齋而住使之齊也如此事如此彼事如彼物各付物不參差也此非善變化者不能故知變化之道者則必知神之脫爲亮肅欄測偶飄邁偶軌一戒禪趙酬謂生則俱生長則俱長收則俱收藏則俱藏//
◤
見易,則神其幾矣。
Δ
生生之謂易陰陽不測之謂神神不在易之外也故知易之所以爲易則知神之所以爲神矣
◤
知幾其神,由經正以貫之,則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幾者,象見而未形也,形則涉乎明,不待神而後知也。吉之先見云者,順性命,則所先皆吉也。
Δ
經者萬世不易之常道正則無矣缺也知幾其神者術一數云乎哉由經正以賈之則天下之事不待終日斷可識矣幾者象見而未形所謂欲動未動之間也形則涉乎明眾人皆得而知之矣何假神而後知吉之先見云只扁鍾而動則日用云爲所先皆吉也性命即性命之理//
◤
知神而後能饗帝饗親,見易而後能知神。是故不聞性與天道,而能制禮作樂者,末矣。
Δ
天之不測謂神而知則有赫契之妙焉享帝享親斲謂唯聖人爲能享帝孝子爲能享親是也蓋以火而灸於神非惻怛純至與之俱化者不能達也知神則與之俱化者矣故能享帝享親所謂郊則天神格廟則火鬼享也然神不雖易之外必薨知陰陽變化之爲易而御肅測之神可知焉故聞性與天道而後禮樂可作蓋天高地下合同而化禮樂所由作也若不聞性與天道則是州其本矣無其本而作禮樂亦不過徒爲文具耳
◤
精義入神,豫之至也。
Δ
事不可不素定乎內而豫測素定之謂也精研其義惆是非義利可否條分縷析至於妙不可測之地則素定之至矣
◤
徇物喪心,人化物而滅天理者乎!存神過化,忘物累而順性命者乎!
Δ
人化物而滅天理者人爲外物所化天理以之而滅也柯物喪心者以之忘物累而順性命者去其物欲楯乎天理也存神過化者以之//
◤
敦厚而不化,有體而無用也;化而自失焉,徇物而喪己也。
Δ
厚謂資質樸賣也敦厚則愈加謹矣化謂物從而化即誡能動物也敦厚而不化則有體而無用也化若至於自失焉則又徇物而喪已矣失謂失共在己之正也
◤
大德敦化,然後仁智一,而聖人之事備。性性爲能存神,物物爲能過化。
Δ
大德猶言大節然此大德就聖人言之惟大德處敦化几棋齋蠱鐘醴鴻觸鯉側樹繡倒升蒯墨川忽事備矣仁者體之存智者用之發若大德不能敦化則仁自仁智自智而不相須矣存神過化所謂聖火之事也見真氏小註//
◤
無我,然後得正己之盡,存神,然後妙應物之感。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過則溺於空,淪於靜,既不能存夫神,又不能知夫化矣。
Δ
無我者山意必固我之私也必如此然後正己得盡矣有綦私意則己爲敺分未正也存神者所存神妙不測也必如此然後應物忠迹矣應物物各付物有感即應也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天地之舊黍止氣施凡火物之性與物之性皆是也範圓在己則日用火倫莫不循其當行之路在人則因其道之所在而爲之品節防範在物則亦隨其所欲違其所惡因其材質之宜以制其用制其取用之節以遂其生如納之則範之中置之匡霸之內而不過焉過則溺於空淪於靜如釋氏無用之學神固不能存化亦不能知矣//
◤
旁行不流,圓神不倚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溺於流也。
Δ
易曰旁行而不流蓋日用之閒泛應曲當而不失其庇也此即圖神不倚之義謂變易以從道不滯於方也又曰百姓曰用而不知日用不知則正溺於沈而與旁行不流者相萬矣//
◤
義以反經爲本,經正則精;仁以敦化爲深,化行則顯。義入神,動一靜也;仁敦化,靜一動也。仁敦化則無體,義入神則無方。
Δ
反復也經常也曰用常行之道也義不本諸經則詭異之行矣故義以反經爲本經若正則時措之宜而義盎軸田小仁喜二能敦化則燕飄十仁矣故仁以敦化爲深化若行則厥施斯博而仁蓋顯義精而至於入神動矣然義以方外而己不勞焉雖動一靜也仁深而至於敦化靜矣然博博淵泉而出無窮焉雖靜了勳也住敦化靜一動也何體之有義入神動臥靜也何方之有或曰動山靜即無方之謂靜一動即姚體之謂亦噫
問:篇內曰義明用利,曰精義利用,曰知義用利,神化之事備矣,何每對舉互言之不一若此耶
曰:神化在人不出事物之外義只是宜而已入惟不知義故用爲不利若於事物之閒宜與不宜可與丕叫吾心處之知其各有定分而不可易精之至而入於神毫釐委曲之閒無所不悉以之致用物來願應莫不迎刃而解學至於此是即人之神化矣故曰擬議以成其變化此張子與緊爲八虛蓋張子正精義入神者故基真盡也一一
問:先後天而不違,易之本旨如何?
曰:先天而天弗違如禮雖先王未之有而可以義起之類蓋雖天所未麟而吾意之所爲自與道契天亦不能適也後天而奉天時如天敘有洲天秩有禮之類雖天之己爲而禮之所在吾心亦奉而行之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