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胎元神用經》
道藏輯要斗集901-914
野人郎肇注
師曰:
軍旅之師像諸葛亮者流
但那是拿主意出點子打仗底軍師
此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不是聖人等級就一定是賢人
反正你拜他爲師
他授你受
授你什麼經
神用經
你用神聽過虔敬得很
然神用無方變來變去不易琢磨
有疑問問老師
老師他怎麼說
你照著做就是
神用胎元
凝精固氣結胎
胎息長存也就對了
不過現代
醫療保健雖進步
破ˋ百歲的人瑞確很少
能用胎元者幾希
這胎元左思右想還是不通透
得再好好研究研究
胎元胎生元命
道大辭說星命家語
簡稱胎
即人受胎時間
看先天稟賦
也不是後天所能置喙
用上一點說上一些
都覺得不太對勁
但這裡標榜神用
似乎長生胎元可以經由某一種方式某一種儀軌改造
底下特言九
有十五次
不知是什麼意思
才大坐四個小時屁股就痛了真是
知至道者天不煞,服元炁者地不滅。
知至道服元炁
天不煞地不滅
燒它不得
沒它不得
天地永存
所以知跟服很重要
知>>>接天識地<<<靈性的覺醒要有
服>>>執持行事<<<不離東西南北中(正氣)
也就是說
靈識先感
正定生慧之炁方升
天不殺地不沒
永存不已
夫至道不遠,祇在己身,用心精微,命乃長久。
精微在服食
日月啣口中
看你有沒有這個能耐
這不是我講底
作者底下說底
口中本書有十處說及
南北東西左右全在口
那還有什麼不能及的
劉君《祕旨》曰:欲得長生,當修所生。所生之法,始用精微,炁結為形,形是受炁之本宗,炁是形之根元。元炁稟形之由,可察滅形之理。
經云: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元炁是身之根蒂。夫若固其元炁,自然長生之道。形中子母,何不守之?且神以炁為母,母即以神為子。子因呼吸之炁而成形,故為母也。形炁既立而後有神,神聚為子也。夫呼吸之炁,由於玄牝之門。,鼻主清炁為陽,口主濁炁為陰。夫欲修習,但泯其念,外絕思慮,內守神真。每欲修習之時,先須調炁。調炁之法,鼻微微納清炁,口微微吐濁炁,止十下二十下即閉口,一任神炁綿綿出入。`鼻所納炁,以意想至下元玄珠,濛蒙四合,即存玄珠為下元之主。不得生思,生思不成。積習之,自然凝結成珠,習為母也。既有其母,必有其子,功限運疾,其在志焉。勿思外機,一心存神,速成長生至矣。
夫神與炁相合,以意引之,循環臟腑之內,馭呼吸以上下,久習之後,則神自明而炁自和,明照五臟。細功成後,內視見其真神矣。炁和而浹通於四肢,隨意而到,亦可治他人之疾也。
黃帝內視三月而生神。心神則化生,纏錦五臟,斯言可推而得之。黃帝得此訣,內視三月而神全,則乃生天矣。列子得之九年成道,遲速由其志也。元炁隨意,靜即得。炁道通流,形體自康,玄珠為主,神自光明也。今世人神與炁子母各行,俱不相守,雖然呼吸於內,神常運物於外,如此之道,遂使炁元主掌而不通徹,既不通徹而精自散。又以神為主人,形為宅舍。主人不營於內而日用於外,自然宅舍空虛而形體衰矣。況乎人世之道,晝夜百刻之中,炁於形內總一萬三千五百息,長八萬一千寸,皆外役其神炁,無一息住於內,而冀長生不亦遠矣?
