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提點內境論
錄自修真十書雜著捷徑卷之十八
中華19*854
(前有六幅煙蘿子人體圖可參照)
【朱提點內境論】
₡
一曰宋代朱肱內景論(約當1118年)
地理志云
地開斥境
斥言其大
故斥境大境也
充遍布滿此大境者唯精氣神也
朱肱朱提點
提點您體內大境
充遍布滿
三寶因之於身
因者就也从囗ㄨㄟˊ大
徐鍇注曰
左傳曰
植有禮因重固
能大者眾圍就之
₡₡
朱提點論的內境
雖論的是五臟六腑
然要成其大者
就必須合理合宜的築基
築固靈根
存神腎間
使神氣俱生
是內丹道範疇的描述
學道者不可輕忽此文
[]
人有咽有喉,咽則嚥物,喉則通氣,二竅各不相離,喉在前,咽在後,喉主出納,咽則吞之而已。
[]
喉字從侯,自內出者,喉達之于外,自外入者,喉達之於內。
[]
所謂呼者,因陽出;吸者隨陰入。
[]
咽則因物而後嚥焉,故咽字從因。
咽應地氣,為胃之系,下連胃脘,為水穀之路,自咽門而入於胃,咽為扼要之地,又謂之嗌焉。
[]
喉應天氣,為肺之系,下接肺經,為喘息之道。
[]
自喉嚨而通於肺,肺下無竅,四有空行,以分布清濁之氣,而為氣管。
[]
肺之下有心,心之下有膈膜與脊脇,周回相著,遮蔽濁氣不上薰於心肺,所謂膻中也。
[]
膈膜之下有脾胃肝膽焉。
[]
脾者,土也,居胃之上,與胃膜相連,所以埤諸胃。
[]
肝者,木也,陰未退聽吁之而出,故其治在左,其位在右。
[]
胃之下有小腸,小腸之右有大腸,大腸之側膀胱也。
[]
小腸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凡胃中腐熟水穀,其氣自胃之上口曰賁門,傳於肺,播於諸衇;其滓穢自胃之下口曰幽門,傳入於小腸,自小腸下口曰闌門,泌別而水入膀胱,其滓穢則入大腸,大腸以其四屈而受小腸之穀,所謂傳送之官也。
[]
膀胱一名胞,胞者鞄也,以虛受水,為津液之府,故云膀胱者,胞之室也。
[]
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
心有大者、邪者、直者、有竅者、無竅者,了無相似。
[]
真心不受邪,其病者,心包也,所謂手心主是也,在心下,橫膜之上,堅膜之下,與橫膜相粘,而黃脂漫包者,真心也。
[]
其漫脂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相連者,包絡也。
[]
肝有獨葉者,有二葉者,有三葉者。
[]
腎有二,精所舍也。
[]
以腎為事,元氣屬焉,形如江豆相並,而曲附於脊膂,外有脂裹,裏白外紫,有絲二道,上系於心,下連於腎,通而為一,所謂坎南離北,水火相感。
[]
腎雖有二,其一曰命門,與臍相對。
[]
黃庭云:兩部水王對生門,又曰:後有密戶前生門。
[]
生門者,臍也,嬰兒在母腹中,取氣於臍管,母呼亦呼母吸亦吸,正與密戶相對,所謂臍者如此,與煙蘿子圖不差矣。
[]
近世刑人於市,剖而見之,乃云喉中有三竅,一水一食一氣,其誣甚矣,又云:腎一在肝之右微下,一在脾之左微上,乃以煙蘿子朝真圖為非,豈知足厥陰受病,則舌捲而卵縮,況刀鋸之恐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