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

意象論語01

意象論語01
依的本子──
趙衛國 田舉 情景論語(論語別解) 遼寧人民出版社
 
論語集解義疏
魏 何晏 集解
梁 皇侃 義疏

論語學而第一(凡十六章
∮疏
論語 是此書總名。
學而爲第一篇別目。
中間講說 多分爲科段矣。
侃昔受師業自學。
而至堯曰凡二十篇 首末相次無別科。
而以學而最先者 言降聖以下皆須學成。
故學記云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
是明人必須學乃成。
此書既遍該眾典以教一切 故以學而爲先也。
而者 因仍也。
第者 審諦也。
一者 數之始也。
既諦定篇次 以學而居首 故曰學而第一也。
〇我們現在談的是意象
〇專挑有意思的來
₡₡
受師業自學←←
承繼也。師業 受業也。自學 自我探取也。
他追隨老師的教導 接受學業(研究學問之道)
〇依然不能自滿
自強不息底 摳呀摳的
〇他摳呀摳的孜孜不倦幹嘛
₡₡₡
〇學無止境 受之不足故
〇所謂受之不足 成形者沒有老師的一半
〇那等於說 學之不業
〇承繼不了事業 創成無效 有辱師門 不能青出於藍
₡₡₡₡
〇所以說嘛 一代一代的傳承 是一代一代的辛苦
〇要不累人 也要自己足夠堅強
〇若然循師的那一半 不再增進
〇累師敗教 沒有不成爲罪人的
〇故受教可不好受
〇隨便拜一拜 末後終將自嘗惡果
〇因爲學不全故 反類犬也
〇當個看門狗便是 永遠也當不了主人的
 
 
↓↓↓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
Δ
馬融曰 子者男子之通稱 謂孔子也
王肅曰 時者
學者以時誦習之
誦習以時 學無廢業
所以爲悦懌也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Δ
苞氏曰 同門曰朋也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Δ
愠怒也凡人有所
不知君子不愠也
∮疏
子曰至子乎(云子曰者)
子者 指於孔子也。
子是有德之稱 古者稱師爲子也。
曰者發語之端也。
許氏說文云 開口吐舌 謂之爲曰。
此以下是孔子開口談說之語 故稱子曰爲首也。
然此一書或是弟子之言 或有時俗之語 雖非悉孔子之語 而當時皆被孔子印可也。
必被印可 乃得預錄 故稱此子曰 通冠一書也。
(云學而時習之者)
此以下孔子言也。
就此一章分爲三段。
自此至不亦悦乎爲第一。明學者幼少之時也 學從幼起 故以幼爲先也。
又從有朋至不亦樂乎爲第二。明學業稍成 能招朋聚友之由也 既學已經時 故能招友爲次也。
故學記云 一年視離經辨志 三年視敬業樂群 五年視博習親師 七年視論學取友 謂之小成是也。
又從人不知訖不君子乎爲第三。明學業已成 能爲師爲君之法也。先能招友 故後乃學成爲師君也。故學記云 九年知類通達 強立而不反 謂之大成。又云 能博喻 然後能爲師 能爲師 然後能爲長 能爲長 然後能爲君是也。
今此段明學者少時法也。謂爲學者。白虎通云。學覺也。悟也。言用先王之道。導人情性。使自覺悟也。去非取是。積成君子之德也。時者。凡學有三時。一是就人身中爲時。二就年中爲時。三就日中爲時也。一就身中者。凡受學之道。擇時爲先。長則捍格。幼則迷昏。故學記云。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是也。既必須時。故内則云。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八年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學書計。十三年學樂。誦詩舞勺。十五年成童舞象。竝是就身中爲時也。二就年中爲時者。夫學隨時氣則受業易入。故王制云。春夏學詩樂。秋冬學書禮。是也。春夏是陽。陽體輕清。詩樂是聲。聲亦輕清。輕清時學輕清之業。則爲易入也。秋冬是陰。陰體重濁。書禮是事。事亦重濁。重濁時學重濁之業。亦易入也。三就日中爲時者。前身中年中二時而所學。竝日日修習不暫廢也。故學記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也。今云學而時習之者。而猶因仍也。時是日中之時也。習是修故之稱也。言人不學則已。既學必因仍而修習日夜無替也。之之於所學之業也。
亦猶重也。悦者懷抱欣暢之謂也。言知學已爲可欣。又能修習不廢。是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彌重爲可悦。故云不亦悦乎。如問之然也。
凡有德者皆得稱子。故曰通稱也。
子乃是男子通稱。今所稱子曰不關通他。即指謂孔子也。
背文而讀曰誦也。然王此意即日中不忘之時也。舉日中不忘則前二事可知也。
不亦說乎?
亦猶重也。悦者懷抱欣暢之謂也。言知學已爲可欣。又能修習不廢。是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彌重爲可悦。故云不亦悦乎。如問之然也。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此第二段。明取友交也。同處師門曰朋。同執一志爲友。朋猶黨也。共爲黨類在師門也。友者有也。共執一志。綢繆寒暑。契闊飢飽。相知有無也。自猶從也。學記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今由我師德高。故有朋從遠方而來。與我同門。共相講說。故可爲樂也。所以云遠方者。明師德洽被雖遠必集也。招朋已自可爲欣。遠至彌復可樂。故云亦也。然朋疎而友親。朋至既樂。友至故忘言。但來必先同門。故舉朋耳。悦之與樂倶是懽欣。在心常等。而貌跡有殊。悦則心多貌少。樂則心貌俱多。所以然者。向得講習在我。自得於懷抱。故心多曰悦。今朋友講說。義味相交。德音往復。形彰在外。故心貌俱多曰黨也。故江熙云。君子以朋友講習。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遠人且至。況其近者乎。道同齊味。歡然適願。所以樂也。
鄭玄注司徒云。同師爲朋。同志爲友。然何集注皆呼人名。唯苞獨云氏者。苞名咸。何家諱咸。故不言也。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第三段。明學已成者也。人謂凡人也。慍怒也。君子有德之稱也。此有二釋。一言古之學者爲己。己學得先王之道。含章内映。而他人不見知。而我不怒。此是君子之德也。有德已爲可貴。又不怒人之不知故曰亦也。又一通云。君子易事。不求備於一人。故爲教誨之道。若人有鈍根不能知解者。君子恕之而不慍怒之也。爲君子者亦然也。
就注乃得兩通。而於後釋爲便也。故李充云。慍怒也。君子忠恕。誨人不倦。何怒之有乎。明夫學者始於時習。中於講肆。終於教授者也。凡注無姓名者。皆是何平叔語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