先生曰:若神炁主子母之運行,而乃長生不死,若無主掌,任自呼吸,唯主通利臟腑,消化水穀而已,不能還陰返陽,填補血腦。得此修息之門,元炁結而成胎。胎中有神,神全使其元炁。夫若未得此訣,自然炁無主掌,徒致功勤。不窮受炁之元,空傳於呼吸。元炁若全,以意想下元,炁散在於四肢,遂使肌膚充悅也。
師曰:吾以神為車,以炁為馬,終日驅驅而不倦。常存想神與元炁相合,隨意而動之不倦,故為車馬也。又曰:神能驅炁,則鼻不失息。其言至矣!神在玄珠之中,常與元炁主一呼一吸,皆內想見其真神,故稱為之主掌,令神炁混合,而鼻不失息。驅炁之法,上至泥丸,下至命門。泥丸在腦,為上元。命門在臍下三寸,《黃庭經》云,後有密戶前生門。近腰脊之末,以認下元也仙經至道,方說泄露,因感而言之,二景相蓮,可救老殘。夫存養下宮元炁滿,則使炁溯流,上入泥丸宮,是名還精補腦,故曰:二景相通也。若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若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若能息息之中神與炁常合,是謂神炁全也。夫治炁者,出炁為之息。吸者,從鼻中入,想至下元玄珠口中,與神相合也。唯澄心腹,目視呼吸。修行之時存想見其真神,為之一息全也。目瞥然生外想,神以隨意在外,唯見外景中事,使內炁元主掌,謂之息不全也。又曰:胎從服炁中結,炁從有胎中息。胎若內結,求死不得也。服元炁有息者,返覆言義也。以鼻中納炁,以意送下元中,久習自然凝結成胎。胎因元炁結而成胎,中元炁而有息,息由不可也。子猶神也,人如初受胎,漸漸而成形。
仙經曰:成功之後,男子關元炁聚精,女人胎澤不結嬰。雖動於慾不能與神爭,此是成胎之中,真返精為神。此是上清也。
夫自修之訣,能出入陰陽,合其真矣。每取夜半之後五更睡覺之初,先以舌漱掠唇齒之問,澧濁津液吐出三口,鼻收清凍炁入於胸膈之中,淘隔宿來穢滯之炁呵出三口,良久咽。吹即仰臥,展其兩手足,叩齒九遍,次依尋常喘息吐納,不得極深,直候喘息炁平,內不出外,外不入內,閉炁咽元炁一咽,以手隨意炁摩下,引至炁海之中,二十日後炁通滑又加一咽,不用將手摩引,經兩月后更加一咽,一炁三咽,一年後一炁四咽,無所妨損。每日子後午前空腹咽之,時時十咽五咽,不得吸入外炁,每至子前午後,不得咽之。
經曰:子後午前皆屬于陽,子前午後謂之陰。夫休根者每至食時漱口,存想上元兩條白炁從腦中出,大如布棧,沿流項至背膂,過入於臍下炁海之中,漸漸聚炁如鵝子大,一團香馥,自然不飢,不得雜想,恐有性亂。或有疾病,口乾舌澀,喉中咽塞,皆是上焦熱極,即以五更鼻吸清凍之炁入胸膈,淘蕩卻呵出三五十止一二百呵,漸覺口中甘甜,是熱退散,即住,不得過妄。如水藏冷,即以早晨日出之時鼻擋陽炁,以口吹出百十吹玲炁,如有病苦之處,一切疼痛,蛇竭蜇咬狼狗所傷,但以靜意坐臥,閉炁存想,所患之處以炁攻之一二百度,無不痊愈也。冬月腳
玲,但以咽熱炁以意存想直至腳心下,煖即住。如飲酒小戶者,但隨器物旋旋呵出緬夠之毒力,即不醉也。赤水者,血也;玄珠者,炁也。炁者,神也。每修習之時,面束或南而坐,兀然冥目,以目存想下丹田臍下三寸兩腎之間方三寸,左青右黃上白下炁中赤之炁。
