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菴易說__二十四氣
介菴經說補__易說
楊慎
79-85
《二十四氣》
二十四氣之名
散見諸經
其原出于易說卦
帝出乎震一章
即分至啟閉八節之卦象
凡八風八維
八方八音
雲物之說
皆原于此八卦之中爻
當分至啟閉共二十四爻
即二十四氣之象也
冬至一陽生
故坎之中爻應之
夏至一陰生
故離之中爻應之
其餘依次而推
每爻各司一氣象與名義
無不相符
故歷代奉行
確不可易
其相次之序
詳見周書時訓周月二篇
唐書大衍厤議及
太平御覽引周書
此文與傳本皆同
蓋此即古帝王授時之大綱
夏之小正
周之月令
管子之幼官
及七十二候
王居明堂
禮皆由此推訖者也
自劉歆作三統厤
妄爲改易
以驚蟄爲正月中
以雨水爲二月節
以清明爲三月中
以穀雨爲三月節
于是古法始亂
班固作漢書
述其說爲律厤志
于驚蟄注云今曰雨水
于雨水注云今曰驚蟄
于穀雨注云今曰清明
于清明注云今曰穀雨
月令鄭注亦曰
漢始以驚蟄爲正月中
以雨水爲二月節
蓋自古授時之序
除三統厤外
未有不遵用古法者
故班與鄭
特著明之
惟蔡邕月令章句
及鄭君考工記注從三統
且誤謂啟蟄即驚蟄
月令正義
因此反以歆所改易者爲古法
以歷代奉行者爲歆之變法
王應麟又謂
正月中氣
本名啟蟄
因避漢諱
改曰驚蟄
近入從正謹之說
反謂周書之文
是後人所改竄
甚有改周書以從三統者
可謂是非倒置矣(
蔡鄭
所見
三統厤與今漢志所載者同孔氏所見漢書律厤
志乃後人依古法改訂者故正義之說顛倒錯亂)
按古法正月立春次雨水者
坎之後
受之以艮
艮之初爻爲大寒
中爻爲立春
此二爻皆陰
仍是坎水寒凝之象
坎爲水
艮爲山
立春以後
臨之二陽
達于地上凍解水化
山以坎之水氣上騰爲雲
故艮之陽爻其象爲雨水
此即正月辟卦泰
三爻應氣之初象也
(
羨夕消思皆應十一月中氣酉比說謂立舂即懽尋卦非是玉)
時圈氣已漸及于人韻爲陰所湛抑即敕具之棄至一月則氣固而臼曰而上麗矣故其氣曰躡縶此于卦象爲扈之初父干消園廬疆卦一交之第四侯自艮而圄之象也消息之卦踵以一交回口分爲六置巴于下月之中口惟共臨固故日間贄至泰之一交人侯俱邑此時上醫下回園睡固倚曰之出入醒夜均齊故曰舂分于呂口之中又汲風卦大壯之圃蒙困之廬之圍交目酉
《亳》昆之田以大刪之田吏貢盥之九四求主陰一圓亦分囿也圃文之初侯始顯埋疑不醒霸散甲之夕園乾四之或圍也及一進而天咎醫氣消退翼得其時故大壯之悶侯氣曰清明乃屢卦闔同爻之璽以入事言之爲臣而圄酬恪忝爲學而彈德修葉皆清胡在躬之顯也共閏在乾之圍爻且管子幼目篇謂立舂後六十固清明兵古法符合可知清明黃一月顯氣非中氣矣由是大壯匝爻之氣進愈無疑八侯悉終湯氣乃上格于天成飛睡在天圍行雨醯之象矣故一月中氣爲穀雨此于八卦爲巽之初又于息卦嘯決之九五央之九五叩乾之九五也一月之初越有小旱即因九四之醴尚未及天故五屯蓋當澤不及物迫四陽洛天奉至聖而躋犬囂至至稟無不如百穀之得畜雨此亦天時人事可以互謹者矣改贄乃立翼之灰侯左傅云啟蟄而郊即謂郊用上辛也此與一凡之驚川一氣一一侯判然不同改蟄即夏小正之正尺啟蟄伯夷所謂廬具之麻正建干孟春于時冰伴發蟄也團語里革云土蟄發亦圓隋此此謂蟲歌蟄于地者也驚蟄乃月令一月之贄蟲咸動嚴尸始出夏小正一月十昆小蟲抵蚳也凡蟲之走者蟄于土飛者蟄于木正月剖陽將達于地上故地中之蟄發動一月一陽己達于地上故不三之蟄驚起不得溫以爲助漢八諱啟俱作嗣未園有作驚者考工記注云啟蟄孟暮之中也以月令注訟參之此乃鄭從一統之誤酬從盧固驪一法故有此圖箭月合正義不料正泛巳失經義乃又謂通卦屬及今麻背以晴匪爲一月節穀而爲一月中苴襟皆與龐謹律寐圍此不固固古法廊漠寐誣歷代之底且苴誼麗廬矣圓囿飲四因古法氏固注從共轂共雕醴氏匡合買句皿盥籍圓者孔氏覃照見漢志悶求關後人英蠱粟乃廷比
依劉歆之說
于經義全不可通
此乃經典中授時之大端
必不可以不辨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