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發微辨正序
宋之南渡也新安郡有文公朱子生焉距
朱子之卒不數十年寧之同姓先達魯齋
先生與同邑虛谷方公相望而起以倡明
朱氏之學虛谷嘗達而見用文章播海內
遠近仰之魯齋隱居林谷窮天人之理探
造化之源於聖賢經傳無不讀而尤盡心
於易凡歷代史志暨名儒異聞之士所論
天文地理陰陽律呂性命鬼神之奧者無
不窮索而所宗主則宋之周程張邵朱六
君子也嘗紬繹朱子所釋周子太極圖說
以闡明孔子易有太極之旨復因邵子皇
極經世之傳以深究宓羲先天之妙晚年
著天原發微五卷以大易爲根柢周邵太
極先天二圖爲統要掇取往聖先賢之格
言而爲之辭大者爲綱小者爲目總成二
十五篇以况天數二十有五其首篇曰太
極者統天地萬物之理而名之也羲文周
公未言孔子晚贊易始言之繼之者周子
無極而太極邵子道爲太極是也次曰動
靜者周子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
動一靜互爲其根是也次曰靜動者言靜
爲動之根先天圖坤復之閒爲無極邵子
謂天地人之至妙至妙者也次曰辨方者
先天圖陰終於子半陽始於子半明造化
終始於北方也曰玄渾者乾健坤順大無
不包而萬物由之以出也已上五篇約而
論之動靜生塵匿醫匿生天地天地生塵
物而太極實爲之主此萬化之匱也其第
六曰分己孟醴之以衍五又繼之以慨柔
何也曰繼之以衍五者太種圖謂分陰分
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木火木金土
是也繼之以圍蒙而列太膠太陛少圈少
陰者經世謂一兮爲四即大傅兩儀生匹
象是也其見於贊爲七八九六形於地爲
水火土石著於天爲日月星辰變而通之
其義無窮也曰少陽少虞一縮備吉墨辰
之象矣復列天疆一篇何也日天樞中宮
天極星太乙之常居也星辰中而有天極
猶人類中之有大君故特表而出之也夫
有理則有氣有氣則有數前之所論者氣
有萬殊而本於太極之一後之所論者數
有萬辨而起於中宮之一此天樞所以居
二十五篇之中也其十四曰歲會者言日
月之行一歲有十二會即一歲以推一元
十二會包括往古來今無不在是此經世
書所以衍其妙也曰司氣者以四時分十
二月又分二十四氣七十二候使民法天
時察物變也曰卦氣者以四卦配四時六
十卦配一朞之日即焦京所傳治曆明時
之道也曰盈縮者謂一年之日有氣盈朔
虛之不齊故置閏以成歲也已上三篇明
聖人用數之妙所以裁成天地之道而不
忒者也其十八曰象數者謂河圖洛書易
範所自出象數之所起也其十九曰先後
者伏羲易爲先天文王易爲後天孔子贊
易兼先後天也曰左右者以左旋右旋言
天道日月一也河圖洛書二也先天圖三
也總二篇論之先天以開物後天以成物
左旋以生物右旋以成物也其廾一曰二
中者天數五爲中地數六爲中君子法天
則地時中也其廾二曰陽復者自午月一
陰生至亥月則純陰矣至子月卦歷七變
而一陽復生故曰七日來復天行也陽爲
善陰爲惡君子法陽之復復於善也其廾
三曰數原者言數之變無窮而其原則一
觀諸伏羲之卦畫大禹之九疇孔子之大
衍皆妙極道數者也秦漢以下言數者流
於術而已獨邵子闡先天之學爲得之朱
子集大成又貫理數而一之者也苟有志
於數學者求之三聖二賢斯有以得其原
也其廾四曰鬼神者張子以二氣之良能
言之謝氏以天地閒妙用稱之誠有未易
言者其所以殿諸篇之後欲學者明天人
之常道而後求諸此也末篇曰變化者在
天地有陰陽之變化在人有學問之變化
知變化之道則匹夫可爲舜塗人可爲禹
而學問之功於是爲大也嗟夫天人之理
一而已矣天地一太極吾身亦一太極也
天之陰陽五行即吾之健順五常也太極
流行於萬化中即吾心之酬酢萬變而不
失其道者也第人之生有氣稟之不齊則
太極有不能皆全者矣學者之由教而入
也其必於萬事萬物中求其理之所在而
反之身焉則有以變化其氣質開發其聰
明而太極復全於我矣先生所以輯二十
五篇之書而致重於首末者其微意豈不
在於是乎仰又聞先生在當時其纂輯是
書也虛谷往復數十札相與剖析辨難多
矣其推敬之辭有曰執事不特年高於某
識見亦高不特吾鄉無之恐當世未必有
斯人也由是先生身雖隱而道益尊及書
成年七十餘矣既沒世而益大行得之者
如獲珙璧板燬於兵火猶競錄以傳逮今
幾二百年而益盛寧嘗得原刻本讀之味
其辭可喜可愕觀其論數從橫變化無所
不合意其得於邵子爲深論理本程朱子
發明至到者固多但精擇之未至而未免
有失予固重其爲寶而猶恨其有瑕嘗欲
考據先儒之說而辨正之然未暇也吾友
程孟張惟達咸曰誠如是斯有以全魯齋
之美矣幸蚤成之於是始事於天順庚辰
三月塾賓朱儀贊之任勞閱錄越明年二
月書成晦者明訛者正同志喜曰是書必
傳無疑使九原可作魯齋必有以愜其心
也於是孟與儀復輯圖卷首以資考索且
謂天人性命之理誠有難言者宜序之以
告當世大人先生印證其可否而賜教之
則斯文之幸也是月望日新安歙邑鮑寧
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