口訣曰:大如彈丸黃如橘,有光焰,上一赤子名元先,字帝卿;中一真人名子丹,字光堅;下一嬰兒名元陽,字谷元。其神身長各三寸,環赤衣赤履,坐金狀,手把金爐玉匕,具,晝在上丹田,夜在下丹田。
即說陰丹七返,水唾血精腦神炁也。夫欲養神,先須養炁,養炁先須養腦,養腦先須養精,養精先須養血,養血先須養唾,養唾先須養水。水者五華之津,五味之精,當在舌下兩齒之問傍,名日水池。咽下肺脈之主,則化為唾,唾入心之間則化為血,血二百五十日入腎脈中則代為精,精入腦脈之中則化為泥丸宮。宮中有兩條脈,夾脊膂流下貫入於黑海之中。夫黑海王則聰明也。
真人曰:仙家大忌慎怒,不得亂泄言語,賢君秘之。
導引訣
兩手相授如洗面,兩手相擦令熱,揩面令面元皺。如戰士挽硬弓,左右三遍,握拳左右前築數迴,兩手各向上如托千斤石,左右同。大坐,握固,斜身如排山,左右同,以拳慢舒向前,急掣向後。跑抱頭宛轉名抽關,兩拳據地,縮身曲脊,上下三舉兩拳,各返捶背三下,大坐,伸腳,用手叉返掣數回,起立,以手叉腰,拗身向後三回,熱授手熨兩腳心與腿膝,未起,兩手相叉夾項爭力數回,殷伸返張側掣宣搖百關,授兩手令熱鬱兩目,引至耳前,兩手旋耳三十遍,時時作之,授手令熱,按鼻兩傍,閉黑為之,氣通即止。
真人曰:長生時子後午前,咽津七遍,閉目平坐,內視存見五臟六腑。夫若久久行之,自然明了。夫初學服黑,即須耳元所聞,心元所思,漸起於三息五息一舒黑,更漸吸之。若止十二息不舒黑,得小通也。百二十不舒,得大通也。夫清齋休根,存日月在於口中,晝存日,夜存月,大如環,日色赤,有紫光九芒;月色黃,有白光十芒。存日月在於明堂中,日在左,月在右,常存咽芒之黑液,如睡存日在額上,月在臍下,若身有不安,反舌塞喉,咽唾元數,退即住。天黑所在,隨神黑之所生,神在則黑成,神去則黑虛。黑者,二十四神之正黑,黑亦成神,神亦成黑。黑散則為雲霧,黑合則為形影,出化為仙,入化為真,上結三元,下結萬物,存帝一真君。祝名都閉目,存諸百神變成白黑,如姻之狀從玄珠中出莖孔中,來入我口中,鬱鬱良久,覺見白黑下出莖孔,出兩腳底,出兩腳心,出冠纏中,乃至一身與白黑同煙上下良久,白黑忽變紫雲,鬱鬱入我口內,歸於頭中,下五臟中,充滿腹內,又從兩腳心出,兩手心出,下至莖孔冠纏中,一身鬱鬱,上下與紫雲合,形不相見也。須臾,又存想紫黑充滿左右一室之內,又存想口出風黑,扇於紫雲,令徘徊轉繞成一真人,男形身長三寸號日大洞帝一尊君。又存尊君直來入口中舌下,又上昇紫房中六合宮內,端坐向外,尊君左手把兆五籍,右手把兆五符,尊君口左邊有日光九分,尊君口右邊有月光鬱鬱,或白或赤,常光黑下入五臟六腑百節之內,一身之中,狀如白日,宜心咒曰:
大洞帝一,太素尊靈,父寧母靜,二合雙成,百真大混,一回性生,身結八姻,乃變元嬰,日月寶光,動我體形,太一在上,願與帝并,泥丸寶玉,五臟華明,長合日月,手執洞經,立為仙公,神昇上清,三十九童,全符羽庭。
常存大洞帝一尊君在於鼻下人中上唇內齒內外,坐立起居常須在意,尊君口銜日月,明照萬洞。未行炁時,先存心中燭火燒遍身上下,蕩除五穀之炁毒,若不燒之,必能擁寒,燒不可久,久即令人煩燥。存火訖,即須行炁,不得雜想,任炁微微,元炁自通徹,以意行之。欲行炁道,先須斷穀,漸漸學之,不宜頓也。一年之后,炁道充實,自然不飢。
