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出修行方便禪統經序
禪統>>>頻伽藏作釋統
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
〇出三藏記集,第九。在明南藏,跡字函,卷九。
慧遠
夫三業之興,以禪智爲宗,雖精麁異分而階藉有方,是故發軫分逵。塗無亂轍,革俗成務,功不待積;静復所由,則幽緒告微,淵博難究。
然理不云昧,庶旨統可尋。試略而言:禪非智無以窮其寂,智非禪無以深其照。然則禪智之要,照寂之謂其相濟也。照不離寂,寂不離照;感則俱遊,應必同趣。功玄於在用,交養於萬法。其妙物也,運羣動以至壹而不有,廓大象於未形而不無,無思無爲,而無不爲。是故洗心静亂者,以之研慮;悟徹入微者,以之窮神也。
若乃將入其門,機在攝會,理玄數廣,道隱於文。則是阿難曲承音詔,遇非其人,必藏之靈府。何者?心無常規,其變多方;數無定像,待感而應。
是故化行天竺,緘之有匠;幽關莫闢,罕闚其庭。從此而觀,理有行藏,道不虚授,良有以矣。
如來泥洹未久,阿難傳其共行弟子末田地,末田地傳舍那婆斯。此三應真,咸乘至願,冥契於昔,功在言外;經所不辨,必闇軌元匠,孱焉無差。其後有優波崛,弱而超悟,智絕世表,才高應寡,觸理從簡。八萬法藏,所存唯要;五部之分,始自於此。因斯而推,固知形運以廢興自兆,神用則幽步無迹。妙動難尋,涉麤生異,可不慎乎?可不察乎?自茲以來,感於事變,懷其舊典者,五部之學,並有其人。咸懼大法將頹,理深共(一作其)慨,遂各述讚禪經,以隆盛業。其爲教也,無數方便,以求寂然;寂乎唯寂,其揆一耳。而尋條求根者衆,統本運末者寡;或將暨而不至,或守方而未變。是故經稱滿願之德,高普事之風,原夫聖旨,非徒全其長,亦所以救其短。若然,五部殊業,存乎其人。人不繼世,道或隆替廢興,有時則互相升降。小大之目,其可定乎?又達節善變,出處無際;晦名寄迹,無聞無示。若斯人者,復不可以名部分。既非名部之所分,亦不出乎其外別有宗,明矣!每慨大教東流,禪數尤寡,三業無統,斯道殆廢。頃鳩摩耆婆,宣馬鳴所述,乃有此業;雖其道未融,蓋是爲山於一簣。欣時來之有遇,感寄趣於若人,捨夫制勝之論,而順不言之辯,遂誓被僧那,以至寂爲己任,懷德未忘,故遺訓在茲。其爲要也,圖大成於末象,開微言而崇體;悟惑色之悖德,杜六門以寢患;達忿競之傷性,齊彼我以宅心。於是異族同氣,幻形告疏;入深緣起,見生死際。爾乃闢九關於龍津,超三忍以登位;垢習凝於無生,形累畢於神化。故曰無所從生,靡所不生,於諸所生,而無不生。
今之所譯,出自達摩多羅,與佛大先。其人西域之俊,禪訓之宗;搜集經要,勸發大乘。弘教不同,故有詳略之異。達摩多羅,闔衆篇於同道,開一色爲恆沙。其爲觀也,明起不以生,滅不以盡,雖往復無際,而未始出於如。故曰:「色不離如,如不離色;色不離如(一無此句),色則是如,如不離色(一無此句),如則是色。」佛大先,以爲澄源引流,固宜有漸,是以始自二道,開甘露門;釋四義以反迷,啟歸塗以領會。分別陰界,導以正觀;暢散緣起,使優劣自辨。然後令原始反終,妙尋其極。其極非盡,亦非所盡,乃曰無盡,入於如來無盡法門。非夫道冠三乘,智通十地,孰能洞玄根於法身,歸宗一於無相,静無遺照,動不離寂者哉!(按此經,在明南藏榮字函卷七,題作達摩多羅禪經序,無作序人名,又單序,在明南藏跡字函卷九,標名遠公作。)
圖大成於末象
原始反終妙尋其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