腎神六人,司徒、司錄、司命、司隸、校尉、卿,左右分為八百五十。日月精靈之炁,人之根本,左為玄妙君,右為玄元君。虛元相生,寒暑相成。沖和先生授龍崗服炁訣:夫形之所恃者,炁也。炁之所依者,形也。炁全形全,炁竭形斃,是以攝養之士莫不煉形炁而保其生,未有有形而無炁、有炁而元形者也。即形之與炁相須而成,豈不皎然哉!余夙慕至道,披尋經史,自行守慎,約向十餘載,所見所聞,殊不愜心。於大歷年中遭遇羅浮王公自北嶽而返,倚策郵亭,依然相顧。余意其異人也,延之與語,果乃有道之君子。哀余懇志之心,便賜吐納修真之道,悉傳於口。其人言五牙、六字及諸服熙法皆為收炁。收炁剛勁,非俗中之士所宜也。至如納炁是日胎息,唯有行炁是正道,修身之基本也。
進取訣:凡欲服炁,先須高雅密室常以左右焚薰陸香,仍以狀薦厚軟,高三二尺,溫煖,枕高一寸,夜半之後生炁之時,五更睡覺之初,呵出腹中濁羔九通,若要調息即不在半夜五更,但看天炁柔和,腹空之時。導引行炁,閉目,叩齒三十六通,以警身中神,以手按目兩毗,按鼻左右,旋耳摩面,拔關托石,隨事少少引,宣暢百節,乃以舌柱上聘,欲掠津液滿口中,即以咽下三通,使進於五臟,面有光澤,兀然放神縱心,自在如大空身,萬累都遣,然後淘之,皆須閉口握固,以閉玄房與卻精邪。初學服炁,炁未流行不得握固,待到百日止半年,覺神炁通暢,身上汗出,可握固為之。
淘炁訣:凡人五臟各有一神,夜外閉息,如覺後服炁,先乃淘轉腹內,令宿食故炁得出,然後調脈其法,仰外閉目,握固,仍兩拳於乳側,堅兩膝,舉背及屍,閉炁鼓海中之炁,使內外斡而轉之,呵出一九遍則調之。
調炁訣:夫調炁之時,妙在乎咽。世人因依外炁以為內炁,而不能分別。吐納在密而用炁,勿使錯性。故知人稟天地而生,身自有元炁而理。每咽納則內炁與外炁相應,自然海中隨炁而至收吐候中日一吐納之際則輒閉口速鼓而咽之,令使郁郁然,有聲汨汨,左邊而下經二十節,如水瀝坎,聞之分明也。別從右而下,如此則內炁皎然,而別以意送下,用手摩之,令入炁海。炁海,臍下三寸,亦謂之下丹田。初服炁人上焦未通,以手摩而助之,速令快下咽,或未下微用少力蹙而咽之,務令有聲而下,若覺炁通流,不摩亦得。三閉口三連咽,更二乾咽,號日雲行。一濕咽,取口中津液和而咽之,謂之雨施。初服炁人,炁未通流,每一兩咽則施行之,不遽得三連咽也。一年細功方得小成,二年三年方得大功也。
行熙訣日:下丹田近後有二穴,通於脊脈,上連泥丸。泥丸,腦官。每三連咽則速存歸下丹田中,以意想此元炁,令入二穴,作兩條白熙夾脊雙引上入泥丸,薰蒸諸宮,森然遍下毛髮頭面項頸兩臂手指,一時下入胸膈、五臟、皮膚、中丹田心宮,次第灌注,卻歷下丹田,至于三三星遍屍腦,下入膝踝,達於涌泉腳心也。所為分一炁而理,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亦由天地之有泉源,非雲雷而騰動,則元以潤於萬物。人有津液,非漱咽則元以灌於五臟,還精補腦,非交合則不能走而上之。咽服內炁,非吐納則不能相引而用之。是知淡泊之道,運用之理,所以法天像地也。夫存想身中濁惡結滯邪炁淤血被正炁盪滌,皆從手足指節端然而出,為之散炁則展手指,不須握固,如此一度則是一通,通則無病,又復調之使炁平平,又復鼓咽,一如前也。閑鼓咽至三十六咽為之小成也,若未絕粒,常須少食,務令腹空,然得虛靜元問坐外,腹空則咽之十度,自然三百六十咽矣。若久服炁通頓至三百六十亦得,為之中成。一千二百息,為之大成。如不能煉形易質,凡同枯木,元精光也。
煉炁訣曰:餘暇服炁。入室脫衣,散髮仰外,舒展兩手,勿得握固,梳頭髮令布於席上,則以調炁咽之。訖,便乃冥心絕想,任炁所行,如過理絕悶即以吐之,喘息稍急則須調之,候炁通流漸漸加至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即令通身汗出,如有此狀,即是效也。安心定意,且外勿起衝風,候神情爽朗,若炁昏欲外,勿得行炁,四體不暢亦勿為之。十五日一度為之。
閉炁訣曰:忽有修養乖宜,偶生病患,速投密室,依調炁法布其手足,則以調炁咽之,想念所苦之處,以意想注,閉炁攻之。若是炁極則調之,訖,更以相續不斷攻之,炁急則止,熙調亦復攻之,或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攻覺所苦處,汗出通潤即止。如未痊,則每日半夜之後五更晝日之前,頻頻作意攻,以差為度,但有疾處攻之,元不愈也。
布熙訣曰:布炁與人療疾,先問彼患人五臟所苦之處,取己之炁布入彼人身,止令病者面其方所,息心靜慮。此布炁亦似咽炁,其疾自消,百邪永絕矣。
調炁訣曰:夫人食五味,五味各歸一臟,每臟濁炁皆納於口,亦出於口。又六腑三焦穢滯併投合成濁炁,每至睡覺之初,葷穢之炁自不堪聞。凡口乾舌澀,面兩頰光澤不能吃食,此是上焦熱候,即須依門戶大開口一二十通,即嗚天鼓七下,九下即以咽之,津液但候口中清甘泉出,即是熱退,五臟凍也。若以口中津液玲淡,食飲無味,心間佯佯不受水穀,即是玲候,即以吹理之。
飲食守護訣曰:凡服炁之人吃物須有避忌,可食者物則食,不可食者莫食,食必有損正炁則脈亂,有所益則常食,元益勿食。每日平旦食少淡粥或胡麻子粥,益人脾炁,兼足津液。日午食少淡緬餌飪,餅亦得,不得乘熱吃之,恐亂正炁。蔥藍羹亦好,諸飯食宜令軟熟甜淡,大麥經四時好食,不必多矣。臨時堪食者,食之。若有人靜修齋戒亦昇仙矣。三十六禽直日及本命屬,並不可食,棗、栗、芋子、麥、英,不宜多食,發動邪炁。有單南蜀草亦得食,乍可微微a似飢,不得輒令傷飽,飽則傷心,五臟閉塞,炁難行也。熱物鹹酸辛辣陳敗之物,炁難行也,食了即須呵卻腹中之毒炁,令人腸胃虛靜,若誤食一口,毒物腹內有毒也,切宜慎之。每欲食時,先須咽三五口炁,與食為主,兼吞三二顆生炁豆,引炁通三焦,和臟腑,明目,驅趁惡物,消穀食以助正炁,功用不可備舉。《太清經》中別有方法。夫服炁後有穢炁,下泄不可忍,留恐疾生耳。每日空腹隨性飲酒好者一杯,冬即溫飲,夏即玲飲,亦能助炁遣諸邪炁,所戒在多,多即昏亂,醉即傷神,臧炁損壽,若事不獲已且飲罷即呵出三五十下,飲即大開口,呵遣出緬夠,毒即不醉也,亦不中酒,不失酒食味。不用衝生產之家、死亡之穢,乘六畜走驟,勿衝臭穢,有損正炁,若卒逢之,速宜避之,如惡炁入腹,即以調炁盪滌逐出。如飲酒,即飲三兩盃,不飲即用正炁淘出,如不肯出不須過理逼之,但任漸漸出之。若此上三焦熱終須調炁理之,使炁平和。少食油膩,勿令觸正炁,若曾犯不令再犯服炁,一年通,三年功成,元炁遂凝,擬有觸犯不能為患也。日服千咽,亦不懼多返也,漸從此始矣。經曰:炁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一年易炁,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髮,九年易形,三萬六千神皆化為仙,號曰真人矣。修功不息,關節相連,五臟相固,內炁不出,外炁不入,寒暑不侵,昇騰變化,壽同三光。
休根訣:依前勤修三年之後,正炁流通,精髓實滿,百神守衛,三尸逃走,自不欲聞五穀之炁,常思不食要絕難也,但覺腹空即須咽之,元問早晚,何須約限,兼可以藥物相問服之,人多不解,服熙區區,終日以藥為務,故為未得,亦非上士之用也。
《黃庭經》云:百穀之實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亂神明胎炁零,那能返老得還嬰。三魂忽忽魄靡傾何不食炁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黃寧。守護訣云:世人率多嗜慾,古今共然。
仙經曰:夫人臨終方始惜身,罪足而思遷善,病成而求其藥,天網己發,何以追之。賢者固未危之命,不依人寰,攝心慕道。道者,炁也。炁者,身之主,主者身之命,命者身之根也。若惜精保炁,始全其生。
行炁訣曰:道者,炁也。保炁得道,即長生矣。神者,精也。精在則神明,精散則神去。精者血脈之川流,輔骨之靈液,精盡則骨枯,骨枯則死,非固道矣。道者務其精,常須存守彭祖口付務成子日唯閉其精,不畏寒暑。其人自然恬靜。余數閉之。
經曰:道不在煩,能不思聲色,不思榮辱,不勞形體。常須導引,內炁安息,可得千歲。更求上藥,可能長生。如能不泄,是名服精。夫若萬慮皆息,為其寡慾,可以增壽也。每朝早旦未起之時,先須叩齒七下至九下,面束跪坐,調黑平和,鼻取清黑入,口吐濁黑出,以手相摩,隨事導引,舌柱上鍔,集漱津液滿口即咽,三咽則止。即以次消息頭上至腳心下各七遍,為之治諸骨節,通流黑脈,宣瀉滯濁,用補虛勞也。
去三尸九蟲方
夫尸者有九蟲:一伏蟲,長四分;二蛔蟲,長一尺;三白蟲,長一寸;四肉蟲,狀如爛杏;五肺蟲,狀如蠶;六胃蟲』狀如蝦蟆;七膈蟲,狀如瓜瓣;八赤蟲,狀如生肉;九蟯蟲,狀如菜蟲。唯有伏蟲是諸蟲之主,蛔蟲貫心則殺人,白蟲相生,子孫轉大至長四五尺,亦能殺人,肉蟲令人煩悶,肺蟲令人咳嗽,胃蟲嘔逆,膈蟲令人好唾,赤蟲令人腹嗚,蟯蟲居人胴腸,多則令人患癩痔,亦為瘡疥風等。人身中皆有九種,不必盡多,別有治方:
管眾五分,主蟯蟲白翟蘆十二分,主蛔蟲蜀漆三分,主白蟲蕪萸五分,主肉蟲石蠶五分,主伏蟲厚朴三分,主脈蟲狼牙四分,主胃蟲僵蠶四分,主腸蟲。雷丸子六分,主赤蟲。一名鴉獨,二名土竽子藤,如葛而細葉
右件九味,皆以文武火焙令黃,細細搗羅,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日粉漿水內服五丸,一日三服,加至十丸。十二日微取滯濁,六十日百病愈。服者量力,且令少即妙。婦人若服,即須齋戒,即得服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